树木的概念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复习第一章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它们通常以单株、群集、成片的形式出现在各类景观中,是人类着重经营的植物类型之一。
二、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一)按生长习性分类(二)按观赏特性分类(三)按栽培用途分类(四)按生态特性分类(一)按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树体高大,主干发达,主侧枝分明。
➢小乔木:树高5-8m。
➢大乔木:树高20m以上。
2、灌木:树体矮小,无发达主干或多主干。
➢小灌木:株高不足1m。
➢中灌木:株高1-2m。
➢大灌木:株高2m以上。
3、藤木:茎不能直立,须借助于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或枝蔓及茎本身的缠绕性,攀附他物向上生长。
4、竹木:叶:秆叶和叶。
花:由小穗组成,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地下茎:又称竹鞭,根据地下茎的发育特征,可将竹木分为合轴丛生型、单轴散生型、复轴混生型。
➢合轴丛生型:地下走茎短缩,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地上密集丛生,适于长江以南地区栽植。
(孝顺竹、佛肚竹)➢单轴散生型:地下走茎游走,节上生芽生根,地上呈散生,适于黄河以北地区栽植。
(紫竹、斑竹)➢复轴混生型:地下走茎兼备上述二者的特点,适于长江-黄河之间地区栽植。
(苦竹、茶秆竹)5、棕榈类:特指棕榈科植物。
是营造南方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选择。
(二)按观赏特性分类:1、林木:以针、阔叶类乔木及竹木为主(1)长绿针叶树种:雪松、白皮松、侧柏、罗汉松、榧树、粗榧等。
(2)落叶针叶树种:水杉、金钱杉、落叶松。
(3)长绿阔叶树种:广玉兰、香樟、肉桂、杜英。
(4)落叶阔叶树种:银杏、悬铃木、栾树。
(5)竹2、花木:指在花期、花色、花量、花形、花香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树种。
(1)花期:春花类(桃、梅、杏、瑞香)夏花类(六月雪、栀子花、扶桑、茉莉)秋花类(木芙蓉、桂花)冬花类(茶梅、腊梅、结香、油茶)(2)花色➢白色:栀子、绣球花、六月雪、银桂等。
《树木学》复习思考题.doc

6.常绿
7.叶绿色,自养
花:8.单生花
9.花部(如萼片.花瓣.雄蕊群.雌 蕊群)螺旋排列
10.花托柱状或稍隆起
11.花组成部分数目多,为不定数
12.有两层花被(花萼花冠均存)
13.萼片,尤其花瓣分离(离生)
14. 花冠辐射对称(整齐)
15.雄蕊多数,离生
16.
果:20.单果
种子:21.菁英果.葫果.瘦果
1.树木学的概念。
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识别及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生态学 特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学科。
2.裸子植物的概念。
是相对于被子植物而言的,花单性,为球花,大弛子叶或珠麟内着
生胚珠,胚珠裸露,木质部具管胞,无导管的一类植物。
3.植物界可分为哪几大类群?
高等与低等跑子与种子植物裸子与被子植物
4.裸子植物有何特征?被子植物呢?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木质部
管胞
导管、管胞
•韧皮部
筛胞
筛管、伴胞
•木材
无孔材
有孔材
•叶
小,多为针、线、鳞形
较大,叶面宽阔
•胚珠
裸露
包藏于子房里
•种子
5.种的概念。
裸露
包藏于果皮
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个体所组成,来自共 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认为同种个体间可正常地交配并 繁育出正常的后代,而不同种个体之间交配则产生出不正常的后代, 这就是生物学种的概念。
松杉目 ,
[.苞鳞:承托雌球花上珠鳞或球果上种鳞的苞片。
2.珠鳞:松杉目雌球花上着生胚珠的鳞片(相当于大施子叶)
3.种鳞:球果上着生种子的鳞片。(又称果鳞)
名词解释词的分类是什么

名词解释词的分类是什么名词解释词是指对某个概念、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和定义的词语。
在语言交流中,名词解释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人们确立共同的概念,增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不同的名词解释词又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分类角度探讨名词解释词的分类。
一、按照词义范畴的分类名词解释词根据其所涵盖的词义范畴可以分为多个类别,比如抽象名词解释词、具体名词解释词、专业名词解释词等。
1. 抽象名词解释词:用来解释抽象概念的词语,如“民主”、“自由”等。
这类名词解释词往往表达一种理念或思想,不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 具体名词解释词:用来解释具体事物的词语,如“桌子”、“树木”等。
这类名词解释词常用于对客观事物进行定义和描述,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3. 专业名词解释词:用来解释某一特定领域的专门术语的词语,如“DNA”、“微生物”等。
这类名词解释词在专业领域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途,常用于科学研究、学术讨论等领域。
二、按照定义方式的分类名词解释词的定义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包括实质定义、功能定义、原因定义以及比较定义等。
1. 实质定义:通过识别和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来解释名词的词语。
例如,“友谊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互助之上。
”这种定义方式突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特点。
2. 功能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作用或功能来解释名词的词语。
例如,“社会保障是一种提供公民福利的制度,旨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权益。
”这种定义方式以人们对事物的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突出了事物的功能和意义。
3. 原因定义:通过探究事物产生的原因或背后的逻辑关系来解释名词的词语。
例如,“恐惧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来源于个体对潜在威胁的感知。
”这种定义方式着重分析事物产生原因的根本原因,有助于人们洞察事物的本质。
4. 比较定义:通过对比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来解释名词的词语。
例如,“幽默是一种与人们的情绪和思维有关的表达方式,与讽刺相比,更注重善意和轻松。
林学概论第二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三)森林的植物成分
3、幼苗幼树
林内一年生幼龄树木(慢生树种2~3年生者)总称幼苗。 超过这个年龄以上的,但其高度未达到乔木林冠层一半则称为幼树。
4、地被物层
(活地被物层和死地被物层) 这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 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层次,居林内最下层,往往又可分两个层次: 草本层和苔藓层。
第二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一、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二、林分的特征及调查
一、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一)森林的概念 (二)森林的特点 (三)森林的植物成分
(一)森林的概念
森林丛或森林群落:一起生活在一个共同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的集合体。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物在内,占有 相当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5、平均直径
(1)算数平均直径,一般用d表示
d 其中, di------第i株林木胸径
N-------林分内林木总株数 (2)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g是反应林分粗度的指标,常以 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g所对应的直径Dg代替)
1、林分起源
林分起源是指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天然林:由于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发生 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是用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造林方式形成的森林。
林分的起源也指森林的形成方式,一般指林分的繁殖方式。 实生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 特点:主干通直,生长高大,根系良好,寿命较高,不易感染病虫害。 萌生林:用根上萌生或由根孽萌芽形成的林分。 特点:发生快、衰老早、易感病虫害,不宜培育大径材。
概念重点: (1)乔木树种为主 (2)具有一定面积 (3)具有一定密度 (4)生态系统整体。
木材学复习资料

⽊材学复习资料⽊材学复习资料㈠材结构:(每个概念的后的数字为在书本的页数,本答案仅供参考)1、概念(名词解释):(1)⼼材:在⽊质部中,靠近树⽪(通常颜⾊较浅)的外环部分,含⽔率⾼,⽴⽊时具⽣理功能的⽊材称边材,担负着由下往上输送⽔分和养分。
29(2)边材:在靠近髓⼼周围与边材之间(通常颜⾊较深)的⽊质部,在⽴⽊时已不具有⽣理功能的。
28(3)早材:在⼀个⽣长轮内,靠近髓⼼⼀侧,是树⽊⽣长季节早期形成的部分,材⾊较浅,组织松软,⼜称为春材。
26(4)晚材:在⼀个⽣长轮内,靠近树⽪⼀侧,是树⽊⽣长季节后期形成的部分,材⾊较深,组织紧密,材质坚硬,⼜称为秋材。
27(5)管孔:导管在横断⾯上的孔⽳状称管孔。
30(6)纹孔:通常指⽊材细胞壁增厚产⽣次⽣壁过程中,初⽣壁上局部没有增厚⽽留下的孔隙.45(7)穿孔:两个导管分⼦直径底壁相通的孔隙.62(8)#字区:(9)螺纹加厚:在细胞次⽣壁内表⾯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形成的屋脊状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
48(10)螺纹裂隙:是应压⽊中⼀种不正常的构造特征,其管胞内壁上具有⼀种贯穿次⽣壁并且呈螺旋状的裂隙.49(11)结晶区:沿基本纤丝的长度⽅向,纤维素⼤分⼦链的排列状态并不都相同。
在⼤分⼦链排列最致密的地⽅,分⼦链规则平⾏排列,定向良好,反映出⼀些晶体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纤维素的结晶区。
43(12)⾮结晶区——当纤维素分⼦链排列的致密程度减⼩、分⼦链间形成较⼤的间隙时,分⼦链与分⼦链彼此之间的结合⼒下降,纤维素分⼦链间排列的平⾏度下降,此类纤维素⼤分⼦链排列特征被称为纤维素⾮结晶区(有时也称作⽆定形区)。
44(13)氢键::当氢原⼦以主价健与电负性很强的氧原⼦结合后再以付价键与另⼀电负性很强的原⼦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14)树脂道:在针叶材中,由泌脂细胞围成的特殊孔道。
57具有正常树脂道的针叶树材主要有松属、落叶松属、云杉属、黄杉属、银杉属及油杉属。
(15)导管:阔叶材各类纵向细胞中有⼀种直径较⼤,专门承担输导作⽤的组织.60(16)⽊射线等各种细胞:在针叶材中⽊射线由射线薄壁细胞组成。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2、园林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3、植物分类方法-自然分类系统:按照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植物系统学)。
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人类应用上的方便4、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5、亚种: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变种(var):种内某一个体可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
变型(f):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
栽培品种(cv)6、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增加。
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7、生命周期:树木一生所经历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生态学特性:由于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该种环境条件要求和适应能力。
物候期:通过树木对周期变化的环境而变化其形态机能来认识气候的变化。
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和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8、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自疏:根系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自然打枝:枝条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打枝。
离心秃裸:这种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根系的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9、芽是树木生长、开花结实、更新复壮、保持母株性状和营养繁殖的基础。
木材学笔记

木材学笔记:(有整理的一定要会,其他的还要自己结合书和笔记)第一章:木材的宏观构造与识别1、树木生长是高生长(顶端生长、初生长)和直径生长(次生长、侧向生长)的共同作用结果。
树木的生长包括高生长和直径生长。
树木中木质部的绝大部分是由直径生长形成,它是形成层原始细胞分生的结果。
所以木材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重要过程:形成层母细胞的分裂形成新(子)细胞;新生细胞和组织充分分化和成熟;成熟细胞的蓄积。
2、形成层原始细胞分为:1)射线原始细胞-分生出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2)纺锤形原始细胞-分生出导管、管胞、木纤维等。
3心边材对材性和加工工艺的影响心边材在解剖构造上变化有限,在含水率相同时,心材由于浸渗物质较多,有时比边材材色深、重量略高(5%以上)、心材略硬、重、质脆,由于边材含有适于菌虫生长的养料故而招致腐朽、虫蛀。
心材浸渗物对菌虫有毒,故键全心材较边材耐久。
心材物质沉积在胞腔对气体和液体的渗透有不良影响,防腐改性等影响药液的渗透,心边材颜色的差异是细木工镶嵌工艺的很好材料。
但对胶合板制造因材色不一,会影响板面外观,对造纸纤维工业来说,需增加漂白工艺,否则会影响产品表观质量。
4、早晚材比较(1)构造上①早材在年轮内侧,生长初期形成,颜色浅,晚材则相反。
②早材细胞腔大壁薄,长度略短于晚材,宽度大于晚材。
如:水曲柳、柞木的早材导管的细胞腔肉眼下都能看见。
(2)材性上①早材较松软,密度小,晚材较致密,硬重,密度大。
②早材强度小耐磨性差,晚材强度大耐磨性好。
③早材横向干缩小,晚材横向干缩大。
5、阔叶材管孔的排列及分布:(1)环孔材(2)散孔材(3)半环孔材或半散孔材(4)辐射孔材(5)切线孔材(6)交叉孔材(或称花样孔材)6、阔叶材管孔的组合(1) 单管孔(2) 复管孔(3) 管孔链(4) 管孔团7、环孔材晚材管孔排列:①星散排列:管孔大多单独,分布均匀或比较均匀,呈星散排列如:水曲柳,橡树。
②径、斜列:管孔沿径向或斜向排列,可进一步区分为:a、单径列:管孔单引向排列、光叶黄、野梧桐。
《木材学》课程教案(1)

《木材学》课程教案(1)周次1上课时间章节名称绪论授课教师马灵飞、聂玉静授课对象木材科学与工程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时长2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木材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木材资源的概况、木材的优缺点和木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木材的优缺点木材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教学步骤设计主要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长分配森林的重要性,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森林资源讲解45min木材的优缺点和木材学的研究内容讲解45min教学内容一、森林的重要性,世界范围内以及我国的森林资源1.森林的重要性生态功能;提供木材等。
2.世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4.我国森林资源培育上的问题国家经济建设中,木材与钢材、水泥、塑料并列为四大建设材料。
(1)建筑用材;(2)采掘用材;(3)交通建设用材;(4)造纸用材;(5)家具用材;(6)农用材;(7)其它:如火柴材、乐器用材、运动器械用材、工艺美术用材等。
二.木材的优缺点1、木材的优点易于加工,加工所需能量较低,不易污染环境;木材质轻而强度高;气干木材是良好的热绝缘和电绝缘材料;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木材在破坏前有预兆;木材有天然的美丽的花纹、光泽和颜色,有特殊的装饰效果。
2、木材的缺点干缩湿胀;木材容易腐朽和被虫蛀;小尺寸木材易于燃烧;木材的性质各向异性;具有天然缺陷。
三.木材学的研究内容国际木材科学学会(IAWS)确定了广义的木材科学:指木质化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生产、加工工艺的科学依据。
木材科学的狭义范畴是以木材为对象的材料科学,为基础学科,包括木材结构,木材性质(化学、物理、力学),木材缺陷和木材的功能性改良理论等内容。
讨论练习作业1.木材的优缺点有哪些?2.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教具准备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木材学》,刘一星、赵广杰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木的概念名词解释
树木,简单来说,是一类有木质结构的植物。
它们通常以直立的方式生长,拥
有坚实的树干、根系和树枝。
树木可以是大自然中最伟大、最长寿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控制水循环、提供栖息地以及其他一系列生态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树木的不同方面,并对其概念名词进行解释。
1. 树干
树干是树木的主要部分,它是连接地下根系和地上树枝的纽带。
树干大多是由
木质纤维组成,通过维管组织供给水分和养分。
它承受着树木的重量,并为树木提供了结构稳定性。
树干的粗细和高度因树木的种类和年龄而异。
2. 树皮
树皮是覆盖在树干外部的保护层,它由多层组织构成。
树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树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例如极端温度、紫外线和病虫害的侵袭。
同时,树皮还能防止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的活性层受到干扰。
树皮的颜色、纹理和厚度因树木的种类而不同。
3. 树冠
树冠是指树木的顶部部分,包括树枝和叶子。
它是树木的光合作用器官,通过
光合作用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养分和能量。
树冠的形状和密度因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而有所不同。
一些树木的树冠呈锥形或圆顶形状,而其他树木的树冠则更加展开和丰满。
4. 根系
根系是位于地下的树木部分,它们起着固定和吸收功能。
根系通过细小的根毛
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将其输送到地上部分。
同时,根系也为树木提供了支
撑和稳定性,防止倒伏和被风吹倒。
根系的形状和范围因树木的种类和栽培环境而异。
5. 年轮
年轮是树木内部根据季节生长的环形结构。
每年,树木的生长会产生一层新的木质组织,形成一条或多条年轮。
年轮的宽度和颜色可以显示树木的年龄、生长速度和环境状况。
通过分析年轮,科学家们能够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状况。
6. 树木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树木不仅在美化环境、提供栖息地和遮阴的同时,还对整个生态系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有益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呼吸。
其次,树木的根系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分和营养素的循环,并维持水域的健康。
此外,树木还为众多动物提供了食物、栖息地和栖身之所。
总结起来,树木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了解树干、树皮、树冠、根系和年轮等概念名词,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珍视树木,共同努力保护和维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共享其带给我们的福祉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