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篇章精选练习题及答案(DOC)

《国际经济学》篇章精选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单选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是(D)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单选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简答: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人员流动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判断分析题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B.发展形式C.特殊形式D.理论形式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1.国际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及其最初表现形式:客观基础为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最初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活动;(2)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学科前提是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3)国际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比较,基本相同,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国际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框架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通过不断放松假设,使理论逼近现实。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

A.正和博弈B.零和博弈C.国际分工D.财富2.贸易福利的国际间的相互比较是指()。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3.国际间商品生产成本比率的相互比较是()。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4.亚当·斯密认为贸易的基础是()。

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5.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规模经济D.消费者偏好E.比较利益2、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的假设前提有()。

A.生产要素只在一国内部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及国际间均自由流动C.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D.贸易国的生产成本不变E.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三、判断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利益是通过损害他国利益实现的。

2.贸易差额论代表着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经济学》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单选1.中国在东北生产、出口水泥而华南从泰国进口水泥,属于(A)A同质的产业内贸曟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2.中国一方面吸引外国银行在华投资,经营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又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分行、分公司,从事当地的金融、保险业务,属于(A)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3.欧洲一些国家在本国电力事从邻国进口,而在本国不太需要时出口供邻国使用,形成(A)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柟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4.欧盟的空中飞机在不同欧盟成员国内分工制造、组装的,零部件、整机的进出口,属于(A)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5.一些国家进口自己偏好但又没有大量原料进行生产的服装,而出口自己有丰富原料生产的衣服,属于(B)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6.中国既是世界上列于前位的IT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国,但同时是高科技IT产品的进口国,属于(C)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7.发达国家在出口高档豪华车的同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一些中、低质量的同类产品,属于(D)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易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8.新H-O模型解释的国际贸易类型是(D)A同质的产业内贸易B水平差异的产业内贸曟C技术差异的产业内贸易D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9.克鲁格曼认为,产生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B)A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B规模经济C收入相似D经济发展水平相同10.林德需求重叠理论(B)。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其答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机会成本( )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2、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 )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4、一个国家(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5、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所提供的商品最大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 )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6、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 ),棉花的生产数量( )。

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7、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8、“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奥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9、赫-俄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为( )。

A、绝对成本理论B、比较成本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10、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学说占主导地位。

A、重商主义B、自由贸易C、保护幼稚工业D、超保护贸易11、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富国和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2、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 ( )?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

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

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的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

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更好的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13、规模经济容易发生于( )。

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业。

C、制鞋业。

D、小企业。

14、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

A、技术B、要素禀赋C、规模经济D、产品差异化15、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 )。

A、如果两国拥有相同的总资本—劳动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C、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获利。

D、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16、能给国家带来净福利收益的最优关税要求( )。

A、国家是价格接受者。

B、不存在消费者剩余C、贸易伙伴国不会受到关税的伤害D、国家在国家市场上拥有垄断力量17、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

A、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D、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18、关税的设置( )。

A、会带来完全有外国人支付的收入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型”进口国家福利D、总会增加福利19、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20、各国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用配额而不是关税,这是因为( )。

A、配额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B、关税的改变要受到国际贸易协定的严格控制C、配额制不阻碍国内市场竞争D、配额制更不利于腐败的政府官员进行寻租21、在自愿出口限制制度中,与关税制收入相对应的收入获取者是( )。

A、进口国政府B、进口国消费者C、出口国D、与进口品相竞争的产业22、以下哪一项最为正确?( )。

A、进口配额往往会产生垄断租金B、配额制比关税制更有效率C、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更适合于在紧急情况中使用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可以使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获得更大的利润。

23、与关税相比,对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补贴( )。

A、与外国出口者无关。

B、可避免消费者剩余损失。

C、会导致更大的净福利损失。

因为消费者必须为其进行支付,而且补贴不能像关税那样带来收益。

D、当实施补贴国拥有一些垄断力量时,这种补贴要优于关税。

24、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 )。

A、零B、禁止关税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25、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对任何公司来说,倾销都是一种亏本的冒险活动。

因此,它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B、公司进行倾销的唯一目的就是将竞争者逐出市场,之后再抬高价格。

C、只有当公司可以在不同市场之间实行价格歧视时,才可能进行倾销。

否则的话,被倾销者可以将被倾销的商品转销他国以获取利润。

D、倾销永远是盈利的买卖。

否则没有人会进行倾销。

26、如果在欧盟成立后,英国人会去购买以更低效率生产的爱尔兰奶酪,而不是从新西兰进口更便宜的奶酪,这大概反映了( )。

A、贸易创造B、贸易转移C、政府对市场的干扰D、人们的常识27、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28、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29、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幼稚工业理论B、夕阳工业理论C、国防论D、资源禀赋论30、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31、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国家干预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32、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 )的差异。

A、比较成本B、绝对成本C、要素禀赋D、要素组合比例33、在相对利益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 )的差异。

A、产品比较优势B、产品垄断优势C、产品密集程度D、产品保护程度34、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D、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3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

A、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C、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36、根据H-0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

A、逐渐增大B、趋向一致C、保持不变D、呈不规则变化37、里昂剔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B、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理论结论D、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38、根据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具备()。

A、产品的比较优势B、产品的绝对优势C、垄断优势D、要素禀赋优势39、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区位优势D、垄断优势40、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但缺乏区位优势时,该公司会采用()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A、对外投资B、技术转让C、出口贸易D、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41、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42、反应差距与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就会()。

A、越少B、越多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43、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B、发展生产力C、增加社会财富D、提高福利水平44、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贸易理论B、超保护贸易理论C、战略性贸易理论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45、当一国将所增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投资倾向46、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汉弥尔顿B、肯普C、李嘉图D、弗农47、李斯特认为,在五个经济发展阶段中,只有()阶段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其余阶段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A、原始未开化时期B、畜牧时期C、农业时期D、农工业时期E、工商业时期48、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要前提之一是()。

A、完全竞争B、生产函数相同C、规模经济D、要素完全流动49、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税外,还往往据某种目的加征额外的进口税。

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叫做进口附加税。

其中包括( )。

A、差价税B、反倾销税C、特惠税D、选择税50、许可证制度是一种( )。

A、关税壁垒措施B、鼓励出口的措施C、管制进出口的措施D、鼓励进口的措施5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高于其所用的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时,( )。

A、有效关税保护率大于名义关税保护率B、有效关税保护率小于名义关税保护率C、有效关税保护率等于名义关税保护率D、有效关税保护率与名义关税保护率无关52、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

它是()。

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C、关税配额D、地区配额5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政策。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超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54、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属于( )理论的内容。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超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55、出口的价格指数与进口的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为( )。

A、净贸易条件B、收入贸易条件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56、关税是一种()税A、直接税B、间接税 B、附加税 D、调节税57、外汇倾销是一种( )的措施.A、关税B、非关税C、鼓励出口D、出口管制58、下列属于直接非关税措施( )。

A、进口押金制B、进口最低限价C、进口许可证D、技术性贸易壁垒59、当前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的变化趋势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