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教案——地形测量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测量第一节 地形图的比例尺

建筑工程测量第一节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
地形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它所代表 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比例尺。
二、比例尺的种类
数字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魏静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 数的分数表示。
设图上一线段长度为d,相应实地的水 平距离为D,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d D

1 D
使用时,先用分规在图上量取某线段的长度,然后用 分规的右针尖对准右边的某个整分划,使分规的左针尖落 在最左边的基本单位内。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魏静
三、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上0.1mm的长度所代表的实地 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ε表示,即
0.1M
几种常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如下表所示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m

1 M
d
式中 M —— 比例尺分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魏静
2.图示比例尺
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
10 5 0
10
20
30 40
50
23.8m
18.9m
这是一个1:500的直线比例尺,由间距为2mm的两条 平行直线构成,以2cm为单位分成若干大格,左边第一大 格十等分,大小格分界处注以0, 右边其它大格分界处标 记按绘图比例尺换算的实际长度。1:Fra bibliotek000 0.50
1:2000 0.20
1:1000 0.10
1:500 0.0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魏静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绘地形图时测 量距离的精度;另外,如果规定了地物图上要表 示的最短长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图 的比例尺。
[例7-1] 如果规定在地形图上应表示 出的最短距离为0.2m,则测图比例尺最小 为多大?

建筑工程测量 项目7 地形图及其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 项目7 地形图及其应用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2)矩形分幅法。 采用矩形分幅法的地形图的内图廓为一个矩形,一般以
整千米数或整百米数的纵行坐标作为分幅边界。矩形分幅法 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地图集。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3. 地形图的图号
地形图的图号是指为便于存储、检索和使用系列地形图而对于各 图的编号。地形图编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行列编号法、经纬度编 号法和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编号法是指把每幅图在一定范围内所属 的行数及列数组成一个号码来表示图幅的编号,如北京市城市测绘部 门把市内地形图按象限行列顺序编号。经纬度编号法为我国国家基本 地图的编号法,是以1∶1 000 000地图的编号为基础进行系统编号的, 是一种国际分幅与编号法。图7-3 所示为北半球东侧1∶1 000 000地 图的分幅与编号,北京市所在的图幅号为J50。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 编号见表7-1。
(5)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如窑洞、山洞) 的点位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上。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3)线状符号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4)注记说明
地形图上通常用文 字、数字对地物加以注 记说明,如城镇、厂矿 、河流、道路的名称、 楼房层数、河流深度、 果树的类别等。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4. 专题地图
7.1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7.1.2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距离之 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按比例尺不同可分为三种:通 常1∶5 000~1∶200的比例尺地形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多 应用于工程用图;1∶100 000~1∶10 000的比例尺地形图称 为中比例尺地形图,是国家的基本图;小于1∶100 000的比例 尺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是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其他 测绘资料编绘而成的。比例尺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反之, 比例尺越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常见工程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概念及原理(1)测量概述(2)测量坐标系与基准(3)测量误差与精度2. 测量仪器与工具(1)水准仪及其使用(2)经纬仪及其使用(3)全站仪及其使用(4)测量工具的维护与保养3. 基本测量方法与操作(1)水平距离测量(2)垂直距离测量(3)角度测量(4)直线测量与曲线测量4. 工程测量实例分析(1)地形测量(2)建筑施工测量(3)道路工程测量(4)隧道工程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常见工程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1)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2)工程测量实例分析;(3)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工程测量实例分析。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程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

2. 教学进程:第1课时:测量基本概念及原理第2课时:测量仪器与工具第3课时:基本测量方法与操作第4课时:工程测量实例分析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地测量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包括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一.概述1.测图比例尺选用1:500—1:1000,城市详细规划,管理,地下管线和地下人防工程的竣工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等。

1:2000,城市详细规划和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等。

1:5000,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厂址选置,区域位置方案比较)。

2.地形图分幅标准:A矩形分幅(梯形分幅)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和大面积地形图B正方形分幅: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50×50,1:5000采用40×40。

3.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规定:平地:地面倾角在2°以下丘陵地:地面倾角在2°—6°之间高山地:地面倾角在25°以上。

二.地形测量1.图根控制测量①图根点的布设密度:②图根点布设方法可用三角锁(网)和图跟导线测量,具体技术要求规范有规定,现在我院基本使用网络GPSRTK方法施测图根点。

③图根点的高程要求:当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用图根水准测量(等外水准)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可用三角高程测量。

图根水准路线闭合差不超过±√L (mm)(L=路线长以km为单位)。

三角高程路线角应对向观测,高程路线闭合差不超过±0.1H√m ,(H为基本等高距,m为边数)。

2.地形测图地形图定义:就是在控制测量基础上,测定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点,按实地情况,配以相应的符号,绘成一定比例的图。

①地形图测绘的几种方法:A大平板仪测图:简述大平板仪测图过程B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图。

简述一下测图过程C水准仪配合水平板和皮尺测图。

主要用于1/5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②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在地形测图中,地形的描绘是依据一定数量碎部点进行的。

碎部点的多少,应视实地情况及其比例尺大小而定。

为保证图上地形与实地地形相似性,特做如下要求:①最大视距高度②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③对高程注记点要求: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应均匀分布,依据地形类别其密度,图上每100cm2应有8-20个点,平坦区可适当加密,各种特征点均应注记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应注记到厘米,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应注记到分米。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
1.地物和地貌在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示》——图形和符号
三类符号: 地物符号 地貌符号 注记符号
普通地形图地物符号
数字地形图地物符号
2.地物符号
面积较大的地物 :例如旱地、湖泊、植被等 线状延伸地物 :例如公路、河流、围墙等 面积较小,用特定、统一的符号表示 :例如三角点、
水准点、水井等
3.地貌符号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等高线 ➢ 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图7-5 等高线
➢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1)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2)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i h 100% d
(1)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2)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逢五逢十加粗一条 (3)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谢谢观看

(6)跨河时的上折性:跨河等高线的特征。
4、注记符号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等 ➢ 图示符号 ➢ 文字和数字说明→注记
例如:楼层、地名、楼名、河流名称、水流、方向、 水深、高程(等高线和散点)等。
高程注记
数字注记 文字注记
5.小结
本节的主要知识是地形图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文字注记等。 地物使用符号库特定符号进行绘制,地貌使用等高线表示,注记类使 用数字或文字进行说明。
用长虚线表示 (4)助曲线:1/4等高线
用短线表示
图8-6 等高线类型
➢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山头(山丘)和洼地(盆地)
(2)山脊和山谷
(3)鞍部(垭口)
(4)悬崖 (5)峭壁
(6)其它: 冲沟、陡坎、滑坡、梯田等地貌
图8-12 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

《数字地形测量》教案

《数字地形测量》教案

《数字地形测量》教案(98h)主讲人:武志伟序言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测量》是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光伏建筑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为上述专业提供“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测量工作打下职业基础。

测量知识和技能是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专业工作能力之一。

无论是我院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专门从事测量工作,还是从事规划设计、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林业勘察设计等相关工作,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

所以,本课程将对上述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能够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和测量设备,运用科学规范的测量方法,达到顺利完成各种常规测量工作任务的水平。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地形图测绘和进行基本测设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善于思考、肯钻业务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任务1、了解“测量技术”在本专业职业能力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2、熟悉测量工作项目和测量工作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3、掌握测量学的相关术语、测量原理、测量误差知识;4、掌握“β、D、h、α”四要素的测量方法;5、掌握测量数据的记录与整理、测量成果的计算与检核、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等应用型知识;6、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罗盘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方法;7、了解和熟悉全站仪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8、掌握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9、熟悉专业测量的基本方法;10、通过实训,能够独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了解测量技术发展的前沿,熟悉测量坐标系和测量工作过程,熟悉地形图读图及应用的技术,掌握工程测定、测设的基本方法和数据处理以及测量成果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量要素”的测定、测设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和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测量教案共55页word资料

地形测量教案共55页word资料

地形测量子学习情景1-1 水准仪的操作与使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要求1、 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

2、 掌握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构造特点。

3、 掌握水准测量所用仪器设备的名称、组成和使用方法。

4、 掌握水准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类及用途。

技能要求1、掌握DS3微倾式水准仪安置,包括粗略整平、瞄准等;2、熟练掌握DS3水准仪的精平、读数;3、初步掌握观测数据的记簿;4、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保养与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内容与知识点1、水准测量原理在A ,B 两点上分别竖立有刻划线的尺子——水准尺;并在A ,B 点之间安置一架能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水准仪。

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 点尺上读数设为a ;在B 点尺上读数设为b ,则A ,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b a h AB -=(高差法)如果水准测量是由A 到B 进行的,如图所示,由于A 点为已知高程点,故A 点尺上读数a 称为后视读数;B 点为欲求高程的点,则B 点尺上读数b 称为前视读数。

即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a >b 高差为正;反之为负。

还可通过仪器的视线高H i 计算B 点的高程上式是利用仪器视线高H i ,计算B 点高程的,称为仪高法。

当安置一次仪器要求测出几个点的高程时,仪高法比高差法计方便。

2、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构造特点水准仪按其精度可分为DS 05、DS 1、DS 3、DS 20(1982年颁布的标准)等不同型号。

其具体见下表,在地形测量中最常用的是DS 3型水准仪。

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3、水准器水准管及其零点符合气泡影像圆水准器4、水准仪的安置(1)粗略整平(2)照准标尺目镜对光→初瞄水准尺→物镜对光→对光与瞄准4、精平与读数5、记录规则与记录要求三、教学时间安排1、讲授知识点与技能训练要求 30分钟2、技能训练与辅导 120分钟3、技能考核与成绩评定 30分钟四、考核目标与要求知识识记:水准测量原理,高程的概念、高差的概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案24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绘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案24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绘1》

课程序号:24组织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知识2、掌握视距测量方法3、掌握经纬仪测碎部点法重点难点:经纬仪测碎部点法复习内容:授课形式:讲授讲授新课:第7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根本知识及其测绘地形图概述一、地物、地貌、地形图、平面图和地图地物:地球外表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地貌:地球外表各种上下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形投影图。

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正射投影地图:在大区域范围,将地面点投影到地球椭球面,用特殊的投影方式展绘在图纸上制成的图。

地图上各处的比例尺有不同。

地形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数字比例尺——用1/M表示。

如1:500,1:1000,1:5000,M为比例尺分母。

M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示比例尺——绘制于图上,可消除图纸伸缩的影响。

2.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21、1:5000〔2〕中比例尺地形图——1:1万、1:万、1:5万、1:10万〔3〕小比例尺地形图——1:20211:50万、1:100万3.比例尺的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问题:1:500、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多少?4 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1:10000、1:5000——城市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区域布置、方案比拟。

1:2021——城市详细规划及工程工程初步设计。

1:1000、1:500——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工程施工图设计、竣工图。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和图廓1、图名:就是本图幅的名称,一般以本图幅内主要的地名、单位或行政名称命名,注记在北图廓外上方的中央。

2、图号: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注于图幅正上方、图名的下方。

3、矩形分幅按图幅西南角点的坐标公里数编号。

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地形测量教学目的:1.了解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2.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方法。

3.掌握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4.学会地形测量的方法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地形图在工程中应用教学重点:1.平面控制测量的导线测量的外业及内业工作。

2.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及内业工作。

3.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4.地形测量的方法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5.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6. 地形图在工程中应用。

教学难点:1.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方法。

3.应用地形图估算土方量的方法。

教学资料:测量学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第六章地形测量第一节小区域控制测量一、控制测量概述控制测量是指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按照控制点之间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y平面控制的形式又分为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根据采用测量方法的不同,高程控制测量又分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主要是三角网。

按其精度分成一、二、三、四等。

一等网精度最高,逐级降低;而控制点的密度则是一等网最小,逐级增大。

图6-1所示,一等三角网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遍及全国范围内,是沿经纬线方向布设的,并且在经纬交点处设有起算边。

它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一等三角网的加密,它是国家平面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在某些局部地区,当采用三角测量困难时,也可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代替。

用于工程的平面控制一般是建立小区域平面控制,布设形式采用导线和小三角,根据工程的需要和测区面积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可参照表6-1的规定。

图6-1 图6-2表6-1图根控制点密度测图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图幅尺寸(cm)50×5050×5050×5040×40图根点(个数)8 12 15 302、高程控制测量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如图6-2所示。

一等水准网是国家最高等级的高程控制骨干,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二等水准网是一等水准网的加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二等网基础上的加密,直接为各种测区提供必要的高程控制。

用于工程的小区域高程控制网,也应视测区面积大小和工程要求,采用分级的方法建立。

一般以国家或城市等级水准点为基础,在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或水准网;再以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对于山区或困难地区,还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

二、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隐蔽地区、带状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和水利等。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

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折线边称为导线边。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和要求,导线有以下三种布设形式:1.闭合导线 如图6-3a )所示,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个点之后,最后又回到该已知点,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这种形式称为闭合导线。

导线起始方位角和起始坐标可以分别测定或假定。

导线附近若有高级控制点(三角点或导线点),应尽量使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图b)和图c)是导线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形式,其中A β、B β为连接角,1A D 为连接边。

连接可获得起算数据,使之与高级控制点连成统—的整体。

闭合导线多用在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图6-3测图控制。

2.附合导线 如图6-4所示。

从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上,这种布设形式称为附合导线。

附合导线多用于带状地区的控制测量。

此外,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中。

图6-4图6-53.支导线 如图6-5所示,从一个已知控制点出发,既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已知控制点上。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在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中都能校核,它们是布设导线的主要形式。

支导线没有校核条件,差错不易发现,故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两个,一般仅作为补点使用。

此外,根据测区的具体条件,导线还可以布设成具有结点或多个闭合环的导线网,如图6-6所示。

图6-6(二)导线的等级在局部地区的地形测量和一般工程测量中,根据测区范围及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分为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四个等级。

它们作为国家四等控制点的加密,也可以作为独立测区的首级控制。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考表6-2。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

表6-2导线测量技术指标表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回数角度闭合差(″)相对闭合差6DJ2DJ一等4 0.5 5 4 2 10n1/15000二等2.40.258 3 1 16n1/10000三等1.20.112 2 1 24n1/5000图根≤1.0M≤1.5测图最大视距20 1 - 40n1/2000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资料,先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然后到野外去踏勘、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

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选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条件外,相邻边长度比一般不大于1:3,平均边长符合表6-2的规定;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确定导线点位置后,应在地上打入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导线点的标志:如导线点需长期保存,可埋设水泥桩或石桩,桩顶刻凿十字或嵌入锯有十字的钢筋作标志。

导线点应按顺序编号,为便于寻找,可根据导线点与周围地物的相对关系绘制导线点点位略图。

2.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测量可用钢尺丈量方法,也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

钢尺量距时,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各一次。

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表6-2规定。

满足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的结果。

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的中误差一般约为:±cm 1。

3.测角导线的转折角有左、右之分,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称为左角,而右侧的称为右角:对于附合导线应统一观测左角或右角;对于闭合导线,则观测内角:当采用顺时针方向编号时,闭合导线的右角即为内角,逆时针方向编号时,则左角为内角。

(四)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每个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因此外业工作结束后就要进行内业计算。

求算各导线点的坐标,需要依次推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由导线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两相邻导线点的坐标增量,然后推算各点的坐标。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用右角推算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180右后前βαα(6-1)式中:前α——前一条边的方位角;后α——后—条边的方位角。

左角,推算方位角的一般式为:︒±+=180左后前βαα(6-2)必须注意,推算出的方位角如大于360°,则应减去360°,若出现负值时,则应加上360°。

2.根据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如图6-7c )所示,设A 为已知点、B 为未知点,当A 点的坐标(A A y x ,)、边长AB D 均为已知时,则可求得B 点的坐标(B B y x ,)。

这种计算称为坐标正算。

由图知⎭⎬⎫∆+=∆+=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6-3)其中:⎭⎬⎫=∆=∆AB AB AB AB AB AB D y D x ααsin cos (6-4)所以式(6-4)又可写成:⎭⎬⎫+=+=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sin cos (6-5)式中AB AB y x ∆∆、——分别称为纵、横坐标增量。

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均带有方向性,注意下标的书写。

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一象限时,坐标增量均为正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二象限时,AB x ∆为负数,AB y ∆为正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三象限时,坐标增量均为负数;当坐标方位角位于第四象限时,AB x ∆为正数,AB y ∆为负数。

3.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根据两端点的已知坐标反算出,这种计算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7c)所示,设B A 、为两已知点,其坐标分别为(A A y x ,)和(B B y x ,),则可得:xABy AB AB ∆∆=αtan(6-6)ABAB AB AB x y DAB ααcos /sin /∆=∆=(6-7) 式中:A B AB x y x -=∆ A B AB y y y -=∆由式(6-7)算出两个AB D ,用作相互校核,边长也可以用于式计算:22AB AB y x DAB ∆+∆=按式(6-6)求得的AB α可在四个象限之内,它由AB x ∆和AB y ∆的正负符号确定,计算时应注意按下列关系区别:1)当AB x ∆ > 0且, AB y ∆≥0时 tan rc AB αα= ABABx y ∆∆ 2)当AB x ∆ =0且, AB y ∆ > 0时 ︒=90AB α 3)当AB x ∆=0且, AB y ∆<0时 ︒=270AB a4)当AB x ∆ < 0 ABABAB x y rc ∆∆+︒=tan180αα 5)当AB x ∆ > 0且AB y ∆<0时 ABABAB x y rc ∆∆+︒=tan360αα (五)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闭合导线坐标计算是按—定的次序在表6-3中进行,也可以用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计算。

计算前应检查外业观测成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然后将角度、起始边方位角、边长和起算点坐标分别填入表2、4、5、10、11栏,或输入计算机:计算时还应绘制导线略图。

现以闭合四边形导线为例,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