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原理

合集下载

生态学角度说桔梗还田的看法

生态学角度说桔梗还田的看法

生态学角度说桔梗还田的看法桔梗还田有很大的好处:一、增加土壤微生物土壤腐殖质的分解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随着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也明显提高。

通过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可溶性能源物质,从而激发土壤微生物细胞大量繁殖,提高了土壤生物活性。

据报道秸秆连续覆盖2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4%、腐殖质0.27%、全N0.02%,降低土壤容重0.09g/cm3。

在一定程度上,土壤酶的活性能反映秸秆腐解过程中各有机成分生物转化的进程及其强度。

秸秆直接还田后,多种土壤酶的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升高,扩大了土壤的养分库,增强了土壤对养分的利用和转化能力。

二、改善土壤养分农田生态系统中只有土壤获得充足的养分,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才得以正常进行。

长期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常常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不平衡,或者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甚至产生严重的负效应,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而秸秆还田正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的有效手段。

作物秸秆含有各种营养元素,例如风干的稻草含N6.06g/kg,P0.733g/kg,K20.75g/kg,Ca1.06g/kg,Mg1.60g/kg。

每666.7m2覆盖200kg稻草所带入的钾相当于7.5kg 氯化钾的肥效。

三、防止土壤退化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对土壤侵蚀的控制程度受到土地坡度的影响,如在坡度为15%,不加覆盖情况下,土壤损失高达68.7t/hm2而在秸秆覆盖(覆盖量9.9t/hm2)充分的条件下,土壤侵蚀可被控制到极小的程度(1.7t/hm2)。

秸秆覆盖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土壤水蚀和风蚀损失,还对防止水土流失和农田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加拿大草原地区,田间土壤损失量若每年小于5t/hm2,农田生产力损失不太明显,若超过5t/hm2~10t/hm2就可能导致农场土地生产力长期减弱。

抑制田间杂草据目前报道,秸秆覆盖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一是由于秸秆覆盖的遮荫作用,使杂草种子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不能正常发芽或生长;二是由于生物种间的化感效应。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将庄稼收割后的秸秆还留在土地上,用于覆盖或混入土壤中,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会因地区、作物类型、土壤特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和原则:
覆盖方式:
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覆盖物。

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减缓水土流失,有利于土壤保墒、保肥。

还田方式:
将秸秆切碎或压碎后混入土壤中,以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性。

混作方式:
将秸秆与其他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菜渣等)混合后还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水平。

比例控制:
秸秆还田的比例应该根据土壤状况、作物种类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控。

一般来说,合理的秸秆还田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占据作物留茬面积的20%至50%。

技术手段:
可以利用农机对秸秆进行粉碎、切碎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覆盖或混入土壤中。

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如利用覆盖膜、秸秆还田机械等。

农业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农业政策,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补贴政策,以推动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秸秆还田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民收益。

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政策支持,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比例进行秸秆还田。

解读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解读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解读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1.改善土壤环境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主要是因为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

通过秸秆还田,这些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逐渐分解并渗入土壤,为土壤提供养分,增加土壤的肥力。

秸秆还可以成为土壤中的一个保护层,可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进而保护水源和水土。

2.减少化肥使用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秸秆中的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释放出养分,可以减轻对化肥的依赖。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对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秸秆还田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而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可以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保护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

在冬季,秸秆还田可以形成一层厚厚的秸秆覆盖层,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减少土壤的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覆盖层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作物。

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护作物,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田环境的污染。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防控作物病虫害秸秆还田还有助于防控作物的病虫害。

秸秆覆盖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物的地面温度变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土壤的生态平衡,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总结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以及作物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秸秆的处理和肥料的搭配问题,以免出现过度施肥导致的问题。

希望农民朋友们在进行农田管理时,能够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措施,保护好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小型秸秆还田机原理

小型秸秆还田机原理

小型秸秆还田机原理
小型秸秆还田机的原理是利用机械设备将秸秆粉碎并混入土壤中,促进秸秆分解、有机质的释放和土壤肥力的提升。

具体原理如下:
1. 收集秸秆:先将农作物收割下来的秸秆进行收集,避免秸秆随意堆放或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2. 粉碎处理:将收集到的秸秆放入小型秸秆还田机中,机器会将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将其打成较小的颗粒,方便与土壤混合。

3. 均匀分布:将处理后的秸秆颗粒均匀地抛洒在农田表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均匀分布,如喷洒、抛撒等。

4. 混合还田:将秸秆颗粒与土壤进行混合,可以利用犁耕机或旋耕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使秸秆颗粒充分与土壤接触。

5. 促进分解:秸秆颗粒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秸秆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分解释放出来,进而提供养分和有机质给作物生长。

6. 土壤改良:通过秸秆的还田处理,不仅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总之,小型秸秆还田机通过将秸秆粉碎、均匀分布并与土壤混
合,促进秸秆分解和有机质的释放,从而实现了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壤的改良。

探析秸秆腐熟还田及其对黑土肥力的影响

探析秸秆腐熟还田及其对黑土肥力的影响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先进方式,主要包括秸秆深翻和秸秆覆盖两种形式,腐熟秸秆对增加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产生重要影响。

以黑龙江省为主要代表的东北平原是玉米粮作物的主要产区,其中松嫩平原更是我国商品粮优质黑土地带,通过秸秆腐熟还田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增产增收。

一、秸秆腐熟还田原理和优势1、秸秆还田原理秸秆还田是将不适宜当作饲料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添加至土壤中,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也是能量转换的过程。

农作物生长过程需要不断的消耗能量和补充能量,实现对土壤中水分和肥力的调节,实现合理配比,满足农作物生长条件,实现增产增收目的。

秸秆中含有高纤维物质和新鲜有机物料,经过长时间腐熟后,能够将相关成分转化为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还田后提供的养分与肥料只可作为基肥使用,其养分释放较为缓慢。

同时,也应控制秸秆还田数量,通常情况下,每亩土地秸秆使用重量标准为150~250公斤。

实际耕作中,当规模超过这一标准后,需要增施一定数量的氮肥,维持农作物生长所需基本养分。

同时,秸秆肥料的施用应均匀,倘若出现不均匀,会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率不理想问题。

2、技术应用优势秸秆腐熟技术应用,补充了土壤中的养分,并且促进微生物活动,对分解土壤中有机质、净化土壤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也可提高土壤的保蓄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成分,可减少肥料使用,对改良土壤,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文献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可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可实现原有产量5%~10%以上的增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

但是,也应关注使用方法得当,防止出现土壤病菌增加、农作物养分不足、缺苗、僵苗的问题。

农业生产实践中,实行秸秆还田可增加微生物18.9%,接触活性酶增加33%,对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氧化具有促进作用。

什么是秸秆还田

什么是秸秆还田

什么是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

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秸秆还田的原理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例如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

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
1.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

因为其养分释放慢,晚了当季作物无法吸收利用。

2.秸秆还田数量要适中。

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折干草150~250公斤为宜,在数量较多时应配合相应耕作措施并增施适量氮肥。

3.秸秆施用要均匀。

如果不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使田面高低不平,易造成作物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

4.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

今天。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秸杆还田需做到“三要”一、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丝绸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二、要补充水分。

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蹚,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杆腐解,同时还可以减少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机酸)和有毒气体。

三、要搞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等)。

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一防二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发布时间:2009-09-18编辑:冯飞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一防二补”。

一防即重防病虫草害据试验,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秆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

因此,秸秆还田更适合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这样秸秆还田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

如果在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秸秆翻耕还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秆耙耕浅层还田的方法。

秸秆还田机工作原理及设计

秸秆还田机工作原理及设计

目录1 引言 11.1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目的及意义 11.2 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现状 11.3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技术任务书 23 设计计算说明书 23.1 总体设计 23.1.1 传动机构 33.1.2 工作部件 33.1.3 秸秆还田机刀片的设计几个问题 43.1.4 拖拉机的性能参数 53.1.5 悬挂设计 83.2 主要工作部件设计计算 103.2.1 基本参数计算 103.2.2 锥齿轮的设计计算 113.2.3 皮带轮的设计计算 153.2.4 轴的设计计算 183.3 性能的校核 263.3.1 爬坡稳定性能指数 263.3.2 拖拉机悬挂机构油缸提升能力校核 273.4 使用说明书 274 标准化审查报告 284.1 产品图样的审查 284.2 产品技术文件的审查 284.3 标注件的使用情况 284.4 审查结论 28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毕业设计说明书中文摘要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摘要近几年随着玉米产量的大幅度的提高,秸秆、根茬也大量增多,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清理秸秆、刨根茬,成了农民种地前最头痛的事,为争时争工,不影响秋种的进度,有些农民只好将秸秆就地焚烧。

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可以把秸秆粉碎后铺撒在地里,既环保又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就是这样的一种农具,本设计采用均力免震法排列刀,工作时由拖拉机采用后悬挂方式进行耕作。

刀具使用Y型刀中间采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还田机玉米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摘要Design of the Corn straw counters-field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rn yield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straw, root,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rop also. The resulting problems is clean up straw, follow chi, became farmers sow the land before headaches. As for work, when does not affect to prepare for the progress of the straw stalk, some farmers had to local burned. Do so just a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 can put it to pieces after the stalks strewn in the fiel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alter the soil physicochemical. Corn straw chopper drive is one such farm implements. This design uses shock-free laws are arranged in knife edge, the work by the tractor by way of farming after the suspension. Tool use Y knife among USES the gear transmission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belt transmission. Keyword Counters-field Corn Design玉米秸秆还田机是玉米秸秆田间处理的主要机械,具有工作效率高,农耗时间短,降低劳动强度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的原理
秸秆还田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田管理措施,它通过将庄稼收割后的秸秆留在田地上进行还田,以达到促进土壤肥力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秸秆是指庄稼收割后剩余的残茬,包括庄稼的茎秆、叶片等。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会将秸秆进行焚烧或者直接堆放在田地旁边,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秸秆还田则是将秸秆直接还给土壤,使其成为土壤的一部分,起到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秸秆还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田可以将有机质直接输入土壤中,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更松散、通气性更好。

秸秆的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与土壤颗粒结合,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改善土壤的结构。

3.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秸秆还田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减少地面径流和土壤侵蚀:秸秆还田可以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击,减少地面径流的形成。

同时,秸秆还可以减缓降雨对土壤的冲刷,减少土壤的侵蚀。

5. 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得到提高,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秸秆还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秸秆的重要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