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杆还田技术

合集下载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1.秸秆还田技术简介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重新回归到土地中,成为养分的一种方法。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土壤保持其肥力,并减少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质。

秸秆还田在现代农业中已被广泛采用,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清理操作秸秆还田操作的第一步是清理。

在留下部分秸秆以便于还田之前,需要将所有大块的、过于杂乱的秸秆清理干净。

这一步操作可以通过机械方法或手工方式完成。

3.分解操作分解是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秸秆分解的过程中,一些微生物能够将现有的碳和氮转化成植物可用的养分。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微生物活动水平。

4.还田操作当秸秆完成分解后,就可以将其回归到土地中,这是另一个关键的操作。

在还田过程中,您需要将已经分解的秸秆从替代作物上收集并将其覆盖在您想要改良的土壤上。

可以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来完成这个过程,例如制作秸秆覆盖器、旋耕机或铲平机。

5.效果评估秸秆还田后不久,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了。

通过比较还田前和还田后的土壤,您将发现新的土壤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分和养分,并且能够更好地支持您希望生长的作物。

还田后,对土壤 pH 值、作物抗性、病虫害的抵御等数据的跟踪和评估将有助于您更好地评估其效果。

6.结论总的来说,秸秆还田是一种经济、环境友好的技术。

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农民们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负担、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提高土地肥力和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尽管其操作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通过适当的实践和技能培训,身处农田的人们可以学会这项技术,并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方式,能够减少土地流失
及水土流失,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作物产量。

下面介绍
秸秆还田的八种方法:
一、压实法。

将秸秆拖进田间,采用机械压实成饼,压实垛高3-5cm,盖于耕作层上。

二、覆盖法。

在秸秆上覆盖一层泥土,以增加种子与水分的接触面积,并能有效地控制秸秆的分解速度。

三、化肥法。

将秸秆与化肥混合后,用机器将其深翻至土壤下面,更
好地利用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四、还料法。

将秸秆和农作物残渣混合,堆放在农田中,做成堆肥。

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发酵法。

将秸秆放置于通风透气的袋子中,施加微生物菌剂,轮
替压实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还田效果。

六、垫底法。

将秸秆放在沟渠底部,覆盖上泥土或粪肥。

可以防止泥
土被冲走,并且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七、覆盖垄中间法。

在田间制造垄,将秸秆放在垄中间,可以保证秸
秆和种子的深入接触,同时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八、分解还田法。

将秸秆分解后再还田,可以有效地控制秸秆分解速度并最终提高土壤肥力。

以上就是八种秸秆还田方法,不同方法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秸秆直接还田三法

秸秆直接还田三法

效果 。其具体做法是将秸秆 均匀铺在地 面上 或作物株行 间 ,例如 玉米 、棉 花 、 西瓜 、甘薯等 ,一般在 中耕追肥后 3 天
内铺草 ,每 6 6 7 平方米铺 1 5 0 5 0 0 千克 秸秆 为宜 。果 园铺草和增施有机 肥结合 进行 ,铺 草时要 留出树盘 ,每 6 6 7 平方 米用草量 2 0 0 ~3 0 0千 克 。 当 草 腐 烂 后 ,冬 春 季结 合深 刨果 园 翻入 土 中。
2 0 1 3 . 1 0 No n Qc u n Xi ni i s h u
秸秆 直接还 田是指秸秆 不经腐熟 ,
或 翻 埋 入 土 。有 病 秸 秆 不 宜 直接 还 田 。
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 ,按照不同形 式直 接 将秸 秆 归还土 壤 的一 种培 肥改 土技
术 。实 践 证 明 ,秸 秆 直 接 还 田对 增 加 土
二、 留高茬法。水稻高茬还 田是福 建省近年来大面积推广 的一种方法 。收 稻 留高茬 ,其后经冬季分解腐烂 ,春季 耕翻人土作基肥。水稻留茬高度一般在
2 0 ~3 0 厘米 。
壤 养分 、改善 土壤 物理 性质 、蓄水保 墒 、减少水土流失 、降低生产成本等均
有显著 的效果 。目前 ,各地秸秆还 田方
( 福健安 )
近年 来 ,秸秆还 田技术逐步得到普
面。

及 ,但 由于部 分农 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
够全面 ,操作 中出现 了一些 问题 ,产生

碳氮 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 比

负效应 ,具体表现为部分秸秆还 田后 的 麦 田出现出苗率低 、苗 黄、苗弱 、死苗 现象 ,分析 其原 因主要有 以下几 个方
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3 种。 直接掩埋。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
秸秆还田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将庄稼收割后的秸秆还留在土地上,用于覆盖或混入土壤中,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秸秆还田的方式和比例会因地区、作物类型、土壤特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和原则:
覆盖方式:
将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覆盖物。

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减缓水土流失,有利于土壤保墒、保肥。

还田方式:
将秸秆切碎或压碎后混入土壤中,以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性。

混作方式:
将秸秆与其他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菜渣等)混合后还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水平。

比例控制:
秸秆还田的比例应该根据土壤状况、作物种类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控。

一般来说,合理的秸秆还田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占据作物留茬面积的20%至50%。

技术手段:
可以利用农机对秸秆进行粉碎、切碎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覆盖或混入土壤中。

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如利用覆盖膜、秸秆还田机械等。

农业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农业政策,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补贴政策,以推动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秸秆还田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民收益。

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政策支持,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比例进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课件

《秸秆还田》课件
《秸秆还田》ppt课件
目录
• 秸秆还田的介绍 • 秸秆还田的原理 • 秸秆还田的方法 • 秸秆还田的影响 • 秸秆还田的实践与案例
01
秸秆还田的介绍
秸秆还田的定义
01
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作物秸秆直接 或间接归还到土壤中,以改善土 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 加作物产量和减少环境污染。
02
秸秆还田的方式包括直接还田、 堆肥还秆还田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之一,秸秆还田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采用机 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打碎后直接翻入土壤中,同时施加腐熟剂加速秸秆的 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生产效益。
欧洲秸秆还田
欧洲各国在秸秆还田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欧洲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 化为有机肥料,同时结合土壤改良、轮作休耕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减少环境污染
秸秆还田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通过还田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 暖问题。
增加生物多样性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环境,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 存环境,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05
秸秆还田的实践与案例
国内秸秆还田的实践
江苏省秸秆还田
江苏省是我国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秸秆还田在江 苏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采用机械粉碎、腐熟发酵等技 术,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
河南省秸秆还田
河南省在秸秆还田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通过开展 秸秆还田示范工程,河南省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显 著的增产效果,同时还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质 量。
秸秆气化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气化处理,生成可 燃气体供居民生活或工业生产使用, 残渣作为肥料还田。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1. 引言1.1 引言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利用农田剩余秸秆进行还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处理难题,还能够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农田生产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秸秆还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秸秆作为农田副产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往往被焚烧或者废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剩余秸秆,将其还田到土壤中,起到保护土壤、改良土壤的作用。

通过引入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也需要注意科学施肥和合理农作物轮作,以达到最佳的农田管理效果。

【引言】2. 正文2.1 优势一: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

秸秆经过还田后,会分解成有机物质,如碳、氮、磷等,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丰富的营养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有机物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保墒的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且避免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

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升土壤的整体质量,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技术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优势二: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覆盖秸秆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

秸秆的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被风蚀和雨淋,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成土质量。

秸秆在土壤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秸秆还田五项技术

秸秆还田五项技术
1.秸 秆 直接 粉 碎 还 田 腐 熟技 术 。 近地 面空 气 中 的二氧 不 对秸 秆 有利 于补 充 光合 作用 所需 的碳源 ,
收 、晒 、运 、贮 ,而是 直 接将 植 物 促进 果树 生 长 ,提 高 水果产 量 和优
【,■ 一 秸 秆 通 过 机 械 或 人 工 进 行 粉 碎 , 及 质 果 比例 。该技 术 操 作简 单 ,可就
种 传统 的积 肥方 式 .利用 夏秋 高 温 产生 的粪便 通过 发 酵作 为有 机肥 ffj
季 节 ,将 秸 秆 堆 积 于 田 中 ,加 入 秸 于次年 种植 业 生产 ,适用 于 高 山糯
秆腐 熟 剂进 行腐 熟沤 制 , 堆 内温 玉 米 产 业 发 展 Ⅸ域 。
度 开 始下 降 ,原 料变 软 ,托撤 易 断


盖 还 【lj不仅 能 增 加 土壤
霉 天 地 .田问 课 堂
有 机 质 含 量 。
霉 至甭主。一
已成 为 农 民增 收致 富 的 重要 途 径
改 善 土 壤 结 构 , 培 肥 地 力 ,还 能 有
效抑 制 杂草 生 长 ,保 水保 墒 ,增加
来 源 : 中国 农 业 新 闻 网
6 3
5.秸 秆 作 为基 质 栽 培 食 用 菌 技
时 即l1丁做肥料还 田。特点是时 间长 , 术。农作 物秸 秆 是栽 培 食用 菌 的优
受 环 境 影 响 大 , 劳 动 强 度 高 , 产 }H 质 基 料 , 利 用 农 作 物 秸 秆 作 为 食 刚
量 少 ,成 本低 廉 。此法 适用 于农 户 菌栽 培 基 料 ,变废 为 宝 ..同时 .食
及 PH值 ,以利于秸秆加速腐烂分解 ,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是将农作物的秸秆留在土地上,不进行燃烧或清理,直接还给土地。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秸秆还田前,先将农作物的秸秆清理整理好,去除病虫害和杂质。

2. 将清理好的秸秆均匀覆盖在耕作后的田地表面,一般厚度约为10-15厘米。

3. 使用秸秆覆盖机或犁刀将秸秆铺设在土地表面,并与土壤充分接触。

4. 如果田地比较大,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机进行机械化的铺设作业。

5. 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手工将秸秆进行铺设,保证覆盖均匀。

6. 铺设完秸秆后,使用耙子或拖拉机进行压实,使秸秆与土壤贴实结合。

7. 在铺设秸秆的同时,可以将一些农家肥或有机肥料撒在秸秆上,促进秸秆的分解与还田效果。

8. 还田后,及时进行浇水,维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分解与有机质的释放。

9. 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秸秆还田后的轻度耕作,深耕5-10厘米,促进秸秆分解。

10. 在下一季作物种植前,将秸秆和土壤混合翻耕,使秸秆完全分解并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总之,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作物秸杆还田技术一、秸杆还田的目的意义秸秆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把植物秸秆、茎叶、根茬等直接或间接归还到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特别指秸杆直接还田技术。

我国运用这项技术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代就有“刈草沤肥,可以粪田、美土”的记载。

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往复的过程。

植物从土壤中摄取营养物质,消耗降低了土壤肥力,通过耕作、施肥、浇水、秸秆还田等措施向土壤归还物质,增加各种营养元素,使地力得到不断维持和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秸杆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统计,2006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0.105亿公顷,生产各种作物秸秆6亿多吨,其中小麦、玉米、稻谷三种作物秸秆就达5亿多吨。

调查发现:约有2.2亿吨秸秆被用作肥料(包括秸杆直接还田),占总量的36.6%;1.42亿吨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占总量的23.7%;1.35亿吨用作饲料,占总量的22.6%;尚有1.02亿吨左右的秸秆被焚烧和弃置乱堆, 约占总量的17%。

出现大量秸杆被弃置焚烧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丰收之后,作物秸秆越来越多,而综合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二是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宁愿增用化肥和燃煤,而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三是由于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小麦机收面积扩大,麦秸留茬过高,灭茬机械和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没有跟上,造成农时紧张。

农民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收获和下茬播种,不得不采取最省事的办法,将前茬收获后的秸秆就地焚烧。

焚烧秸秆现象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

二是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五是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总之,研究开发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是眼下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尽管秸杆综合利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实践表明秸秆还田技术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

实行秸杆还田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据测定,作物秸秆除80%为有机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硅和各种微量元素。

稻草、麦秸、玉米等秸秆中,平均含氮素0.58%、五氧化二磷0.52%、氧化钾0.84%。

每还田300公斤秸杆,相当于向土壤中增加新鲜有机物质240公斤,氮素1.74公斤,五氧化二磷1.56公斤,钾素2.52公斤。

其培肥改土、增产提质的效果十分显著。

第二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

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

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1.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在瘦土上更明显约增加2倍。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释放量数量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亦大大增加,在肥沃土壤上秸秆还田后CO2增加8.3-43.7%,在瘦瘠土壤上增加81.5-117.8%。

秸秆还田也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经两年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0.1-0.27%,容重下降0.032-0.062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5-2.04%。

全氮、速效磷虽然略有提高,分别提高0.002-0.009%和0.4-5.3mg/kg,但是速效钾提高很大,增加8.3-105.1mg/kg,平均比不还田处理提高38.8mg/k g,相当于一亩地多施5.8kg钾(相当于一亩地多施10.9kg氯化钾)。

秸秆钾很容易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平衡土壤养分,特别对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有重要意义,根据试验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使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20%。

3.秸秆还田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其中以覆盖还田效果最为显著。

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

覆盖秸秆,冬天5cm 地温提高0.5-0.2℃,夏天高温季节降低2.5-3.5℃,土壤水分提高32-45%,杂草减少40.6-24.9%。

第三、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率。

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危害程度下降30%。

采用覆盖形式还田的话,将大大降低草害的发生。

第四、优化环境、防治污染。

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环保农业的系统工程。

二、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1、小麦留高茬免耕覆盖还田麦收前3~7天,浇水造墒。

采用机械收割小麦,留高茬20~30cm,还田量约100~150公斤/亩,收割后铁茬播种玉米,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一次,玉米4~5片叶时,亩追施10~15公斤氮素、5~8公斤P2O 5 ,及时用耘锄定苗、灭茬、覆盖地表。

此法不用耕翻,节约成本,能及时播种,不误农时,而且还有蓄水保墒,抑制杂草等作用,大面积推广,此法可增产3.3%~23.5%,平均增产12.4%。

2、麦秸覆盖还田可用麦秸、麦糠覆盖玉米、棉花、果树行间。

玉米播后25天,将麦秸均匀覆盖玉米行间,以盖严地皮不留天窗为宜,秸秆用量250公斤/亩左右。

秸秆覆盖棉田宜早不宜迟,力争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完成,盖草量在180~250公斤/亩。

果园秸秆覆盖量较大,每株果树树盘覆盖50~80kg,每亩约覆盖1000~1200公斤。

上述三种覆盖,麦秸、玉米秸、稻草或其它秸秆均可,覆盖后都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等作用。

对于玉米棉花行间覆盖,夏季高温季节可降低耕层温度2~6℃,湿度提高2~8℃,杂草减少70%~90%,增产5.9%~65%,平均增产约15%。

果树行间覆盖,冬季有保温效果,可提高地温2~4℃,春季则需将覆盖的秸秆移开,使地下土温及时回升,待土温提高后,晚春或夏初再恢复行间覆盖,同样可起到降低夏季高温和抑制杂草作用。

苹果覆盖一年可增产17.6%~85.7%,覆盖两年可增产38.3%~228.6%。

3、玉米秸粉碎翻压还田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穗,用拖拉机牵引粉碎机将玉米秸粉碎均匀,抛撒地面,粉碎程度约10~15cm,还田量约400~600公斤/亩,最好撒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亩)和化肥(氮素6~8公斤/亩,,磷素6~7.5公斤/亩),用重型拖拉机耕翻约20cm以上,然后耙耱整地,机播下种。

此法增产幅度在5%~31.6%,平均增产13.6%。

4、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玉米收获后采用重型拖拉机将秸秆直接深翻25cm左右入土。

整秆应埋入16cm以下。

其保墒、施肥、还田数量、还田时间同粉碎翻压还田。

但此法一定要有马力较大的深翻机具。

5、微生物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技术利用微生物对作物秸秆的特殊分解功能,应用于秸杆堆肥或直接还田,加速秸秆腐烂分解速度,缩短腐烂分解时间,提高堆肥质量,确保还田效果。

当前推广应用的主要产品有:“301”菌剂、催腐剂、“HEM”菌剂、酵素菌等微生物制品。

微生物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技术要点可概括为“水足、药匀(足)、封严、通气”几个字。

水足:按秸秆干重的1.8倍加足水分,力求使秸秆湿透,确保发酵期需水,这是堆沤成败的关键。

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不必粉碎可以直接堆沤。

药足、药匀:微生物制齐一定要按使用要求加入充足、均匀,确保发酵质量。

一般分三层堆积,每层高40cm,在每层把腐熟材料和尿素撒均匀。

封严:一般将秸秆堆成宽1.6-2m,高1.5-1.6m,长度不限,就地取泥封堆,泥厚2cm,或用塑料薄膜盖上。

主要起三个作用:防水分蒸发,防温度扩散,防养分流失。

通气:秸秆堆沤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通气状况直接影响秸秆腐烂效果,所以不要到秸秆堆上面踩,以利通气。

6、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及主要机具机械化秸杆直接还田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杆粉碎和根茬(主要指玉米、高梁等大根茬)粉碎机械化技术;整杆还田主要指玉米、水稻和小麦秸杆的整杆还田机械化技术。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技术和开发机具,至今,比较成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有:机械化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和机械化整杆还田技术,机械化免耕覆盖秸杆还田技术以及相应的各种配套机具。

(一)机械化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是指用秸杆粉碎机在田间将已收获后的作物(直立)茎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后,随即用犁耕翻深埋。

所采用的秸杆粉碎还田机多为锺片式、锺爪式或甩刀式动力与定刀切割结构。

北方生产使用较多,近年来玉米联合收获机也设计了秸杆粉碎装置,可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杆粉碎抛撒于地表。

(二)根茬(主要指玉米高梁等大根茬)粉碎机械化还田技术东北地区研制生产的根茬还田机灭茬旋耕深度达10㎝,可将根茬粉碎后直接均匀混拌于0-10㎝耕层,作业质量可达到播前除茬整地的要求。

(三)机械化整杆还田技术是山西省农机部门试验研究出来的一项新的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

适用于一年一茬旱作农业地区,包含两项技术:①秸杆机械化整杆翻埋还田技术,就是将摘穗后的直立玉米秸杆,不经粉碎,使用高柱犁(高犁柱深耕犁)直接翻进埋入土中。

将摘除果穗后的直立秸杆使用整杆覆盖机编压覆盖于地表。

(整杆覆盖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拖拉机前部安装有编压覆盖秸杆装置,后部悬挂重压覆土装置。

②机械化免耕覆盖秸杆还田技术,收获后的秸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播种时使用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这也是保护性耕作法的中心内容,对旱地春玉米(一般是一年一熟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

秸杆覆盖方式可采用粉碎、整杆压倒、整杆直立或留高茬等。

三、秸杆还田应注意的问题在秸秆还田中要注意做好“两补一防”:1、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当季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在作物生长期的施肥量也适当增加,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