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

合集下载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方式,能够减少土地流失
及水土流失,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作物产量。

下面介绍
秸秆还田的八种方法:
一、压实法。

将秸秆拖进田间,采用机械压实成饼,压实垛高3-5cm,盖于耕作层上。

二、覆盖法。

在秸秆上覆盖一层泥土,以增加种子与水分的接触面积,并能有效地控制秸秆的分解速度。

三、化肥法。

将秸秆与化肥混合后,用机器将其深翻至土壤下面,更
好地利用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四、还料法。

将秸秆和农作物残渣混合,堆放在农田中,做成堆肥。

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发酵法。

将秸秆放置于通风透气的袋子中,施加微生物菌剂,轮
替压实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还田效果。

六、垫底法。

将秸秆放在沟渠底部,覆盖上泥土或粪肥。

可以防止泥
土被冲走,并且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七、覆盖垄中间法。

在田间制造垄,将秸秆放在垄中间,可以保证秸
秆和种子的深入接触,同时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八、分解还田法。

将秸秆分解后再还田,可以有效地控制秸秆分解速度并最终提高土壤肥力。

以上就是八种秸秆还田方法,不同方法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秸秆直接还田三法

秸秆直接还田三法

效果 。其具体做法是将秸秆 均匀铺在地 面上 或作物株行 间 ,例如 玉米 、棉 花 、 西瓜 、甘薯等 ,一般在 中耕追肥后 3 天
内铺草 ,每 6 6 7 平方米铺 1 5 0 5 0 0 千克 秸秆 为宜 。果 园铺草和增施有机 肥结合 进行 ,铺 草时要 留出树盘 ,每 6 6 7 平方 米用草量 2 0 0 ~3 0 0千 克 。 当 草 腐 烂 后 ,冬 春 季结 合深 刨果 园 翻入 土 中。
2 0 1 3 . 1 0 No n Qc u n Xi ni i s h u
秸秆 直接还 田是指秸秆 不经腐熟 ,
或 翻 埋 入 土 。有 病 秸 秆 不 宜 直接 还 田 。
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 ,按照不同形 式直 接 将秸 秆 归还土 壤 的一 种培 肥改 土技
术 。实 践 证 明 ,秸 秆 直 接 还 田对 增 加 土
二、 留高茬法。水稻高茬还 田是福 建省近年来大面积推广 的一种方法 。收 稻 留高茬 ,其后经冬季分解腐烂 ,春季 耕翻人土作基肥。水稻留茬高度一般在
2 0 ~3 0 厘米 。
壤 养分 、改善 土壤 物理 性质 、蓄水保 墒 、减少水土流失 、降低生产成本等均
有显著 的效果 。目前 ,各地秸秆还 田方
( 福健安 )
近年 来 ,秸秆还 田技术逐步得到普
面。

及 ,但 由于部 分农 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
够全面 ,操作 中出现 了一些 问题 ,产生

碳氮 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 比

负效应 ,具体表现为部分秸秆还 田后 的 麦 田出现出苗率低 、苗 黄、苗弱 、死苗 现象 ,分析 其原 因主要有 以下几 个方
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3 种。 直接掩埋。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1. 引言1.1 引言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利用农田剩余秸秆进行还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处理难题,还能够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农田生产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秸秆还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秸秆作为农田副产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往往被焚烧或者废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剩余秸秆,将其还田到土壤中,起到保护土壤、改良土壤的作用。

通过引入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也需要注意科学施肥和合理农作物轮作,以达到最佳的农田管理效果。

【引言】2. 正文2.1 优势一: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

秸秆经过还田后,会分解成有机物质,如碳、氮、磷等,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丰富的营养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有机物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保墒的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且避免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

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升土壤的整体质量,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技术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优势二: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覆盖秸秆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

秸秆的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被风蚀和雨淋,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成土质量。

秸秆在土壤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是将农作物的秸秆留在土地上,不进行燃烧或清理,直接还给土地。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秸秆还田前,先将农作物的秸秆清理整理好,去除病虫害和杂质。

2. 将清理好的秸秆均匀覆盖在耕作后的田地表面,一般厚度约为10-15厘米。

3. 使用秸秆覆盖机或犁刀将秸秆铺设在土地表面,并与土壤充分接触。

4. 如果田地比较大,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机进行机械化的铺设作业。

5. 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手工将秸秆进行铺设,保证覆盖均匀。

6. 铺设完秸秆后,使用耙子或拖拉机进行压实,使秸秆与土壤贴实结合。

7. 在铺设秸秆的同时,可以将一些农家肥或有机肥料撒在秸秆上,促进秸秆的分解与还田效果。

8. 还田后,及时进行浇水,维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分解与有机质的释放。

9. 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秸秆还田后的轻度耕作,深耕5-10厘米,促进秸秆分解。

10. 在下一季作物种植前,将秸秆和土壤混合翻耕,使秸秆完全分解并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总之,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秸杆还田需做到“三要”一、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丝绸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二、要补充水分。

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蹚,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杆腐解,同时还可以减少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机酸)和有毒气体。

三、要搞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等)。

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一防二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发布时间:2009-09-18编辑:冯飞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一防二补”。

一防即重防病虫草害据试验,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秆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

因此,秸秆还田更适合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这样秸秆还田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

如果在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秸秆翻耕还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秆耙耕浅层还田的方法。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经过多年对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丰县实际,特制订丰县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规范。

一、麦草机械化还田(一)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特点1.产生大量秸秆,增加电力消耗。

高性能收获机采用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机械返回田间,增加了功耗,降低了作业效率。

秸秆还田机的操作功耗也会增加,从而增加操作成本。

2.作业茬口紧,工作任务重。

麦收后茬种植作物品种以水稻、玉米为主,夏收夏种作业时间短、作业茬口紧、作业量大,机手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难以保证。

3.操作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随着水稻插秧面积的扩大,对留茬、抛草均匀性和切碎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秸秆与土壤的不均匀混合会导致秸秆在田间的气生现象,影响幼苗根系的发育。

(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根据《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旱地作业质量》等六项省级地方标准作业,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特点及后茬作物等因素,制定适合我县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

(一)玉米种植区麦秸全部还田1、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拖拉机带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助25元/亩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添加切碎装置,粉碎并返回现场→ 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贴:10元/亩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长度8-12cm,漏切率≤1.5%,合格率≥95%。

3.机具配置:收割与切碎装置相结合,或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置相应宽度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在收割后粉碎秸秆。

玉米茬播种机采用高机架、圆盘式开沟机具。

(二)稻麦种植区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将小麦和麦秸适当收获,切碎后均匀抛撒→ 施用基肥(增加氮肥)→ 用水浸泡田地→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耕作和整地→ 水稻机械插秧。

补贴:25元/亩1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获残茬≤ 15厘米,秸秆切碎≤ 10cm,均匀分散在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 20厘米。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直接耕翻秸秆时,应施加一些氮素肥料,以促进秸秆在土中腐熟,避免分解细菌与作物对氮的竞争。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

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

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

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

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

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

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

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

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直接还田1、秸秆还田的数量。

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

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

2、配合施用氮、磷肥。

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

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

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3、翻埋时期。

一般在作物收获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旱地应边收边耕埋,水田应在插秧前15天左右施入。

4、施入适量石灰。

新鲜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毒害作用。

秸秆还田技术操作要点

秸秆还田技术操作要点

秸秆还田技术操作要点
1.选择适当的秸秆还田机械:根据农田大小和地形条件,选择适合的秸秆还田机械,比如秸秆还田机、秸秆还田犁等。

2. 秸秆还田前的准备工作:在还田前,需要清除田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使土地表面平整。

3. 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地面上:使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地面上,确保覆盖面积均匀,密度适宜。

4. 确保秸秆与土壤接触紧密:通过调整秸秆还田机械的深度和角度,使秸秆与土壤接触紧密,防止秸秆在风雨中被吹走。

5. 秸秆还田后的处理:秸秆还田后,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水分管理,确保秸秆可以快速分解并为土壤提供养分。

同时还需及时清除残留的秸秆,以利于下一季作物的种植。

6. 定期检查秸秆还田效果:通过定期检查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情况,评估秸秆还田效果,及时调整还田技术,以增强土地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技术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化肥、水的利用率为60%,而我国仅为30?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施肥、灌溉技术落后,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结构不平衡,保肥、保水能力差所致。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还田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其推广意义十分深远。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一)秸秆直接还田的意义及可行性
1.意义 据80年代全国土壤普查901个县的统计,全国肥沃高产田仅占2
2.6%,中低产田占77.4%。

从养分角度看,普遍缺氮、缺磷土壤占59.1%,缺钾土壤占22.9%,土壤有机质低于0.65%的耕地占10.6%。

加之我国化肥生产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我国北方土壤缺磷,南方土壤缺钾的现象十分严重,磷钾供应不足明显降低了氮肥肥效。

河北省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邯郸、邢台仅1%左右,尤其是土壤速效钾呈普遍下降趋势。

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特别对缓解我国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化肥不足有十分重要意义。

据试验,实行秸秆还田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因此,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业稳产、高产、高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2.可行性 秸秆还田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某些地方还推不开,除了传统习惯
的影响外,主要是为了省事,所以不少地方还出现焚烧秸秆现象。

秸秆还田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秸秆的C/N比值较高,一般在60?0∶1。

高的C/N比值,使秸秆在土壤中分解缓慢,微生物在作用作物秸秆时还需吸收一定的氮素营养自身,造成与作物争氮,影响苗期生长,进而影响到后期产量的提高。

(2)秸秆还田不当。

包括还田数量过大,土壤水分不适,粉碎程度不够,翻压质量不好,容易影响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到种子出苗及苗期生长。

(3)机械化程度不高,缺少秸秆还田配套机具。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1)首先是我国氮素化肥工业的发展,氮肥用量大幅增加,完全可以用氮素化肥来调节秸秆的C/N比值,使之达到既有利秸秆的分解,又有利作物苗期的生长。

(2)我国农民在秸秆还田方面有可靠的技术依托。

"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对影响秸秆还田的各种因素,包括秸秆还田的适宜方式、时间、数量、施氮量、粉碎程度、翻压深度、土壤水分和防治病虫害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现有大、中型拖拉机的动力及收割机、粉碎机、播种机及各种犁等配套机具,其技术性能已经能够达到秸秆还田的要求,为秸秆直接还田提供了机构保证。

(4)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秸秆也相应增加,燃料结构改变,用秸秆作燃料正日渐减少,大量富余的秸秆为秸秆直接还田提供物质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的条件已经成熟,秸秆直接还田是完全可行的。

(二)秸秆直接还田的增产机理
1.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在瘦土上更明显约增加2倍。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
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亦大大增加,在肥沃土壤上秸秆还田后CO 2释放量增加8.3-43.7%,在瘦瘠土壤上增加81.5-117.8%。

秸秆还田也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经两年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
0.1-0.27%,容重下降0.032-0.062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5-2.04%。

全氮、速效磷虽然略有提高,分别提高0.002-0.009%和0.4-5.3mg/kg,但是速效钾提高很大,增加8.3-105.1mg/kg,平均比不还田处理提高38.8mg/kg,相当于一亩地多施5.8kg钾(相当于一亩地多施10.9kg氯化钾)。

秸秆钾很容易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平衡土壤养分,特别对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3.秸秆还田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其中以覆盖还田效果最为显著。

覆盖秸秆,冬天5cm地温提高0.5-0.2℃,夏天高温季节降低25-35℃,土壤水分提高32-45%,杂草减少40.6-2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