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

合集下载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

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将秸秆作为燃料或者直接处理掉,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秸秆还田技术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秸秆还田技术指的是将秸秆还给农田,作为有机肥料,培养土壤生态系统,增强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土地养分利用率,减轻化肥使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

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秸秆还田技术需要与其他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如改善土壤水分管理、控制病虫害和增强土壤保育等。

2. 秸秆还田技术需要重视农民对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促进农民积极参与技术推广和应用。

3. 秸秆还田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类,进行不同的施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作用效果。

1. 增强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植物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 减轻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废弃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对化肥和其他农业资料的需求,从而减轻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3. 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养分含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外观和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方法。

因此,政府、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将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应用到更广泛的农业生产领域中,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

农机推广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黎东光秸秆还田措施即减少了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发挥了通过秸秆入土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作用。

秸秆还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本文通过对秸秆还田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希望对秸秆还田措施推广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秸秆还田是把不能直接用作饲料的秸秆如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直接打碎施入土壤,在土层中腐熟后可增强土壤肥力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养分,补充能量,农业生产也是能量转换的过程,秸秆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料,在打碎归还于农田后,在土壤中腐熟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可以使土壤疏松,孔隙增大,将土壤结构改良,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使用秸秆还田方法耕地可以起到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秸秆还田方法按以往惯例,我们在整地时都是将秸秆残留物就地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此种办法造成大量氮素飘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随着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在不断探索秸秆处理办法,秸秆还田办法避免了人为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还为农作物生长增加了养分,受到各级政府的倡议和规定。

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

按途径来分,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间接还田包括一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

下面选取主要几种进行介绍。

1.1直接还田方法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省工,方便快捷,并且还田数量还大,一般将农作物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或田面覆盖等方式,直接还田的方法在各地推广应用的较多。

秸秆粉碎还田就是用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主要适用于玉米和水稻、小麦的秸秆还田,留高茬还田就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的高茬,可以使用反转灭茬的机械进行一次性的旋耕灭茬还田;田间覆盖式还田,主要是将玉米秸秆铡成9到11厘米长直接铺盖在土壤的表面,一般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常用。

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化肥施用量较大,而有机肥的用量却在减少,导致土质硬化而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吸收和提高。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八种方法
秸秆还田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方式,能够减少土地流失
及水土流失,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作物产量。

下面介绍
秸秆还田的八种方法:
一、压实法。

将秸秆拖进田间,采用机械压实成饼,压实垛高3-5cm,盖于耕作层上。

二、覆盖法。

在秸秆上覆盖一层泥土,以增加种子与水分的接触面积,并能有效地控制秸秆的分解速度。

三、化肥法。

将秸秆与化肥混合后,用机器将其深翻至土壤下面,更
好地利用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

四、还料法。

将秸秆和农作物残渣混合,堆放在农田中,做成堆肥。

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发酵法。

将秸秆放置于通风透气的袋子中,施加微生物菌剂,轮
替压实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还田效果。

六、垫底法。

将秸秆放在沟渠底部,覆盖上泥土或粪肥。

可以防止泥
土被冲走,并且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七、覆盖垄中间法。

在田间制造垄,将秸秆放在垄中间,可以保证秸
秆和种子的深入接触,同时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八、分解还田法。

将秸秆分解后再还田,可以有效地控制秸秆分解速度并最终提高土壤肥力。

以上就是八种秸秆还田方法,不同方法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科技成果——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堆沤还田技术技术类别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秸秆堆沤还田是将秸秆与人畜粪尿等有机物进行堆沤腐熟,不仅能产生大量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腐殖质”,而且能产生多种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有效态氮、磷、钾等,是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技术特征
秸秆堆沤既可进行就地(田间地头)堆肥还田,也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商品有机肥。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
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的关键是调节好碳氮比、腐熟菌剂、含水率、温度、pH值,控制好发酵条件,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秸秆,但重金属超标的农田秸秆除外。

技术标准与规范
《NY884-2012生物有机肥》《NY525-2021有机肥料》《DB34/T2739-2016秸秆生物有机肥料》《DB23/T1838-2017秸秆有机肥料田间积造技术规范》《DB64/T1592-2019果菜类蔬菜秸秆好氧堆肥技术规程》《DB32/T3626-2019秸秆有机肥制作技术规程》。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来源:农业12341.技术简介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或整杆编压还田。

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仅争抢了农时,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其技术体系包括小麦秸秆还田:机械收获小麦、机械粉碎秸秆、免耕播种机械播种玉米或补施氮磷肥后用高柱犁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其他作物或放水泡田后栽插水稻,适宜推广范围为北方小麦产区和南方麦稻产区。

玉米秸秆还田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机械粉碎玉米秸秆,或机械联合收获,同时粉碎秸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小麦。

该技术适宜南北方玉米产区,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高柱犁直接翻埋玉米整秸秆技术,适宜北方旱作区玉米单季产区。

玉米根茬还田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用于加工饲料或生活燃料。

用根茬粉碎机将直立在垄上的玉米根茬破茬粉碎后,均匀混拌于10厘米的耕层中。

该技术适宜实行轮番耕作制的东北垄作地区在不耕翻的年份应用。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收获水稻,机械粉碎秸秆抛撒在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

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2.操作规程用联合收获机收小麦时,一般麦茬高度不超过25厘米,高留茬不超过35厘米,机械铺放整秸秆或抛撒碎秸秆要均匀,粉碎后的麦秸长度应不大于15厘米。

不采用免耕播种的地区,秸秆粉碎还田补施氮肥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使秸秆均匀分布在10厘米的耕层内。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

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分析1. 引言1.1 引言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利用农田剩余秸秆进行还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处理难题,还能够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农田生产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秸秆还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秸秆作为农田副产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往往被焚烧或者废弃,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剩余秸秆,将其还田到土壤中,起到保护土壤、改良土壤的作用。

通过引入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也需要注意科学施肥和合理农作物轮作,以达到最佳的农田管理效果。

【引言】2. 正文2.1 优势一: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

秸秆经过还田后,会分解成有机物质,如碳、氮、磷等,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丰富的营养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有机物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保墒的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抗涝能力。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且避免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

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升土壤的整体质量,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技术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优势二: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覆盖秸秆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

秸秆的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被风蚀和雨淋,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成土质量。

秸秆在土壤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
秸秆还田操作方法是将农作物的秸秆留在土地上,不进行燃烧或清理,直接还给土地。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秸秆还田前,先将农作物的秸秆清理整理好,去除病虫害和杂质。

2. 将清理好的秸秆均匀覆盖在耕作后的田地表面,一般厚度约为10-15厘米。

3. 使用秸秆覆盖机或犁刀将秸秆铺设在土地表面,并与土壤充分接触。

4. 如果田地比较大,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机进行机械化的铺设作业。

5. 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手工将秸秆进行铺设,保证覆盖均匀。

6. 铺设完秸秆后,使用耙子或拖拉机进行压实,使秸秆与土壤贴实结合。

7. 在铺设秸秆的同时,可以将一些农家肥或有机肥料撒在秸秆上,促进秸秆的分解与还田效果。

8. 还田后,及时进行浇水,维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分解与有机质的释放。

9. 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秸秆还田后的轻度耕作,深耕5-10厘米,促进秸秆分解。

10. 在下一季作物种植前,将秸秆和土壤混合翻耕,使秸秆完全分解并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总之,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秸杆还田需做到“三要”一、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丝绸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二、要补充水分。

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蹚,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杆腐解,同时还可以减少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机酸)和有毒气体。

三、要搞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等)。

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一防二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发布时间:2009-09-18编辑:冯飞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一防二补”。

一防即重防病虫草害据试验,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秆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

因此,秸秆还田更适合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这样秸秆还田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

如果在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秸秆翻耕还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秆耙耕浅层还田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技术
1、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腐熟技术
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腐熟技术,即在上季收获后,不对秸秆收、晒、运、贮,直接将植物秸秆通过机械或人工进行粉碎,及时“早”还田,一般在收割后立即耕翻入土,并每亩撒施秸秆腐熟剂2公斤,配施氮肥和石灰,调节碳氮比及pH值,加速秸秆的腐烂分解,然后进行下季作物种植。

适用于规模化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农作物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秸秆堆沤还田是一种传统的积肥方式,利用夏秋高温季节,将秸秆堆积于田块,加入秸秆腐熟剂进行腐熟沤制,当堆内温度开始下降,原料变软,拉易断时即可做肥料还田。

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产出量少,成本低廉。

适用于农户分散小规模应用。

3、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一般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生产,秸秆覆盖还田不仅能增减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还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墒,增加近地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水果产量和优质果比例,改善水果品质,增加甜度和可溶性固形物。

该技术操作简单、可就地取材,秸秆使用量大,用于规模化种植业主及干旱少雨时节的蔬菜种植,经济适用效果好。

4、秸秆过腹还田
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秸秆利用方式。

秸秆经过粉碎青贮、氨化等方法处理,作为高山地区冬季牛羊饲料所需,所产生的粪便通过发酵作
为有机肥用于次年种植业生产,适用于我区的高山糯玉米产业发展区域。

5、蔬菜尾菜还田
充分利用我区蔬菜种植面积大,尾菜量大的区域内,将蔬菜收获后,推动尾菜还田利用,通过堆沤腐熟、机械粉碎、直接还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适用于大白菜、莴笋、青菜、儿菜等规模化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农作物秸秆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
农作物秸秆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基料,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变废为宝,同时,食用菌采收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还田,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平衡,是一种多级循环生态利用技术,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