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整理

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整理

四下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整理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也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数量相等,不显示带电。

3.当物体发生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等。

摩擦后,一个物体所带正电荷数量比负电荷多,那么这个物体显示带正电。

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多,显示带负电。

4.两个带电物体,带有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7.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组成。

2.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正极(+);另一端是锌壳,是负极(-)。

3.电从电池正极出发,流过灯丝,再回到电池负极,小灯泡就亮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是两点连两极: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4.短路: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

断路会使电池发热,严重损坏电池。

5.断路:电路发生中断,没有连通的情况。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第三课《简单电路》1.用电池盒、小灯座可以更方便地连接电路。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导线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画简单电路图要用尺子,画直线,直角转弯。

第四课《电路出故障了》1.开关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电路出故障可能是没有连接好,也可能是电器元件坏了。

3.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检查法、替换法、检测法。

4.电路检测器原理: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科学韦老师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雷电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当物质的正电荷、负电荷数量相等,它们相互抵消,使物体看起来不带电;当正电荷、负电荷数量不相等,物体看起来是带电的。

4.使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且它们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带上静电。

7.带静电的物体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要使电荷持续流动,需要2个条件:(1)动力(电源);(2)电路。

8.电流:电荷的持续定向流动。

9.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10.电池:有铜帽的一端是正极,符号“+”;带锌壳的一端是负极,符号“-”。

11.简单电路:包括1节电池、导线、1个用电器,是最简单的电路。

12.短路:电池的两端直接被导线连接起来,而不经过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短路会损坏电池甚至发生危险。

短路的电路,小灯泡无法发光。

13.220V交流电: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压(所以不能用家里、实验室插座中的电做实验!);人体最大可承受的电压为36V,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直流电。

14.电路的连接方式:有2种,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家用电器一般是并联电路。

若将2节干电池串联,电池能够提供1.5V+1.5V=3V的电压;若将2节干电池并联,电池能够提供的依然是1.5V电压。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5V,若给小灯泡提供超过1.5V的电压,小灯泡则亮很多,若电压不足1.5V小灯泡则比较暗。

所以,当提供的电压一定,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会比两个并联的小灯泡暗,并联的小灯泡则更亮。

15.电路的连接:电路图(使用直尺画图);实物图(使用曲线连接)。

带灯座的小灯泡(连接到灯座两端的连接点);不带灯座的小灯泡(连接到底下和旁边的连接点上)。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电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电

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6、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7、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8、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

9、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10、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12、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13、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可能是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没连接好等等。

14、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5、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

17、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一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3.闪电是一种静电现象.我国古建筑的许多宝塔的顶端都有一根金属物.在雷雨天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4.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5.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 .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8.电必须从电流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流。

9.电路是指由电池 . 导线 . 用电器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10.灯泡主要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四部分构成.其中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负极。

11.我们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两大类。

发电厂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使人触电死亡。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12.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3.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 .雷电 .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的交流电. 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电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电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电复习资料★★★1.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3.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像导线外面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金属制品都是导体,人体和大地也是导体。

塑料、橡胶、木头(干燥)等都是绝缘体。

4.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5.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但是物体通常不显示带电,原因是: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要想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之前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检测一次是不够的,需要重复检测。

3.小灯泡构造图(课本第5页、作业本第2页)。

4.会画简单电路图(课本第7页、作业本第4页)。

5.能判断哪些小灯泡会亮,哪些是短路的电路(课本第6页、作业本第2页)。

6.会画出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池)正极经过用电器(小灯泡)流向负极】(如作业本第2页)。

7.要会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班级:姓名: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飘动);冬天梳头发,(头发容易打结);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发出(啪啪声和电火花);阴云密布的天空,常产生(雷电)……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后,会发生互相排斥的现象,这是因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3、(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电荷有(正电“+”和负电“-”)两种。

人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物质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由于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示带电。

)4、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5、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路径。

6、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区别:(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电流从干电池的一端经(铜帽,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2)断路:(断开的电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3)短路:不通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电池)的两端(正负极)连接起来。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断路、短路)都是错误的连接方法。

7、各种名称:(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有干电池(1.5V)、蓄电池(2V)(可充电)、发电机。

(2)用电器:(用电进行工作的装置)。

如:(电灯、电铃、电风扇、电熨斗)等。

能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开关:电路中控制电路通断(连接或断开)的装置(元件),有(拉线开关、拨动、按压开关、闸刀开关,还有(声控、温控、光控开关)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质带电是因为它们相互抵消。

3、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4、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5、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的交流电, 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6、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等组成。

7、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8、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9、当电池的两端(铜帽和锌壳)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10、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1、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2、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3、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4、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知识点第一单元电
一、填空。

、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
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0、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3、(常见的静电现象):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

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如图: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6、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8、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要断电源。

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9、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20、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二、问答题:
、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哪些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P6)
答:手电筒、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电灯、电视机等。

手电筒、电动剃须刀是用电池作电源的;电冰箱、电灯、电视机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

2、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答:大多数金属: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大多数非金属:如干木头、头发、纸、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用途?
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4、你见过哪些开关?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处?
答:①光控开关:路灯;天亮了,会自动熄灯,节约用
电。

②声控开关:楼道灯;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③温控开关:空调器、电饭锅;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

④红外遥控开关:电视机;远距离开关,方便。

⑤定时开关:电扇;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5、两节电池有什么不同连接方法?
答: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一种是把电池串联,一种是把电池并联。

6、把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
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7、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①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②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③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8、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①小灯泡坏了。

②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③线路坏了。

④开关坏了。

⑤电池的正负极装反了。

9、为什么灯泡会发光?
答: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
会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