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部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部复习资料

第1课 变化的世界1.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花开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答:事物在形态上、本质上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叫变化。

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4.在研究物体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5.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

6.可采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 等。

第一单元 天气 第2课 多样的天气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关于天气的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3)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破脸。

3.人们将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

利用气象谚语的优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帮助人们预测天气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足:这些谚语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会误导人们。

4.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拨打112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得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

2.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

3.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一、填空部分:(热与我们的生活)1.热可以沿着,传递,从温度较的部分传到温度较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2.我们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铁丝、木棒同时放入水中,先热,这说明它,这样的物体叫做热的,热得比较慢,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热的。

3.热在水中可以通过的方式传递,在中也可以通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

4.单门电冰箱的冷冻室多在冰箱的。

5.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通过的方式使教室里暖和起来的。

6.夏天,人们喜欢穿白色衣服,这是因为。

7.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

8.保温材料都是导热性能的材料。

9.水在一般情况下,受热后体积会,遇冷后体积会,这说明水有的性质。

10.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程度叫温度。

11.冷水和热水不停地相对流动,就使水产生了。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12.一般来说,、、等物体热传导的能力比较强,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良导体;、、等物体热传导的能力较弱,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13.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方式传递的。

14.夏季,在阳光下,我们会感到穿浅色衣服比穿深色衣服。

15.在羊绒、木头、金属、泡沫这几种材料中,保温能力较强的是,保温能力较差的是。

16.保温材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它能有效地热的传递,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17.乒乓球被踩扁了,只要没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的缘故。

18.温度计是利用了的性质制作的。

19.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会,遇冷体积会。

20.在做“热喷泉”实验时,把瓶子放进开水中,会产生喷泉,原因是。

(春夏星空)1.夏夜,辨认牛郎星的明显标志是在银河的东“岸”由三颗星构成一个形。

在银河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有一颗特别显眼的亮星,叫做“星”,在它的附近有四颗星构成形。

2.狮子座的头部有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尾巴主要有颗星组成一个。

3.北斗七星属于座,织女星属于座。

4.季,可以看到银河横贯天空。

5.夏夜要寻找天蝎座,首先要找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复习重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复习重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地球与天空1.1 地球1.1.1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1.1.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赤道略微膨胀。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1.3 地球的自然资源- 土地:耕地、林地、草地等。

-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 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等。

1.2 天空1.2.1 太阳- 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 太阳的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能量。

1.2.2 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月亮的圆缺变化是由于其绕地球公转和自转造成的。

1.2.3 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恒星。

- 星星的亮度与距离、大小和发光能力有关。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2.1 生物2.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 生物体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2.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绿色开花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等。

-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

- 其他:微生物、真菌等。

2.2 环境2.2.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光、水、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 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2.2.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通过呼吸、排泄等活动影响环境。

- 生物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等方式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单元:物质与变化3.1 物质3.1.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海水等。

3.1.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2 变化3.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融化、物体运动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节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不同植物的种子颜色和形态有区别,但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4.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外部特征。

5.蚕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构成,有的种子有胚乳,如(玉米)。

6.观察蚕豆种子时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得更仔细。

第二节种植凤仙花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种子萌发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种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种皮)会变软,种子的(呼吸)和(代谢)作用就会增强,种子的(体积)变大,然后长出胚芽、胚根,接着逐渐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

5.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

6.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什么变化时,种子放在(透明杯)和(卫生纸)之间。

第三节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而且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2.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来的是植物的(根)。

3.植物的根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和营养),第二是(固定植物)。

4.种子有些没有发芽,可能是(外部条件)不适宜,也可能是种子(本身结构)有损坏而失去生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植物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茎的生长。

2.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幼体到成体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和产卵。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变化,如溶解、融化、凝固等。

4.环境与生态: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食物链。

5.健康与生活:学习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6.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电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全面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全面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复习要求:1、熟记本提纲内容。

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并签字.2、认真复习《作业本》。

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一、电单元科学概念:1、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

2、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 V交流电,有触电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做实验;干电池里1。

5 V的直流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3、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橡皮、纸…….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12、带静电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13、电池串联,小灯泡并联,小灯泡更亮。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1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译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译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译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梳

本文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研究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并总结了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眼保健操
本章主要研究了眼保健操的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的好处,以及如何进行眼保健操等。

第二章动植物的种类
本章介绍了动植物种类的分类方法,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等。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和栖息地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物的生活起居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第四章食品与健康
本章介绍食品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包括营养成分、饮食结构、食品安全、五谷杂粮等。

第五章物体与材料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与材料的相关知识,包括物体的性质、形状、材料的种类、特点等。

第六章四季变化
本章介绍了四季变化的知识,包括了春夏秋冬的时间、气候和景象变化等。

第七章地球与月亮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公转和自转、月亮的形状、月相变化规律等。

第八章身体卫生
本章介绍了身体卫生知识,包括人体各脏器的功能、保持身体
健康的方法等。

总的来说,四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较为丰富,有许多有趣
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加强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一、电知识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2、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4、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9、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1、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2、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3、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安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科学实验:
1、制造“电路监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
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
3、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4、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普通的油菜花由萼片(4)、花瓣(4)、雄蕊(6)、雌蕊(1)四部分组成。

生长变化的过程:花蕾-开花-凋谢-果荚。

2、不同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

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

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有雄蕊和
雌蕊的称两性花。

但花不会又缺雄蕊又缺雌蕊。

3、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作用。

植物繁殖新生命的主要过程:花的雄蕊产生花粉,传播到雌蕊上使胚珠受精,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

按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鸟媒花。

4、不同植物的果实有很多不同,但果实里都有种子。

不同植物的种子也有很多不同。

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都是一样多,但荚里种子多少是有分布规律的。

5、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

撒播方式:利用:水流传播(椰子、莲蓬等)、弹射传播(喷瓜、凤仙花、豆类等)、风力传播(蒲公英等)、动物传播(苍耳、野果等)
6、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

蚕豆种子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长成根。

子叶有提供种子发芽所需养料的作用。

7、动物在繁殖上与植物有相似的地方:分为雄性和雌性,卵受精后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产卵繁殖的动物:鸟类、两栖类(青蛙等)、昆虫(蜻蜓、蚂蚁等)、软体动物(蜗牛、田螺等)、爬行动物(乌龟等)、鱼类……
科学实验:
1、研究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见科学书第33页。

2、研究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实验,见科学书第32页。

三、食物单元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般分三类:来源于植物的食物叫素食(水果、蔬菜、粮食等);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叫荤食(肉、蛋、水产、奶等);其他(水、调味品等)
2、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膳食营养原则:多种搭配;荤素搭配;每天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食暴饮……
4、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烧熟可以杀灭细菌、使食物味道更好、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5、面包等食物放久了有的要长霉菌。

霉菌生长需要湿润、温暖的环境。

6、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霉菌、细菌等)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用冷冻、晒干、腌制、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就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了解食品,可以从包装上获取不少信息。

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方法、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保质期。

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保质期短的往往有利健康。

科学实验:
1、检测淀粉的方法:往食物上滴碘酒,如变成蓝紫色,则说明该食物含有淀粉。

2、检测脂肪的方法:拿食物在白纸上反复擦,如有油迹,白纸变透明,则说明该食物含有脂肪。

3、食物营养金字塔,见科学书第47页。

4、霉菌生长实验(对比实验,注意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见科学书第47页。

说明:
1、以上四块面包,只有在桌下滴水的面包上霉菌会长的最快,说明霉菌生长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

2、研究太阳光对霉菌的影响,只需表格二中放置的地点改为阳光下和阴暗处即可。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沉积岩(水成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

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地球从里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

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3、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

见科学书第61页。

4、岩石有不同的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泥土光泽等。

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

标准见科学书第73页。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可以在瓷板上摩擦。

在识别矿物时,条痕的颜色比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地表的岩石在慢慢地不断地变化着。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叫风化,岩石的风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6、岩石和矿物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如: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花岗岩用于雕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