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称呼、介绍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 的礼节、仪式,即必须遵守的一种礼貌行 为和法则。
二、礼仪的功能
1、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礼仪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礼仪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完善人 们的人际关系。 4、礼仪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宗教界人士,一 般可称呼其神职 对君主制国家的王 公贵族,称呼上应 尊重对方习惯
称呼
一般性规律
适用范围
对教授、法官、医生、直接以职业相称;在职业前 博士、律师 加上姓名
例如
教授、法官、医生、 博士等;高斯博士等
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 均可以“同志”相称,但在 弟党的人士 外交中切勿乱用
国际性差异 英、美等国 名字+姓氏;姓氏+先生(夫 理查德﹒尼克松;玛 人);称其名,不称其姓等; 丽﹒怀特小姐;约翰、 乔治等等 本名+父名+姓氏;姓氏;本 名;本名+父名;父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
俄罗斯
日本
姓氏+名字(姓与名隔开一 隔书写),适用正式场合; 姓名(适用日常交往);姓 氏(全称)+先生(小姐、 女士、夫人)
麻生 太朗;田中先 生、宫泽理惠小姐等 等
4、称呼的禁忌
(1)错误的称呼 (2)过时的称呼 (3)不通行的称呼 (4)不恰当的称呼 (5)庸俗低级的称呼 (6)绰号
(二)介绍礼仪
(5)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6)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不肯放 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 等等。 (7)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 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8)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 显得过分客套。过分的客套不会令对方受宠若惊, 而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9)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 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 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见 面 礼 仪

见面礼仪
1.3 握手礼仪
2.握手的几种形式
(1)平等式握手 (2)支配式握手 (3)谦恭式握手 (4)双握式握手 (5)捏手指式握手 (6)死鱼式握手
手掌垂直向下,双方掌心 相对。同事之间、朋友之 间、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 间,往往会采用这种形式 的握手。
支配式握手也称“命令式” 握手或“压制式”握手。 谦握将同表也双手方的将握点势握握住部表采恭手手他白有握。的手手住是为握度的住形手,对。示用式,掌人的“式主右背掌对以核手、手一式时而方女自这握与心握显求握动手,心方“心时质,条的,是的性己种手支朝手示”手握,这向的支。,感给死人不有几与的样也配上,信的也手再样下手配伸、人鱼不是意个男矜式称式或虽号意称者用对或,”出不的。是两或手性持,“握向然,思“用左方左最他一显感采性手无指握与隐乞手左有但。手右手的下大人只示觉用格的意或手稳含讨相上坦其套手握手方的的无任就这懦虎地手时重保式对方诚中式握住就,特气任何像种弱口只指,,持”。”住对被何信是握,对捏尖为常一握对方握力息握手就 在定主是距动对离握人的手冷意者漠思的无。双情手,掌待中人间消,极 这种傲形慢式。的握手,在西方国家 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见面礼仪
1.3 握手礼仪
3.握手的注意事项
6
• 忌戴帽子和手套
5
• 忌交叉握手
4
• 手必须干净
3
• 握手时应站起来表示礼 貌
2
• 忌用左手握手
1
• 切忌握手时左顾右盼或眼看第三者
见面礼仪
1.4 致意礼仪
1.致意的形式 起立致意
(1)
(2)
举手致意
点头致意
(3)
(5)
脱帽致意
(4)
欠身致意
见面礼仪
交往礼仪常识

交往礼仪常识交往礼仪常识在交往的过程中其实是十分需要注重礼仪的,下面交往礼仪常识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问候礼仪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
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
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
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
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二、称呼礼仪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一直都很敏感,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既反映自身的教养,又体现对他的重视。
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
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是用“您”、“你们”等来代替其他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来称呼。
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三、介绍礼仪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
在做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为他人作介绍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
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
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被人介绍被人介绍时,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
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中国传统基本社交礼仪大全

没有人愿意和畏畏缩缩、不自信的人交往。
如果不懂怎样和人交往,必将是孤立的。
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重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
交往礼仪中有一个重要的“三A原则”(即:接受“accept”、重视“attention”、赞同“agree”)。
就是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
接受对方,是要能容纳对方,不要排斥对方。
重视对方,是使对方感受到你尊重对方,而且在你心目中十分重要。
赞同对方,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刻意奉承。
一.交往礼仪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
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
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
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
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交往--称呼、介绍礼仪

称呼的特征
称呼的种类
简洁性 褒贬性 开启性
尊称:对人尊敬的称呼
您,贵姓,某老 您老,李老,望老
泛称:对人的一般称呼
正式场合:
姓+职务/职称,李院长/刘教授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先生/小姐/大使同志 老/小+姓,老刘,小王(男大女小)
非正式场合:
姓+辈分称呼,李叔叔 名,名+同志,铁安,铁安同志
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一般性公务活动,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 对口人员(熟悉双方的人) 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
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东道主,长者,指定介绍者,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
4.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对双方集体的介绍:先卑后尊
对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以其负责人的身份为准 以其规模单位为准 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
准
对各方内部成员的介绍:由尊而 卑
以抵达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 以座次顺序为准
以距离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多方介绍:由尊而卑
对各方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集体介绍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辅助人员:圈里人
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讲
以下4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比较容易成功
对方比较专注,无其他事情可做 没有外人在场时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自我介绍的模式
寒暄式
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它 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集体介绍的顺序
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际活动,对集体介绍的顺序越是不能马虎。 基本的原则是:尊者居后 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
3-3交往礼仪称呼与介绍(礼仪规范教程高教版)之二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2.涉外称呼 (3)对国王、皇后 称“陛下”,对王 子、公主、亲王称 “殿下”,对有爵 位的人称其爵位, 也可称“先生”或 “阁下”。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2.涉外称呼 (4)对军官称其 军衔,或冠以 姓名加“先 生”,对将军、 元帅等高级军 官称“阁下”。
二、称呼与介绍
二、称呼与介绍
(二)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内容。确 还定 应自具我有介鲜绍明的的具针体对内性容,,应应避做免到“兼千顾人实一际 面需 ”要 ,、 一所 概处 而场 论景 。,
应酬式自我介绍。 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 社交场合,如旅行途中、聚会、 通电话时。应酬式自我介绍的内 容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 项即可。如“您好!我叫魏 强。”“我是李玲。”等。
二、称呼与介绍
(一)称呼礼仪
1.称呼的形式
(2)工作中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应庄重、正式、规范。
职务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 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以职务相称,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仅称职务。如“校长”“主任”等。 第二种,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如“王总经 理”“刘董事长”等。也可使用简称,即“王 总”“刘董”。 第三种,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于极 其正式的场合,如“××总理…××市长”等。
二、称呼与介绍
(二)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内容。
社交式自我介绍。 这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 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介绍 方式。其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 的姓名、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 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如 “我叫李明,东北人。我刚才听见 你在唱那英的歌,她也是东北人, 我特喜欢她唱的歌,你也礼仪 介绍是人们相互认识、彼此建立友谊的一种社交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无 论是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还是他人介绍的方式,都应遵守必要的礼节。 1.自我介绍
见面礼仪

Page 11
LOGO
根据介绍的对象,场合的不同,可分为以下 1.介绍的类型 几种: ①依社交场合的方式来分,有正式介绍和 非正式介绍。 ②依介绍者的位臵来分,有为他人介绍、 自我介绍,他人为你介绍。 ③依被介绍者的人数来分,有集体介绍和 个人介绍。
Page 12
LOGO
介绍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自我介绍 第二类,他人做介绍 第三类,集体介绍
1、少数服从多数 2、强调地位、身份 3、单向介绍 4、人数多一方的介绍 5、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
Page 35
LOGO 集体介绍注意事项:
1、不要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简称,在 首次介绍时要准确地使用全称。 2、不要开玩笑,要很正规。介绍时要 庄重、亲切,切勿开玩笑。
Page 36
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LOGO
(1)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 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 姓名一项即可。“你好,我叫XX。”“你好,我 是XX。” (2)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 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 等。如 “你好,我叫XX,是XX饭店的客房部经 理。” “我叫XX,在XX学校读书。”
Page 6
工作中的称呼
LOGO
职务性称呼:仅呼其职务、职务前加姓氏、职务前加姓名 职称性称呼:仅呼其职称、职称前加姓氏、职称前加姓名 学衔性称呼:仅呼其学衔、学衔前加姓氏、学衔前加姓名、学衔具体 化 职业性称呼:直接职业称呼、职业前冠之以姓 姓名性称呼:同生活中姓名性称呼 要注意的问题:避免用错称呼、与时俱进、避免使用低级庸俗称呼
Page 7
涉外称呼礼仪
LOGO
常规性称呼:先生(Mr) 夫人(Mrs) 小姐(Miss)女士(Madam) 商务性称呼:先生(Mr)、小姐(Miss) 女士(Madam),不称呼行政 职务,很少用夫人(Mrs) 政务性称呼:先生(Mr)、小姐(Miss) 女士(Madam),阁下
称呼礼仪介绍ppt课件

介绍时的姿态
介绍时不可用单手指指点对方,而应手掌心向上,五 指并拢,胳膊向外微伸且斜向被介绍者。向谁介绍,眼睛应 注视着谁。 被介绍者应微笑朝向对方。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一般 应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如: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也可 以进一步互递名片. 介绍时一般应站立,但在宴会或会谈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 点头示意即可。
日常交际礼仪之
称呼、介绍、握手
一、称呼礼仪
称呼:人们在 日常交往中彼 此之间采用的 称谓 语。
选择正确
适当称呼
合乎常规。
称呼礼仪
一、称呼的种类
1、一般性称呼:先生、女士 2、职务性称呼:部长、主任、局长 3、职称性称呼:教授、工程师 4、职业性称呼:教师、律师、医
生、会计 5、姓名称呼 6、仿亲属称呼 7、简称
握手时应注意的几条原则 握
手
注意伸手先后
应该伸出右手
握手前要脱帽和摘手套
握手时应采取站立姿势
不宜交叉握手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握力要适当
身体略前倾,头略低有笑容,对视、致意
返回
(1)时机 (2)姿势 (3)顺序 (4)力度 (5)时间 (6)目光 (7)接触位置 (8)表情 (9)语言
握手姿势
5、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 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 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
6、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 称名字。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 ”、“夫人”、“小姐”。
7、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 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 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 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以其负责人的身份为准 以其规模单位为准 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 准 以抵达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 以座次顺序为准 以距离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4.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多方介绍:由尊而卑
对各方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集体介绍
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
人大,消协,山大 首次介绍使用准确的全称,然后方可使用简称
非正式场合:
称呼
最重要的原则:就高不就低 使用称呼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 分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感情的深浅选择恰当的称呼。
在多人交谈的场合,要顾及主从关系。称呼人的顺序,一般为先上 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 对某些情况特殊的人,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或轻蔑的字眼 根据自己的角色和现实位置,采取不同的称呼。
称呼的特征
称呼的种类
简洁性 褒贬性 开启性
尊称:对人尊敬的称呼
您,贵姓,某老 您老,李老,望老 正式场合:
泛称:对人的一般称呼
姓+职务/职称,李院长/刘教授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先生/小姐/大使同志 老/小+姓,老刘,小王(男大女小) 姓+辈分称呼,李叔叔 名,名+同志,铁安,铁安同志
不要开玩笑、捉弄人
业务介绍
1.要把握时机
人家有兴趣的时候你去介绍它效果可能比较好。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诚实无欺
2.要讲究方式,
3.不要诋毁他人
2.强调身份、地位
被介绍者双方在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年龄、性别、 婚否、师生、职务) 先介绍地位较低的一方,后介绍地位较尊的一方,不论双方 人数多少
集体介绍的顺序
3.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
5.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
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 可采用笼统方法介绍 对其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对双方集体的介绍:先卑后尊 对各方内部成员的介绍:由尊而 卑
介绍的分类
自我介绍:
主动说明自己个人情况 作为第三方,出面为不相识的双 方做介绍 在大型活动社交场合,把某一个 单位某一个集体的情况向其他人 说明。
介绍他人:
集体介绍:
业务介绍
介绍礼仪的注意要点
介绍的时机
TPO 谁做介绍人
介绍的主角
介绍介绍
集体介绍的顺序
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际活动,对集体介绍的顺序越是不能马虎。 基本的原则是:尊者居后 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
单项式介绍:把个人介绍给集体 Eg:学术报告,演讲,比赛,会议,会见
集体介绍的顺序
双方皆为集体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介绍方式: 1.少数服从多数
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 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
职称性称呼(中高级职称)
姓名性称呼(同事、熟人之间)
职称 姓氏+职称 姓名+职称 学衔(博士) 姓氏+学衔 姓名+学衔 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姓名
学衔性称呼(权威)
称呼应避免的错误
禁用称呼
误读:念错被称呼者的名字 误会:对被称呼人的年纪、 辈分、婚否以及与他人的关 系作出错误判断
基本程序
缩略语的使用
介绍他人
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相互进行引见,又称第三方介绍。 谁做介绍人?
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一般性公务活动,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 对口人员(熟悉双方的人) 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 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东道主,长者,指定介绍者,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 负责人
自我介绍的时机:时间、地点、场合
第一种情况你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想要别人了解你的情况 介绍的标准化顺序是所谓的位低者先行,就是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 一般的游戏规则,主人先做介绍,晚辈先做介绍,男士先做介绍。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辅助人员:圈里人 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讲
介绍自己的顺序
自我介绍需要辅助工具和辅助人员。
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以下4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比较容易成功
对方比较专注,无其他事情可做 没有外人在场时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自我介绍的模式
寒暄式
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它 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就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介绍 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公务介绍 四要素,第一,单位,第二,部门,第三,职务,第四,姓名。 在私人交往中,想跟别人交朋友想了解对方的情况 社交式自我介绍一般有包括的内容有;
顺序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设个个人修养和组织形象,已经 社交活动的目的能否如愿达成的问题。
介绍他人
被介绍者
如不愿与某人结识,应说明理由,并表示歉意 介绍者为自己作介绍时,应表现出非常愿意结识对方,主动 热情,正面对方,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应起立。女士、长者有时可不用站起。宴会、 谈判会,只略欠身致意即可。介绍过程中,应按礼仪规范微 笑致意,握手或递送名片。
公务式介绍
社交式自我介绍
第一,自己的姓名。第二,自己的职业。第三,自己的籍贯,老家。第 四,自己的偏好,爱好。第五,自己跟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
自我介绍应注意
仪态大方,表情亲切 把握分寸
措辞要适度,不过分炫耀也不过分 自我贬低 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 报出自己的信息 热情友好,直视对方 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要用全称,第 二次才可以改简称。
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应亲切得体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又不失敬意
工作中的称呼
职务性称呼—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行业性称呼
职务 姓氏+职务 姓名+职务
称呼职业:老师,教练,医生 (姓+)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 直呼姓名 只呼其姓,不称其名,前加 “老”“小”“大” 只称其名,不呼其姓:同性间, 上级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 亲友、同学、邻里之间。
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最能体现一个人及社会的礼仪水平
包括称呼、介绍、握手、名片、电话等。
交往礼仪--称呼
称呼: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的称谓和呼语,用以指代某人 或引起某人注意,是表达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社交活动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 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 度,因而不能疏忽大意,必须符合礼仪规范。
过时的称呼:老爷,大人 不通行的称呼:
地域性:爱人,伙计,师傅
不当的行业称呼 庸俗低级的称呼
绰号作为称呼
交往礼仪--介绍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
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介绍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出发点。
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对自己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宣传, 并且有利于自己再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他人
介绍的顺序:尊者居后
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 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地位、年龄相当,性别相同)
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的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应按后一个 顺序进行。
如:一年轻女士前来拜访一年长许多的男士,此时应将女士介绍给 年长的男性主人
集体介绍
为一人以上的众人所作的介绍,被介绍者不止一人。 两种情形
集体和个人 集体和集体
集体介绍的时机
大型的公务活动:参加者不止一方,各方不止一人 涉外交往活动: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人 规模较大的社交聚会:多方参加,均不止一人 家庭性私人交往:宾主双方均可能不止一人 正式的大型宴会:己方人员与来宾均不止一人 婚礼、生日宴会:当事人与来宾均不止一人 举行会议:与会者不止一人 演讲、报告、比赛:参加者不止一人 会见、会谈:各方参加者不止一人 接待参观、访问者:来宾不止一人 &&&有两方或多方参加,且每一方参加者都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