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礼仪的原则和基本礼仪介绍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商务礼仪最基本的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稳妥的方式是紧跟或模仿,以静制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称谓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目录商务礼仪称谓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商务会议中社交礼仪的差异商务礼仪称谓礼仪(一)称呼正规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
下述正规的五种称呼方式,是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
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
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
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也称为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
诸如“同志”、“先生”等,都属于通行尊称。
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也存在差别。
5.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关系亲近。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二)称呼之忌以下四种错误称呼,都是职场人员平日不宜采用的。
1.庸俗的称呼。
职场人员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是既失礼,又失自己身份的。
2.他人的绰号。
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
有些称呼,诸如,“师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宜不分对象地滥用。
4.简化性称呼。
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
例如,把“张局长”、“王处长”称为“张局”、“王处”,就显得不伦不类,又不礼貌。
返回目录接打电话礼仪1、接电话时,首先自报家门。
如:您好,这里是__ 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2、打电话时,首先要说出自己是谁,有什么事,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3、打长途电话时,要问对方身边是否有座机电话。
4、电话记录应做到“5W”。
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where(什么地点打来的)、who(谁打来的)、how(怎么处理的)。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及注意事项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及注意事项职场称呼也是需要讲究一些礼仪细节的。
那么大家知道职场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有哪些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职场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与注意事项1.正确、适当的称呼。
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务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规,二是要入乡随俗这两点。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
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庄重、正式、规范。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相称,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比如张经理、李局长。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
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小姐”、“女士”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呼职务(对军界人士,可以以军衔相称),二是对地位较高的称呼“阁下”。
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
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
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
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2.称呼的五个禁忌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
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职场交际的称呼礼仪与注意事项

职场交际的称呼礼仪与注意事项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之间免不了要使用一定的称呼。
不使用称呼,或者使用称呼不当,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职场交际的称呼礼仪与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场交际的称呼礼仪与注意事项一、工作中的称呼在职场上,职员所采用的称呼理应正式、庄重而规范。
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四类。
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并表达敬意,是公务交往中最为常见的。
在实践中,它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行政职务,例如,董事长、总经理、主任,等等。
它多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谭董事、汪经理、李秘书,等等。
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名,例如,王惟一董事长、滕树经理、林荫主任,等等。
它多见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可在工作中直接以此相称。
如果在有必要强调对方的技术水准的场合,尤其需要这么做。
通常,它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技术职称,例如,总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它适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谢教授、严律师,等等。
它多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名,例如,柳民伟研究员、何娟工程师,等等。
它常见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学衔性称呼在一些有必要强调科技或知识含量的场合,可以学衔作为称呼,以示对对方学术水平的认可和对知识的强调。
它大体上有下面四种情况:一是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它多见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侯博士。
它常用于一般性交往。
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侯钊博士。
它仅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
四是在具体化的学衔之后加上姓名,即明确其学衔所属学科,例如,经济学博士邹飞、工商管理硕士马月红、法学学士衣霞,等等。
此种称呼显得最为郑重其事。
4.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若不了解交往对象的具体职务、职称、学衔,有时不妨直接以其所在行业的职业性称呼或约定俗成的称呼相称。
第四章 介绍与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称呼要合乎常规 二、称呼要入乡随俗 三、称呼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四、称呼就高不就低
二 介绍礼仪
一、自我介绍 二、他人介绍 三、集体介绍
返回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机 自我介绍顺序 自我介绍内容
• 应酬式:姓名 • 工作式:单位、部门、姓名、职务 • 交流式:姓名、工作、籍贯、兴趣、共同朋友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 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 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 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同志 老师 师傅 先生 小姐、女士 夫人、太太
同志
•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 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 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但对于儿童, 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 使用。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 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 君、……公、……老”等。
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 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 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 “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 卑:卑职。
识的愿望)。
二、他人介绍
介绍的顺序:应遵守“尊者优先知情”的规则
• 为来宾与主人相互介绍时,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 • 为长、晚辈相互介绍时,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 • 为男、女相互介绍时,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 为已、未婚者相互介绍时,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 为同事、朋友与家人相互介绍时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
称谓礼仪

称谓礼仪简介称谓礼仪称谓,也叫称呼,属于道德范畴。
称谓礼仪是在对亲属、朋友、同志或其他有关人员称呼时所使用的一种规范性礼貌语,它能恰当地体现出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
大家的祖先使用称谓十分讲究,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在使用称谓时无不入幽探微,丝毫必辨。
现在的现代礼仪,虽不必泥古,但也不可全部推翻重来,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表现出新一代礼貌称谓的新风貌。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
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贻笑与人。
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
称谓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距离。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符合身份称谓当清楚对方身份时,既可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也可以对方的身份相称;当不清楚对方身份时,可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女士”或“XX老师”,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
符合年龄称谓当称呼年长者时,务必要恭敬,不应直呼其名,可敬呼“老张”、“老王”等;当尊称有身份的人时,可将“老”字与其姓相倒置,如“张老”、“王老”;当称呼同辈的人时,可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但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体现出真诚;当称呼年轻人时,可在其姓前加“小”字相称,如“小张”、“小李”,或直呼其姓名,但要注意谦和、慈爱,表达出对年轻人的喜爱和关心。
作用讲解称谓礼仪称呼有二个作用:一是表明说话动作或内容的指向对象;二是表明对该对象的态度。
要讲究礼貌,就不能忽略第二个作用。
1.在面对面的称呼中有礼节。
有些同学有个错误观念,以为只要对方知道自己是在对他说话就没有必要称呼他了。
其实,懂礼貌的人经常会单单为了表示敬重而称呼。
比如,上学路上看到老师了就叫一声“老师”,放学回家后看到父亲了就叫声“爸爸”,这在礼仪上都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是叫过后什么话也不说,被称呼人也会领会你对他们的敬重。
2.在使用第二人称时有礼节。
大家都知道,用“您”比用“你”要更显敬重,这是我们必须记住的,但是我们还要知道,用“老师您”、“叔叔您”、“经理您”比单用“您”也更显敬重。
基本礼仪称呼

基本礼仪称呼一、基本礼仪1.位低者要给位高者请安,位高者走时位低者要恭送。
后宫个人位次各有差等,须各依本分位次,谦恭和顺,接上以敬,待下以礼。
公然顶撞高位者,重罚。
2.新进群的女子都要从秀女或宫女做起,男子则从侍卫或太监做起。
3.尚未侍寝的秀女,如果想嫁与皇子,可向皇上申请,皇上同意后,可赐婚配。
如已侍寝的秀女,则不能再行婚配。
4.得宠者切不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而更要以身作则,修养贤德,尊敬主子,善待下人。
圣驾暂未临幸不要心急,不要做出有损后妃贤德的事来,而要加强自身道德和才华上的修行和努力,争取早日受册封。
后宫之中,等级森严,对上要毕恭毕敬,对下要谦和有加,不可以辱骂,顶撞比自己级别高的妃嫔,否则降级或赶出宫,降级视情况而定。
二、称呼1.自称太后自称哀家,皇上自称朕,皇后及贵嫔以上级的妃嫔对比自己品阶低的妃嫔说话时,自称本宫,嫔妃(贵嫔以下级)在比自己位分低的嫔妃前自称姐姐,嫔妃在比自己位分高的嫔妃前自称妹妹或自己的名字,众嫔妃在太后、皇上、皇后面前自称臣妾或自己的名字,宫女对太后、皇上、皇后、后宫妃嫔及比自己品阶高的宫女说话时,自称奴婢,公主、皇子对皇上、皇后和其他妃子要自称儿臣,公主、皇子对下人自称本公主、本皇子。
2.互称嫔妃篇嫔妃对比自己位分低的嫔妃称其封号职位、其名字或妹妹,嫔妃对皇后称皇后娘娘,经准许后可称“皇后姐姐”,嫔妃对贵嫔以上的嫔妃称封号+职位+娘娘,或者名字或者姐姐,嫔妃对太后称太后娘娘,经准许可称“母后”嫔妃对侍女直呼其名皇室篇皇上、皇后、亲王、王妃称皇太后为母后。
公主、皇子称皇上为父皇,公主、皇子称皇后母后,公主、皇子称太后皇奶奶或皇祖母,公主、皇子称自己生母为母妃,称其他妃子为姨娘,公主、皇子之间可称皇兄、皇弟、皇姐、皇妹。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基本常识 职场称呼礼仪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基本常识职场称呼礼仪称呼,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的称谓和呼语,用以指代某人或引起某人注意,是表达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基本常识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称呼别人有以下基本要求:第一,要采用常规称呼。
常规称呼,即人们平时约定俗成的较为规范的称呼。
第二,要区分具体场合。
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采用不同的称呼。
第三,要坚持入乡随俗。
要了解并尊重当地风俗。
第四,要尊重个人习惯。
以上四条都是建立在尊重被称呼者的基础上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场合,常规性称呼大体上有以下五种。
第一,行政职务。
它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活动中使用的。
如“李局长”、“王总经理”、“刘董事长”等等。
第二、技术职称。
如“李总工程师”、“王会计师”等。
称技术职称,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说话算数的。
第三,学术头衔。
这跟技术职称不完全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
第四,行业称呼。
如“ __同志”、“警察先生”、“护士小姐”等等。
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可采用行业称呼。
第五,泛尊称。
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面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
比如“小姐”、“夫人”、“先生”、“同志”等。
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此外。
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可以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爱称,如“叔叔”、“阿姨”等。
你这样称呼人家,并不意味着他(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里,有一些称呼是不能够使用的。
主要涉及以下几种。
第一,无称呼。
就是不称呼别人就没头没脑地跟人家搭讪、谈话。
这种做法要么令人不满,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要力戒。
第二,替代性称呼。
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
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床号“十一床”、服务行业称呼顾客几号、“下一个”等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职场称呼礼仪

职场称呼礼仪是指在职场中,人们应该如何称呼彼此的礼仪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场称呼礼仪: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有3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或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如科长、张科长、李总等。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
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如教授、王教授等。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对于从事某些
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如张医生、王律师等。
4.性别性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
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女士或先生。
此外,还有商界人士的称呼礼仪:
商界人士一般被称之为小姐、女士或先生,有时可以同时加上对方的姓氏或姓名,例如玛丽小姐、比尔·盖茨先生等。
在与政界人士打交道时,一般可以称这位政界人士为女士或先生,有时可以同时加上对方的姓氏或姓名。
在与职务较高的领导或长辈打交道时,可以称这位领导或长辈为阁下。
总之,在职场中,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性别、职务、职称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称呼方式,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呼礼仪的原则和基本礼仪介绍
①礼貌原则。
交际时,称呼对方要用尊称。
现在常用的
有:“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
校;“大”尊姓大名、大作(文章、着作);“老”--张老、郭老、您
老辛苦了;“高”--高寿、高见;“芳”--芳名、芳龄等。
在交际场
合对任何交际对象都忌用浑号、绰号。
②尊崇原则。
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叔叔”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伯伯”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
厂长等,也可在姓后直接以正职相称。
③适度原则。
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
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
所以,要
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
在与众多的人打
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
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女后男、先亲后疏为宜。
一、职称型
如:"你好!李总","你好!赵董事长".....。
二、名字型
如:"你好,Peter"。
当你是第一次到一家公司时,要多留意一下他们公司的职员是怎么称呼他们的上级的。
如果他们称:"你好!李总",你也要这样称呼。
如果他们称:"你好,Peter,你就要称:"你好!李总"。
三、进进练习
要多练习一下,当你跟你的你合作伙伴见面握手时,你要说:"
你好!李总,我是某某,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
递名片时要
双手递上,并且有字的一面要顺着对方,以便对方观看,眼睛要平
视对方。
握手的力度要适当,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轻。
要清楚地报上自己的名字。
四、名片
P.P:即介绍,意思是当你的合作伙伴刘总送给一张名片上左下角写着这个字样的时,你不用着急,"咦?这是什么意思呀,我打个电话问问刘总吧!"。
这个意思是让你去认识一个人。
你要打电话到你要认识的那个人那边去,说:"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谁谁,是刘总让我打电话给你的。
"。
P.R:表达谨谢。
这时当你收到地方的礼物时,想回敬时,也可以在礼物上放上一个名片左下角写上P.R。
当对方收到礼物时,看看名片就知道是你的回敬了。
N.B意为请注意。
当接到这样的名片时,意为请你注意的意思。
看了称呼礼仪的原则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