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

合集下载

材料题专题训练

材料题专题训练

材料题专题训练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分)(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28. (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同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这些原则”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

(6分)(2)写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及召开时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概括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这一方针对该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典型材料题[推荐]

典型材料题[推荐]

典型材料题[推荐]1、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材料二。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dang)《唐语林》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开元盛世”时代是在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2)由材料一可知,唐朝要紧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材料一。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猛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材料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三。

岳王庙的岳飞塑像上方悬挂着“还我河山”的金匾。

岳飞墓门前的墙壁上嵌着明朝人书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靖康耻”指什么。

(2)材料一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什么民族。

他们建立了什么政权。

(3)材料二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谁。

(4)岳飞的事迹启发我们青少年今天应该如何去做。

岳飞为何受到后人的尊敬与爱戴。

3、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什么流域的什么地方。

当地最要紧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的现象出现于何时。

(3)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想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什么。

4、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请回答:(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

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之什么。

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题目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题目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题目
1.认真负责,乐于助人;
2.尊老爱幼,礼貌待人;
3.刻苦学习,积极上进;
4.独立自主,乐观坚强;
5.勤奋好学,遵规守纪;
6.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7.勤俭节约,自强自立;
8.以德为首,做讲道德的好少年;
9.努力学习,做爱学习的好少年;
10.满心热忱,做认真负责的好少年;
11.做社会称职的小公民;
12.班级的好学生,老师的好助手;
13.家里的好孩子,父母的小帮手;
14.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15.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16.童心有馨香,少年善举传美德;
17.刻苦学习,关心集体;
18.乖巧懂事,明礼诚信;
19.助人为乐,争做好少年;
20.热心公益,争做“绿色文明”小使者;
21.目的明确,志向远大;
22.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23.富有爱心,品德高尚;
24.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25.努力争当一名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26.努力争当品德优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27.努力争当体格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文明交流历史材料题

文明交流历史材料题

文明交流历史材料题在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

这些交流形式多样化,包括贸易、战争、旅行、宗教传播、学术交流等。

以下是一些与文明交流相关的历史材料:材料1:丝绸之路的开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

除了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许多商品也通过这条路线进行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不仅推动了商品和技术的传播,还促进了文化、宗教和艺术的交流。

材料2:欧洲东征与东方文明的传播在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对东方文明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骑士与中东和东亚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们从东方带回了许多宝物和知识,如阿拉伯数学、医学、天文学以及中国的火药、印刷术等。

这些东方文明的传播对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3: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又通过中国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东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享。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还传播了印度的哲学、艺术和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4: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促进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文明交流。

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探险家通过航海技术的发展,开辟了贸易新路线,将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连接起来。

这种贸易和文明交流的扩大带来了资源、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使不同地区的文明互相交流和借鉴。

通过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文明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它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技术的传播,也推动了文化、宗教和艺术的交流。

文明交流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各个地区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题库[

材料题库[

材料题库[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降低。

[单选题] *A、密度B、表观密度(正确答案)C、亲水性D、热容量2.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单选题] *A、密度(正确答案)B、表观密度C、堆积密度D、强度3.材料的密度是指() [单选题] *A、在白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B、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C、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正确答案)D、在材料的休积不考虑开口孔在内时,单位休积的质量4.脆性材料的如下特征,其中()是正确的。

[单选题] *A、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正确答案)B、抗压强度马抗拉强度均较高C、抗冲击破坏时吸收能量大D、受力破坏时,外力所做的功大5.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

[单选题] *A、吸水性(正确答案)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6.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渗透的性质。

[单选题] *A、水B、潮气C、压力水(正确答案)D、饱和水7.某一材料吸水饱和时重2625g,将共烘干至恒重时重2200g,此材料的吸水率为(). [单选题] *A、19.3%(正确答案)B、18.4%C、16.2%D、17.8%8.下列属于憎水性材料的是()。

[单选题] *A、石膏B、石灰C、混凝上D、沥青(正确答案)9.当材料的润湿角()时,称为亲水性材料。

[单选题] *A、>90B、245°C、≤90*(正确答案)D、0'10.颗粒材料的密度为↵,表观密度为p,堆积密度为↵,则存在下列关系()。

[单选题] *A、Pt>pa>p(正确答案)B、>pg>PtC、P>>D、>p>Pa11.某材料的孔隙率增大,则()。

[单选题] *A、表观密度减小,强度降低(正确答案)B、密度减小,强度降低C、表观密度增大,强度提高D、密度增大,强度提高12.材料的比强度是指()。

[单选题] *A、两材料的强度比B、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正确答案)C、材料强度与其质量之比D、材料强度与其体积之比13.影响材料抗渗性的气孔主要是()。

材料试题带答案

材料试题带答案

建筑材料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 × )2. 材料孔隙率提高,则密度降低,表观密度也降低。

〔×〕3. 软化系数越小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好。

( × )4. 大尺寸试件的强度测定值较小尺寸试件强度的测定值偏大。

( × )5. 石灰"伏〞,是为了降低石灰熟化时的发热量。

〔×〕6. 建筑石膏可用于潮湿部位,但不能用于水中。

〔×〕7. 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掺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泥的强度。

( × )8. 硅酸盐水泥中C2S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而C3S正好相反。

( × )9.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A的强度最高,放热量最多。

( × )10.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水泥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 × )11.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可以降级使用。

( × )12. 硅酸盐水泥中含氧化钙、氧化镁和过多的硫酸盐,都会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 × )13. 决定水泥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熟料矿物组成及含量、水泥的细度而与加水量(即W/C)无关。

( × )14.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有Ca(OH)2和C3AH6水化物是引起水泥石腐蚀的主要在原因。

( √ )15. 由于火山灰水泥耐热性差,所以不宜用于蒸气养护。

( × )16. 配制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火山灰水泥。

( × )17. 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只能在水中凝结硬化产生强度。

〔×〕18. 抗渗要求高的工程,可以选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

( × )19. 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一样,它们的级配也一定一样。

( × )20. 选用砼粗骨料时,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粒径愈大愈好。

( √ )21. 砼用砂的细度模数越大,则该砂的级配越好。

建筑材料练习题(有答案讲解)

建筑材料练习题(有答案讲解)

第一章习题1.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哪几种?A.无机材料、有机材料B.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C.植物质材料、高分子材料、沥青材料、金属材料D. 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解答: 按材料的化学组成,可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以及这两类的复合材料。

答案:D2.材料的密度指的是:A.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B.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C.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D.在材料的体积不考虑开口孔在内时,单位体积的质量解答:材料的密度指的是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答案C3.建筑材料可分为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其中脆性材料具有的特征是( ).A.破坏前没有明显变形B.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8倍以上C.抗冲击破坏时吸收的能量大D.破坏前不产生任何变形解答: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至断裂前只发生很小的弹性变形,不出现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这是脆性材料的一个特征.而这类材料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大得多,可达几倍到几十倍.因此,其抗冲击和振动荷载的能力较差.属于这类的材料如石材、砖、混凝土、铸铁等,而钢2和木材则属于韧性材料.答案:A4.含水率表示材料的( )E.耐水性F.吸水性G.吸湿性H.抗渗性解答: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一般说,一种材料的含水率值总是小于其吸水率值.答案:C5.水附于憎水性(或疏水性)材料表面上时,其润湿边角为( )A.0°B.>90°C.≤90°D.<90°解答:水附于材料表面上时,在水、空气和材料三态交点处,沿水滴表面所作的切线与水和材料表面的接触面间所成的夹角称润湿边角.当润湿边角θ>90°时,表明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大于这种材料的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引力,即该材料不于水亲合,属憎水性材料.答案:B6.以下四种材料中属于憎水材料的是( ).I.天然石材J.钢材K.石油沥青L.混凝土解答:建筑材料中,各种胶凝材料、混凝土、天然石材、砖瓦、钢材等均为亲水性材料.而沥青、油漆、塑料等憎水性材料,它们常用作防潮、防水和防腐材料,也可以对亲水性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用以降低吸水性.答案:C第二章习题1。

初中数学材料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材料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材料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1D. 22.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8,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0D. 163.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2x + 3 = 11,其中x的值是:A. 4B. 5C. 6D. 74.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60°,那么第三个角的度数是:A. 30°B. 60°C. 90°D. 120°5. 一个数的平方是36,那么这个数是:B. -6C. 6或-6D. 0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A. 5B. -5C. 5或-5D. 07. 一个数的立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A. 3B. -3C. 3或-3D. 08.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A. 2B. 1/2C. 1D. 09.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4B. -4C. 16D. -16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2C. -2D. -8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一个数的一半是10,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2. 一个数的三倍是4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3. 一个数的平方是81,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4. 一个数的立方是6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5.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6.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9,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7. 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8.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9,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9.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10. 一个数的平方是2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5x - 3 = 22,求x的值。

2.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和45°,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____________革命。 (1分)这场革命有何意义?(3分) (2) “先生”是____________。(1分)概括指出“先生” 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3 分)
7、材料一 “拒签和约”是 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 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 “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 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 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33.(1)甲午中日战争(1分)。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 分)。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1分)。 (3)太平天国运动(或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 1分)。 (4)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等(答出任意1点即可,1分)。 34.(1)五四运动(1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 罢市等 (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分)。 (4)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且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1分)。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2分)。 (5)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关注 民族、敢于斗争、爱国主义(答出1点即可,1分)。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运动的情况?(1分)这一 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2)材料二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 重”,这次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1分) (3)“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请 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1分) (4)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这场运 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2分)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1分)
3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3分) (2)林则徐虎门销烟(或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每个点1分, 共4分。) (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或落后就要挨打等, 32.(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2)外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1分) (3)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1分) 33.(1)洋务派一一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2分) 维新派——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 义或变法图强)。(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三民主义)。(2分)
6、“……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 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 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 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 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 要讲话

1、读问题,根据问题阅读材料,不能泛泛的无 目的的读材料,要做到有的放矢; 2、抓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一般包括时间、 地点、相关人物、评价的事件等等; 3、看分值,确定要点,一个要点1—2分;
4、答题条理性,书写认真、规范,布局合理
重点知识回顾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相关条约(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 3、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5、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6、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努力: 7、长征的相关内容,遵义会议
(2)洋务派。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分)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1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1 分) 维新派。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1分)是 一次思想启蒙运动;(1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分) 革命派。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1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 制;(1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分) 34.(1)辛亥革命。(1分)意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2)图二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 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2分)
练习1:
材料一 “林则徐的强力禁烟给国家招惹了战祸……如果不是林则徐, 令中国人痛彻肝脾悔断肠的那场战争就打不起来。” ——网易网网民亦忱的《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是国家罪人?》 材料二 “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 …… 永远难免 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 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 鲜。” ——摘自1887年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的《大陆经略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1分)你同意这位网民的观点 吗?(1分)并请说明理由。(2分)
器不如他们。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 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 人……后来,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 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 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 中国如果……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请回答: (1) 材料中李鸿章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为改 变中国“以贫对富,以弱对强”的局面,以李鸿章为代表 掀起了什么运动?(1分) (2) 结合史实指出这一运动能否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命 运?(1分)简述其理由。(2分) (3) 你对洋务派所发起的洋务运动作怎样的评价?(3分)
8、材料一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 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压迫和阻止中国 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 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共产党她辛苦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 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 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实现这 一主题而做的努力。(2分) (3)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 国民主革命的影响。(2分)
2、
练习3:
请回答:
(1) 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条约签订的情景? (3分)
(2)对比图一、二中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你认为 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1分) (3)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三图看近代外国侵略者侵 略中国的趋势如何?(1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内在主 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 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徒 有其表。” 材料二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 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 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
31.(1) 图一:《南京条约》;图二:《马关条约》图三: 《辛丑条约》。(3分) (2) 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原因: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部分官员的消极抵抗。(2分) 32.(1)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分)掀起了一场“师 夷长技”的洋务运动。(1分) (2) 不能。(1分)因为其目的只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 建王朝统治,背离了历史发展趋势;在内容上只是学习西方经济 军事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2分) (3)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分) 33.(1) 辛亥革命。(1分)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 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
(2) 孙中山。(1分) 活动:组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 成立中华民国;建立黄埔军校等。(答对三点即可,3分) 34.(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3 分)共同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 新文化运动。(1分) 科学和民主。(1分) 我国 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分) 35.(1)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封建)。 (2分) (2)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或掀起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推行戊戌变法(或发动辛亥革命)。(2分) (3)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 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 (1分) (2)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如何?(3分) (3)材料二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1分) 这一运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1分)
5、李鸿章曾说:中国的文官制度比西方的好,只是军事武
(2)这一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什么?(1分) (3)材料一中的“染指中国与朝鲜”的叫嚣后来演变为什么战争?(1 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又有何影响?(2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 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 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 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 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一次灾难性的战争”除了两次 鸦片战争外,还有哪次战争?(1分)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的社 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1分)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四件历史事 件上?(4分) 这些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共同作用?(1分)二十世 纪初,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指什么?(1分) 它以什么为旗 帜来检讨中国的传统文明?(1分) 它的性质如何?(1分) (3)请举一例说明文中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1分) (4)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 么感想?(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