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介绍与称呼礼仪
合集下载
称谓介绍礼仪

A
31
自我介绍的时机
一、对方比较专注时; 二、没有外人在场时; 三、周围环境幽静时; 四、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A
32
自我介绍的模式
一、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 介绍,但是又不想和对方深谈。面对泛 泛之交而不想深交的人,可以用寒暄式 来做介绍,它的内容就一项,就是你的 姓名;
A
33
二、公务式,就是在工作之中或正式场合 做的介绍。 公务式自我介绍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1、单位; 2、部门; 3、职务; 4、姓名。
A
26
介绍的分类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介绍可以分为: 一、自我介绍; 二、介绍他人; 三、集体介绍;
A
27
做介绍的要点
一、介绍的时机,包括具体时间、具体 地点、具体场合;
二、介绍的主角。一般的规则是地位低 的人需要首先向地位高的人说明情况;
三、介绍的表达方式。
A
28
自我介绍的要点
一、什么情况下介绍主角; 两种情况下必须自我介绍: 1、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 2、想向别人说明自己情况之时。
A
38
为他人作介绍
2.介绍的顺序
目前,国际公认的介绍顺序是:
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先介绍主人,客人有优先知情权
A
39
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先后顺序。 标准做法为:介绍双方时,先卑后尊。根据 规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商务礼仪顺序大致 有以下几种: 1、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 介绍上级。 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 后介绍长辈。 3、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 幼者,后介绍年长者。
《护理礼仪》第四章

第一节 见面礼仪
26
3.介绍他人的顺序
介绍他人必须遵守“尊者居后”的原则,即让受尊 重程度较高者拥有优先知情权。
介绍人在介绍他人之前,首先应判断被介绍人双方 的受尊重程度,然后先向尊者介绍卑者,后向卑者 介绍尊者。
第一节 见面礼仪
27
在较正式的社交场合中,介绍他人的顺序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 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② 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 ③ 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 ④ 先将学生介绍给老师; ⑤ 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 ⑥ 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⑦ 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⑧ 先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 1 min之内,否则会显得啰唆, 易使对方厌烦。
23
二、介绍礼仪
(二)介绍他人
介绍他人是指作为第三方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 使他们相互认识、建立联系。其中,被介绍的双方为 被介绍人,介绍双方的人为介绍人。
第一节 见面礼仪
24
1.介绍人的确定
介绍人身份的确定是有一定规则的。通常,在具体 场合中有下列身份的人可以充当介绍人: ① 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且通常由东道主一方的长 者,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负责人员担任。 ② 家庭聚会中的女主人。 ③ 公务活动中的专职人员,如接待人员、公关人员、 礼宾人员、秘书、办公室主任等。 ④ 熟悉被介绍者双方的人。 ⑤ 应被介绍者一方或双方要求的人,或者被其他人 指定的人。
第一节 见面礼仪
40
三、名片礼仪
(一)名片的用途
充当留言单
当拜访某人不遇或需要向某人传达某事而对方不在时, 可用铅笔在本人名片上简单写上具体事由或在名片左下 角写上“n.b.”(意为“请留意附言”),然后寄交或托 他人转交给对方,以便对方见到名片时“如见其人”, 避免误事。
称呼礼仪介绍

相互介绍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忘了被介绍者的姓名,应事实求是地告诉对 方,并说声“对不起”。 如果介绍人叫错了你的名字,或发错了音,应礼貌 地加以纠正,但应尽量避免使对方难堪
集体介绍的礼仪顺序
如果需要介绍的不是单个人而是多个人,则需要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时需要注意一下礼仪细节: 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者个人,后介绍人数多的一方; 如果被介绍的一方年长或者地位、身份尊贵,则最后介绍; 在会议、比赛、会见、演讲、报告时,可以只将主角介绍 给大家,而不需要一一互相介绍。
5、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 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 尔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 官称阁下。
6、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 称名字。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 生”、“夫人”、“小姐”。
7、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 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 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 可称“阁下”。
介绍的语言:宜简不宜繁。 较正规的介绍,使用敬辞, 如:“XX 小姐,请允许我 向您介绍,这位是.. ..。” 较随便的介绍:如”XX先 生,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 ...”
介绍内容:一般介绍双方 的姓名/单位/部门/职务. 不论是自我介绍还是给别 人作介绍,被介绍双方态 度都应友好、大方,切忌 傲慢无理或畏畏缩缩.
身体以标准站姿站立; 上体略前倾; 右手手臂前伸,肘关节屈; 拇指张开,四指并拢。
8、凡与我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 有职衔的可加职衔。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 “大使同志”、“秘书同志”、“上校同志”、“司机 同志”、“服务员同志”等,或姓名加同志。有的国家 还有习惯称呼,如称“公民”等。在日本对妇女一般称 女士、小姐,对身份高的也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 生”。
社交礼仪之称呼礼仪课件

称谓,以示尊重和友好。
注意语言差异
在不同的地区和语言环境下,称谓 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应注意 语言差异,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而 引起误解。
灵活运用称谓
在称呼对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称谓,以适应不同场合和对 方需求。
05
称呼礼仪的实践应用
工作场合的称呼
正式场合的称呼
在正式的工作场合,一般使用职 称或职位来称呼对方,如“张经 理”、“李总”等,以表达尊重 。
根据与对方的关系和熟悉程度,使用不同 的称呼,如亲密的朋友可以使用昵称,不 太熟悉的人可以使用正式的称呼。
02
正式场合的称呼礼仪
职务类称呼
总结词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职务类称呼是对他人的尊重,能够体现对其社会地位的认 可。
详细描述
在商务、政务等正式场合,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职务进行称呼,如董事长、总 经理、局长等。对于没有职务的人员,我们可以称其女士、先生。
职称类称呼
总结词
职称类称呼适用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尊重,显示出对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认 可。
详细描述
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职称进行称呼,如教授、博士、工程师等。 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我们还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如张教授、李博士。
学位类称呼
总结词
学位类称呼是对他人学术成就的认可和尊重,尤其适用于学 术交流和会议等场合。
非正式场合的称呼
在较为轻松的工作场合,通常使 用更为亲切和随意的称呼,如“ 小王”、“老李”等,以拉近彼 此的距离。
社交场合的称呼
长辈称呼
在社交场合中,对于长辈或年长者,应使用尊称,如“张老”、“王阿姨”等,以表达 尊敬。
平辈和晚辈的称呼
对于平辈或晚辈,可以根据关系和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称呼,如“小张”、“小明”等 。
注意语言差异
在不同的地区和语言环境下,称谓 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应注意 语言差异,避免因语言使用不当而 引起误解。
灵活运用称谓
在称呼对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称谓,以适应不同场合和对 方需求。
05
称呼礼仪的实践应用
工作场合的称呼
正式场合的称呼
在正式的工作场合,一般使用职 称或职位来称呼对方,如“张经 理”、“李总”等,以表达尊重 。
根据与对方的关系和熟悉程度,使用不同 的称呼,如亲密的朋友可以使用昵称,不 太熟悉的人可以使用正式的称呼。
02
正式场合的称呼礼仪
职务类称呼
总结词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职务类称呼是对他人的尊重,能够体现对其社会地位的认 可。
详细描述
在商务、政务等正式场合,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职务进行称呼,如董事长、总 经理、局长等。对于没有职务的人员,我们可以称其女士、先生。
职称类称呼
总结词
职称类称呼适用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尊重,显示出对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认 可。
详细描述
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职称进行称呼,如教授、博士、工程师等。 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我们还可以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如张教授、李博士。
学位类称呼
总结词
学位类称呼是对他人学术成就的认可和尊重,尤其适用于学 术交流和会议等场合。
非正式场合的称呼
在较为轻松的工作场合,通常使 用更为亲切和随意的称呼,如“ 小王”、“老李”等,以拉近彼 此的距离。
社交场合的称呼
长辈称呼
在社交场合中,对于长辈或年长者,应使用尊称,如“张老”、“王阿姨”等,以表达 尊敬。
平辈和晚辈的称呼
对于平辈或晚辈,可以根据关系和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称呼,如“小张”、“小明”等 。
第四章 介绍与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称呼要合乎常规 二、称呼要入乡随俗 三、称呼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四、称呼就高不就低
二 介绍礼仪
一、自我介绍 二、他人介绍 三、集体介绍
返回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机 自我介绍顺序 自我介绍内容
• 应酬式:姓名 • 工作式:单位、部门、姓名、职务 • 交流式:姓名、工作、籍贯、兴趣、共同朋友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 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 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 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同志 老师 师傅 先生 小姐、女士 夫人、太太
同志
•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 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 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但对于儿童, 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 使用。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 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 君、……公、……老”等。
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 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 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 “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 卑:卑职。
识的愿望)。
二、他人介绍
介绍的顺序:应遵守“尊者优先知情”的规则
• 为来宾与主人相互介绍时,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 • 为长、晚辈相互介绍时,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 • 为男、女相互介绍时,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 为已、未婚者相互介绍时,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 为同事、朋友与家人相互介绍时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
交往--称呼、介绍礼仪

称呼的特征
称呼的种类
简洁性 褒贬性 开启性
尊称:对人尊敬的称呼
您,贵姓,某老 您老,李老,望老
泛称:对人的一般称呼
正式场合:
姓+职务/职称,李院长/刘教授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先生/小姐/大使同志 老/小+姓,老刘,小王(男大女小)
非正式场合:
姓+辈分称呼,李叔叔 名,名+同志,铁安,铁安同志
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一般性公务活动,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 对口人员(熟悉双方的人) 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
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东道主,长者,指定介绍者,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
4.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对双方集体的介绍:先卑后尊
对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以其负责人的身份为准 以其规模单位为准 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
准
对各方内部成员的介绍:由尊而 卑
以抵达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 以座次顺序为准
以距离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多方介绍:由尊而卑
对各方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集体介绍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辅助人员:圈里人
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讲
以下4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比较容易成功
对方比较专注,无其他事情可做 没有外人在场时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自我介绍的模式
寒暄式
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它 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集体介绍的顺序
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际活动,对集体介绍的顺序越是不能马虎。 基本的原则是:尊者居后 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
称呼礼仪介绍学习资料

二、介绍礼仪
情景模拟小课堂
有一天,你和你的高中同学石磊逛街时,碰到了你的大舅 舅,你该如何为他们介绍?
你们俩继续闲逛,又配到了你的初中女同学张小云,你该 如何为他们介绍?
介绍礼仪—为他人作介绍
为他人作介绍就是介绍不认识的人相 互认识,或是把某人引见给其他人。
为他人作介绍时(即你给别人作介绍 ),不仅要熟悉双方的情况,而且要特别 注意介绍的礼仪顺序和介绍时的姿态。
相互介绍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忘了被介绍者的姓名,应事实求是地告诉对 方,并说声“对不起”。 如果介绍人叫错了你的名字,或发错了音,应礼貌 地加以纠正,但应尽量避免使对方难堪
集体介绍的礼仪顺序
如果需要介绍的不是单个人而是多个人,则需要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时需要注意一下礼仪细节: 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者个人,后介绍人数多的一方; 如果被介绍的一方年长或者地位、身份尊贵,则最后介绍; 在会议、比赛、会见、演讲、报告时,可以只将主角介绍 给大家,而不需要一一互相介绍。
3、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 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 、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
称先生。
4、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 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 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 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 丁博士先生”等。
称呼礼仪介绍
称呼礼仪
一、称呼的种类
1、一般性称呼:先生、女士 2、职务性称呼:部长、主任、局长 3、职称性称呼:教授、工程师 4、职业性称呼:教师、律师、医
生、会计 5、姓名称呼 6、仿亲属就低 2、入乡随俗 3、忌对领导、长辈、客人直呼其名 4、多人交谈的场合,应遵循先上后下、先
称呼礼仪

三、 相关案例
•【案例1】 • 有一次,演讲家张鹏同志应邀到一所监 狱向犯人讲话,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怎 么称呼的问题,如果叫“同志们”吧,好像 不大合适,叫“罪犯们”吧,好像会伤害到 对方的自尊。经过考虑,张鹏同志在称呼他 们时,说的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 友们”谁知这句称呼一出来,全体罪犯热烈 鼓掌,有人还当场落下了热泪。
• •
• • •
会晤礼仪之
称呼、问候、介绍
一、能力目标
1. 能根据不同交际场合、情境和对象,在交往中 恰当地称呼他人。 2. 能运用得体的称呼,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二、 任务情境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王先生与公司门卫的关系处 得好,平时进出公司大门时,门卫都对王先生以 王哥相称,王先生也觉得这种称呼很亲切,这天 王先生陪同几位来自香港的客人一同进入公司, 门卫看到王先生一行人,又热情地打招呼到: “王哥好!几位大哥好!”,谁知随行的香港客 人觉得很诧异,其中有一位还面露不悦之色。 •学习要求: • 请同学讨论:为什么门卫平时亲切的称呼, 在这时却让几位香港客人诧异甚至不悦?门卫的 称呼有何不妥,应该如何称呼?然后请同学们模 拟示范表演。
•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 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 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 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但以此去 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 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 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 使用。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 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 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 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 显得不伦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性称呼 学衔性称呼 行业性称呼 姓名性称呼 亲戚称呼
-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称呼方式是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 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 呼方法,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情况: a.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主 任”,等等。 b.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隋处 长”、“马委员”,等等。 c.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例如:“胡锦涛主席”。
-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 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 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 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同志 老师 师傅 先生 小姐、女士 夫人、太太
-
同志
•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 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 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但对于儿童, 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 使用。
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舍:舍弟、舍侄
-
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
错误的称呼
c.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 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 任编辑”,等等。
-
3、学衔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 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有四种情况使用最 多。 a.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b.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c.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d.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法 学学士李丽珍”,等等。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b.称呼“小姐”、“女士”、“先生”.对商界、服务 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 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 “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 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在公司、外企、 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寻呼台、交通行业, 此种称呼极其通行。在此种- 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 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 君、……公、……老”等。
-
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 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 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 “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 卑:卑职。
-
先生
• 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也有称郎中(医生)、道士 等为先生的。有些地区还有已婚妇女对自己的丈夫或称别人家的丈夫 为先生的。目前,先生一词泛指所有的成年男子。
小姐、女士
对女性的尊称,已婚女性多称“女士”,未婚女件 多称为“小姐”,如不确定对方婚否,都可以“女 士”相称。
夫人、太太
-
2、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 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有下列三种情况较为 常见。
a.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 师”,等等。
b.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 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 如,可将“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但使用简称 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老师
• 这一词原义是尊称传授文化、知识、技术的人,后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 学习的人。现代社会,老师这一称谓一般用于学校中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技术的教师。目前,老师这一称谓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有时人们出于 对交际对象的学识、经验或某一方面的敬佩、尊重,常常以“姓+老师” 来称呼对方。
-
师傅
• 这一词愿意是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泛 指对所有有技艺的人的称谓。在现代交际中,采用师傅这一称谓即称呼 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但是,在我国北方使用比较频繁, 人们对不认识的人都称呼师傅。
一、称呼礼仪
-
本节点睛
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时,如何 称呼对方,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 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 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 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 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 理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 成功。
-
内容讲授 1、通常的称呼 2、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3、错误的称呼 4、称呼的基本原则 5、称呼的技巧
-
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它具体又分为两种 情况。
a.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 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 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 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 夫”,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 上姓氏或姓名。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具体方法有三种: a.直呼姓名:王小平、赵大亮
b.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 “大”、“小”:老赵、小张
c.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 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 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是有身份人家对妻子的称呼,后来作为对所有已婚 妇女的尊称,现在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
(3) 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 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 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 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自称“在下、鄙人、小弟、愚兄、属下、老朽等”
-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称呼方式是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 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 呼方法,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情况: a.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主 任”,等等。 b.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隋处 长”、“马委员”,等等。 c.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例如:“胡锦涛主席”。
-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 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 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对 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同志 老师 师傅 先生 小姐、女士 夫人、太太
-
同志
•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 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 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但对于儿童, 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 使用。
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舍:舍弟、舍侄
-
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
错误的称呼
c.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 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 任编辑”,等等。
-
3、学衔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 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有四种情况使用最 多。 a.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b.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c.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d.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法 学学士李丽珍”,等等。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b.称呼“小姐”、“女士”、“先生”.对商界、服务 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 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 “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 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在公司、外企、 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寻呼台、交通行业, 此种称呼极其通行。在此种- 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 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 君、……公、……老”等。
-
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 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 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 “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 卑:卑职。
-
先生
• 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也有称郎中(医生)、道士 等为先生的。有些地区还有已婚妇女对自己的丈夫或称别人家的丈夫 为先生的。目前,先生一词泛指所有的成年男子。
小姐、女士
对女性的尊称,已婚女性多称“女士”,未婚女件 多称为“小姐”,如不确定对方婚否,都可以“女 士”相称。
夫人、太太
-
2、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 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有下列三种情况较为 常见。
a.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 师”,等等。
b.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 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 如,可将“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但使用简称 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老师
• 这一词原义是尊称传授文化、知识、技术的人,后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 学习的人。现代社会,老师这一称谓一般用于学校中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技术的教师。目前,老师这一称谓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有时人们出于 对交际对象的学识、经验或某一方面的敬佩、尊重,常常以“姓+老师” 来称呼对方。
-
师傅
• 这一词愿意是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泛 指对所有有技艺的人的称谓。在现代交际中,采用师傅这一称谓即称呼 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但是,在我国北方使用比较频繁, 人们对不认识的人都称呼师傅。
一、称呼礼仪
-
本节点睛
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时,如何 称呼对方,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 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 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 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 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 理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 成功。
-
内容讲授 1、通常的称呼 2、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3、错误的称呼 4、称呼的基本原则 5、称呼的技巧
-
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它具体又分为两种 情况。
a.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 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 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 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 夫”,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 上姓氏或姓名。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具体方法有三种: a.直呼姓名:王小平、赵大亮
b.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 “大”、“小”:老赵、小张
c.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 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 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是有身份人家对妻子的称呼,后来作为对所有已婚 妇女的尊称,现在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
(3) 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 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 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 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自称“在下、鄙人、小弟、愚兄、属下、老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