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在水平收集条件下一维气体运移模型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综合指数法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B.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系统结构评价C.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D.综合指数法适用于分析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答案】 B2、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
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
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答案】 B3、在一开阔地面上作业的大型挖掘机声功率级为95dB,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并忽略背景噪声情况下,利用点声源模式计算挖掘机50m处噪声级为()。
A.70dB.67dBC.53dBD.50dB【答案】 C4、在将液态废物送焚烧炉焚烧处理前,需要对其进行()。
A.分类、稀释B.化验、分类C.分类、固化D.筛分、分级【答案】 B5、()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
A.常规水质因子B.特殊水质因子C.底质因子D.其他方面因子【答案】 B6、达西定律适用于()的情况。
A.层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要求流速比较大B.层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要求流速比较小C.紊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要求流速比较大D.紊流状态的水流,而且要求流速比较小【答案】 B7、大气颗粒物源项按气态考虑时,其粒径应()。
A.小于15μmB.小于30μmC.小于50μmD.小于100μm【答案】 A8、甲地区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中,测得二氧化氮小时地面浓度最大值为0.28mg/m3,执行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24mg/m3),其超标倍数是()。
A.2.33B.1.33C.1.17D.0.17【答案】 D9、适用于连续排放的含COD废水在横向混合过程段的水质预测模式是()。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

文章编号:025322468(2000)20320327205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陈家军1,王红旗1,王金生1,聂永丰2,李国鼎2 (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875;2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以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在考虑填埋场内气体压力变化较小、相应气体密度变化小的情况下建立了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该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如边界形状任意、介质性质空间变化.模型中考虑了填埋场中介质含水量变化对气体运移的影响.利用本数值模型对无控制系统和有控制系统时释放气体运移进行了对比模拟分析,给出了有水平气体控制系统时的优化排气量并得出相应的释放气体收集率,可为填埋场释放气体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应用Numerical model of landf ill gas mig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CHEN Jiajun 1,WAN G Hongqi 1,WAN G Jinsheng 1,NIE Y ongfeng 2,L I Guoding 2 (1.Institute of Environ 2ment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tate K 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Beijing100875;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luid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a numerical model of landfill gas migration is developed under pre 2sumption of small variation of air pressure ,negligible change of gas density.This model is characterized with wider range of its availability ,such as any shape of domain and space variation of media property at landfill site.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 of the media on landfill gas migr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In this paper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landfill gas migration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in assumptions of with landfill gas control system and without landfill gas control system ,and the optimal pumpage of gas pumping well is calculated ,thus the ratio of landfill gas collection is given correspondingly.Hence it can provide basis for designing of landfill gas control system and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landfill gas migration.K eyw ords :landfill gas ;migration ;numerical model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1999201228;修订日期:1999209216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8002712)作者简介:陈家军(1962—),男,副教授(博士)固体废弃物处置主要方法之一是填埋处置.填埋场释放气体中通常有CH 4、CO 2、CO 、H 2、H 2S 、N 2、O 2以及各种挥发性气体等[1,2].城市垃圾填埋场释放气体中CH 4占40%—60%.有些填埋场会释放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H 2S 、苯、二甲苯等[2,3].为了控制和贮存这部分移动气体,减少填埋场气体的无组织释放、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释放气体中的能源气体,就必须对气体移动范围做出可靠的估计,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研究并掌握填埋场释放气体产生、运移规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规律进行预测,为完善填埋场释放气体控制系统设计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固体废物填埋处置起步较晚,对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的研究则更少[4].发达国家对填埋场释放气体产生、运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于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模型,以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在考虑填埋场内气体压力变化较小,气体密度变化小的情况下引用饱水带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其中有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的半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5,6].本文则建立了第20卷第3期2000年5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ACTA SCIEN TIA E CIRCUMSTAN TIA E Vol.20,No.3May ,2000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并考虑了介质含水量的变化.运用这一模型对有、无气体控制系统的气体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预测对比分析,给出了有水平气体控制系统时的优化排气量并得出相应的释放气体收集率,可为填埋场释放气体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1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111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填埋场主要释放气体的产生与水的浸入是分不开的.水的浸入加快了填埋场中有机成分的降解,从而加快气体的产生.严格地讲,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是填埋场中水、气多相流动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气体的运移速度要比水的运移速度快得多,与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相比较,水的运移则相对稳定,因此,在建立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时,可以近似地把它看成单相流问题.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在假定介质的变形很小和液相水的运移相对气体运移要稳定得多的情况下,气体的连续方程可写成[7]:S G n e 5ρ5t=-Δ・(ρ V)+ρq(1)式中:S G———饱气率;n e———有效孔隙度;ρ———气体密度,kg/m3;t———时间,d; V———相对于介质骨架的达西流速,m/d;q———内部源项,即释放气体产生率,1/d.如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ρ=W m pR T(2)式中:W m———摩尔质量,kg/mol;p———压力,Pa;R———理想气体常数,m3・Pa/(mol・K); T———温度,K.而达西流速为[7]V=- KΔφ=- kμ(Δp+ρgΔz)(3)式中: K———导气系数张量(m/d)是含气率θG的函数(θG=S G n e);φ———流体的势,m; k———导气率张量,m2;g———重力加速度,m/s2;μ———气体粘滞系数Pa・s;z———为垂向位置,m.根据笔者所做的室内土柱导气实验研究,导气系数可写成经验公式:K= K S S m G(4) 其中: K S———饱气(完全充满气时)导气系数;m———与介质特性有关的参数.将式(2)和式(3)代入式(1),有S G n e W mR T 9p9t=Δ・ρkμ(Δp+ρgΔz)+ρq如考虑填埋场气体压力变化不大,气体密度变化较小,则上式可写成:S s 9p9t=Δ・kμ(Δp+ ρgΔz)+q(5)式中:S s=S G n e W mρR T, ρ———平均气体密度.式(5)即为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的基本方程.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基本方程需加上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可构成一完整的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定解问题(数学模型):823环 境 科 学 学 报20卷(Ⅰ) S s 5p t =Δ・ k μ(Δp + ρg Δz )+q p |t =0=p 0p Γ1=p 1,- n ・ k μ(Δp + ρg Δz )Γ2=q 2式中:Γ1为第一类边界(已知气压边界);Γ2为第二类边界(已知流量边界).112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只有在极其简化的条件下有解析解,一般要通过数值方法来求解.通常,实际问题可以概化为二维问题,这里现假定为剖面二维流动.对区域Ω进行剖分,剖分的单元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假定区域Ω剖分成m 个单元,有n 个结点.用p 的形状函数^p 代替p ,即p ^p =∑ni =1p i (t )N j (x ,z )(6)式中:N j ———结点j 的基函数;p j ———结点j 上的压力离散值.根据变分原理及迦辽金有限元法原理,首先导出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Ⅰ)的等价变分方程,再代入形状函数式(9),则可得有限元方程为∑n j =1∫ΩN i S s N j d Ω5p 5t j +∑n j =1∫Ω(ΔN i )・ k μ・(ΔN j )d Ωp j =∫ΩN i q d Ω-∫Ω(ΔN j)・ K Δz d Ω+∫Bn ・ k μ・(Δp + ρg Δz )N i d B (i =1,2,…,n )(7) 式(7)写成矩阵形式为[M ]d p d t+[S ]{p}={G}+{Q}+{B }(8)式中:{d p /d t }和{p }分别为包含所有结点上d p /d t 和p 值的列向量,[M ]为由储气性产生的储气矩阵;[S ]为由导气性产生的导气矩阵.{G}、{Q}和{B }分别为由重力、源项和边界条件产生的列向量.式(8)中包括压力p 对时间t 的导数d p /d t ,对这一导数的处理采用差分近似,代入式(8)得代数方程组[T ]{p}={Y}(9)式中:[T ]为矩阵,{p }为待求未知向量,[Y ]为已知向量.例如,当d p /d t 取向后差分时,[T ]和[Y ]为[T ]=[M ]/Δt +[S ]{Y}=[M ]{p}t /Δt +{G}+{Q}+{B }{P}={p}t +Δt (10) 式(9)就是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Ⅰ)的有限元方程组.求解这一方程组即可得到数值模型的解.在实际应用中,首先确定释放气体源强[2,8]、气体动力参数及初边值条件,然后由此数值模型可预测填埋场内和附近任一点的气压值,进一步由式(3)可知任一点的气体流速.在填埋场释放气体有组织排放系统设计中由排放口设计压力值可预测排气量,由设计排放量则可预测气压值.本数值模型不仅可解剖面二维流问题也可解平面二维流问题,当解平面二维流问题时只需令式(10)中{G }为0(即不考虑重力项).9233期陈家军等: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2 数值模型的应用填埋场释放气体控制系统有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气体控制系统是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的压力作为气体运移的驱动力,而主动式气体控制系统是通过抽气控制气体的流动.被动式气体控制系统有:减压排气孔、周边截流槽、周边隔气槽和填埋场中隔气层.主动式气体控制系统有两类:一类是周边控制系统,包括周边抽气井、周边抽气槽和周边注气井(气体帷幕系统);另一类是抽气井系统,系统包括垂直抽气井系统和水平抽气系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计算区域、划定边界、对区域进行剖分.边界条件依实际情况可确定为压力已知边界或流量已知边界,比如对周边被动式释放气体控制系统,如计算边界在此则可取为压力已知边界,如边界不在此,也可把位于周边控制系统上的点取为压力已知点.主动式抽气井视情况而定,可处理为源项或压力已知点.利用此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出计算区域的流场,即压力分布情况、流速变化情况,由各点的流速则可知边界上的流量,从而可知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所占比例,即可知到收集效率.可以通过改变气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拟建填埋场)或调整控制系统抽气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配(已建成、拟建的)使气体控制系统的收集效率最高,同时又不致使空气进入填埋场产生潜在的爆炸危害.为了进行理论对比分析,本文假定一计算例子模拟了无控制系统和有控制系统时填埋场内气体压力分布、流速分布和收集效率.计算例子如下:一填埋场长100m ,深50m.每立方米废物每日产气0103m 3,填埋场底部及周边有衬层,顶部有013m 厚的顶盖.有气体控制系统时,在深15m 和35m 处各布设5口水平抽气井,间距为20m.计算中参数的选取参考了填埋场释放气体及介质特性的实际监测资料[1,2,5],具体如下:废物和顶盖的孔隙率n =013;释放气体的摩尔质量W m =28.6165×10-3kg/mol ;理想气体常数R =813134m 3・Pa/(mol ・K );填埋场内温度T =35℃=308115K;释放气体平均密度ρ=111316kg/m 3;废物及顶盖的导气性分别为k/μ=011132m 2(d ・Pa ),11132×10-3m 2/(d ・Pa ).图1 无气体控制系统时释放气体压力分布及流场压力(Pa )等值线及流速Fig.1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flow regime without gas control system contour of pressure (Pa )and flow velocity由于填埋场底部及周边有衬层,即有防渗层,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原理,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低、含水量大对气体起到阻挡作用,可作为流量为零的边界;废物顶部通过顶盖与大气相接,数值模拟的上边界定为顶盖的上部,因此可作为压力已知边界,取大气压力为11013×105Pa.有气体控制系统时,水平抽气井抽气量的确定原则是不使空气进入填埋场(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甲烷含量达5%—15%,则可能爆炸),即在靠近填埋场顶部的地方,气体流速方向必须仍向上.利用此数值模型计算的有气体控制系统和无气体控制系统时的压力分布见图1和图2.整个剖面上(单位宽度1m )释放气体总产生量为033环 境 科 学 学 报20卷150m 3/d ,无导排系统时,顶盖是气体的唯一释放通道,显然气体收集率为零,填埋场内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最大压力在底部附近为111016×105Pa.由于废物顶部顶盖的导气性差,压力梯度在顶盖处最大,向下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气体流动方向向上,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当在填埋场剖面上布设有10个水平排气井时,依照不使空气进入填埋场的原则,即填埋场顶部的气压须高于外部的大气压,顶部流速仍须向上,经反复计算对比求得每口井(单位长度1m )的优化排气量1415m 3/d ,10口井总的排气量为145m 3/d ,剖面上总的气体产生量(单位宽度)为150m 3/d ,因此气体收集效率为96167%,此时顶盖底部的最低气压仍为110146×105Pa ,高于顶盖上部的气压,抽气井处最低压力为110024×105Pa.由于废物顶部顶盖的导气性差,在顶盖处形成气体压力变化台阶,气体压力的分布为靠近顶盖处最高,向下逐步降低,在各个抽气井周围都形成了压力漏斗.靠近顶盖处气体流向上,而填埋场内则基本流向各个抽气井,各抽气井处流速最大.图2 有气体控制系统时释放气体压力分布及流场压力等值线(Pa )及流速Fig.2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flow regime with gas control system contour of pressure (Pa )and flow velocity5 结论本文建立的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考虑了填埋场区含气率(含水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和各种形式的源项及边界条件,符合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较之目前国外常用的解析、半解析模型适用条件更广,可适用于边界形状任意、介质性质空间变化的情况.文中利用这一数值模型通过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模拟预测分析,给出了有水平抽气井系统时的优化抽气量,得出相应的气体收集率,可为优化设计及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 陈鲁言,李顺成,覃有钧.佛山市垃圾填埋场地下废气组成与产量研究[J ].环境科学,1997,8(1)30—34[2] Theison G H ,Vigil.S A.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M ].NewY ork.Mc Graw 2Hill.1993.381—417[3]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ndfil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 [M ].London :StationeryOffice.1997.165—177[4] 周北海,松藤康司.中国垃圾填埋场的问题与改善方法[J ].环境科学研究,1998,11(3):22—29[5] Massmann J W.Applying groundwater flow models in vapor extraction system desig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 2neering ,1989,115(1):129—149[6] Y oung A.Mathematical model of landfill gas extrac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89,115(6):1073—1087[7] 雅.贝尔,李竞生,等译.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51—157[8] 周中平,张俊,张永珍,等.垃圾填埋场释气源强确定与评价及其污染控制[J ].环境科学,1994,15(3):47—521333期陈家军等: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某建设项目位于东部地区,下列时间混合层高度最高的是()。
A.11:00B.14:00C.17:00D.20:00【答案】 B2、某地铁建设项目地下段振动对某住宅小区的影响预测值超标15dB,下列减振措施可行的是()。
A.钢弹簧浮置板B.洛德(Lord)扣件C.科隆蛋扣件D.橡胶长轨枕【答案】 A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厂界噪声的监测因子是()。
A.总声级B.A声级C.倍频带声压级D.等效连续A声级【答案】 D4、(2015年真题)水库蓄水导致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
A.地表植被被破坏B.水土流失C.水体富营养化D.地下水位抬升【答案】 D5、排气筒出口内截面面积为9.62m2,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烟气出口温度为95℃,标准状态下的烟气量是()。
A.142.7Nm3/sB.259.3Nm3/sC.285.4Nm3/sD.518.5Nm3/s【答案】 A6、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A.60dB(A)B.62.4dB(A)C.65dB(A)D.65.4dB(A)【答案】 B7、降雨初期的地下水入渗方式主要是()。
A.水动力弥散B.淋溶C.稳定渗流D.非饱和渗流【答案】 D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时,统计地面长期温度气象资料的内容是()。
A.小时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B.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C.旬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D.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答案】 D9、噪声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发散衰减与声波的()有关。
A.周期B.频率C.传播距离D.波长【答案】 C10、(2011年)某公路大、中、小型车对甲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60.0dB(A)、63.0dB(A)、60.0dB(A),则该公路对甲敏感目标的交通噪声贡献值为()dB(A)。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关于污染型扩建项目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的确定方法()。
A.实测法B.物料衡算法C.类比法D.查阅参考资料【答案】 A2、某设施甲苯尾气浓度为20mg/m3,风量为200000m3/h,下列处理方法中合理的是()。
A.海水法B.排烟再循环法C.石灰石/石灰—石膏法D.低温等离子体法【答案】 D3、炉渣与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属于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A.秸秆焚烧飞灰B.农林废物焚烧飞灰C.生活垃圾焚烧飞灰D.工业垃圾焚烧飞灰4、(2016年真题)某电厂空冷风机的声功率级为105dB(A),该风机位于高40m的平台上,距风机直线距离为100m处敏感点的声级为()(只计几何发散衰减)。
A.74dB(A)B.65dB(A)C.57dB(A)D.54dB(A)【答案】 D5、某铁路周围距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居民楼,有一列600m火车通过时,测得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的声压级为65dB(A),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为()。
A.62dB(A)B.63dB(A)C.60.5dB(A)D.76dB(A)【答案】 C6、某可降解物质,在一个河流排污口下游15km处预测浓度比排污口浓度降低了50%,则下游30km处浓度比排污口浓度降低()。
A.60%B.65%C.70%D.75%7、下列有关环境经济评价中环境价值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价值=支付意愿=价格×消费量-消费者剩余B.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非使用价值,其恰当量度都是人们的最大支付意愿(WTP)C.环境的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被生产者或消费者使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D.环境的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虽然不使用某环境物品,但该物品仍具有的价值【答案】 A8、某企业年操作时间为300d,工艺废水产生量为1000t/d,COD浓度为1000mg/L,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00t/d,COD浓度为300mg/L,两种废水混合后送厂污水站处理,COD的去除效率为90%,处理后40%外排,该企业污水中COD 的排放量为()。
填埋气体运移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及仿真分析

填埋气体运移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及仿真分析
填埋气体运移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及仿真分析
随着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建立,垃圾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渗流场、应力场和温度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已不容忽视.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垃圾填埋气体运移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元格式,并通过编制的程序对温度作用影响下垃圾污染气体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可视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于填埋气体运移有较大的影响,耦合作用不能忽略.这不仅为定量化预测预报垃圾气体在填埋场中的扩散状况以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和收集、防止二次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垃圾资源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薛强冯夏庭刘建军作者单位:薛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武汉工业学院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23)
冯夏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
刘建军(武汉工业学院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23)
刊名:系统仿真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年,卷(期):2005 17(1)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填埋气体多场耦合模型温度场渗流场仿真分析下载文档。
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运移的分析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45题)1、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别在于潜水()。
A.为重力驱动B.上有隔水层C.下有隔水层D.具有自由水面【答案】 D2、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廓线表示()的变化。
A.风速随时间B.风向随时间C.风向随高度D.风速随高度【答案】 D3、废物填埋场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难点是()。
A.确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B.计算污染防治措施投资指标C.工程污染因素分析D.施工期影响的确定【答案】 A4、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应采用()进行测定。
A.样地调查收割法B.随机抽样法C.收集资料法D.系统分析法【答案】 A5、固体废物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来自(),其是最确定的典型的污染源。
A.点源B.线源C.面源D.体源【答案】 A6、在河流中,主要是沿河纵向的对流,河流的()是表征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作用的重要参数。
A.流量和流速B.流量和水深C.流量和河宽D.水深和河宽【答案】 A7、某平直公路段长5km,路宽7m,距中心线15m处噪声为64dB,不考虑背景噪声情况下,距公路中心线30m处噪声为()。
A.55dB.57dBC.59dBD.61dB【答案】 D8、某制药废水硝基苯类浓度为20mg/L,不能有效处理硝基苯的工艺是()。
A.微电解B.厌氧水解C.Fenton氧化D.中和处理【答案】 D9、一般认为,水体()的增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
A.磷B.氮C.钾D.硫【答案】 A10、某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路由地段野生动物种类、分布、栖息和迁徙的多年调查资料,分析评价公路建设与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该环评所采用的方法是()。
A.类比法B.综合指数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系统分析法【答案】 C11、已知干、支流汇流前的流量分别为9m3/s、1m3/s,浓度分別为0.2mg/L、2.0mg/L,汇流混合后的氨氮平均浓度为()。
Calpuff模型在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_何晟_沈斯亮_干磊_夏金

近年来,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基于计算机 转化和清除的影响,包括计算次层网格区域的影
操作平台上的空气质量模型被广泛地用来模拟预 响和长距离输送的影响。
测 污 染 物 的 扩 散 分 布 情 况 , ISCST3 模 型 、 ADMS
Calpuff 模 拟 系 统 包 括 气 象 模 式 Calmet、 高 斯
用拉长烟片 (slug) 公式。考虑到填埋场的实际
*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SS201208) 收稿日期:2014-06-03
情况,多选用slug模式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Cal- post是后处理模块。该模块可将Calpuff生成的浓度
·24·
环境卫生工程
第 22 卷
场文件依用户的不同目的进行相应处理,如生成 节的排放浓度分别设置为春季 (3月) 2 mg/m3、
苏州该垃圾填埋场的地理特点与风向因素有关,
的填埋气体产生。同时,根据表2国内填埋场氨气
夏季是1 a中风向影响最为严重的时间段。
实测强度,本次模拟将填埋场氨气释放的最大值
氨气扩散的范围在白天与夜间差异明显,白
设定为夏季 (7月),排放浓度为4 mg/m3,其他季
第6期
何 晟,等 Calpuff模型在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
6:00
10:00 14:00 时刻
18:00
22:00
图3 二级排放浓度影响范围随着时刻的变化
a 静止 (0. 1 m/s) b 4 级风 (5. 5 m/s) c 6 级风 (12 m/s) 图4 氨气随不同风速的扩散云图
风速的进一步增加,臭气高浓度区域逐渐变小, 而低浓度的影响区域变大。
1. 1 Calpuff模型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在水平收集条件下一维气体运移模型【摘要】:在垃圾填埋场中的水平层上部和下部提取沼气越来越常见,一维稳态垃圾填埋气模型开发用于协助评估和设计收集系统。
模型可用模拟一层垃圾气体压力分布在各种操作条件,包括上部和下部边界给定的流量和压力,该模型可预测填埋场中最大压力的位置,已经能够形成多大的真空压力,必须应用于特定气体收集在水平集气层。
模型的实用程序说明了几个感兴趣的场景。
在一个垃圾填埋渗滤液收集系统,如果没有气体收集,相当大的气体压力可以在底部形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在开始设计时就应考虑,影响真空参数包括:垃圾深度产气率。
垃圾的渗透系数的评价表明不单独依赖渗滤液收集系统用来移除气体,因此模型可用来说明一个水平在衬垫下层结合气体从底部抽取的垃圾填埋场。
提出了几个建议用于改善垃圾填埋场气体收集效率。
1介绍在美国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通常配备垃圾填埋气收集系统来满足监管要求,解决环境和安全问题并控制的气味。
传统的垃圾填埋场气体收集方法涉及到在垃圾体中安装大半径竖井和随后应用真空方法在腐烂的垃圾中提取沼气(主要是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当一个垃圾体填埋场达到最终阶段和配有一个低渗透率的覆盖层时,竖井的使用是最有效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垃圾填埋场运营商面对在垃圾填埋场达到最终阶段之前早些时候释放气体时收集气体的需要。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新能源性能标准指导表明大型填埋场要处理每年至少50吨非甲烷有机物。
为防止超过规定非甲烷有机物排放量被超过,气体的收集和控制系统必须在30个月内安装。
最新颁布的要求规定生化垃圾填埋场安装并使用气体收集控制系统已经比传统的垃圾填埋场的时间提前很多。
在垃圾体达到最终阶段之前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可以使用几种可供选择填埋气收集技术。
水平井可以在垃圾体中放置,当足够的垃圾添加后,气体收集系统就能够工作。
渗滤液收集系统(LCS)被设计用来促进从垃圾体中排出渗滤液,包括垃圾体下衬垫系统之上有渗透性的介质,因此这也可以用来当做集气系统。
覆盖在垃圾和土体的土工膜能够减少和阻挡气体从表面和边坡散溢。
使用所有这些技术,可以想象一个垃圾填埋气收集系统可以在设计中根本没有竖井。
如综上所述填埋气运移模型能够有助于工程师设计气体收集系统。
数学模型来模拟填埋气产生,构成和运移在之前已经发表。
在填埋场中关于竖向抽取气体大量的解析和数值模型已经发展。
.young模拟平流气体运移和压力在填埋场中水平抽气井在单相等温二维稳态条件下数值和解析模型。
Findikakisand Leckie1979和Fadel (1995)利用单相一维对流扩散数值模型模拟竖向气压分布和气体生产迁移到填埋场表面处成分随时间的变化。
这些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本质上很复杂,在应用于填埋场抽气设计中很困难。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数值模型用来在填埋场中顶部和底部给定压力(或流量)的情况下稳态气体压力分布。
这个模型与。
Findikakisand Leckie (1979)和Fadel (1995)的部分相似,但是模拟了填埋场中发生在上部和下部的气体流动。
因此模型能够评估气体通过使用渗滤液收集和覆盖系统抽取的场景。
模型也可能有效用于在垃圾体中配有提取系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近似为水平集气层。
作者通过解决了几个在填埋场设计中典型的问题来说明模型的使用方法。
2模型发展2.1概念化的物理特性下面分析的物理问题假定气体在填埋场一竖向长度上均匀产生,垃圾体横向长度远大于竖向长度。
这种假设将问题从三维简化为一维。
在上下两层边界上,有两个条件要考虑:压力 或者流量给定。
然而可能存在中间态的边界条件,流量和压力都给定,这可能在垃圾填埋场设计阶段寻求发展。
层间的气体产生速率的变化的响应时间远小于气体本身速率的时间。
因此,在层间压力的形成和随后气体的运动可被认为与气体产生速率达到顺势平衡。
这种假定有效的将问题归为以为稳态问题。
填埋场中气体产生速率确实随时间变化,这解释了使用随时间变化的气体生成速率成功解决瞬态问题。
层间的气体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是气体生成和各种设计改进用于维护边界等的结合,其中包括泵对活性气体的提取。
因此,气体生成的主要运移方式被认为是扩散的影响。
有了这个概念,气体压力和层间运动基于物理方法简单的建模表达如下。
2.2控制方程的发展填埋场中气体垂直对流运输表达式如下:M zc v t c z g +∂∂-=∂∂)(θ (1) 其中g θ表示气体体积含量(单位气体气体/垃圾体积),c 气体浓度(质量/体积), t 表示时间为z 垂直坐标,z v 为竖向气相达西流速,M 是单位垃圾体积气体生成速率。
气相的达西定律表达如下zp k v z z ∂∂-=μ (2) 其中z k 是填埋材料的竖向渗透系数,μ是气体动力粘度气体浓度可以用绝对气压关系表达:RTp c = (3) 其中R 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将式(2)和式(3)代入(1)中可得M z p RT p k Z RT p t zg +⎭⎬⎫⎩⎨⎧∂∂∂∂=⎭⎬⎫⎩⎨⎧∂∂,μθ(4) 假定空间中渗透系数和温度恒定,式(4)可以表达M RTz p p Z k t p gg z θμθ+⎭⎬⎫⎩⎨⎧∂∂∂∂=∂∂(5) 考虑在稳态的情况下M k RTdz dp p dz d zμ+⎭⎬⎫⎩⎨⎧=0(6) 定义M k RTzμα=(7) 式(6)可以写为0=+⎭⎬⎫⎩⎨⎧αdz dp p dz d(8) 式(8)非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转换形式为⎭⎬⎫⎩⎨⎧=22p dz d dz dpp(9) 化简得α-=⎭⎬⎫⎩⎨⎧2222p dz d(10) 将式(10)积分得κα+-=⎭⎬⎫⎩⎨⎧z p dz d 22(11)κ是积分常数,再次积分得λκα++--=z z p 2222 (12) 2.3压力随深度曲线通过引入新的常数β和γ ,式(12)可以写成γβα++-=z z p 2 (13) 只有一个正根具有物理意义,β和γ的值必须通过边界条件来确定。
式(10)是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
2.4两个边界都给定压力当上下边界的压力u p 和l p 都给时,β和γ可以通过式(13)计算得出。
uu u z z z p z p ---+=1222121ααβ (14a )u u u z z p βαγ-+=22 (14b )2.5一边给定压力 另一边给定流量 如果一个边界定义为i 压力定义为i p , 另一个边界定义为j ,气体流量定义为ω β可以通过后一种边界确定ωμ=j z z dz dp RT p k (15) 用表达式代替p ,代入(13)中ωβαμ=+-)2(21j z z RT k (16) 式(16)解得βωμαβzj k RT z 22+= (17a) 在另一方面,当压力在另外一边给定时,将β计算出的值代入到式(13)中,解得γ为i i i z z p βαγ-+=22 (17b )3应用和结果 本节在示意图(1)中描述了上述垃圾填埋场发展模型的使用。
经调查气体在填埋场中的分布有一系列不同的回收方式,包括气体只在底部收集,气体只在顶部收集,或者从底部和顶部两者结合收集。
几个模型参数的影响做了评估。
除了已经注明的另外的参数包括垃圾渗透率21210m -,气体粘度)/(1037.15s m kg ⋅⨯-,温度C 25(气体生成)/(104.437s m kg ⋅⨯-被选中作为填埋场典型的条件,推导选用一般的甲烷生产潜能和气体生成速率参数对垃圾填埋气模型。
图1填埋场示意图在顶部指定压力在底部指定流量基于如上述和接下来几个场景的典型的填埋场参数,假设空隙中充满着气相,填埋气扩散系数与水进入空气中类似,在模型中气体压力范围内遇到的如下描述,最大的扩散流量和平流通量经计算为3101.1-⨯。
这说明填埋气中扩散流量可忽视地远小于平流通量,在工程角度这是可接受的省略。
3.1在无通量边界预测最大气压该模型第一次展示了在一个常见的有衬垫的填埋场中气体压力的形成过程。
在这节中,填埋场底部被认为是无通量边界,所有的气体向上运动散溢的大气中。
图2给出了估计基于方程式的气体压力剖面。
在这个场景中,在表面的压力为大气压,气体压力随深度增加,最大的压力在底部形成。
随着填埋场深度的增加,最大的气压力增加。
以35米高度为例,最大气压在底部已经超过了30厘米的水头高度。
以此类似的方式,产气率随着填埋场高度增加而增加,气体压力在填埋场中增加。
图2底部无流量压力随深度曲线图二中气体压力的大小可以引起设计工程师的兴趣,在默认的假设下模型中预测压力的水头高度达到30厘米,填埋场深度35米。
此时恰巧等于填埋成渗滤液最大的容许高度。
在一层渗滤液上的气体压力将会增加衬垫层上渗滤液的静水压力值。
通过适当的解释,管理机构需要考虑潜在的气体压力在渗滤液中,在设计中是否需要被考虑进去。
然而,这些潜在的影响确实证明,工程师需要考虑气体压力形成的影响和抽取天然气可能的要求。
尤其是当生物填埋场气体生成率增加时,将会导致更大的压力。
在图二中类似的压力曲线,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被展示。
在先前的研究中,填埋场底部被假定为无流量边界,但这可能不能够精确的描述现代垃圾填埋场。
高渗透性的排水材料被放置在衬垫顶部和垃圾体下部,保证渗滤液被排出。
这一层在填埋场中也被当做气体收集层。
在下面的部分中,模型将会使用渗滤液收层检验气体收集。
3.2渗滤液收集系统气体收集模型用来评定多大的抽气压力能够恰当的从填埋场中渗滤液收集系统中抽出气体。
以及不同的抽气压力分别能抽出多少的气体。
图3展示了在填埋场中不同的抽气压力形成的压力曲线。
填埋场顶部被设置为标准大气压,假定填埋场高度为20米。
图3中的一条曲线展示了当没有抽气流量时的压力曲线。
图3中也展示了抽气压力为生产率分别为25%,50%,100%的压力曲线。
当抽气系统被维持在大气式,50%的气体从底部渗滤液收集系统散逸。
在大多数现代填埋场中的情况是一些气体从底部被收集出去,但是底部不能维持足够底的气压力。
在模拟条件下,采用-10厘米水头的真空压力能够把填埋气全部抽出,一个附加的压力能够把气体全部抽到填埋场表面。
图3在不同收集率的情况下气体压力曲线在默认的参数下,模型表明将气体全部从填埋场中抽出具有可行性。
然而10厘米水头的负压在填埋场中的气体收集系统中难以实现。
所需要的抽气压力需要依赖几个因素,填埋场的深度,垃圾体的气体渗透系数。
这几个参数的影响已经被检验,并展示在在图4中,(a)中展示了3种气体压力曲线,每个情况中100%的填埋气被抽出。
默认的填埋场高度和渗透系数不变,但是产气率是变化的。
图中表明了,当填埋气生成率变大时,需要用更大的抽气负压才能保证将气体100%抽出。
这种增大的条件可能在湿润的填埋场环境中实现,比如生化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