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水污染扩散模型及其在GIS平台中的可视化
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是大气污染,如PM2.5、二氧化硫等,它们的扩散对周围区域的影响十分显著。
针对这一问题,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
一、GIS技术简介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组成的一种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将各种丰富的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和统计信息整合后,形成多层面、多层次、多参数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二维、三维和多维数据的表达、描述、存储、查询、分析、可视化等多种功能。
二、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方法1.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首先需要采集近期的监测数据,包括气象、大气、日照时间、风速风向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和传感器等手段收集。
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出每个时间点和空间点的平均值等信息。
2.污染物扩散模型污染物扩散模型是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和水平传输规律的描述,按照不同情况特点可以分为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
根据扩散模型,可以研究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3.获取路网图层和空气动力学模型获取路网图层后,将上述监测数据与空气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进一步进行前处理,如插值、平滑、比例调整等操作,为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4.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在模拟过程中,借助数学模型,对所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比如,可以通过差分方程法求解数值计算,或者采用产品法、猜测函数法等方法。
三、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的实际应用目前,基于GIS技术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疫情期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污染物浓度情况,可以提前制定交通管制措施,保护居民健康。
此外,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能源发展策略制定等领域。
GIS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

GIS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生态类2009级09班崔孝强222009*********水是生命之源,这是妇孺皆知的事实。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命之源已经被我们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有句俗语说得好,有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此话果真不假。
去年寒假前后,我在学校留了一段时间帮老师做事情,主要就是查阅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各地的水污染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应急处理措施。
在整个查阅过程中,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触目惊心!我国的水污染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突发性化工污染让人不寒而栗。
而各种由水污染引起的后续反应,像是农作物绝产,养殖业受重创抑或是很多居民因此罹患重病甚至死亡跟是让人惨不忍睹。
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污染状况,特别是加强对突发性水污染的控制成为保障我们人民用水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我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像是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利用GIS系统来建立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系统,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我们国家也开始日渐重视这方面的发展,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那我就通过我查阅的资料来着重谈一下GIS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海损事故、陆路交通事故和码头泄漏事故等增多。
长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重大的水污染事件有:葛洲坝库区黄柏河黄磷污染事件、万州航空油泄漏事件、沱江污染事件、重庆垫江县英特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等。
,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突发事件是如此的频繁,平均每两到三天就会发生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监察、预测,势在必行。
GIS 作为一个集数据和图像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察、预测、信息查询、空间模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解决水污染的许多问题中,GIS 成为一个颇有价值的系统。
《2024年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范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焦点。
为有效管理和控制水污染,制定科学的规划至关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二、水污染的严峻现状与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
面对这一严峻现状,水污染控制规划必须立足科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能够实现对水污染相关数据的集成、存储、操作和分析。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与整合:GIS能够整合各类水污染相关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排放源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为水污染控制规划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2. 空间分析与建模: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水污染的动态监测和模拟,有助于识别污染源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决策支持:GIS的强大分析功能可以为水污染控制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包括制定控制策略、优化资源配置、评估政策效果等。
4. 成果展示与传播:GIS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将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成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
四、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方法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各类水污染相关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排放源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空间插值、聚类分析、趋势分析等。
3. 制定控制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水污染控制策略,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
基于GIS平台的水污染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1 2 2
( 1. 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 境学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2. 广西大学 环境 学院 ,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 : 为增强水污染评价预测的实时性 和直观 性 、 提 高水环 境管理 的工作 效率 , 以 Ar cG IS Engine 为开发 平 台 , 采用 V isual C# 程序语言将河道地理信息与水质模 型有机联系 起来 , 应 用水质 模型理 论分析了 污染源 监 测数据和河流水文资料 , 探讨了水质模型 、 河道网格剖分及水质模型与河道计算网格的集成等问题 , 并结合广 西省南宁市邕江河段构建了基于 G IS 平台的 水污染 预警系 统 。 实例应 用结果 表明 , 该系 统具有良 好的数 据 管理 、 基础信息查询 、 水质评价 、 水质预测和预测结果可视 化展示等功能 。 关键词 : 水污染 ; GIS; 预警 系统 ; 水质模型 ; 网格剖分 中图分类号 : T V131. 2; X323 文献标志码 : A
第 29 卷 第 5 期 2 0 11 年 5 月 文章编号 : 1000 7709( 2011) 05 0139 04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 ater Resour ces and P ow er
V o l. 29 N o . 5 M ay 2 0 1 1
基于 GIS 平台的水污染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轴线哪两个控制点之间。若节点在河道轴线第 i 个控制点与第 i + 1 个控制点之间 , 则有: x j = 1 - k a ix + ka ( i+ 1) x ( 2) y j = 1 - k a iy + ka ( i+ 1) y
i- 1
其中
基于ArcGIS Engine的洪水风险图信息可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ArcGIS Engine的洪水风险图信息可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
据国家气象局统计,1961年至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达到23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90亿元。
如何有效地预测、预警和防御洪水,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洪水预警和防御需要精准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而洪水风险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基于ArcGIS Engine的洪水风险图信息可视化研究,旨在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相关部门和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洪水可能引起的危害和影响范围,以便针对性地制定预警和防御措施。
此外,该研究也具有推动GIS技术在洪水预警和防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洪水风险图制作方法研究通过搜集相关算法和标准,总结制作洪水风险图的方法,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2.基于ArcGIS Engine的系统开发选用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结合洪水风险图制作方法,开发出洪水风险图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洪水风险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3.系统测试和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洪水风险图制作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其优缺点,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系统设计和开发根据前期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并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3.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和处理洪水、地形、遥感等相关数据,为洪水风险图的制作提供数据支持。
4.系统测试和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四、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的预期目标和成果包括:1.实现洪水风险图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功能,提高洪水预警和防御的精确度和效率。
2.提供一个基于ArcGIS Engine的洪水风险图信息可视化系统,为相关机构和公众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探究一、引言水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恐吓,而有效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传统的水污染控制方法通常仅凭阅历和常规监测数据,缺乏整体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引入为水污染监测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探究旨在探讨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提出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分析、评估和制定水污染控制策略。
二、GIS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1. 空间数据管理:GIS能够对水污染相关的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整合,包括水质监测数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相关水文因素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张地图中,可以更明晰地了解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2. 空间分析与模型建立:GIS提供了一系列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模型,可以对水污染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和建模。
例如,可以使用空间插值方法对有限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推断,以得到全区域的水质状况。
此外,还可以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分析其输运路径和影响范围,为水污染源的管控提供依据。
3.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还包括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各种数据、模型和分析结果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援助决策者快速评估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制定最佳的水污染控制规划。
三、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流程1. 数据采集与整理:收集和整理各类与水污染相关的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同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模型,对水污染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建立污染物输运模型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排污源定位与管控:依据空间分析结果,确定水污染的主要排污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策略。
通过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对排污源的准确定位和监管。
网格GIS在水层污染物可视化中的应用

网格GIS在水层污染物可视化中的应用杨娟,陶叶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E-mail:jiakoudewoj@摘要:网格GIS(地理信息系统)是GIS在网格技术支持下,用以构建空间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
本文在分析了网格GIS的基础上,基于网格技术和水环境数值模拟方程,研究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运移扩散规律,并实现污染物扩散的可视化表达。
关键词:网格,网格GIS,可视化1.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格” 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网格技术所寄予的希望也可见斑。
所谓网格(Grid) [3],是指将机群、超级计算机、大规模存储系统、数据库以及其它地理上分散的特殊仪器设备,甚至个人计算机等所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等连接起来作为单个统一资源使用。
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网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像电力网那样的网格资源应用模式,使得用户使用网格资源就像使用电力一样方便。
同时,网格在GIS领域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GIS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后,人们对空间信息处理效率、服务质量等需求伴随空间数据的飞速膨胀正急剧提高,许多大型空间信息应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近些年,“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成为GIS的发展方向,而基于TCP/IP协议的万维网却难以很好地解决.“数字地球”、“数字城市” 的实时处理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这样,基于网格计算的GIS(GRIDGIS)应运而生。
在网格环境下,GIS能够利用网格的优势对自身的功能进行拓展和完善,为各种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空间信息服务。
同时,网格中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机能够通过组合和协同进行空间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大幅度提高GIS的数据处理速度,也更加有效地利用所存储的空间数据资源。
2. 网格GIS的特点网格技术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网格计算、信息网格等方面。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通过网络连接地理上分布的各类计算机(包括机群)、数据库、各类设备等,形成对用户相对透明的虚拟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它的应用包括分布式计算、高吞吐量计算、协同工程和数据查询等。
《2024年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范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水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旨在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水污染控制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GIS作为一种集地理信息处理、空间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手段,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水污染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为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GIS技术,结合水污染相关数据,进行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数据:包括各地区的水质监测数据,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指标。
2. 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湖泊、行政区划等空间数据。
3.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分布、工业布局、农业活动等社会经济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然后结合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最后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和结果展示。
四、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1. 水质空间分布分析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质空间分布的快速分析。
首先,将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关联,然后利用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最后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各指标的水质空间分布图。
通过分析水质空间分布,可以找出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潜在的污染源,为制定针对性的水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污染开始 3 h 45 min 后的模拟效果图 Fig. 3 Simulat ion M ap A fter 3 h 45 min s Po llut io
图4
污染开始 9 h
图5
污染开始 21 h
后的模拟效果图 Fig. 4 Simulat ion M ap A fter 9 h s P ollution
[ 6]
C A - KA C + Sr + S x h
式中 , C 为污染物质的断面平均浓度; U 为断面平 均流速; A 为过水断面面积 ; h 为断面平均水深; D x 为为湍流扩散系数; E x 为为纵向扩散 系数; K 为污染物降解系数; S r 为河床底泥释放污染物的 速率; S 为单位时间内、 单位河长上的污染物排放 量。 式( 1) 适合于沿河各断面的断面面积是变化
突发性水污染扩散模拟是水污染事故应急处 置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主要由模型、 算法及模拟 结果可视化 3 大部分组成。国内外关于水污染模 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 主要集中在水质的生物化 学分析、 水质保护、 农业及水污染控制等静态的、 微观的水 环境分析 与水污染 防治规划 方面[ 1 4] 。 这些研究强调模拟的精细度, 通常采用完整形式 的水质模型 , 模型结 构较复杂、 参数较多。近年 来, 国内学者对应急处置中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模 拟进行了积极探索 , 但由于起步较晚, 很多问 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方 面, 传统方法是运用污染浓度分布图 的形式表 达, 它是一种静态的图形化方法, 直观度不强 , 不 适合于应急处置。国内外学者将 GIS 技术应用 于水污染模拟结果的可视化[ 5, 9, 10, 12 15] , 取得了一 些进展。 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 要求模 拟计算速度 快、 效率高 , 模拟结果的图形显示直 观, 便于应急分析和决策 , 但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很 高。针对应急处置的需求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 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简化模型, 采用有限差 分方法中的四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求解。同 时, 将模拟结果在 ArcGIS 平台上进行实时动态
合边界条件, 就可以求解式( 4 ) 。 当 i= 1 时, 把上游边界条件 C j0+ 1 代入式( 4) , 得:
1
C
j+ 1 1
+
1
C
j+ 1 2
=
1
-
1
C
j+ 1 0
( i = 1, 2 ,
, n) ( 5)
图1
原始河道边界点分布图
Fig. 1 O rig inal River wa y Bo undary Po int Distr ibution
据。实测的河道数据中 , 河岸线坐标点的分布通 常是不均匀的 , 而在应急处理中为了方便模拟计 算, 一般采用相等的空间步长 , 因此 , 需要对河道 进行均匀划分。考虑到实际污染事故的污染泄漏 点的位置是随机的、 可变的 , 为了便于计算处理, 从泄漏点开始平均划分河道, 生成自泄漏点起的 均匀的模拟断面, 并提取各断面端点的坐标数据。 某河段长度约 30. 5 km, 平均河宽为 60 m, 平均水深为 3 m , 水流量为 2 000 m 3 / s。设污染 物为硫酸二甲酯 , 污染物排放强度为 300 kg/ h, 连续排放 3 h, 模拟 72 h 的污染物运移扩散过程。 将模拟河道均匀划分成 650 个计算断面 ( 依河流 岸线的复杂程度, 复杂度越高断面数越多 ) 。图 1 为原始河道边界点分布图, 图 2 为经过均匀划分 处理之后的河道 边界点分布图。图中, ( X l , Y l ) 为某断面与左岸交点的坐标; ( X r , Y r ) 为该断面 与右岸交点的坐标 ; ( X m , Y m ) 为该断面与河流中 线交点的坐标 ; ( X ll , Y ll ) 为下一断面与左岸交点 的坐标; ( X rr , Y rr ) 为下一 断面 与右岸 交点 的坐 标。
j+ 1
2
动过程在实际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引起较大关注。 因此 ,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预测预警模型, 可以 根据河床地形、 水流状态、 污染物状况及工程实际 应用的需要作相应的简化 , 得到实用型的工程化 模型 , 以满足应急模拟中快速、 实时的特殊要求。 在式 ( 1) 中 , 不考虑湍流扩散、 河床底泥释放 污染物以及沿河其他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 水污染 模型的基本方程变为 : AC + t 1. 3 模型求解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中的四点隐式差分格式对 式( 2) 进行数值求解 , 将式 ( 2) 写成差分格式 - C + UC - C = t x j+ 1 j+ 1 j+ 1 C i+ 1 - 2 Ci + Ci- 1 E - 1 K C ji + 1 + C ji- 1 2 2 x 整理得: j+ 1 i C i- 1 +
第 34 卷 第 2 期 2009 年 2 月
武汉大 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Geo matics and Informat ion Science of W uhan U niver sity
V ol. 34 N o. 2 Feb. 2009
文章编号 : 1671 8860( 2009) 02 0131 04
后的模拟效果图 F ig . 5 Simulatio n M a p Aft er 21 h s Po llut ion
cations for Sampling Requirement s [ J] . W at R es,
3
结 语
[ 3]
1999, 33( 14) : 3 171 3 181 Zeng Guangming , Y uan X Z, Y in Y Y , et al. A T w o dimensional Water quality M odel for a W ind ing and T o po gr aphically Co mplicated River [ J ]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 anag ement, 2001, 61: 113 121 [ 4] H aag I. A Basic Water Q uality M odel for the R iver N eckar : Par t 1 model Develo pment, Par ameter Sen sitiv ity and Ident ifiability , Calibration and V alida tio n [ J] . A cta H ydrochim H ydro biol, 2006, 34: 549 559 [ 5] 丁贤荣 , 徐 健 , 姚琪 , 等 . GIS 与数 模集 成的 水污 染 突发事故 时空 模 拟 [ J] . 河海 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 2003, 31( 2) : 203 206 [ 6] [ 7] 何进朝 .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 急系统研究 [ D ] . 成都 : 四川大学 , 2005 朱国林 , 雷孝平 , 陆凤桐 . 大连湾易溶保守液体化 学 品污染扩 散的 数 值计 算 [ J] . 大 连 海事 大 学 学报 , 1999, 25( 1) : 74 78 [ 8] 侯国祥 , 郑文波 , 时闽 , 等 . 一种 河流 中突发 污染 事 故的模拟模型 [ J] . 环 境科学 与技术 , 2003, 26( 1) : 9 10 [ 9] L enza M A , L uzio M D. River R un an Interactiv e GI S and D ynamic Gr aphing Website fo r D ecision Suppor t and Ex plo rato ry Data A nalysis o f Water
1 当 i= n 时, 用传递边界作为下游边界条件 Cjn+ + 1,
并设 C 为常数 , 则有: t
+1 j+ 1 +1 C jn+ 1 = 2 Cn - Cjn1
( 6)
j+ 1
将式 ( 6) 代入式 ( 4) , 即得第 n 个方程为 : ( n - n ) C n- 1 + ( n + 2 n ) C n = n ( 7) 由式 ( 4) 、 式( 5) 和式 ( 7) 构成一维河流水污染 模型的数值方程组。它是一种典型的 三对角线 方程组, 可以采用标准的追赶法进行求解。
i [ 12]
突发性水污染扩散模型在应急平 台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的突发性水污染扩散与分析模型可
广泛应用于各种应急处理系统中。通过对某河段 的实例模拟和显示 , 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及算 法的有效性。 2. 1 河道数据预处理 河道数据 是指河道两岸 岸线的空间 坐标数
A UC x
2
= AE
C - A K C ( 2) 2 x
摘
要 :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河流突发性水污染应 急处理的工程化模 型 , 采 用四点隐 式差分格式 进行模型 的数
值求解 , 并在 A r cG IS 平台上实现了污染计算 结果的 实时动 态可视 化 。 最后 , 通过 实例验 证了该模 型在公 共 安全应急平台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关键词 :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 数学模拟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可视化 中图法分类号 : P208
132
武 汉 大学 学报
信息 科 学版
2009 年 2 月
的河段, 即非均匀河段。方程左端第一项为污染 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项 ; 左端第二项是污染物浓 度的平流扩散项。实践证明 , 水的纵向 ( x 方向) 流速是引起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参数 , 因此 , 河 流各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由这一项引起。 右端第一项为纵向弥散和湍流扩散联合作用项; 右端第二项为污染物降解项; 右端第三项为河床 底泥释放污染物的增加项 ; 右端第四项是其他污 染源排放增加项。 1. 2 模型的简化 实际上, 污染物运动的边界、 浓度分布及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