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江苏南通发展前景怎样

江苏南通发展前景怎样江苏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座发展迅速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我将从经济、交通、教育和旅游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经济方面。
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南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南通是苏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这里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等多个领域。
南通港是中国沿海河口港之一,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为南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是交通方面。
南通位于沪通扬镇江北京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交通十分便利。
南通拥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和便捷的水路交通。
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连接南通和周边城市,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此外,南通港也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紧邻沪通铁路和沪通高速公路,便利了南通与国内外的贸易往来。
再次,教育方面。
南通市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南通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包括南通大学、南通师范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等,为城市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南通还致力于发展科技创新,并积极引进各类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最后是旅游方面。
南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天生桥、如皋花木种植基地、淞江湖等。
这些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南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南通还以打造“滨海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不断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总的来说,江苏南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教育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通将继续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地。
南通旅游资源

据古文化遗址考证,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 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区一带,五代设郡,称 静海。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 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 南通县。 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 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 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 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 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 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 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 江海大地还孕育了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著名 数学家杨乐及2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市花 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 文峰公园、人民公园都要举行菊花 展览。
市树 广玉兰是南通的市树,广玉兰属木 兰科,又名荷花玉兰,洋玉兰。常 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卵状 圆锥形。小枝和芽均有锈色柔毛。 叶革质,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 表面有光泽,背面有锈色柔毛,边 缘微反卷。花白色,花的直径达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时多为9瓣, 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兰,芳 香。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南通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开放城市?南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最早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随着世界最大跨径最高桥塔最长拉索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以及沪崇苏大通道沪通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南通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独特的区位优势将转化为巨大的综合发展优势
江风海韵
南通旅游资源
她美丽、温柔,滨江临海,有着博大的胸怀
长寿古镇调研报告

长寿古镇调研报告长寿古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寿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以及发展潜力,为未来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历史文化特色长寿古镇位于广西桂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古镇街道呈纵横交错的格局,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古建筑、民居建筑等。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南方水乡风情,古镇的历史街区保存完好,古雅的街巷、古朴的建筑给人带来了时空穿越的感觉。
2.旅游资源长寿古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首先是美丽的自然环境,周围有山水相依,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其次是人文景观,镇上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古城墙、古寺庙等。
再者,古镇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如木雕、陶瓷等,可以让游客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此外,古镇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3.发展潜力尽管长寿古镇已经有一定的旅游基础,但与其他知名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之处。
首先,古镇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游客对此地的了解不够充分。
其次,古镇的旅游设施还有待提升,如停车、住宿等方面需要更好的配套设施。
另外,古镇的旅游产品还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最后,要保护好古镇的历史文化遗址,注意不要破坏其原有的文化特色。
三、建议和展望1.提升宣传力度加强对长寿古镇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旅游网站等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古镇的魅力。
2.改善旅游设施增加更多的停车场、住宿设施,提供更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住宿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3.丰富旅游产品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如旅游演出、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4.保护历史文化遗址要加强对古镇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原有的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长寿古镇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宣传、改善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和保护文化遗址等举措,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为古镇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通市发展保健康体旅游产业的几点想法

病 做手术千里迢迢出国的事历来都有 。
然而作 为一个行业 兴 旺起来 的 国际保 健 旅游 , 已经 明显有别 于出国看病 动手 术了。 过去到国外看病是欠发达 国家收 入较高的人 , 为享受西方 医疗界 的先进 技术和设备 到发达 国家就医。 现今的保 健旅游 , 却是反 向就 医 , 即发达 国家 的 旅游者到发展 中国家寻找医疗服务。 在 国际化大趋势下 , 发达 国家的旅 游者到 发展 中国家就 医, 正在 成就 一个新的 国 际旅游行业 , 不但 使发达国家旅游者得 到非常实惠 的医疗服务 , 还可提升发展 中国家的 医疗服务水平 , 为旅游业开辟 新渠道 。 2国际保健旅游发展 的原因 . 刺 激发达 国家 民众到 发展 中 国家 做保健旅游 的原 因有多种 , 譬如在加 拿
1国际保健旅游的含义 . 国际保健旅 游是 指人 们因定 居地
由于越来越多的 日本 、 中国等亚洲 国家 女性为整容来到韩 国, 国首都首尔市 韩
医疗 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 , 所以到 国
队等好久才会有床 位 , 从而导致 不少加
4 0] 第8 ( 38 8 21 年 期 总第 7 期)七
河, 有众多 历史文 化名人 , 有无 数现 更 代风 流人物 。 整合 资源 , 要 多打名牌 , 发
挥特色 , 理开发 保健康体 旅游 , 合 为旅 游者提供 有益 于身心健 康 的休 闲度假
和保健疗养旅游产品。
到印度 、 国或 印尼等 国就医 , 泰 接受 心
脏 等方 面的手术治疗 , 大多数美 国人则
■ 区 域经 济 ・ e in l c n mis R go a E o o c
CH ESE & FOR I IN E GN E NTREP REN EURS
南通矿产、水能、生物、特色农产品、旅游、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社会实践报告

“南通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社会实践报告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
苏通长江大桥建成以后,已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而这次的选题我们就悬着的南通各类资源的调查,相信这会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座城市。
矿产资源:南通市已发现的矿产有12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4种、水气矿产2种。
按照开采利用经济效益,矿石储藏量,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将其分为优势矿产、潜在优势矿产和一般矿产三类。
1、优势矿产:主要有砖瓦粘土、地下水、矿泉水三种。
(1)砖瓦粘土。
江河淤泥量大面广,资源丰富,为一种非传统矿产资源。
(2)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包括潜水和第Ⅰ、Ⅱ、Ⅲ、Ⅳ承压水。
潜水分布广泛。
(3)矿泉水。
区内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均属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
区内评价10处,现在生产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只海门三厂、海安丁所、启东新安三家。
2、潜在优势矿产: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地热(温泉)等。
(1)铁矿。
位于海门王浩、正余境内。
含矿带厚30—170米,分三个矿段,共有矿体33个。
属一中型铁矿床,储量1416.7万吨,全铁平均品位35%。
(2)石油。
境内及海域寻找油气是有潜力的,海安苏88井月产油13米3左右,是有希望的油气聚集区。
长寿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长寿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长寿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化吸引力:长寿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许多
人都对长寿文化感兴趣,希望能够学习和体验这种文化。
因此,长寿文化可以吸引更
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旅游资源丰富:长寿文化与一些传统的旅游资源密切相关,例如长寿村、长寿山等。
这些地方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提供给游客丰富的旅游体验。
通过开展长
寿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从
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3. 经济效益:长寿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游客在参观和体验长寿文化的
过程中,需要支付门票、购买纪念品等,这些都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
同时,长寿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等,进一步促进当地
经济的发展。
4. 交流和传播:长寿文化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
通过参与
长寿文化旅游,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加深对长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游客还可以将自己的旅游经历和体验分享给他人,进一步扩大长寿文化的
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长寿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长寿文化的吸引
力和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文化交
流和传播。
因此,长寿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当地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南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 突出品牌特色

发展南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突出品牌特色作者:周丹来源:《现代企业》2013年第09期江苏省南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深厚、文化价值丰富,极具特色。
南通自古有“崇川福地”的美誉,灿烂的江海文明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朝时期南通一带已逐渐成陆,时称“胡逗洲”。
五代后周显德5年(公元958年)建城,始称通州,明清时期的南通已成为“江海门户”的中心。
近代张謇先生在这里办实业、兴教育,开风气之先,更是实现了南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惊世崛起。
一、南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1.底蕴深厚之城。
南通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目前拥有9个1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从整个市域来看,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安—如皋—南通市区一线。
如皋又称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水绘园,为古代园林“徽派风格的海内孤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安历史悠久,1973年海安县青墩遗址的发现使江海地区的农耕文明历史追溯到5000多年前,海安青墩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长江南北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关系意义重大。
海门、启东也拥有一定的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末状元、教育实业家张謇、王个簃、卞之琳等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体现了沿江沿海的人文特色。
南通城是近代中国最早由国人独立经营、全面规划、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
张謇在南通的城市建设中,不仅仅规划了一城三镇,在空间上从一城三镇走向整个通海地区,带动了两淮盐垦区发展,从而构成田园式的城市格局。
也正因为如此,吴良镛院士经考证后才断言:“张謇先生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这是对近代南通城市建设成就科学的概括。
2.灵山秀水之城。
南通以其“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
城在北,山在南,相映成趣。
南郊五山(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是江苏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狼山列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雄峙江边,气吞吴越。
南通市旅游市场分析

南通市旅游市场分析
南通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南通旅游景点共包括有四家4A级景区,分别为:南通濠河风景区、南通狼山风景区、南通博物院苑、如皋水绘园。
濠河风景区主要景观为30华里的濠河环抱古城,被国内外游人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正在规划、开发的沿濠河博物馆群将赋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内涵;狼山风景区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是宗教旅游的胜地; 南通博物苑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以及成列于室外的大型文物标本,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皋水绘园记录了300多年前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徽派园林孤本。
南通一流品质和美观形态的人居及旅游环境,位于市中心的濠河独具城抱水、水拥城的绚丽风貌,获“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1年末全市拥有旅行社119家,A级旅游景区(点)40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外汇收入3.99亿美元,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252.2亿元,增长24.7%。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总人数2149.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
其中,国内旅游者2108.97万人次,增长20.0%;旅游住宿设施和居民家中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40.49万人次,增长1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长寿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南通有着丰富多样的长寿旅游资源,本文在对现有资源条件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对南通发展长寿旅游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能够对推动南通长寿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南通;长寿旅游;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日益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追求“健康与长寿”成为热门的旅游主题。
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游客开始热衷于各类长寿养生旅游产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就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区,人们被该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长寿文化氛围、淳朴的民族风情所吸引,纷纷到巴马旅游度假。
国内学术界也从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产品开发、资源价值分析、气象保障等多个方面对巴马长寿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1—5]。
地处江苏的南通市同样是有名的“长寿之乡”,该市的如皋更是被评为“世界第六长寿之乡”,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本文从对该地区长寿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入手,探讨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前景。
1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的特点
1.1 长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的最新评选结果,南通的如皋、如东、启东等地均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如皋140多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00多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
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为南通提供了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涵盖饮食资源(“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如皋萝卜皮等)、节庆资源(如皋长寿文化艺术节)、长寿习俗(尊老敬老风尚、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积极的心态)、综合性长寿养生文化基地(中国长寿城,包括中华长寿博物馆、东方大寿星园、养生学院、温泉养生度假、国际长寿论坛等功能区)等方面。
1.2 资源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可进入性较好
南通位于江苏“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临上海、苏州,区位优势明显。
一般而言,长寿旅游目的地往往处于偏僻地区,或者是高寒地带,而南通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
从对外交通来看,近几年,宁通高速、新长铁路、兴东机场、苏通大桥、沪通铁路等交通通道的建设使南通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内部交通来看,南通已经建成覆盖各县市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各景区之间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联动,这就为更大限度地挖掘客源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 长寿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品牌打造初显成效
长寿之乡的品牌是南通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所在,南通较早地开始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全力塑造新的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
为南通旅游提供新的增长点。
比如位于如皋市的东方大寿星园早已是闻名的长寿主题景区,目前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中国长寿城”建设,将养生运动、健康咨询、温泉度假、现代商业与中国传统长寿文化融为一体;以“银燕”香肠、“玉兔”肉松、“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为代表的长寿食品已经开发成包装精美、质量上乘的旅游特产。
与此同时,如东的“海鲜与长寿旅游”、海安的“河豚养生饮食”等新兴旅游产品也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2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2.1 资源禀赋因素
旅游开发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特色所在,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提炼、加工,才能形成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丰富,且品质较高,这就决定了南通长寿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将悠久多样的长寿文化融入到产品中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的开发原则,形成与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2.2 市场需求因素
客源市场的需求变化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风向标,南通开发长寿旅游资源需要在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需求特征和消费心理,设计出对口的产品。
当前旅游市场对长寿养生类旅游产品比较青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中华民族有着追求长寿养生的文化传统,这是开展长寿旅游的思想文化基础;②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亚健康现象正在逐步凸显,人们比往常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③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正催生出旅游界“银发市场”的持续升温,长寿旅游符合了这一潮流,必定会受到老年游客的钟爱。
2.3 旅游基础设施因素
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发展长寿旅游所必需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系统、解说系统等诸多方面,这些配套设施的条件将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在南通的旅游体验。
根据调查,南通目前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星级酒店,但是普遍缺乏与长寿养生旅游相关的设施与服务。
在已有的长寿旅游景区中,配套基础设施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项目开发明显滞后于长寿旅游发展的需要。
2.4 支持保障因素
长寿旅游发展的支持保障因素主要有政策法规、环境保障、人才培养、资金
保障等多个领域。
一方面长寿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稀缺性资源,在开发中容易受到破坏,相当脆弱,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先期的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长寿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长寿养生知识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南通长寿旅游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外,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融资渠道的拓展创新都是长寿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5 利益相关方因素
旅游产业是一个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性系统,它的发展会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最主要的有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四个主体。
各方的利益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内有些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过企业间恶性竞争、当地居民与游客发生抵触的现象,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好四方的利益关系,营造一个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旅游发展模式。
3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
3.1 客源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较大
根据《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且老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
这些老龄游客比较注重长寿养生旅游项目,而南通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老龄人既具备出游的经济实力,又有比较宽裕的旅游时间,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另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的上班一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陷入了“亚健康”的不良状况,他们也急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舒缓身心、调节情绪、健康养生的旅游目的地,以上两大因素为南通发展长寿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3.2 资源类型丰富,可开发多样化的长寿旅游产品
南通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现有产品项目的基础上,将来可以挖掘开发长寿科学考察游、长寿文化体验游、长寿养生度假游、长寿胜地探秘游、长寿美食养生游、药膳养生旅游、会议养生旅游等众多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南通在长寿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以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为导向,紧紧围绕“长寿文化”主题,综合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大营销力度,比如目前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等手段,逐步打造南通长寿旅游的特色,树立长寿旅游的品牌。
3.3 延伸长寿旅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据统计,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中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
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拓展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以长寿饮食文化资源为例,南通在推出“三
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绿色长寿食品的同时,还可以推出长寿养生套餐、长寿食谱书籍,开放绿色蔬菜、野菜等长寿食品种植基地,进而开发长寿文化餐具、长寿音乐文化、长寿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的多产业发展格面。
3.4 合作共赢,加快融入长三角黄金旅游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产业发达的黄金地带,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都是中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南通要抓住区位优势,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黄金旅游圈。
今后可由政府牵头,旅游相关企业紧密配合,将长寿旅游线路融入到长三角旅游经典线路中去,借助热点旅游城市与热门景点的名气,引导游客前来南通体验别有情趣的长寿之旅。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长寿健康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长寿养生类旅游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追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日俱增。
南通拥有宝贵的长寿旅游资源,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资源禀赋条件和旅游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实现长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涛.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旅游区域环境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23(2):230-233.
[2]李漫,吴良林,曾令锋.巴马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5):109-113.
[3]熊文慧.巴马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8(4):47-49,99.
[4]王娜.巴马长寿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价值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5):98-100,104.
[5]梁浩成,朱世海,黄梅丽.巴马长寿旅游发展的气象保障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2):34-57.
[6]汤云云,陆林.黄山市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3):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