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
视神经萎缩中医疗法

2.气血亏虚
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明目。
处方:全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川芎10克,酒白芍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丹参15克,黄芪20克,枸杞20克,山萸肉10克,制龟版10
克,鳖甲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如为外伤所致,加川断、仙鹤草;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加味逍遥散等。
哈药集团白内障青光眼诊疗中心眼科专家提醒:视神经萎缩病程长,疗效慢,治疗宜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忌躁怒,戒烟酒,静养息,积极治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中医称为”青盲”,视神经萎缩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是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其视神经萎缩中医的具体疗法有四种:
1.肾虚肝邪
治法:滋阴益肾,舒肝解郁。
加减:胸闷不舒加枳壳、郁金、竹茹、陈皮;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逍遥散加减、丹栀逍遥散。
4.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当归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刘寄奴10克,青葙子10克,三七粉3~6克 (冲服),潼白蒺藜各10克。
加减:夜寐不宁加炒枣仁、五味子、柏子仁、朱茯神;食少加炒麦芽、神曲、鸡内金、山楂;便结加火麻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八珍汤加减,归脾汤、四物五子汤、当归补血汤等。
3.肝气郁结
治法:舒肝理气,通利玄府。
视神经萎缩中医治愈的案例

视神经萎缩中医治愈的案例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视神经萎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位患者的治愈案例。
患者王先生,55岁,因突发性双眼视力下降,出现模糊、视物不清的症状,就诊于眼科门诊。
经过眼科医生详细检查和诊断,确诊为双眼视神经萎缩。
医生告知王先生,视神经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常常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等,需要积极治疗,否则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王先生在得知自己患上视神经萎缩后,心情十分沮丧,但他并没有放弃治疗的信心。
他决定尝试中医治疗的方法,寻求中医师的帮助。
经过详细的中医诊断,中医师认为王先生的视神经萎缩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引起的,需要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来改善症状。
在经过连续一个月的中医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视力逐渐恢复,视物清晰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双眼视力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视神经萎缩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王先生对中医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他感慨道,“以前我对中医并不了解,但通过这次治疗,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真的非常好。
”。
通过王先生的治愈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独特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从调理肝肾、益气养血入手,改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改善了视神经萎缩的症状。
同时,中医治疗方法温和无刺激,对患者的身体没有副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视力,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是显著的,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中医治疗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正规、有资质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中医治疗的独特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

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导读:中医能治疗视神经萎缩吗?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纯属的临床经验。
视神经萎缩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但随着科技的逐步完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让很多患者眼花缭乱,由于视神经萎缩致盲率极高,很多人几乎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不知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好,不过临床调查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很好的疗效。
……中医能治疗视神经萎缩吗?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纯熟的临床经验。
视神经萎缩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但随着科技的逐步完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让很多患者眼花缭乱,由于视神经萎缩致盲率极高,很多人几乎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不知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好,不过临床调查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很好的疗效。
中医能治疗视神经萎缩吗中医认为视神经萎缩多睱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在继承古代治疗视神经萎缩眼病的基础上,中医对怎样治疗视神经萎缩本病的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优势(1)、不易复发: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注重机体的自身调节,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不易复发,弥补西医治疗易复发的空白。
(2)、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症状的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让患者享受最优质的治疗过程。
(3)、无并发症:相比于激光和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无痛、无损害,无并发症,对身体机能损害较小。
专家提醒很多患者为了自己的身体能迅速康复就会选择一些快速手段,手术治疗视神经萎缩就是其中一种手法,但是视神经萎缩患者手术治疗的弊端是存在的,所以要选择手术治疗的朋友要深思熟虑。
中医能治疗视神经萎缩吗?看过上文介绍,希望患者朋友知道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优势。
相比较西医手术治疗,中医更加的安全可靠。
中医怎么调理视神经萎缩,3个方法,告诉你

中医怎么调理视神经萎缩,3个方法,告诉你
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神经纤维因各种疾病所致传导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改变。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视神经严重损害的结果。
中医将本病归于“青盲”,“视瞻昏渺”及“视瞻有色”范畴。
《证治准绳—视瞻昏渺症》中曾指出: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致害不一。
本病主要与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有直接关系,中医辨证论治视神经萎缩主要从气血理论入手,益气活血。
视神经萎缩,中医上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根据病人体质不同,辨证治疗。
1、中药:补气血的方剂:八珍汤、大补参芪丸;肝气郁结的方剂:丹栀逍遥散;补肝肾的方剂:杞菊地黄丸、十全明目汤;气滞血瘀的方剂:通窍活血汤均,可酌情加减。
2、针灸疗法: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后、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风池、肾俞、肝俞等,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对视神经、脑神经进行良性的刺激,从而达到减缓视神经萎缩。
3、耳穴:可选用眼、目1、目2 、皮质下、交感、肝、肾等。
小提示
1、合理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也可以适当吃一些粗细粮,
补充维生素A,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
忌烟酒,不吃辛辣刺激、烟熏、油炸、腌制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揉眼睛,勤洗手,毛巾、脸盆等放通风处,勤消毒。
3、外出时记得戴上有色眼镜,避免紫外线和强光线刺激。
4、合理用眼,不要熬夜,注意休息,连续用眼40分钟,建议休息10分钟,远眺或闭目。
5、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及时就医。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分析

[ 2 】 李春, 温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2 8 例[ J ] . 吉林中医
药, 2 0 0 4 , 2 4 ( 4 ) : 3 0 .
[ 3 】 周 涛, 荣文平, 陈柏 楠 , 等. 益气 活 血法 治疗 闭塞性 动 脉硬 化 症6 0 例 临床研 究 [ J ] . 中医杂 志, 2 0 0 2 , 4 3 ( 1 2 ) : 9 0 9 . 【 4 】 黄 晓钟 , 安峥, 张柏根 , 等. 前 列地 尔 脂微 球 载体 制 剂治 疗4 7 例 周 围血管 性疾 病 【 J 】 冲 日友 好 医院学 报, 1 9 9 9 , 1 3 ( 2 ) : 9 3 - 9 6 .
参、毛冬青)。③外用换药:对有溃疡和坏疽患者视病情酌情选用
祛 腐膏 、黄 连膏 、生肌 玉红膏 、生 肌散 换药 。 ④其 他治疗 :静点前 列 腺索E l O g 、1 次/ d 。肠溶 阿司 匹林1 0 0 ag r / 次 口服 ,1 次/ d 。有 高
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者对症治疗 ,有感染者选用有效抗
6 5 例中,临床痊愈3 2 例 ( 4 9 . 2 %),显效1 8 例 ( 2 7 . 6 9 %),有效
1 2 例 ( 1 8 . 4 6 %),无效 和恶化3 例 ( 4 . 6 1 %)症状 改善情况 见表 1 ,治 疗前 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2 。
3讨 论
管、增加血容量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同时,前列腺素E 。( P GE 。 )
木 瓜 、丹参 、艾 叶 、赤 芍 、桂枝 、丝 瓜络 ) ,脉络瘀 热和 脉络 热毒 证 用外洗 3 号方 ( 金银 花 、公英 、地 丁 、大 青 叶 、大黄 、黄 柏 、苦
Ap r i l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1 1
名老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庞赞襄主任中医师、教授。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主任及副院长。
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一书中载有:本病多由肝肾阴虚,或肝郁损气,或肝郁少津,或心脾两虚,肝经郁热引起。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肝经郁热是导致本病之主因。
〔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小儿患热性病后,热退而双眼失明,或成人素体肝气旺盛,烦躁易怒,妇女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润,脉细数。
治则:舒肝解郁,健脾通络。
方药: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银柴胡5克,升麻3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如果伴有抽搐,加全蝎5克,钩藤5克;便溏者,加吴茱萸3克,干姜3克;神识不清者,加菖蒲3克,莲子心3克。
〔肝郁损气型〕见有病程缠绵,视物不清,素体气虚,周身乏力,不欲睁眼,胃纳尚可,口不干,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和缓或弦细。
治则:益气舒肝,滋阴养血。
方药:补气舒肝益阴汤。
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菟丝子10克,石斛10克,丹参6克,银柴胡6克,赤芍5克,五味子5克,升麻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水煎服。
〔肝郁少津型〕多见有视物不清,视力下降,情志不舒,口渴欲饮,胸胁满闷,饮食减少,舌红无苔,脉弦数。
治则:舒肝解郁,破瘀生津。
方药:舒肝解郁生津汤。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丹参10克,白芍10克,银柴胡10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生地6克,五味子6克,陈皮3克,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大便干燥,加番泻叶5克;胃疼吞酸,加吴茱萸10克,枳壳10克,青皮10克;头痛眼胀,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
〔心脾两虚型〕多见有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短气懒言,面色黄白,体倦无力,胃纳减少,舌润无苔,脉缓细。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女贞子10克,熟地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升麻3克,银柴胡3克,木香3克,甘草3克。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迟润华著

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迟润华视神经萎缩,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变性的一种病症,以视功能损害和视乳头苍白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分原发憎、萎缩和继发性萎缩两类。
其病因,一般而言,儿童视神经萎缩以脑部肿瘤或颅内炎症所致较多;青年患者以遗传性为主;中年患者则多为视神经炎或神经外伤;老年人则常与青光眼或血管性病因有关。
本病颇为难治,现代西医学迄今尚无特效疗法。
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青盲”范畴。
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青言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
”并指出其病因与“脏腑气血不荣于睛”有关,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至唐代,开始探索治疗之法,《外台秘要》一书载述了“深师疗青盲方”、“黄牛肝散”、“补肝散”等多种方药。
宋元时代的著名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术论》提出了小儿青盲外障一病,曰:“在母腹中忽受惊邪之气……便多患眼,其初患夜卧多惊,呕吐痰涎黄汁,渐渐失明。
”主张以牛胆丸、犀角饮子治疗。
明清时期,随着实践的增多,对本病的认识亦不断深化。
如傅仁宇之《审视瑶函》一书,对本病病因有新的见解:“是乃玄府幽深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
”强调“须讯其为病之始,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若伤于精血,则损于胆,皆不易治,而年老尤难”。
在治疗上主张“若能保真致虚,抱之守一者,屡有不治而愈”。
其所载之“镇肝明目羊肝丸”、“复明丸”及“本事方”等方药,仍为现代医家所喜用。
现代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的首篇临床报道,见于1956年。
50~60年代已出现百例以上的较大样本的观察资料,其治疗方法,多在辨证基础上,采用传统成方加减。
70年代,针灸治疗本病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穴位刺激之法日益增多,除沿用体针外,尚有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自80年代以后,本病的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首先表现在文献的数量上已超过前20余年的总和。
其次,在治疗上,提出了结合眼底改变及全身表现的新的辨证施治的方法;专方的应用已占有相当重要地位;除了成年患者,小儿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
104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中药处方分析-中医眼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104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中药处方分析-中医眼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医将视神经萎缩称之为青盲,属于神经眼科疾病范畴。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发病原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虚乏,目窍萎闭,神光不得发越于外;或目系受损,脉络闭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可从高风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雷头风、偏头风等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也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视神经萎缩以视功能损害和视神经乳头苍白为主要特征,是诸多白内障眼病的最终结局。
视神经萎缩病情严重,病机复杂,甚难速效,内障多虚,久病多瘀、多郁,余邪未清,是青盲症的基本特点。
该病发病率约为7%,临床多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范围缩小、视盘色苍白,为眼科疑难病症之一。
本文对我院眼科收治的104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使用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寻找用药规律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处方入选标准:2010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被我院眼科专家诊断为视神经萎缩住院患者的中药处方。
入选处方566张,对应患者104例。
运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分析,分别设计了患者表、诊断信息表、处方表、用药表、中药信息表等,各表之间建立联系。
1.2 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眼科学》诊断视神经萎缩标准,病症多表现为眼外观正常、视物昏蒙、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舌淡、脉细等。
1.3 方法对中药的分类参考《中药学》药物功能分类进行统计,一味药对应一种功能。
按照甘、苦、辛、咸、涩五味对药材性味进行并列统计。
处方中药物部分,仅以出现次数进行使用频率统计。
2 结果2.1 常用中药使用频率分析统计视神经萎缩处方中所用中药296种,用统计频次计算频率,出现次数总和为10 624,各药占比=该药次数/出现次数总和100%.根据数据库统计数据排列出使用占比排序,其中前20种见表1.【1】2.2 常用中药功效分类分析视神经萎缩用药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及补血药使用最多,三者占5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
视神经萎缩的出现是对人们的眼睛危害很大的一种眼部疾病,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关于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相信大家也不是很清楚吧。
先来了解下视神经萎缩有什么症状表现:
【视野改变】:专家还表示,视野改变也为视神经萎缩重要症状之一,多数病人有中央暗点或傍中央暗点,生理盲点不扩大,周边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楔形缺损,一般用红色视标或小白色视标易于查出,严重者中央视野可以全部丧失。
“视清光明疗法”是临床研究独创的最新疗法,在运用中医治疗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病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以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费用深得患友及其家属的赞誉,多次在专业学术交流会上以其独特的辩证观点和诊疗手法深得业界同行们的高度认同。
【眼底改变】:视神经萎缩的症状是什么呢?专家指出,视神经萎缩还会导致眼底改变,视乳头炎时视乳头充血,轻度隆起(3D以下),边缘不清,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水肿混浊,火焰状出血及黄白色渗出,有时可波及黄斑部导致黄斑部
出现放射状水肿皱褶。
球后视神经炎时,早期眼底基本正常,晚期视乳头颜色变淡,视神经萎缩。
【瞳孔改变】:视神经萎缩会引起瞳孔的改变,因为瞳孔对光反应与视力减退程度一般是一致的。
视力完全丧失,瞳孔直接对光反应缺如;视力严重减退,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减弱,持续光照病眼瞳孔,开始缩小,续而自动扩大,或在自然光线下,遮盖健眼,病眼瞳孔开大,遮盖病眼,健眼瞳孔不变,是视神经萎缩有什么症状表现之一。
【视力减退】:专家介绍说,视力减退为视神经萎缩的特有症状之一,多为单眼、亦有双眼者。
视力开始急剧下降,一般迅速而严重,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成为全盲,但视网膜电流图正常。
如为视神经乳头炎,可在眼底出现变性之前,视力就明显减退,如为球后视神经炎,可在视力减退前,眼球转动和受压时有球后疼痛感,一般如及时治疗,多可恢复一定视力,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否则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治疗,以上的内容就是具体的讲解。
想必大家对以上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吧,专家提醒大家视神经萎缩的危害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身体健康
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治疗,才能够尽早的而摆脱疾病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