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合集下载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论文题目: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学生姓名:刘芳玲学号: 0715020226指导教师: 张卉君专业: 国际贸易年级: 2007年级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摘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活动已经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并维持较大的顺差,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然而,进入2011年以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回落,顺差增长幅度也有所减少。

本文结合最新数据及相关资料,通过对目前的外贸顺差现状的描述,探讨了外贸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外贸顺差问题带来的正负两面影响,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促使贸易平衡的建议。

关键词:外贸顺差;问题分析;措施Thoughts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SurplusAbstract:Since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China are fac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directly, Inevitable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Ch ina’s foreign trade as a result of its continual rapid increase in recent yearsand its steady large surplus. How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8, such an increase momentum has slowed down, accompanied by a less increase in its surplus. Based on the latest statistics and related date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 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both the reas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urplus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will be explored,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hieve thetrade balance will be raised in this paper.Key W 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surplus; problem analysis; measures目录前言 (4)第一部分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描述及变化情况 (4)第一节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4)第二节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历程 (5)第二部分大额外贸顺差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6)第一节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实力与活力 (6)第二节产业结构有所优化,技术实力得到提高 (6)第三节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抗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 (6)第四节外汇储备在外贸的带动下增多 (7)第三部分贸易顺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7)第一节内在原因 (7)第二节外部原因 (7)第三节结构性原因 (7)第四节政策性原因 (7)第五节技术性原因 (8)第四部分贸易顺差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8)第一节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 (9)第二节使人民币饱受升值压力 (9)第三节给宏观经济带来两难困境 (9)第五部分正确认识外贸新形势,积极应对外贸新挑战 (10)第六部分结束语 (13)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前言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之一,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同时也对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省国际商务类2023年对口升学考试真题(专业基础课)

河南省国际商务类2023年对口升学考试真题(专业基础课)

河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国际商务类基础课一、选择题:国际贸易基础知识1-30题;市场营销知识31-60题。

每小题2分,共12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 各国在特定年度内所发生的出口贸易之和是()A. 各国进口总额B. 国际贸易总额C. 贸易总量D. 各国进出口总额2.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A. 对外贸易值B. 对外贸易量C. 贸易差额D. 对外贸易额3. 某国2022年出口贸易额是180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是10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0亿美元,其对外贸易依存度是()A.2%B.13%C.14%D.26%4. 沿海某城市大量出口的鳗鱼属于()A. 土地密集型商品B. 技术密集型商品C. 劳动密集型商品D. 资本密集型商品5.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是()A. 转口贸易B. 直接贸易C. 专门贸易D. 间接贸易6. 一国一定时期内纺织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在纺织品贸易上,该国是()A. 复进口国B. 复出口国C. 净出口国D. 净进口国7. 在特定年份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是()A. 贸易条件B. 进口贸易指数C. 对外贸易依存度D. 出口贸易指数8.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在()A.19 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B.15 世纪末到16世纪初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18 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9. 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A. 外交政策B. 国际分工C. 对外贸易D. 世界市场10. 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 工业部门之间B. 行业之间C. 工业国之间D. 产品类别之间11.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分工进入()A. 萌芽阶段B. 形成阶段C. 深化阶段D. 成熟阶段12. 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A. 水平型国际分工B. 混合型国际分工C. 垂直型国际分工D. 交叉型国际分工13. 世界市场按商品交易地点划分为()A. 法国市场和美国市场B. 食品市场和汽车市场C. 青年市场和中年市场D. 固定市场和非固定市场14. 决定商品国际价值量的是()A. 国际价值B. 供求关系C. 经济周期D.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 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世界市场形成于()A. 原始社会时期B. 封建社会时期C. 资本主义时期D. 奴隶社会时期16. 世界市场可以分为纺织品市场、食品市场、电子产品市场等,依据是()A. 商品性质B. 地区或国别C. 消费者D. 商品交易地点17. 商品国际价值的基础是()A. 按需交换B. 等价交换C. 交换价值D. 国别价值18.A 国每个劳动者每天可以生产20公吨钢铁和10公吨黄油,B国每个劳动者每天可以生产40公吨钢铁和25公吨黄油,按照绝对优势理论,B国应该()A. 钢铁和黄油都不生产B. 生产黄油而不生产钢铁C. 钢铁和黄油都生产D. 生产钢铁而不生产黄油19. 某国对进口冰箱按照从量税计征关税,每台冰箱征收8元。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 我 国外 贸顺 差 问题 的若干思考
黄 慧玲
( 门水务 集团 董事会 ,福建 厦 门 3 10 厦 6 o 0)
摘 要: 国对外贸易活动 已经连 续几年快速增长 ,并维持较 大的顺差 ,在这之下也 出现 了一些不可避免的 我
矛盾 然而 ,进入 2 0 0 8年 以来,这种 增长趋 势有所回落 ,顺 差增 长幅度也有所减 少 文章 结合 最新数据 ,
强。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 i大贸易 围,而按照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 ,预计我国进 出 口总额在 2 l 年可望实现 2 【 亿美元 , 00 5 ) 0( 】 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根据对同为东亚地 区的日、 韩两
同发展 轨迹 的研 究表 明 ,这 两 国在工 业化 进 程 的初期 和 中期 ,对 外 贸易一 般表 现 为逆差 ,直 到 l业 T
收 稿 日期 :o 8 9—0 2 0 —0 9
作者 简介: 黄慧玲 ( 9 3一)女 , 16 , 福建南安人 , 厦门水务集团董事会经济师 。
宁 波大学 学报 ( 文科 学版 ) 人
口 1 0 .亿美元 ,增长 3%。进 出口差额,也就是贸易顺差 的绝对值增加 23 亿美元 ,增幅较前 1 0 8 l l. 5 月回落 2. 0 %,l 6 6 一 月累计 贸易顺差额达到 9 0 亿美元 ,同比减少 1. 9_ 4 1 %。 8
界第 2 。从 20 年 到 2 0 年 ,贸易顺 差逐 年增 大 ,增 速也 逐年 加快 。 位 03 07
进入 20 年以来 , 08 依照前几个月的外贸统计状况来看 , 顺差过大的外贸趋势有所缓解。根据我 围商务部于 20 年 7月 l 发布的数据显示 ,20 年 1 6 o8 7日 08 — 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1 4.亿美元 , 2 1 3 7 同比增长 2 . 5 %,其中出口6 6 .亿美元 , 7 61 6 增长 2 . 1 %;进 口 5 7.亿美元 ,增长 3 . 9 5 6 7 0 %。6 6 月当 月, 全围进出口总值为 2 l.亿美元 ,同比增长 2 . 7 2 1 3 %, 3 其中出口 l l3亿美元 , 5 2 增长 】. 进 7 %; 6

国际贸易第1-2章试卷

国际贸易第1-2章试卷

《国际贸易》1-2章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分)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2.外贸依存度3.水平型国际分工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二、填空题(1×22=22)1.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和执行对外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概括地说,有四个字:(1)。

2.复进口是(2)的变形,指____ ______(3)的本国货物(4)再输入。

3.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5),是指以________(6)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7)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8)支付。

4.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________(9),在这个阶段,____________(10)代替工场手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5.经济一体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分工形式从________(11)日益向_________(12)过渡。

6. _________(13)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__________(14),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15),因而对于国际分工而言,__________(16)居于主导地位。

7.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的(17)贸易迅猛增加。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18)和(19)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8.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是指以________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支付。

三、单项选择题(1×15=15分)1.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称为 (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C.净出口 D.净进口2.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3.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日本是汽车的()。

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国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对外贸易,是一国的对外商品交换,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具体讲,对外贸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

第四,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可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

第五,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第六,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化水平。

对内来说,可以不断地生产国内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因受国外的资金,这样一方面来说,储备了外汇,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外贸产业的发展,让国内更多的产业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然后不断地促进产业发展和国际化。

对外,国外的供应商得到廉价的商品,获得利润,同时国外老百姓也能得到廉价的产品,减少开支。

是经营主体多元化,企业竞争力提高,为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二是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进出口额增量的60%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

四是国内经济增长,扩大了对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需求。

五是入世效应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最基本的作用来说,它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必要补充环节,完成价值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运行,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生产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顺利运行,简单的社会再生产才能得以实现。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答案

《国际贸易》第一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一、判断题L就生产和交换的关系而言,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交换,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就有什么性质的交换,交换的规模和方式也都取决于生产。

()2.国际贸易是在新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的。

()4.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5.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6.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7.世界贸易额即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加总。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的出口额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占的比重。

()9.《国际贸易原理》课的任务是提示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

()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在概念上没有区别。

()二、单选题1.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 )A. 1973年以前B. 1973年以后C. 1990年以后 D. 2000年以后3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

A.对外贸易的扩大B.国际分工的深化4 .国际贸易属于( )。

5 .二战后,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有()o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 B.机械产品比重迅速增长C.成套设备贸易迅速增长,但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D.工业制成品生产增长带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6 .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中,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是:()。

A.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B.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C.生产力的发展D.资本的原始积累A.历史范畴畴B.社会范畴D.经济范畴C.哲学范C.对外贸易乘数原理D.都不是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8.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9.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国际贸易选择专题

国际贸易选择专题

57. 某国2003年进、出口额分别是35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
值是1 625亿美元,则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8。4% B.21.5% C.30%
D.40%
58. 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
A. 无形贸易 B. 专门贸易 C. 总贸易 D. 有形贸易
59. 大卫.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是( )。
贴数额
41、特惠税 ( )
A、是互惠的B、是非互惠的
C、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D、贸易条件相同的国家是互惠的
42、对于同一商品来说,下列税率中最高的是 ( )
A、最惠国税率 B、普惠税
C、特惠税
D、普通税率
43、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均能起到保护作用的是(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混合税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有形贸易
D.无形贸易
13.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称之为 ( )
A.对外贸易值(额)
B.对外贸易量C.贸易差额
D.无形
贸易
14.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 ( )
A.直接贸易 B.有形贸易 C.转口贸易 D.无形贸易
15.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增长
B.自然条件变化 C.劳动规模 D.市场
展中国家。( )
27.从量税额与商品数量的增减成正比关系。( )
28. 关境总是小于国境。(

29.国际贸易额是指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


30.净出口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某种同类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
)
7.上层建筑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加入WTO是中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

我们加入WTO的直接目的也许仍然是技术性的,但就加入WTO 的结果及其影响来看,它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国家的现代化意义要远大于其单纯的经济意义,因而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大转折或新的起点。

虽然中国入世已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发生改变,既有新的机会出现也有新的危机要面对。

国际贸易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所需要的资金、技术。

并为剩余产品找到市场,是发展巾国家经济发展和起飞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不可避免的会被卷入到这一时代浪潮当巾,想要闭门造车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圜情,对国际贸易进行有效的利用,并走出一条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就成为一个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过分贬低或夸大国际贸易影响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二、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使我国国内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在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只有集中力量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才能在与别的国家进行产品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劣势产品,从而解决自行生产所消耗的不必要资源。

而国际贸易会促使本国资本向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比较优势的领域,尤其沿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动,推动这些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之后由这些优势领域带动向其他领域的投资,加速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完成不平衡增长向平衡增长的转变。

(二)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资本货物的出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提高国内工业生产的效益,这对于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分工、尤其是国际分工不仅可以更加有效、更加充分的对各国资源进行利用.优化和改进各国的产业结构,还能促进各国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加速国内各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此外,国际技术贸易还为我国利用市场机制购买国外先进技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三)可以增强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国际贸易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会给国内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我国有很好的体现。

随着国外的优势产品大量充斥我国国内市场,一些不重视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竞争意识淡泊的小企业逐渐被挤出。

尽管从表面上看是我国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实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淘汰那些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趋势的企业的同时,也会促使那些劳动生产牢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淘汰自身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积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行业的进~步发展。

我国企业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高了自身的管理经营能力,在世界经济中才能取得一席之地。

(四)可以加强我国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从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主导产业的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又离不开与其相关的E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紧密联系。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国内劳动成本低这一优势来实现,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

而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

国内各个产业问的联系日益增强,最终形成了多个现代化产业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产业间沟通流转所需的费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得以充分发挥。

(五)加快了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由于我国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国内资本的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赞,因而我国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资本市场。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力度大大增强,不仅解决了我国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还促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这对于缺乏改革资本的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发达国家经济的扩张所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虽然这两种增长的幅度和质量并不协调,但是这种经济纽带的传动和连接是非常必要的。

试想,中国经济如果保持七十年代以前的固步自封发展模式,那我们现在的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就不言自明了。

因此,我们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较长时期比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

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

资本货物的进口使国家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它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第二,出口的持续增长也趋向于使国家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使它们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领域,亦即它们各自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一定规模民族工业品的出口也使得整个国家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

国内市场加上国外市场比起单独的狭小的国内市场就能容纳得下大规模的生产。

第四,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会给我们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以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

第五,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附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中,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主要特点是:应将对外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且特别强调对外贸易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影响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第一,收入效应,即通过贸易,提高了收入水平,贸易的静态利益转化为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

第二,资本积累效应,当派生于贸易利益的一部分收入增加额被用于投资时,该国的资本积累就会增加。

第三,替代效应。

如果投资品是进口含量较大的产品,则由于贸易的开展,会使投资品对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这将导致投资对消费的比率提高。

因为投资成本的下降,人们更多地将收入用于投资了。

投资率的提高无疑会带动经济增长率的上升。

第四,收入分配效应。

贸易的发生将会使收入转向出口生产大量使用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大大提高。

如果各个生产部门或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同的话,则这种收入分配的变化又会影响储蓄率的高低。

例如,当收入更多地分配于储蓄倾向较高的部门或要素所有者,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储蓄率就会提高,因而提高了资本积累率。

第五,要素加权效应。

假定生产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不一致,那么产出的增长率就可视为各种生产要素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

当出口扩大,并且出口生产使用的是那种增长更快的生产要素时,出口生产的增长率往往会提高得更快。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之后经过6年的发展,于1994年再迈一个千亿美元的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10大贸易国行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高达1.7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进一步缩小与第二大贸易国的差距;加入世贸组织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23年的总和;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部门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后发优势”。

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

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实现,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

由于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规模效益。

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

200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刚刚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6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43。

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

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有效带动了国内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84万人,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大,多年来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长。

据有关专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贸易顺差是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和特有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正常表现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近几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为我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我国特有的贸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