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出现连续的“s”形河湾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河流不断的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聚落分布最密集 ,沿河聚落带, 沿海聚落带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向源头和向下侵蚀
向两侧扩展,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成因: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最终将河谷展 成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பைடு நூலகம்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 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河流一定位于山谷--所以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自北向南流
•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
• A.流向
B.含沙量
• C.汛期
D.流量
•内力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包括地势的高 低起伏、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 河流的流向。
小结:
河段
形式
影响
源头上游 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上中游
下蚀 河谷加深
中下游
侧蚀 河谷展宽
(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a.河流上游堆积地貌——洪(冲)积扇
成因:河流 流出谷口, 水道变宽, 地势变缓, 流速急剧变 慢,携带的 物质堆积。
b.河流中下游堆积地貌——河漫滩(沉积)平原
河漫滩
成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 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宽,并在河谷 加之海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特征
山区——洪积—冲积平原。
• 洪水或河流流出陡峭的山区,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堆积物由大变小分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 洪积扇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漫滩:凸岸的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河漫滩平原: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湾与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读右图,找出:1、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 从地貌构成 上看,黄淮海平原在 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 哪些利与弊。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 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图4· 19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的含沙量大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 入海口的潮差小 潮流搬运的能力弱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 流中下游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描述瀑布位置变化过程
•下蚀——垂直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的方 向发展 例如壶口瀑布就是溯源侵蚀和下蚀的结果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河床面宽由400米
骤然收束到50多米。大约在一二百万年前,壶 口下游的龙门一带,因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 断裂,形成断层,黄河流经断层,便出现了急 流瀑布。由于河水长年累月对河床下切侵蚀, 使瀑布跌水不断向上游后退(溯源侵蚀),以 每年3~4厘米速度后退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影响
高原聚落,位于河谷的河漫滩上
山区聚落
山区呈带状的村落
山区呈带状的聚落 (河漫滩)
平原地区团状聚落
江南水乡 沿河带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影响
地形 区状
深切河谷两岸的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 河漫滩平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 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聚落B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 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 中转。同时,河流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 水源,加上B处地势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 城市发育较理想的环境。
C
完成P79的活动
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分布 形成 冲积洪 山前地 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得开 积平原 带 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
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河漫滩 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 平原 地区 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 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口地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 平原 带 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河口前 方——三角洲——三角洲平原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三角洲
形成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豆丁文档 2010年八月份友情收集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 重点与考点:1(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认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究学习主干知识:(一) 河流地貌的分类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与作用有关。

(二) 河流侵蚀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侵蚀方式作用2(河谷的发育过程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发育而来。

降水汇集流水量加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沟谷地表径流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冰雪融水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槽型河谷“V”字形河谷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O(?_?)O豆丁网友友情分享欢迎阅读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豆丁文档 2010年八月份友情收集3.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的河谷的差异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面积比较 ,横剖面呈字形,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重点解析:1.列表表示河流侵蚀方式河流侵蚀概念作用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头方向延伸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像横向发展2.河流不同发育期的特征发育时期集水面积横剖面发育初期的河谷小“V”字型发育成熟期河谷大槽形典题解析:例 1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深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一、河流的起源和侵蚀作用河流是由降雨和地下水形成的,随着水流逐渐汇聚,形成了河流系统。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两个方面。

物理侵蚀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和摩擦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磨损、切削和挖掘等作用。

化学侵蚀则是通过水中的溶解物质作用于岩石表面,使其发生溶解、软化和腐蚀等作用。

二、河流的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河流的垂直侵蚀主要指的是河床的下降过程,这是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使得河道不断下降、垂向深入地面。

侧向侵蚀则是指河流在沿途腰陡坡区域发生的,主要以冲刷和侵蚀岸壁为主。

这两种侵蚀作用的共同结果是地形的改变和河谷的形成。

三、河流的剖切和沉积作用河流的剖切作用是河流侵蚀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作用,它是通过快速流动的水流和流经河道的碎石、砾石和泥沙等颗粒物质的冲击来完成的。

随着河谷的不断剖切,河谷的深度逐渐加深,形成了高耸的峡谷和陡壁。

与此同时,河流还会将携带的颗粒物质在低平地区进行沉积,形成河流沉积平原和三角洲。

四、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包括河谷地貌、河流沉积地貌和溪谷地貌。

河谷地貌是指河流侵蚀与剖切作用形成的地形,其特点是河谷较为深刻、陡壁和V字谷等。

河流沉积地貌则是指河流沉积和演变形成的地形,如河流沉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

溪谷地貌是指小型河流侵蚀和剖切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具有急流河段、瀑布和暗峡等特征。

五、河流的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利用河流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并将水分输送到其他地区。

水资源的利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河流是人类获取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六、河流地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河流地貌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严格控制河流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课件1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14: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 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 个组成部分及其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山 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虎跳峡
中游河谷
长江下游
思考:河流的侵蚀作用有哪几种形式, 各有何特点?
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溯 源 侵 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 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总结: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蚀、溯 (侧蚀) 侵蚀 源侵蚀)
搬 运
堆积
V形谷
冲积扇 洪积扇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河漫滩平 原
下游 (侧蚀)
槽形
冲积平原、 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得出结论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 有利条件:
地形
平坦
土壤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
洪积-冲积平原
扇顶
扇顶到扇缘: 由粗到细 由陡到缓
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
扇缘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常限于河流凸岸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本P84、P86、P88共有三道“活动”题
P88的“活动”题
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 利于农耕和基建;便于人、物流的集聚 和中转;同时还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因此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说明了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址具 有深远影响。
(称形(多12成45,))的其该专近。原图地家几因所形预十。是绘是计年的在北来是外岸该我力将地国作与形哪用的B岛条中面连大的积接河增在的加一入速起海度,口加作请地快用,分区,和针析江对其中上原沙述因洲。现?也A象市作越采的用来取名下越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地貌 影响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聚落形成明显条带状
冲积平原:形成沿河聚落带 和沿海岸聚落带
河漫滩平原——河流洪水泛滥时,
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 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 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 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 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 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身体健康, 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进步!
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不要犹豫。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第18讲河流地貌【必备知识】一、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变)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思考题】说明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河流流速减慢→比重大的颗粒物先沉积,比重小的后沉积→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的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思考题】峡谷与峡湾形成原理一样吗?【答案】峡谷:呈“V”形,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

峡湾: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

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峡湾在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冲积平原:首先考虑洪水的威胁,多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注意】一般而言,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但是,也有河流上游形成堆积地貌,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

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关键能力】一、河流侵蚀地貌1.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差异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异。

2.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流速慢,下蚀作用弱,河床变浅。

3.沟谷的发育过程二、河流堆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2.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三、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1.原因分析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河段
上游
中游
主要作用方式
侵蚀
搬运
主要侵蚀方式
下蚀
溯源侵蚀
河谷形态特征 “V”型谷
深而窄
冲积平原类型 洪(冲)积扇
洪(冲)积平原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河湾 河谷拓宽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下游
堆积
侧蚀 “U”型谷
宽而浅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目录
一、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 • 瀑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分布:河漫滩平原 形态:条带状 密度:小 规模:小 原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3
2
2. 山区聚落形态
分布:河漫滩平原 形态:条带状 密度:较小 规模:较小 原因: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 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3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
认识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

4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目录
一、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 • 瀑布(拓展)
二、河流堆积地貌
• 洪积扇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 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 • 溯源侵蚀强烈 •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 瀑布
瀑布又称跌水。其成因大致有两种:
•溯源侵蚀遇到较硬的岩石 •河流遇到断层
• 溯源侵蚀过程遇到坚硬的岩石形成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
• 河流遇到断层形成瀑布 (委内瑞拉天使瀑布)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谷发育初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 • 山地 • 平原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谷发育初期
3
河谷发育中期ຫໍສະໝຸດ 4河谷发育成熟期1.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谷延长
溯源侵蚀
河谷拓宽
侧蚀 下蚀
河谷加深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谷发育初期
3
河谷发育中期
4
河谷发育成熟期
2. 河谷发育的初期
“V”形河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
1
冲积 平原
3
2
1. 洪积平原
1. 洪积平原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平原 1
冲积 平原
三角洲 3
2
2.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平原 1
冲积 平原
三角洲 3
2
3. 三角洲
亚马逊河口三角洲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3
2
1. 高原地区聚落形态
——唐 • 胡玢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谷发育初期
3
河谷发育中期
4
河谷发育成熟期
4.河谷发育的成熟期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
•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 •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一、河流侵蚀地貌
从 上游 到 下游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3
2
3. 平原地区聚落形态
分布: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团状、带状 密度:大 规模:大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 输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 • 一般分布于河流的冲积平原 • 出于安全考虑,聚落往往选在地势稍高处 • 或修筑防洪堤 • 地形越平坦,聚落数量、规模越大
3
河谷发育中期
4
河谷发育成熟期
3.河谷发育的中期
落差减小,侧蚀增强
•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 •下蚀减弱 •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3.河谷发育的中期 凸岸 -堆积
凹岸 -侵蚀
3.河谷发育的中期
凹岸
凸岸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 洪积扇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 • 山地 • 平原
练习: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蛇曲
练习:请简析图中西藏林芝地区民居选址的特点及理由
第四章 地形形态的塑造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