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军事文化——选修课 汉字与文化历史 期末作业

合集下载

汉字与文化复习题及答案

汉字与文化复习题及答案
2.简析"鼎"字与古代礼别。
解答:
①"鼎"字构形:甲骨文作 (甲二八五一),字形顶部像两耳,中部像圆腹,下部为足,足部的左边和右边的短横表示足部装饰。西周金文鼎字作 (颂鼎),字形省略了双耳,只为腹、足之形,今天的鼎字形体即源于此,鼎腹的象形变为"目",两足及装饰变成了" "。
②古代的列鼎制度:商周时期,鼎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制度的标志,最明显的是两周的列鼎制度,严格的列鼎指的是一组鼎形制和纹饰相同或相近,大小依次递减。据文献记载,西周天子用九鼎,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带皮的猪肉)、鲜鱼、鲜腊。诸侯用七鼎,无鲜鱼、鲜腊。卿大夫用五鼎,分别盛放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放豕、鱼、腊,也有用一鼎的,盛放豕。(参考课件第六章)
《汉字与文化》20XX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裈"主要指现在的内穿裤衩或外穿裤衩。
2."宫"字本义是帝王居所。
3."买"字本义是以钱换物。
4."趋"字本义指狂跑。
5.古代车的名称繁多,主要有大车、小车、安车、轺车、辎车和兵车等。
6.矢为箭。
7.独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组成的字。
8."走"字本义指慢行。
8."走"字本义指慢行。
解答:
错误。
"走"的本义是跑。"步"是慢行。"行"是正常的走步。
二、简答题
1."弃"字与古代弃子习俗。
2.简析"鼎"字与古代礼别。
3.简述姑、舅与亲属关系。
附:参考答案

汉字与文化作业

汉字与文化作业

汉字与文化作业一.文(一)字义1. (在肌肤上)刻画花纹。

2. 纹理;花纹。

3. 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某些带规律性的现象。

4. 礼乐仪制。

5. 法令条文。

6. 字;文字。

7. 言辞;文辞。

8. 文章。

9. (六朝时)指韵文,与「笔(散文)」相对。

10. 文体名。

11. 文言的省称。

与「白话文」相对。

12. 书籍。

13. 指社会科学。

14. 非军事的。

与「武」相对。

15. 乐声节奏和谐。

16. 美德。

17. 美;善。

18. 华丽。

与「质」相对。

19. 柔和。

20. 指周文王。

21. 量词。

①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

②用于计算纺织物。

22. 通「紊」。

紊乱;杂乱。

23. 姓。

24. 掩饰。

25. 装饰。

(二)字形及详细字义甲骨文金文楚系简帛文字小篆“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

“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

“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收腹带,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

二.示(一)字义1. 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休咎祸福。

2. 泛指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3. 告诉;告知。

4. 教导。

5. 公文;告示。

6.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7. 通「施」。

8. 通「视」。

9. 通「祇」。

地神。

10. 通「寘」。

置。

11. 姓。

12. <#88c7>,古文示。

(二)字形及详细字义甲骨文金文小篆⑴(会意。

甲骨文、金文都像是竖在路边的指示牌,而小篆像是在指示牌两边挂有丝巾,更像是店牌。

因此,本义:指示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复习与练习1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戏曲经历了承前启后、不断更新的发展历程。

2.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春秋战国:出现优伶。

两宋:南戏。

元朝: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形成、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原始的“傩仪”,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发展历程,走向繁荣、辉煌。

概括为:①、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②、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③、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④、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3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4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原因,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5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6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练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根底夯实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以下对它们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解析可用排除法 .A项不成立,因为这些刻符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其产生时间远远早于国| ;C项与史实不符;D项迷惑性较大,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也与史实不符.答案B,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以下哪一说法最|准确() (导学号52400040)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假设飞动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C.注重标准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有意无法解析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只有A项是描述小篆的特点.答案A3.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B.尚态C.尚志D.尚理解析此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标准和法度,九宫格就是唐代创造的;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4.?美的历程?中说: "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伟豪壮的气势情绪纳入标准,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以下作品最|能表达以上书法特征的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米芾解析此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张旭是唐代草书大家,米芾是宋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注重标准和法度,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应选C项.答案C5. "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王羲之B.颜真卿C.吴道子D.怀素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 "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 "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巨大造诣的怀素和尚 .答案D6.南朝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说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解析材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虔主张要形神兼备 .答案C能力提升7.我国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 -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以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解析根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字体多为长方形,属于隶书;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属于楷书;D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行书工整清,C项为行书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答案C8.中国古代书法在开展进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表达"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导学号52400041)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解析?黄州寒食诗帖?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表达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正表达了"宋人尚意〞的特色 .答案D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但它们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唯独甲骨文演变为现代汉字,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还作为根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材料二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开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2)观察材料二图片,说明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据此探究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及其成因.参考答案(1)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特点:由繁到简,保存 .(2)颜真卿书法的特点:端正浑厚,雍容大度.隋唐书法的特点:注重标准法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3)特点:宋朝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原因: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汉字与军事文化——选修课 汉字与文化历史 期末作业共28页

汉字与军事文化——选修课 汉字与文化历史 期末作业共28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汉字与军事文化——选修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汉字与文 化历史 期末作业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作业2

[随堂检测]分类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动物狩猎畜牧植物农事耕作天象气候时间山川河流方位战争兵器服装居住交通文化娱乐宗教数量物性比值(%)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 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辅导练习第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辅导练习第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辅导练习第十篇第1题【单选题】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变化C、作家思想情感的抒发D、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4年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今揭晓,“法”被列年度国内字。

“法”原来的写法为“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故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是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在审理案件时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法是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的规范,象征正义公平B、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法”的记载,法最早诞生于中国C、“法”的最初内涵在古今中外变化不大D、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右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新石器时代D、春秋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第7课汉字与书法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抓住关键词“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排除B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 D.草书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图中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A.隶书 B.楷书C.篆书 D.行书解析:秦朝统一文字,规定小篆是全国的统一标准字体,所以虎符上的字应为篆书,故选C。

答案:C4.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解析:根据材料中“唐朝”“狂僧”和四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体现的是怀素的作品特点,故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院系: 院系: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06091029 经济学院 经济( 经济(四)班 刘海清
汉字与文化历史
— —汉字与军事文化 汉字与军事文化
军事现象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 地在汉字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据统计,甲骨文中与战争有 关的字,如兵器的戈矛、方国的夷羌、战时的射卫、俘虏的 囚杀等,占总字数的8%,大大超过了有关衣(占1.7%)、 住(占6%)、行(占3.6%)方面的字数。
〖 胄 〗
“胄”,读作zhòu。金文的下部画了 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定大帽子;就是 古代武士所戴的头盔。胄又称兜鍪、头鍪、 盔等。由于它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 所以“甲胄”一词成为中国古代防护装具 的统称。在新石器时代,胄多用藤条或兽 皮粗制而成。进入青铜时代,除继续使用 皮胄外,开始使用青铜铸造的胄。已发现 的时代最早的青铜胄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的商朝制品。胄面上铸有虎纹、牛纹及其 他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
“兵” 兵
甲骨文的兵字,像一个人双手擎着一把非 常锋利的武器—斤(即斧头),其本义即指作 战用的武器(又称兵器),如“兵不血刃”、 “短兵相接”等。引申为手持兵器作战的 人—战士(又称士兵),如“兵强马壮”。进 一步引申为指军队、军事、战争等义,如 “兵不厌诈”、“兵荒马乱”等。
“矢” 矢
“矢”就是箭。不过在古代,矢和箭的含义稍有区别:木箭 为矢,竹箭为箭;现在则基本通称为箭。矢箭是用来射伤敌人 或野兽的武器。甲骨文、金文的矢字,正像弓箭之形,箭头、 箭杆、箭尾俱全,其本义即指弓箭,如“有的放矢”(放箭要 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由于矢与誓在古代同 音,所以矢字有时也可借用为誓,如《诗经·卫风· 考槃》“永矢 弗宣”(发誓永远不遗忘)。
“从军昔戍南山边”的“戍”是会意字。 甲骨文的左下部是个“人”字,右上方是个 “戈”字,“人”在“戈”旁边就是“守卫” 的意思。 戍,守边也。—《说文》。 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戍人(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 戍守(守卫); 戍客(离开家乡戍守边境的人); 戍逻(守边巡逻); 戍役(戍边的军士); 戍将(戍守边境的将领)

“白雪压金甲,寒光照铁衣。” 此“甲”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士 兵身上穿的铁甲片之间的“十”字 缝。甲的本意就是古代战士穿的 “护身衣”,如《左传·陈公二年》: “擐甲执兵。”意思是:穿着甲衣, 拿着武器。后来泛指“铠甲”,如 黄巢《不第后赋菊》:“满城尽带 黄金甲。”这样有可以引申为披甲 的战士,如:《左传·宣公二年》: “伏甲将攻之。”
金文
清代藤盾
三、反映古代军事行动的汉字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字形描写了当时使用武器的方式。 例如,“武”字以脚(止)表示士兵,字形像士兵持戈; “戍”字像士兵肩扛武器;“戒”字呈双手执戈形; “伐”字像一把戈砍断人头;“射”字像一只手张弓 引箭;“取”字像一只手提着耳朵。 又如,战争的目的与财产的占取和掠夺有关,因 而,战败的“败”字就是失在“贝”上。《说文》: “败、毁也,从攴贝,贼败皆从贝。”在古代战争中, 对战俘的交换或赎回也要用“贝”,《说文》:“质, 以物相质”,“贸,易财也”,“赎,贸也。” 其它 如“戎”字,以“甲”和“戈”字会意,前者是防卫 的器具,后者是进攻的武器,合起来表示与战争有关 的事情。
“癸” 癸
“癸”读作guǐ ,本为象形字,本意为 “三锋矛”,是上古兵器,交叉之形。后来被 天干的第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当“癸”字被借走之后,兵器讲的“癸”则又 造了个新形声字“戣”(kuí )来代替,如 《尚书·顾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 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其大意是:一 个人戴着帽子,拿着三锋矛,站在东堂的帘前; 又一个人戴着帽子,拿着另一种三锋矛,站在 西堂的帘前。
【 戉 】
“戉”是“斧钺”之“钺”的本字, 读作yuè 。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 状像板斧而较大。《说文》 :“戉,斧 也。”如:《史记·孙武传》:“约束既 布,乃设鈇钺。”其大意是:规则已经宣 布,便要准备斧钺等兵器。
“殳”是个会意字。金文上部分 是一直弯柄的武器,下部是一时右 手,就是手拿武器的意思。 “殳”的本意是一种武器,主 要是撞击用,竹制,长一丈二尺, 头上不用金属做刃,八棱而尖。如 《司马相如· 定爵》:“弓矢御,殳矛 守。”一个子涂过以“殳”作为其 组成部分,往往与打、杀、撞击有 关。如:殴、毁、擊等。
“国”字的甲骨文就是“或” 字,右为“戈”,左为“国”, 以戈卫国。金文左边中间的圆圈 表示国土,周围的四条短线表示 国界,右边有“戈”,也是卫国 之意。《说文》:“国,邦也。” “或”是个会意字。甲骨 文的形体左边是“戈”,中间是 “口”表示有墙垣,并有武器守 卫,所以“或”字的本意就是 “国家”的“国”。《说文》》 “或,邦也。”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决定了当时的木石兵器的原始和简陋。夏 代铜石并用,武器的制作工艺落后,数量不多。商代青铜冶炼业技术比较 发达,戈、矛、刀等兵器开始使用青铜铸造。西周兵器多为青铜质地,出 现了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于近战的短剑。春秋战国时期冶 铁业兴起,武器的形制得以改进,出现了铁铸的剑、戟、刀、矛、匕首等 兵器,强弓劲弩也开始装备军队。先秦时期的兵器状况,在汉字中得以充 分体现。甲骨文中不少字形描绘了当时所用的兵器。
战国青铜鉴上的水路攻战图

〖射〗 射
唐代的武则天是一个喜欢别出心裁的人,特别喜欢乱造字、乱改字。 有一次她对大臣们说:“射字由身字和寸字组成,一个人的身高只有一 寸,应该是指矮小的意思;而矮字由矢和委组成,委有发放之意,把箭 (矢)发放出去,应该是射箭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应该掉换过来使用 才是。”其实射字的本义就是射箭。古文字的射字就是一个人用手拉弓 发箭的形象,只是到了小篆,弓箭之形讹变成身字,右边的手变成了寸, 原来的形象完全消失,无从会意,才让武则天闹了这么个大笑话。
一、反映的古代兵器状况的汉字 二、反映古代防御武器的汉字 三、反映古代军事行动的汉字
一、反映的古代兵器状况的汉字
苏 新 春 分析汉语中兵器类基本词的构 成与发育情况,我们仿佛看到了一 幅古代社会兵戎相见的全景图。它 是整个社会的物质水平、认识水平、 社会矛盾、国家关系、征服自然、 驾驭众生的真实写照。
故宫博物馆馆藏商代头盔
『介』 介
这是“介甲之士登东城”的“介”字, 是个象形字。甲骨文是面朝右侧站立的一个 人,手臂略向前下方伸展,腿部的前后四点 是护身铁甲。“介”字的本意就是“铠甲”, 如《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再如《史 记·韩非子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介”通 “个” 《左传·襄公八年》: “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介读为 “个”。古字个、介通用。 ”
身穿铠甲的古 代士兵
【盾】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 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 《周礼·司兵》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 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 箭的进攻。如《韩非子》上说:「赵简 围街,犀盾迟橹,立於矢石之所及。」 说明盾之坚固,不畏弓矢弩石,及近距 离无伤。 《周礼·夏官·司兵》:「司兵,掌 五兵、五盾。」郑玄注:「干橹之属, 其名未尽闻也。」林尹按:古有大盾、 步盾、子盾等。 《周礼·夏官·司戈盾》:「司戈盾, 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 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武”
武与“文”相对。古文字的“武”字,从戈从止,戈是武器的 代表,止本是足趾的象形,表示行进。所以“武”字的本义乃是指 有关军事的活动,是有关军旅和技击、强力之事的通称。如《尚 书·武成》:“偃武修文。”从“军事”又引申为勇猛、刚健。如 《诗经·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戰〗
战字从单(单)从戈,单本是一种捕猎工具,也可用作杀 敌武器,而戈则是一种常用的兵器。“单”与“戈”结合,表 示干戈相向、兵戎相见,所以“战”的本义指两军交战,即战 争、战斗之义,泛指比优劣、争胜负。
这是“大动干戈”的“干”字。 甲骨文像一根上头带杈的木棍子。 在上古就是一种武器,如《韩非 子·五※》:“执干戚舞”,即拿着 武器起舞的意思。 “干”的本意是武器,由此而 引申为“干犯”,而“干犯”再引 申为“冲”,所以杜甫《兵车行》 中“哭声直上干云霄”就是哭声冲 云霄的意思。
现在的“我”字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它 的原始意义却是一种像锯齿似的锋利兵器, 原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上部朝左部分是三 锋戈,中间是一条长柄。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随着 历史的发展“我”字的原始意义完全消失, 后世仅用它来坐第一人称代词,如李白《将 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还有“我 方、我国”的意思,《左传· 庄公十年》:“春, 齐伐我师。”
國 或
甲骨文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战国铜器上的攻战纹样
【取】
“取”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一只耳朵,右边是一只手,手抓 住一只耳朵就是“取”。取字的本意就是“割取耳朵”。古代战争以 割取被杀者的耳朵计功,《说文》释之曰:“周礼,获者取其耳。” 段玉裁注:“军战则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耳或 」,《周礼》田 猎取禽左耳以效功曰珥。” 由此又引申为“拿”,与“舍”意相对, 如:“可取三升饮之。”从“拿”又引申为“拿下”或“攻下”,如: “兴兵而发必取。”
【军】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这个“军”字是会意字。金文的 中间是“车”,其外环绕的是军营。“军”的本意是“军队”。从 “军队”又引申为“驻扎”,如《史记·项羽本纪》:“军彭东城。” 意思就是驻扎在彭东城。军队的编制亦可称为“军”,《管子·小 匡》:“万人为一军。”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代一万二 千人为一军。
“戈” 戈
戈: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 , : 兵器)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 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 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如: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