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必须个体化用药--王树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推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利尿剂排钠利尿,RAS阻断剂抑制
RAS活性和交感活性,二者联合能够有 效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和《2019美国 糖尿病诊疗标准》均推荐RAS阻断剂+利 尿剂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优选 降压方案。
研究基础 培哚普利是第三代长效脂溶性ACEI, 吲达帕胺是噻嗪样利尿剂,培哚普利/吲达 帕胺的用药方案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强效降 压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降压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预防血管事 件研究(ADVANCE)为我们提供了重 要的借鉴。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 大的糖尿病前瞻性临床研究,由20个国 家的协作中心共同完成,共纳入2型糖尿 病患者11140例,近30%为中国患者,是 目前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大型临床 试验。ADVANCE研究发现,培哚普利 /吲达帕胺单片复方制剂(SPC)早期强 化降压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生存 获益。ADVANCE用药方案中的所用的 吲达帕胺为小剂量0.625~1.25mg,在短 期、中期和长期的抗高血压治疗中,吲达 帕胺不影响脂肪代谢,包括三酰甘油、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不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即使在糖尿 病高血压患者中也如此。 ADVANCE研究结束后,ADVANCEON研究对8494例受试者延长随访6年。结果 显示培哚普利/吲达帕胺SPC治疗组的获益 虽有衰减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仍可观察
术后镇痛用药需要关注三大问题

文/ 王树平(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药物治疗仍是治疗各种术后疼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术后疼痛的性质和程度,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给药方法是关键。
鉴于不同医院的药物储备情况及患者病情不同,本文仅阐述术后镇痛需要关注的三大问题。
具体的给药方案,请临床医生根据本院情况,参照相关专家共识或治疗指南执行。
系统合成前列腺素产生解热镇痛作用。
单独应用对轻至中度疼痛有效,与阿片非芬、萘普生、塞地使用镇痛药物。
于神志清醒的、非胃肠手术和术后胃肠功能良好患者的术后2019.03 No.9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0%;全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和双下肺炎症。
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予患者静滴青霉素钠、氨茶碱及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
虽能缓解患者畏冷、发热的症状,但2天后再因剧烈咳嗽,约1.史;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年余喘、止咳、化痰等治疗,病情能缓解。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各种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精神疲乏,慢性病面容,呼吸急促,形体消瘦,表情焦虑。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桶状胸,右侧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及中等音。
心音低钝,心界无扩大,心率108次/分,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血常规白细胞12.6×109/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呼吸抑制;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更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改变药效,难于准确预测药物反应,临床必须有精确的个体化镇痛方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和氢可酮几乎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可安全用于中等以下肝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曲马多和激动拮抗药(如布托啡诺、地佐辛等)虽然呼吸抑制作用轻微,但应注意过度镇静可能导致呼吸道不通畅;吗啡疗效确切,其代谢产物虽有活性,但作用易于预测,短时间使用不产生镇痛耐受,仍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非甾体消炎药对老年人有安全隐患,如容易导致心肌缺血、高血压难于控制、肾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慎重权衡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并酌情减低剂量。
糖尿病和高血压

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答案:需要
•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 不一定相关。 • 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 持续存在的 • 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高血压单一药物治疗,行吗?
• 答案:大多数情况下不行
•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方面的影 响,单一用药只能干预某一方面,只能有29% 的病人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 因此,对大多数患者,要达到目标血压,都需 要联合用药,或服用复方降压药物。
血压的理想水平
• 正常人
• 高血压患者 • 老年高血压患者 • 合并糖尿病患者 • 合并肾脏疾病患者
低于
低于 低于 低于 低于
120/80mmHg
140/90mmHg 138/83mmHg 130/80mmHg 125/75mmHg
高血压 “三高” • 患病率高
–1998年我国患病人口1.1亿
• 致残率高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病率
•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糖尿病的患者中, 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 • 1994年我国对19个城市22万余例25-64 岁糖尿病调查的结果显示,糖尿病人群 高血压患病率为55.4%, •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近1亿 • 糖尿病患者近3000万,估计其中糖尿病 高血压的患者近1500万。
戒烟、控制饮酒 适量运动
– 慢跑、太极拳等
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境
理想体重的简单换算方法:
• 理想体重(kg)=实际身高(cm)-105
适当的体力活动
• • • •
可考虑1、3、5、7方案,即: 每天至少活动1次 每次活动30分钟 每周至少活动5天 活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年龄(岁) 如70岁老人,活动后心率应保持在100次 /min以下(170-70=100) 注意:在运动治疗前,一定要对糖尿病 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
中西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针 对随机抽取的 1 0 0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 血压患者进行 8 0 . 1 3 %。 且 P < 0 . 0 5 。见 表 1 。 表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 】 深 入的研究分析 , 本人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 经 一段时间 的临 床实践 得到较 为满意 的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治疗 的 2型 D M合并 高血 压 1 0 0 例患者 , 男性 6 0 例, 女性 4 0例 , 平均年龄 6 3 . 8岁 , 患病时 间平 注: 两组 进 行 比较 , P < 0 . 0 5 。 均为 1 4 . 7年。 2型 D M诊断指标全部 与相关标准 吻合 。 每升二 . 2观察组患者的血压 以及心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十 毫 克 小 于 尿 微 量 清 蛋 白小 于 二 百 毫 克 。 高血 压 的 诊 断 指 标 2 05。 全 部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吻合 ; 排 除标 准包括 : 肾以及心功 P<0. 能有缺陷患者 、 哮 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过 随机 抽取分为 3讨 论 目前在 临床较 为常用的降压 药主要是钙 离子拮抗 剂 、 血 观察组 及对照组 , 每一组 为 5 0例 , 两组 年龄 、 性别 等差异没有 管紧张素 、 利尿剂与受体阻滞剂 等。中医学认为此病症 的出现 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1 . 2方 法 : 对照组实施限盐控制 、 饮食控制 : 饮食控制 是 D M 的 主要 和饮食 习惯 、 体质、 阴虚 阳亢 、 久病过 劳等一系列 因素有 M合并高血压 , 不但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病 核心治疗手 段 ,降低饱和脂肪 、高纤维素 以及低糖 的饮 食结 关 。中医辨证治疗 D 症 ,且人体代谢失衡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胰岛 B细胞不 被伤 构 。减 少体 重 : 控制患者体重是治疗血压十分有效的手段 。适 中西 医结合治疗 D M合 当的运 动 : 患者进行适 当的体育锻炼 , 可 以提高新 陈代谢 减少 害 。能够减 少西药 的不 良反应 。因此 , M和高血压 的主要病 因成 因结 合到一起 实施 血糖, 且能够提升人体对胰 岛素的敏感 程度 , 要 坚持每天都进 并高血压 ,把 D 能够全面发挥 中医药作用 , 便于提升 D M 合并 行 一些体育运动 。再加 口服卡托普利每天三次 , 每次二十五至 全面辨证诊治 , 有效辅 助西医治疗。 五 十毫克 , 二 甲双胍一克 。观察组在对 照组 常规治疗方法上进 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 经此分析结果显示 ,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 9 7 . 5 1 %, 对照组是 行 中医辨证 治疗 , 若患者 为肝 阳上亢 , 肝 肾阴虚 , 那么方 药成 分就增 加 : 生地九克 、 龙骨十五克 、 女 贞子 十二 克 、 石决 明十五 8 0 %。 两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O . 0 5 , 两 组 治疗 后 的血 脂 以及 克、 钩藤 十二克 、 代赭石五克。若患者浊 阴不降 , 那么药方 中增 血糖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观察组血压以及心率与 加半 夏十二克 、 泽 泻十克 、 茯苓 十克 、 葛根十 五克 ; 用 水煎服 ,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因此 , 中西药结合治疗 2型 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 每次服用二百至五百毫升 。 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副作用较少 , 临床使用有非常好的效果 。 1 . 3 疗效判断标准 : 显效 : 舒 张压下 降≥1 0 m mH g ( 1 mm Hg = 0 . 1 3 3 参 考 文 献 1 ] 蒋会子. 高& - / &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伴 高血压血脂分析 的 k P a ) 且减少为正常水平 ; 有效 : 舒张压减少 1 0 ~ 1 9 m mH g ; 无效 : [ 没有吻合上述标准。 评价【 J 1 . 数理 医药学杂志 , 2 0 1 2 , 2 5 ( 2 ) : 1 6 4 — 1 6 6 . 2 ] 徐春. 2型糖 尿 病 合 并 高血 压 患 者 的 盐敏 感性 与 R A A S的 关 1 . 4统计 学方法 : 利用 S P S S 1 3 . 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 , 计量 资料 [
浅谈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表 面活性 结合物 和胰 岛素等肠 道包衣 胰 岛素乳 剂 , 在 油相 内混 悬 , 部 分以水为外相 , 与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邻 苯二 甲酸酯 制 成的水相混合 , 能有 效防止 胃液 的作用 下分解胰 岛素 , 胰 岛素的
和模 拟胰腺分 泌药物 , 获得 一定疗效 。
1 . 1长 效 胰 岛素 制 剂
应 早期治疗 糖尿病 性高血压 。 为此 , 笔者 总结归纳糖 尿病合并 高 皮 下注射 的效果 , 且 比 口服制 剂效果更好 , 患者遵 医率似人体 胰 岛素制 剂 , 其 中甘精胰
2 口服 降 糖 药 2 . 1磺 酰 脲 类
1 8 %~ 4 1 . 6 %。 合并 高 血压 是糖 尿病 人发 生心血 管危 险及 死 亡的 重要原 因 , 高血 压影 响糖尿病 肾病 和视 网膜 病变 的发 生和发展 , 血压的治疗 药物 , 先报道如下 。 1胰 岛素治 疗 治 疗糖 尿病 常规 多采用 皮下 注射胰 岛 素 , 但 易引 发高胰 岛 素血症 和低 血糖 症 。 在长 期用 药的情 况下 , 不仅 用药 不方 便 、 治 疗 费用较高 , 且患 者 肉体 和精神上遭 受较大 的病 痛 。 随着医药技 术 的快 速发展 和进 步 , 临床 不 断应用一 些非 注射性 胰 岛素制 剂
糖 尿 病 新 世 界2 0 1 5 年 5 月
・ 医药 论 坛 ・
浅谈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胡 文 峰
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TJYXZDXK-032A )。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式。
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一些并发症,采用单一药物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这时便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
由于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点,在联合用药过程中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如果联合用药不当,不仅难以改善治疗效果,反而会给患者造成伤害。
胺碘酮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和心房纤颤,可在降糖药物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控制房颤,采用阿托伐他汀改善血脂。
需要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为亲脂性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但是胺碘酮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代谢过程,引发患者不良反应。
这时可以将阿托伐他汀改为普伐他汀,普伐他汀为亲水性药物,可以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具有更高安全性。
瑞格列奈与吉非贝齐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往往采用瑞格列奈来调节血糖,采用吉非贝齐改善血脂。
同时吉非贝齐可以增加瑞格列奈血液浓度至单独用药的2.4倍,虽然可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血糖发生概率。
甲状腺素与胰岛素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多通过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通过甲状腺素来控制甲亢。
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素会对胰岛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降低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在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保障血糖控制效果。
罗格列酮与拉坦前列素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青光眼,可采用罗格列酮与拉坦前列素进行联合治疗。
拉坦前列素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但是会引发患者眼底黄斑水肿,会对患者视觉造成损害,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并且对患者眼底黄斑水肿情况进行观察。
维生素C 与胰岛素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烧或者感冒,部分医生常采用胰岛素+5%葡萄糖+维生素C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这种治疗方式是不可取的。
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维生素C 为弱酸性药物,两者联合用药会导致胰岛素失活,难以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倍他乐克与胰岛素联用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多通过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通过倍他乐克以及其他降压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技巧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技巧作者:傅玉瓶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9期傅玉瓶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64[摘要] 糖尿病的临床重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属于代谢性疾病群,其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升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而且都会诱发心脏危险事件,患者经常伴有心、脑、血管等多脏器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与糖尿病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该文中将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技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CEI)[中图分类号] R7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06(b)-0050-01[作者简介] 傅玉瓶(1973.10-),女,重庆长寿区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研究慢性病的治疗及随访。
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与降糖药物配伍可以共同作用,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相互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中对高血压的治疗仍以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为依据[1],还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患者依从性以及药物安全性等多方面共同考虑,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
该文中将以该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中普遍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高胰岛素血症有直接关联,高胰岛素血症会加快患者对Na+的再吸收,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使阳离子迅速向血管转移,加快血管收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的病因学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了G蛋白β3基因C825T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2]。
此基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目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将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以避免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如何选药

龙源期刊网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如何选药作者:朱本浩来源:《保健与生活》2014年第01期以往一直认为,普通高血压的降压达标要求是≤140毫米汞柱,而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则要求达到≤130毫米汞柱。
但欧洲高血压学会与欧洲心脏病学会联合公布的2013年版《动脉高血压诊疗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被修正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要求控制在80~85毫米汞柱,说明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血压达标值已被适当放宽。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六大类降压药均可选用,多数人认为,应该首选降压疗效确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甚或有有益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
一、推荐联合用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般都需要两类降压药联合治疗,被公认的方法是联合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因为其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仍不能使血压达标,或者服用上述方案使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降低幅度过大时,就需要再加上或更换第3种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小剂量的氢氯噻嗪。
研究发现,氢氯噻嗪与ARB联合使用,其强效的降压作用足以抵消可能发生的对糖代谢的负面影响。
特别适用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和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如遇不耐受的患者,也可换用对糖脂代谢影响小的吲达帕胺。
二、宜选长效药物药物的具体选择上,则宜选择作用时间长者。
替米沙坦是目前作用最持久的ARB类药物之一,对机体其他脏器功能不良影响较小;依贝沙坦没有活性代谢产物,它主要通过胆汁清除,适用于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赖诺普利为水溶性,代谢不用经过肝脏,适用于伴有肝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三、不良反应要小考虑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接受程度。
例如,ACEI类对部分患者常造成难以耐受的咳嗽等不良反应,用ARB类可更好地取而代之。
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血压变化表现为晚间血压升高的非杓型或晨峰、或血压变异性特大,建议选择需要每日2次分服的中效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者,即使患者否认并发症史,仍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潜在并发症的可能。
2 须充分了解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良好的降压药不但要能降低血压,还应对靶器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减少心血管疾患发生。
例如ACEI 、ARB 及某些CCB 均已被证实可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内皮素,增加NO 及血管弹性,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相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则可导致血糖、血脂恶化。
压 由于舒张期高血压早期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周围血管张力增高,选用对周围血管有高度选择性的CCB 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效果较好的有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
非二氢吡啶类的缓释异搏定由于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 )的释放,从而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以及α1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
上述病例确实与用药有关,尼群地平有致踝部水肿的报道,这与该药对小动脉血管的扩张作用有关。
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能使缓激肽分解代谢减弱,缓激肽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作用于支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支气管收缩、痉挛,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而导致咳嗽。
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厄贝沙坦或氯沙坦,每天1粒(分别为150 mg 和50 mg ),再加半片氢氯噻嗪(12.5 mg )联合使用。
这两种药物合用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可避免用尼群地平、依那普利后的副作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大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控制血压低于130/80 mmHg 。
一般依据病情需要,可联合2~3种,甚至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通常主张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降压效果并减少单独使用的不良反应。
1 对糖尿病患者降压用药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年龄,病程,性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情况;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是否合并消化道、心血管、泌尿道、性功能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并发症;有无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血脂、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平日服药情况,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史等。
此外,对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
3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等)直接阻滞α1受体扩血管。
上述药物合用对降舒张压效果更好。
此外,CCB 与ACEI 对舒张期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有相同程度的减少左室重量指数的作用,因此合用可能效果更好。
2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多有收缩压高、脉压差大和盐敏感性等特点。
这时左室舒张功能常先受损,周围血管交感活性减退,因此,
对利尿剂、ACEI 、二氢吡啶类CCB
及β受体阻滞剂都可选用。
由于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表现为血压波动增大,尤其在清晨时出现血压急骤升高,则应给长效与短效药物合用,对此只能灵活机动地用短效药物来控制突然血压升高。
3 按昼夜节律改变选择用药 对应激活动状态高血压即(有明显昼夜节律)适用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双氢吡啶类及非双氢吡啶类CCB 。
对无昼夜节律患者,应加强夜间用药,争取夜间血压有下降,防止心功能受损尤其左心室肥大发生。
一般CCB 如硝苯地平等、ACEI 、利尿剂等均有等幅度降昼夜血压的作用。
4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肥胖者 肥胖患者常对降压药疗效较差,选择脂溶性药物效果较好。
如:倍他乐克、心得安、尼莫地平、福辛普利、雷
米普利等。
肥胖者大多伴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则可选择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 ;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氨氯地平及非洛地平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可能属中性,尚无定论;利尿剂应采用吲达帕胺;α1受体阻滞剂及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如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等)等是可选用的降压药。
推荐的联合方案如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因为两者合用能改
表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参考
专家简介
王树平,男,主任药师,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医院药剂科主任。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30余年,热爱医院药学事业,对药学专业孜孜以求。
在《健康报》、《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医师报》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医药导报》、《时珍国医国药》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主编过《医院药事经济管理》、《常见病精选验方解》、《医院药事管理指南》,并积极参与网络论坛中对临床用药的讨论。
33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保护肾功能,降低蛋白尿等效应。
一般不主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剂量单一药物的应用,而是小剂量多种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降压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应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特点分析,在遵循糖尿病患者治疗原则的前提
下,再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药物的特点灵活选用降压药,做到个体化用药,非常必要。
(用药参考见表1)
(编辑:安娜)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
娠),以及GDM 。
GDM 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以上,而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我国GDM 的发生率为1%~5%。
GDM 患者合并感染、羊水过多、先兆子痫、剖宫产率明显增加;而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增多,胎儿宫内病死率、围生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相关合并症的发生。
Towneer 等[1]前瞻性研究显示,胎儿畸形的发生原因与母体怀孕初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孕妇年龄有关,而与治疗糖尿病的方式无关(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糖的控制水平与胎儿预后直接有关,高血糖本身具有致畸作用。
因此,对于GDM 处理的核心是血糖控制。
由于妊娠期糖代谢发生一定变化,所以妊娠期血
糖控制的方法及标准与非孕期糖尿病不完全相同。
许多GDM 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可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而对于饮食及运动疗法控制欠佳的GDM 患者,既往认为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GDM 对胰岛素的使用
大约15%GDM 患者需要应用胰岛素。
什么时候开始胰岛素治疗尚无统一意见。
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 )1994年提出的GDM 治疗计划建议:如果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大于5.8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大于6.7 mmol/L 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