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曹冲称象》是⼀个民间⼴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们⽅法的对⽐,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4课《曹冲称象》课⽂原⽂ 古时候有个⼤官,叫曹操。

别⼈送他⼀头⼤象,他很⾼兴,带着⼉⼦和官员们⼀同去看。

⼤象⼜⾼⼜⼤,⾝⼦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这么⼤,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象称⼀称?”有的说:“得造⼀杆⼤秤,砍⼀棵⼤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的⼒⽓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个,就是把⼤象宰了,割成⼀块⼀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象赶到⼀艘⼤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条线。

再把⼤象赶上岸,往船上装⽯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为⽌。

然后称⼀称船上的⽯头,⽯头有多重,⼤象就有多重。

”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根据《三国志·魏书·武⽂世王公传》改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掌握多⾳字“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称东西吗?都⽤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看看曹冲想出⼀个什么好办法称得⼤象的好办法。

⼆、⾃由读课⽂,认读⽣字,整体感知 1、学⽣借助拼⾳读课⽂,要求划出⽣字,读准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

两种方法: 1、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2、把大象赶到船上,用船来称。
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呀? 因为曹冲聪明 、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曹冲才7岁,就这么聪明,你也跟他差不多年纪,在 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同 桌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最不伤害大象!
曹冲说:“我有个办法。”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 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 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 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 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 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 重了。”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2、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
像(
)。
)像(
),( )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

四根柱子,耳朵像 两把大扇子 ,鼻
子像 一个长长的管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要求: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一边听,一边 想:官员们都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 杆。你”觉得官员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看 看 说 说
再把大象赶上岸,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
思考: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要装
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
因为船下沉的深浅跟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 这时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是相同的。
把大象(赶上)一艘( 大船上),看船身下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 起这杆大秤呢?”
1、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
练习说话:直_______
直_______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 曹冲称象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 曹冲称象课件

1
2
3 4
想一想,说一说
用“先……再……然后……最后……”
叙述称象的过程。
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富于联想
读一读,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再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动脑筋解决问题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用“ ”画出文中的句子。
这头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身子像一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
这头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比喻句
长颈鹿又高又瘦, 身子像(一个滑梯) ,腿像(四根筷子)。
读一读,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再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到底: •大象有多重呢? 追根究底。
排排序
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
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 上,看船身下 沉 多少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画 一 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 装 石头 ,装到船下沉到 画线 的地方 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石头。 石头有多重, 大象 就有多重。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 到底 ?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提到的几种称象的 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
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 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chân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原文】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四课《曹冲称象》知识点和讲义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四课《曹冲称象》知识点和讲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四课《曹冲称象》一、会认字。

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二、会写字。

称(名称)(称号) 柱(石柱)(柱子) 底(到底)(水底) 杆(笔杆)(枪杆) 秤(秤盘)(秤杆) 做(做工)(做事) 岁(岁月)(年岁) 站(站立)(车站) 船(小船)(船长) 然(然后)(果然)三、重点字的笔顺。

(红色加粗的字,为书写易错字。

)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四、形近字。

称(称呼)(名称)柱(柱子)(石柱)底(水底)(到底)你(你们)(迷你)住(住房)(居住)低(低头)(低下)五、多音字。

称chēng(称谓)(称赞)chèn(匀称)(称职)chèng(称锤)(四称)量liàng(音量)(容量) liáng(测量)(丈量)▲练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明威常用第一人称.()写作。

2.母水牛是非常称.()职的母亲。

3.自从他离开家乡,就称.()锤落井没有任何消息。

4.野外测量()要量()力而行。

5.经测量(),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六、近义词。

高兴——开心议论——讨论果然——果真七、反义词。

高兴——难过下沉——上升八、词语搭配。

一头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一艘大船一条线九、重点句。

1.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官员们一边..议论。

..看一边▲练习: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解释,并用加点字造句。

曹操听了直.摇头。

() A.直线 B.不停地造句:。

十、课文结构。

曹冲称象:1.官员们:造大秤2.曹冲:(1)赶象上船→画线;(2)赶象上岸→装石头;(3)称石头→得出象的重量。

→曹冲爱动脑筋,观察仔细。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叙述七岁的曹冲想到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体现了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4课 曹冲称象(每课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4课 曹冲称象(每课讲解)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曹 员 根 议 论 重 砍 秤 线 止 量chèng cáo yuán gēn yìlùnzhóng kǎn xiànzhǐliàng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 柱子 议论 多重 杆 秤 砍树 画线 为止 重量cáoyuán zhùyì lùn zhóng gǎn chèng kǎn xiàn zhǐ liàng chēng gēn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杆gǎn(一杆秤)gān(旗杆)称chēng (大称)chèn (称职)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称chēng 书写指导:“禾”窄些,“ 尔”稍宽。

部首:禾组词:称象 自称造句:曹冲称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音序:C结构:左右柱zhù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主”三横分布均匀。

部首:木组词:柱子 柱石造句:小狗被拴在屋外的柱子上了。

音序:Z 结构:左右底dǐ 书写指导: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撇舒展,最后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部首:广组词:到底 底层造句: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音序:D 结构:半包围杆gǎ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做偏旁捺变成点。

“干”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部首:木组词:一杆 笔杆 造句:爷爷给我做了一杆红缨枪。

音序:G 结构:左右秤chèng 部首:禾组词:大秤 秤杆造句:原来这是一杆大秤啊!音序:C 结构:左右书写指导:第一笔撇短,“平”两点方向相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做zuò 书写指导:左中右写紧凑。

末笔捺舒展。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4 曹冲称象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4 曹冲称象 精华版教案

4 曹冲称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审美创造: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课前解析】关注课题:“曹冲称象”点明了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主要内容。

关注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有七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称”和“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容易混淆误读;要注意提示学生容易遗漏的笔画,比如,“然”右上有一点,“底”最后一点不能忘写。

关注词语:“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借助配图学习“船身”,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同、一边、柱子、到底、秤杆”等词语。

【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重点)4.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秤”等5个字,会写“一同、柱子、一边、到底、杆秤”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观察插图,引发思考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教师板书课题:曹冲称象),学生齐读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本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玲玲的画
课文中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一块墨渍变成了可爱的小狗,玲玲的画更好了。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一封信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形式,用儿童化的口语鲜活而真实地叙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经过。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1.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杆、朝、重、发、哄”,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1.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

4.《曹冲称象》…………………………………………………………………… 2~3课时
5.《玲玲的画》………………………………………………………………… 2~3课时
6.《一封信》……………………………………………………………………… 1~2课时
7.《妈妈睡了》…………………………………………………………………… 2~3课时
语文园地三………………………………………………………………………… 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
课题曹冲称象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明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用时:3分钟)
1.教师做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把《曹
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
听。

1.回顾梳理。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一艘大船
上,看船身()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画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
船上装(),装到船()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
称船上的()。

这样可以知
道大象有多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启发谈话,情境习字(教学重点)
师: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希望他(她)能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
师: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生:(读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板书:议论)
师: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师: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师: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是怎样的?
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官员们对此有什么异议?
生:没人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师: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曹操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做摇头。

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那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不可行。

赏析: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句,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