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CT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静脉增粗:通过强扫描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增粗的门静脉主干,其内径大于厘米。
2. 奇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奇静脉内径大于厘米,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于厘米。
3. 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侧枝循环静脉的曲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奇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等。
4. 肝脏形态变化:早期表现有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增大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肝脏萎缩、轮廓不完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脏再生结节等现象。
如果诊断为门脉高压,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量。
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0mmHg时,被认为是诊断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的金标准。
此外,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2mmHg时,也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出血风险增加;而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5mmHg时,则提示已经出血,风险很高。
请注意,由于肝压力梯度的测量是一项有创操作,对操作者水平和医疗检测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临床常根据导致门静脉高压的疾病病史,结合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临床表现,以及门静脉血管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内径主干>13mm,脾静脉内径>8mm,脾静脉血流显著增加来进行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差异。
如需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
门静脉高压

疾病名:门静脉高压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门静脉高血压;门静脉血压过高;门脉高压;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ICD号:K76.6分类:肝胆外科概述:门静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
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
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常常伴发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为0.981~1.47kPa(7.4~11.0mmHg),但在1.862kPa(14.0mmHg)以内时,仍可以是正常。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2.45 kPa(18.3mmHg)或高出下腔静脉压1.47kPa(11.0mmHg)以上时,便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若用间接方法测量,当脾髓压超过2.27kPa(17.0mmHg)或肝静脉楔入压(WHVP)高出下腔静脉压0.533kPa(4.0mmHg)以上时,同样可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
流行病学:据1982年全国普外科学术会议3500例资料分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共占97.81%,而肝外型仅占2.19%。
1998年,黄筵庭等汇总全国13个省市的24所医院共施行门静脉高压手术的9980例资料。
其流行病学资料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占71.86%,阴性占28.14%。
肝内型占97.06%,其中坏死性占75.74%,血吸虫性占15.38%,酒精性占2.97%,胆汁性占1.62%;肝外型占2.94%。
从乙肝表面抗原和肝脏病理可见,国内肝硬化仍以肝内型的坏死后性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主,乙型肝炎仍是国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的8327例中有肝癌205例,占2.4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1. 门静脉高压的定义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内压力升高的病理状态。
它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肝硬化、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阻塞等。
2.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肝脏血流受阻: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肝脏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内血流阻力增加,血液难以顺畅经过肝脏,从而使门脉血压升高。
•门静脉内腔扩张:门静脉高压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门脉系统内血液逆流,从而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扩张。
门静脉高压还会引起肝内动脉扩张和侧支循环的形成。
•门静脉高压的后果: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3.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病因和病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腹水:门静脉高压导致肝功能减退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使体液滞留于腹腔内,形成腹水。
•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血液逆流,食管静脉受到长期高压刺激,形成曲张,容易破裂出血。
•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使得血液难以通过肝脏过滤,大量血液通过脾脏,导致脾功能亢进和贫血。
•其他症状: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
4.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估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可能,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和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可以评估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和病因。
5.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的应用,用于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控制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扩张、静脉曲张和出血等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门静脉高压的诊断非常重要,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诊断:
1. 门脉血流速度:门脉血流速度的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表
现之一。
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2. 脾脏大小: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和肿大。
脾脏大小的增
加可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3. 胃肠道黏膜改变: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和水肿,
从而影响其形态和功能。
这些改变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4. 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力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门静脉压力应在5-10 mmHg之间。
门静脉压力可以通过导管插入门脉或肝静脉来测量。
综上所述,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包括门脉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胃肠道黏膜改变和门静脉压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准确诊断门静脉高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1 -。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及
其分支的压力升高,导致肝内血管扩张、壁厚度增加、肝内血流量减
少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扩张: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压力升高,导致这些血管扩张。
这种扩张不仅影响了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还会
导致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引起这些器官的一系列
病理变化。
2.肝内血管的扩张和壁厚度增加:门静脉高压时,肝内血管的扩张和壁厚度增加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肝内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3.肝内血流量减少:门静脉高压时,肝内血流量减少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种减少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肝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等。
4.脾脏的扩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的扩大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种扩
大不仅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脾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
脾功能亢进、脾梗死等。
5.胃肠道的病理变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的病理变化也是常见的。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胃肠道的一系列病
理变化,如胃肠道出血、胃肠道黏膜病变等。
总之,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
因此,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治疗,除了
针对肝脏的治疗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引言门静脉高压是一种疾病,它指的是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升高。
门静脉是人体内重要的血管之一,它负责将肠道和脾脏中的血液引流到肝脏。
当门静脉高压发生时,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是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旨在缓解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的原因和症状门静脉高压通常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疾病,其特点是肝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和功能受损。
肝硬化会导致血液在肝内循环受阻,从而增加了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
除了肝硬化之外,其他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原因还包括:1.肝血栓形成:当肝内血栓形成时,会阻塞门静脉的血液流动,导致门静脉高压。
2.肝静脉狭窄:肝静脉是负责将血液从肝脏引流出去的血管,当其狭窄时,也会导致门静脉高压。
3.肝囊肿:肝内的囊肿会占据空间,增加了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
4.肝癌:恶性肿瘤可以直接压迫门静脉,导致高压。
门静脉高压的症状通常包括:1.腹水: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体内水分潴留,最终形成腹水。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出血:门静脉高压会导致食管和胃底部的血管扩张和变形,容易破裂出血。
3.肝性脑病: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毒素无法被正常代谢和清除,最终影响到大脑功能。
4.肝肾综合征: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肾功能异常,导致尿液排泄障碍。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的原理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旨在缓解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它通过改变门静脉系统的血液流动,减轻门静脉的压力。
常见的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手术包括:1.侧分流手术:侧分流手术是将肠道和脾脏中的血液引流到其他血管(如颈内静脉或体表静脉),绕过肝脏直接回到心脏。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缓解相关症状。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在食管胃底部位于食管和胃交界处的静脉上进行结扎,阻止其进一步扩张和破裂出血。
这种手术可以预防或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门静脉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血管,它将来自腹腔器官的血液输送到肝脏,通过肝脏进行新陈代谢、分解和排泄,再将新鲜的血液输送至全身。
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会对肝脏和腹腔其他器官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损害。
门静脉高压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 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例如肝硬化、血管阻塞、血栓形成等情况下,静脉血液排出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2. 动脉血流量增加:当血液从肠系膜动脉和门静脉分支的动脉血流量增加时,门静脉面临的压力会增加。
门静脉高压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流:当门静脉高压时,部分门静脉血液无法从肝脏顺利通过,会通过侧支血管转流至体静脉系统,形成静脉曲张。
这些侧支血管通常比较脆弱,当破裂时会引发严重的出血。
2. 肝内循环改变:门静脉高压还会导致肝内血液循环的改变,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肝内缺血,并且难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使得毒素在体内积累。
3. 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衰竭等情况。
4. 腹水:门静脉高压时,肝脏的脉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肝脏静水压增高,从而引起腹水的积聚。
5. 消化系统症状:门静脉高压还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胃肠道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
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镜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胃肠道静脉曲张的止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的病损处理;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减轻门静脉高压、恢复正常血流通道或移植肝脏来治疗。
总结来说,门静脉高压是一种病理状态,会造成肝脏和腹腔其他器官的损害,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可以有效地预防并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3 <3 大量
有 消瘦
治疗
• 腹水 无有效外科治疗 (肝移植)
•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视肝功能情况 可单纯脾切除
• 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本章讨论 重点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的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抗休克治疗 ➢ 药物: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 ➢ 内镜:硬化剂、套扎,(对胃底静脉出血无效) ➢ 三腔管压迫
经内镜将硬化剂直接注入曲张静脉 内疗法
经内镜食管曲张肾静脉分流术、限制性侧侧 门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下腔静脉间 桥式H形分流术
• 断流手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与Child分级
A
B
C
手术死亡率
0-5% 10-15% >25%
手术
√
√
X
分流手术
• 完全性分流
• 食管X线吞钡检查:虫蚀状、蚯蚓样、串珠 状改变
• 胃镜检查 • B超和多普勒超声:脾肿大、腹水、门静脉
内径增宽 • CT、MRI和门静脉造影
内镜检查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肝功能评级(Child分级)
A
胆红素(mg%) <2
白蛋白(g%) >3.5
腹水
无
脑病
无
营养
极好
B 2-3 3-3.5 少量
注意,角度,重物离地位置 • 用观察止血效果,如仍出血再向食管气囊
注气 • 食管气囊为100~150m1,适量
非手术治疗——放置三腔管后
• 应抽除胃内容 • 用生理盐水反复灌洗 • 观察胃内有无鲜血吸出 • 无鲜血,同时血压、脉搏渐趋稳定,说明出血已
基本控制。 • 出血停止,可先排空食管气囊,后排空胃气囊 • 再观察12~24小时,如确已止血方可拔管
三腔管并发症、注意事项
• 防止窒息:胃囊充气要充分,悬垂物离地 高度,备剪刀,及时发现
• 防止误吸:头部侧转 • 防止食道穿孔:每隔12小时,应将气囊放
空10~20分钟,一般放置24小时,放置时 间不宜持续超过3~5天
非手术治疗——纤维内镜治疗
• 经内镜将硬化剂直接注入曲张静脉内疗法 • 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 经内镜喷洒组织粘合剂止血
支,建立门体通道,6cm左右长支撑,口径 8~10mm • 能显著降低门脉压,控制出血和腹水 • 适合:药物治疗无效,肝功能不适手术 • 肝性脑病,血栓形成(1年,50%),肝移 植前的过渡治疗
TIPS
断流手术
• 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为有效 • 贲门周围血管解剖:
–冠状静脉:包括胃支、食管支以及高位食管支 –胃短静脉: –胃后静脉:起始于胃底后壁,伴同名动脉下行,
• 无血管加压素的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素
• 能使内脏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 减少内脏回血量,短暂降低门脉压力
• 使曲张静脉破裂处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 • 有加重肝缺氧和加重肝功能损害的缺点 • 对高血压和有冠状血管供血不足者不适用
非手术治疗——三腔管压迫治疗
• 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张 静脉,以达止血目的
• 长期脾窦充血 -> 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 再生
• 脾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加
•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脾亢
交通支的扩张
• 四个交通支会显著扩张 •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破裂出血 • 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可以引起继发性痔 • 脐旁静脉与腹上、下深静脉交通支扩张,
可以引起前腹壁静脉曲张 • 腹膜后的小静脉也明显扩张、充血
➢ 脾-肾静脉分流术 ➢ 门-腔静脉分流术 ➢ 脾-腔静脉分流术 ➢ 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
• 限制性门体分流
➢ 远端脾肾分流 ➢ 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桥式”或“H”吻合术
• TIPS
分流手术——门腔静脉转流术
分流手术——部分门腔静脉转流术
分流手术——选择性静脉减压术
TIPS
• 采用介入放射方法 • 经颈内静脉插入穿刺导管 • 通过肝右静脉,在肝实质内穿刺门静脉分
• 单纯脾切除
• 如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无论是否有过 出血,都考虑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引起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 肝移植 • 腹腔静脉转流术:目前少用 • 胸导管与左侧颈内静脉端端或侧侧吻合 • TIPS
• 手术治疗
➢ TIPS ➢ 断流手术 ➢ 分流手术 ➢ 肝移植
非手术治疗
• 适应症: 有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Ⅲ级 上血不能明确诊断者 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非手术治疗
抗休克治疗
•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Hb • 开放静脉 • 输血、输液 • 监护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生长抑素
• 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 脉压力
注入脾静脉 –左膈下静脉:可单支或分支进入胃底或食管下
段左侧肌层 • 彻底切断上述静脉,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时存在
的异位高位食管支 • 同时结扎切断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
断流手术——胃食管血管离断术
两种术式比较
分流术的特点
• 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 减少肝的灌注量 • 影响肝的营养 • 肠道内的氨被吸收后部分或全部不再通过
• 共有三腔 –圆形囊(胃囊),充气后压迫胃底 –柱形气囊(食管囊),充气后压迫食管下段 –胃腔,作胃管,可行吸引、冲洗和注入止血药 物
三腔管
非手术治疗——三腔管用法
• 证实无漏气 • 涂上石蜡油,插管至胃腔 • 先向胃囊充气150~200m1,充足 • 牵引:滑车装置,悬重物约0.5kg,备剪刀,
前腹壁交通支
• 脐旁静脉→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上、 下腔静脉
腹膜后交通支
• 腹膜后血管→肠系膜上、下静脉→下腔静 脉
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四个交通支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
当门脉压升高至2.45~4.9kPa时会引起 以下改变:
•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 交通支的扩张
• 腹水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 脾充血肿大
• 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立刻发 生急性大出血,血色鲜红
• 肝功能损害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 进引起血小板数减少,出血不易自止
• 大出血引起肝组织严重缺氧,容易导致肝 昏迷
• 首次大出血的死亡率可达25%;第一次大 出血后的1~2年内,约半数病人可以再次 大出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 肿大后可在左肋缘下摸到 • 程度不一,大者可达脐下 • 巨型脾肿大在血吸虫病性肝硬变中尤为多
肝解毒直接进入周身循环,影响大脑的能 量代谢 • 引起肝性脑病,甚至昏迷
断流术的特点
• 离断贲门周围血管,门脉压增高 • 保证入肝门静脉血流的增加 • 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改善 • 既控制破裂出血,又保持肝的血供,比较
合理的 • 操作损伤较小 • 病人的负担较小 • 手术较简便
严重的脾大合并脾亢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病因与流行病学
•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 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
• 先天性畸形 • 新生儿脐静脉炎 • 腹腔内感染 • 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动静脉瘘
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
• 下腔静脉发育异常 • 血液高凝状态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非特异性血管炎 • 腔外肿瘤压迫
诊断
• 病史(肝炎或血吸虫病) • 三个主要临床表现: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呕血或黑便、腹水 • 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和病程的不同,三个
主要临床表现有时仅出现一二个方面 • 辅助检查:血象、肝功能、食管吞钡、B超
CT、MRI和门静脉造影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 血液学检查:白细胞、血小板、或红细胞 减少
病理生理与解剖
• 肝脏双重血供 • 门静脉系统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 门静脉没有瓣膜 •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
而成 •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4组交通支 • 正常的门脉压为1.27~2.35kPa
病理生理与解剖
hepatic vein portal vein hepatic artery
病理生理与解剖
病理生理与解剖
• 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四个交通支
胃底和食管下段交通支:最主要 肛管和直肠下段交通支 前腹壁交通支 腹膜后交通支
胃底和食管下段交通支
• 门静脉血流→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食 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腔 静脉
肛管和直肠下段交通支
• 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 窦前性:血吸虫性肝硬化
• 窦性和窦后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占 约90%
病理生理与解剖
• 窦前性:血吸虫在门脉系统发育,引起虫 卵栓塞、血管内膜炎和其周围纤维化
• 窦性和窦后性: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肝细 胞结节的挤压使肝窦变窄或闭塞,致血流 淤积及淋巴回流障碍,出现门脉压增高。
腹水的形成
• 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肝 内淋巴液回流不畅,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 肝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的合成障碍引起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致钠和水的储 留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
•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呕血或黑便 •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 • 肝昏迷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见 • 脾肿大均伴发程度不同的脾功能亢进 • 表现白细胞计数降底,血小板计数减少,
逐渐出现贫血
脾肿大
腹水
• 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 大出血后因缺氧而加重肝组织损害,常引
起或加剧腹水的形成 • 有些“顽固性腹水”甚难消退 • 常伴有腹胀、食欲减退 • 部分病人还具有黄疽、前腹壁静脉曲张等
体征
腹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