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易猝死】

【炙甘草汤--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易猝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条文解析:【成无己】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
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
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柯韵伯】寒伤心主,神明不安,故动悸;心不主脉,失其常度,故结代也。
结与代皆为阴脉,伤寒有此,所谓阳证见阴脉者死矣。
不忍坐视,姑制炙甘草汤以欲挽回于已去之候耳。
收检余烬,背城借一,犹胜于束手待毙乎?【尤在泾】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
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
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甘、枣以益营气。
营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
此又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
今人治病,不问虚实,概与攻发,岂知真气不立,病虽去,亦必不生,况病未必去耶。
1964年中秋,著名老中医秦伯未来河南讲学,使我有机会与他相处周余。
当时亲见秦老用仲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一证,应手取效。
细查其用药,发现方中桂枝仅用2~3克,不解其故,请秦老赐教。
他说:心病虚证,在病机上要分心阴虚和心阳虚两大类,阴虚则阳亢,阳亢则动,多见心动过速;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静,多见心动过缓。
心动悸,脉结代是心阴不足,阴损阳弱,虚阳浮动。
心阴虚则心脏早搏,心阳虚则血不冲脉,而见结代。
治疗当在补心阴的基础上资助心阳。
用桂枝之意,是在配党参助心阳,故不可量大,2~3克即可。
根据心阳虚的微甚,一般脉搏出现偶发性结脉,可用2克;频发性代脉(即二联脉、三联脉),可用3克。
并加宁心安神之品,则收效更好。
秦老对医理的分析,经方的运用,出神入化,令人叹服。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有时疲累后觉得心脏有些发颤,张仲景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为补气血阴阳最上方。
它是最经典的滋阴通阳方,是古代强心补血奇方。
医圣张仲景以此方,专治疗大出血后心脏不安之人,尤其是疲劳虚弱后觉得心脏都想跳出来的心律不齐,服用此方心定气安。
它是人体贫血、出血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疲倦后劳累不堪者的福音。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只有简单的条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此条文,乃指月之手!这句条文所包含的内容可不简单。
古代称其为复脉汤,病危脉绝,通阳复脉第一方。
凡是脉流不顺畅,皆可用此方。
有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脑子笨笨的,尤其是记不下东西,师总说让我们打基础,背经典,但脑子就是记不下来的,这都是由于气血旺不到头脑。
而气血旺不到头脑,皆因为心脏气血不足,提供不了给大脑。
人疲劳了,记忆就会下降。
炙甘草汤能温暖心脏,补足心脏的气血,祛除身心疲劳。
就像一盏油灯,只要灯油充满,灯芯便耐烧耐亮!这是一种老年人健忘痴呆,记忆衰退的良方!但是光气血足、心脏好也不一定就能头脑灵光。
就像拳击手虽然心脏好,但是记性不一定好,而拳击宗师一定是心脏气血足与记性好。
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是否清静。
不光是心脏气血要足,还要心清静。
人一旦心静下来,大脑自然记性就好。
师说:“定生慧,静生智,静定生智慧。
”而心动悸,正是告诉我们要心清静。
凡是心脏悸动的想要跳出来时,以炙甘草汤将其安定,甘能缓急也!当我们浮躁之时,便锻炼;当我们心静之时,再做决定。
这才是造就成功的秘诀。
所谓沉静沉静,沉下心来才能静定。
炙甘草汤又是一首疲劳体弱后躁动不安,心如奔马乱跳,不静的淡定神方!有一律师的父亲,心跳不齐有十余年,遇一切良药皆不理想。
这律师一读《伤寒论》,便给父亲抓了原方炙甘草汤。
想不到七剂药服完,心律不齐被纠正,气短心慌之症彻底平复,不再发作!他惊于仲景之方乃圣方,不能轻易动其药物组成,剂量比例!于是他成为《伤寒》原方原剂量的热衷弘扬者,积极坚守者!前几年我中医养生知识不够,偶一次暴饮暴食伤了肠胃,又感冒了,现在想来是先脾胃伤了,正气受损,才接着感冒,浑身疼痛,焦渴难耐,饮再多水也无济于事。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三组药分清)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三组药分清)昨日,小编读到一篇关于“炙甘草汤”的神文,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各位看官。
原文:江苏的一位小伙伴说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说自己的心脏会停止跳动,停止跳动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一样。
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让他觉得很恐怖。
可是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冠心病,检查不出所以然来。
但是心脏停止跳动的这种感觉他常常有,不是他想象出来的,是他把手按在胸口上感觉出来的。
这让他很痛苦。
文小叔说,你那不是心脏停止跳动,心脏停止跳动你怎么可能现在还跟我说话?你那是心脏骤停,西医叫早搏吧,就是跳动几下突然停了一下,一会又开始跳动。
他说,对对对。
大概跳动八九下的时候停了一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这一次会不会真要这么过去了。
可是我还不想这么早死啊,我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呢。
医院虽然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总觉得身体有问题,搞不好哪天心脏多停个几秒我就一命呜呼了呢。
所以心里老想着这事,搞得最近睡眠也不好。
所以,想问问小叔这个早搏,中医有什么方子可以调理一下呢?小叔说,你这种情况啊现在的人很多人都有,早在两千年多年前张仲景就发明了一个方子,专门治疗你这种病,叫做炙甘草汤。
你可以让当地的中医根据你的自身情况抓几副药吃吃。
这个方子基本上都是一些药食同源的东西,不必担心有什么副作用。
大概一个月后这位小伙伴突然发微信告诉小叔,小叔,太感谢你了,我上次听你的话找了一个中医开了七天的炙甘草汤,喝完后感觉早搏好多了,基本上消失了。
最近出差,一时忙起来忘了感谢你了,真不好意思。
文小叔说,不用感谢小叔,这是张仲景的方子,小叔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不过真要提醒你一下,做什么事不要太拼了。
心脏之所以骤停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心脏太累了,需要歇歇了。
——文小叔说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是这样解释这个方子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的,简简单单六个字就把炙甘草汤治疗什么病说出来了。
可苦了我们这些现代人,古文知识不够的话,张仲景这句话无异于天书啊。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有人经常会感到心慌心悸,有时心脏像缺电的钟表一样,走一走,突然停一下,然后继续走。
有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会感觉心脏极不舒服,有人则不敏感,对此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劈)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脉,就是用手摸脉,感觉脉打结一样,不舒展,说明心脏部位有问题。
代脉,就是明显感觉脉走走停停,有的人是偶尔能感觉到,有的人是经常出现,甚至发作时会有濒死的感觉。
代通贷,就像一个人经济状况不好,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只能靠欠债来维持。
心动悸,就是心跳的不平稳,明显能感觉到心脏有颤动,就是有些像现在所说的房颤,同时还要明显的心慌心悸。
实际中观察到有人心跳的很快,超过100次/分钟,有人跳的慢,也就50次/分钟。
无论快慢,脉都显弱,而且有心慌心悸。
这时候不能认为心跳快是有热,实际是心脏因为功能弱,每次输出的功率太小,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增加输出次数来维持身体运转的需要,实际此时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清热药,不然会酿成大错。
“脉结代,心动悸”,可能是心脏功能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炙甘草汤尤其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二、三尖瓣锁闭不严等。
我们看炙甘草汤的组成,里面炙甘草、人参补中气,地黄、麦冬、阿胶、大枣补阴生津,麻仁润经络、消除结涩,生姜、桂枝补阳,帮助心脏运转,所以炙甘草汤补心气、通心阳、益心阴、增心血。
也有人说炙甘草汤是“三分阳药,七分阴药”。
对此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阴药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阴阳互根的理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果人体阴阳分离了,不在一起,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统统不见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统统不见有一位老爷子,八十多岁,他说最近这个心老是跳几下停一下,有时候跳两三下停一下,有时候跳六七下停一下,以为得了什么大病,惶惶不可终日。
这老爷子说的这种现象现在的很多人都有,这病怎么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血不足了。
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血不足,就是心脏里的血少了,心脏在缺血的情况下工作,就像人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干活,最容易疲劳,所以才会偷懒,才会跳几下停一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张仲景就创立了一个方子,专门治疗这种疾病,叫炙甘草汤。
西医说的心悸、心律不齐,还有早搏、房颤、骤停等等,都可以用它来调理,所以说啊张仲景不愧为医圣,他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从桂枝汤到葛根汤,再到小柴胡汤,历经千年,到现在仍旧适用。
炙甘草汤:甘草(炙)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枣(擘)10枚。
关于炙甘草汤,《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简简单单六个字就把炙甘草汤治疗什么病高度概括了。
就好像那冰山,古书中记载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而它下面饱含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去挖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脉结代,心动悸?首先说脉结代,张仲景这里说了两种脉,一种是结脉,一种是代脉。
结脉就是你的脉不顺畅了,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手摸上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停顿一下,结结断断的;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
不管是结脉也好,代脉也好,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着跳着咯噔停一下。
只要是这种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那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脏不正常的跳动,好像要跳出胸口来。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的境界很高,它既能补血又能补气,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气血阴阳它都能调理到。
第一,你不是心血不足吗,那就帮你补足,让心得到滋养,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阿胶补血毋庸置疑,它可以走到心脏去,把心血补足。
经方推荐——炙甘草汤

经方推荐——炙甘草汤经方大家一起辩证的思考中医炙甘草汤方出《伤寒论》,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
可治疗气虚血少、阴虚之“心律不齐”和脉跳停顿。
【方药】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温馨提示:甘草与炙甘草是不一样的!甘草:一种补益类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甘草炙甘草:又名蜜甘草、蜜炙甘草。
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偏于润肺和中。
▲炙甘草▍炙甘草汤功效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阴阳并调补阴为主: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
”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炙甘草汤的副作用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
▲长期大量服用易高血压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炙甘草汤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满腹胀忌服。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张女士,56岁(11月29日诊)患者主诉间心悸3个月。
现时有心悸,自觉心前跳动厉害,偶有汗出,疲乏无力,气短,面色苍白,二便尚调,舌暗淡,苔白,脉结代且沉。
“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胸闷,心律不齐,早搏都可用!

“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胸闷,心律不齐,早搏都可用!中医技术殿堂中医家庭健康管理,宣讲实用养生保健知识,雅俗共赏。
中医实用诊疗技术培训,传授临床实用技能,精益求精。
2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跟我们沟通说自己阳康很久了,但是心脏一直不太舒服,有的人会觉得心慌喘不上气,走两步爬个台阶就累得不行;有的人会觉得心跳不规律,心脏偶尔还会咯噔停一下,那种感觉用“胆颤心惊”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生怕自己随时撒手人寰;有的人会觉得心口隐隐作痛,一阵一阵的,饭也吃不下,晚上还影响睡眠。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感染过后,我们的身体为了抵抗外邪,体内的正气、气血、津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而且外邪往往会直接攻入心经,这样更容易损伤心经气血,这在西医,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类的疾病。
阳康后的心脏不适,一般去医院检查拍片基本上不会有器质性问题,用药比较有局限性。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就很明了,根本还是需要补心阳、养阴血,阴阳气血兼顾,补足生病时所耗费的能量,给心脏进行充分的滋养修复。
医圣张仲景就有这么一个方子,是用来调理心脏的常用方,叫做“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温通复阳,十分全面,与我们上述的调理方向相当一致。
这个方子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配方加减,至今对心脏问题及其其他虚劳疾病的治疗仍有良效,被称为“补心第一方”毫不为过。
我们先把这个方子列出来:炙甘草12g,生地黄30g,阿胶6g (烊化兑入药液中),麦冬10g,麻仁10g,人参6g,桂枝9g,生姜9g,大枣5-10枚。
清酒少许。
医圣用寥寥数字来描述这个方子的适用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言简意赅之余,想必很多朋友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结代脉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律不齐一致,症见心跳会骤停、偷停。
“心动悸”就是胸闷、心慌,可以感觉到心脏跳动,或者心脏会猛地咯噔一下,这个症状有点像西医讲的“早搏”(期前收缩)和“房颤”症状。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解决心脏问题的方向刚刚和大家交代过了,就是补心阳、养阴血,阴阳兼顾。
炙甘草汤的神奇案例

炙甘草汤的神奇案例
炙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虚劳证候等。
以下是一些炙甘草汤的神奇案例:
1. 治疗心脏疾病:一位患有心脏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炙甘草汤后,症状明显改善,心脏供血得到了恢复。
2. 改善体质:一位长期身体虚弱的女性,服用炙甘草汤后,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从每月一次的月经变成了每周一次的正常周期。
3. 治疗失眠:一位失眠患者,服用炙甘草汤后,睡眠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每晚都能入睡 7-8 个小时,告别了安眠药的困扰。
4. 治疗咳嗽:一位咳嗽患者,服用炙甘草汤后,咳嗽症状得到了缓解,痰也减少了,感觉身体更轻松了。
炙甘草汤的神奇疗效受到了众多患者的称赞,但使用时也要注意剂量和适应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
【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烊化服),麦冬,麻仁,大枣。
【整体药性】温和。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心肺两虚,脉微结代。
【典型征象】赢瘦,心悸,自汗,咽干舌燥,心烦失眠。
【禁忌人群】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是历代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
明清医家喻嘉言称之为“此仲景伤寒门之圣方也”。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其次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千
金翼》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
者十一日死”,再者附于《金匮·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愠愠液液者”。
因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密、药简义备、疗效显著而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直到现在依旧在医疗
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炙甘草汤主治气血虚弱、心失所养,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等病。
详解炙甘草汤的配伍
炙甘草汤是由9味药组成的,但如果是自己熬制其实还可以加一味清酒,共有10味药。
其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这5味药属于通阳益气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5味药则属于滋阴养血的药物。
对于这种配伍组合,张景岳用一句话归纳了阴药与阳药
的辨证关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的关系,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
二者之间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炙甘草汤中的几味药颇具特色,与疗效密切相关,现在就为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在本方中炙甘草是主要药物,大凡历代名方,如果用药名来命名方剂,那么该药多为
君药。
炙甘草在原方中用到了4两(汉两),中医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
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自然就能生化出更多的气血。
《名医别录》记载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这说明甘草既可以温通阳气,畅行经脉而复脉,又可以益气温阳进而化生阴血以养心止动悸。
本方中生地黄的用量也很大,原方中用到了1斤(汉斤)。
地黄是中医里面的一个重要药物,
六味地黄丸家喻户晓,其中的主要药物就是地黄。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生地性寒,
善于滋阴凉血,熟地性温,善于补肾填髓。
六味地黄丸里面用的是熟地,主要是用这个药物
的补肾作用。
本方中用到的是生地的补血作用,它色黑,可以提供大量的铁质。
《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还有通血脉的作用。
人参和大枣益心气,补脾气,滋养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和火麻仁可以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需要说明的是,麻仁就是大麻的种子,多食后会有“令人见鬼狂走”的副
作用,不过在合理的用量下则可“主五劳七伤,利五脏”。
很多古代的医家都认为麻仁在本方
中起到润燥、通便的作用,实际上,现代研究结果显示,麻仁还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
同时,方子中还佐以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其他的厚味滋腻之品在得到姜、桂后滋
而不腻。
桂枝有扩张心脏动脉的作用,配合着大量的炙甘草,能够为身体提供稳定的心跳,
将生地黄和阿胶所产生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身体各处。
前面我们提到过,炙甘草汤中还可用到了清酒,而在中成药炙甘草合剂中没有这味药。
如果
大家选择的是自己煎汤服用,可以将上面的几味药材放到水酒各半的溶液中,以便借助酒的
作用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没有清酒可用黄酒代替,但因黄酒的酒精含量高于清酒,用量要酌减。
《医寄伏阴论》记载:“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
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
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
使诸
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
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
营卫和
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这样的巧妙设计,心脏病焉有不好之理?
心悸时帮你压压惊
心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悸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意思是说,如果脉
搏一会儿跳一会儿停,中间又间歇,同时病人感到自己的心脏咚咚乱跳,就可以用炙甘草汤
治疗。
那么,炙甘草汤到底有什么功效呢?
首先,心脏之所以出现此类问题,中医看来是心脏营养不足造成的,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气
阴两虚造成的。
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心脏的跳动,心阴耗损,心脏缺血就会空转,如果气阴
两虚同时出现,心与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心悸怔忪、气短乏力等症。
造成气阴两虚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比如劳神,很多考生为了考试,熬夜看书、学习。
上班族可能为了工作熬夜加班,结果耗伤心血;外因,比如伤风感冒了,身体为了抵抗外邪,气血耗伤,消耗了能量,而且
外邪往往直接攻入心经。
炙甘草汤对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不齐后遗症疗效显著。
如果出现了气阴两虚,我们要给心脏补足气血,心得到滋养后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炙甘草汤
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对气阴两虚、心脉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
干而瘦小者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炙甘草汤除了明显的抗早搏作用外,还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的缺氧耐受力。
在生活中,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刺激、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轻症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患者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症、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失眠也能用
炙甘草汤的主要具有养心气、益心血、滋心阴、通心脉的功效,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伴有心律失常症状的相关病证。
失眠患者如果伴有心悸症状,在通过使用炙甘草汤后,可以达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效果。
失眠一病总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
《景岳全书·不寐》记载:“盖寐本户阴,神其主也,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
”而营阴不足则为其不能入阴常留于阳,引起失眠。
病位在心的疾病往往同时影响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功能,相应产生失眠及心悸症状。
炙甘草汤是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重用益气滋阴之药,以通阳复脉、恢复肺主治节、心主脉主神的功能。
本方一方面能够滋养五脏之阴精,化五脏之气,使五脏气充,以助血运之力;另一方面滋阴益营使血脉充盈,如此使血脉复常,营气得行,卫气得通,心神(包括五脏)得养。
因此,将炙甘草汤用于失眠和心悸并见的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