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施工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地下室回顶技术交底

地下室回顶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编号:根据排线定位,在距地200mm高设置扫地杆,立杆横纵间距为900x900mm,横杆步距W1800mm,自由端不得大于500mm(层高为3.7m时,搭设步距均分),U型托外伸不得大于200mm。

木方须立放间距300mm,主梁采用双钢管间距900mm。

在搭设过程中,立杆不得倾斜。

5、剪刀撑设置脚手架四周满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须利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或是架体主节点处。

6、针对有两层地下室区域地下一层需要回顶外,地下二层也需要回顶,回顶的架体参数同地下一层,并且立杆位置需和地下一层架体立杆位置相同。

7、回顶支撑搭设方法详见附图8、堆放荷载要求1)消防车道回顶以后运载车自身荷载加载重不得超过20吨。

运载车辆严禁走非消防车道。

2)材料堆放场地堆放荷载要求:2.1)材料堆放均布荷载不得超过22.6+15.3=37.9KN/m(每平米不得超过3.79t);单位面积常用材料堆放高度:2.2)材料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四、质量安全措施1、架体搭设完成后须由劳务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管理部,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与搭设班组、工长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验收合格的架子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时,要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o oQ9C 0ooGO GO O O0 OOC>〔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交底部位地下室回顶 交底地点 施工现场交底人签字交底日期立1:100混凝土板 40x80木方 混凝土结构板 立杆木脚手板一层回顶示意图1:100剪刀撑 扫地杆 40x80木方_4双^48钢管可调节U 托/牝:!-00沖心9(10««*■4=双^48钢管 可调节U 托立杆。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是指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地下室顶板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采取一系列的防水措施,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技术要求1. 防水材料选择:根据地下室顶板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

常用的防水材料有聚氨酯防水涂料、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

2. 防水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和防水材料的特性,确定防水层的厚度。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顶板防水层的厚度应在2-3mm之间。

3. 防水层施工方式:防水层的施工应采用无接缝、全面覆盖的方式进行,确保地下室顶板的完全密封。

4. 防水层连接处理:防水层与墙体、柱子等部位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确保连接处的防水效果。

5. 防水层检测: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防水层的质量检测,确保防水层的完好无损。

三、施工方法1. 准备工作:清理地下室顶板表面的灰尘和杂物,确保施工面干净平整。

2. 基层处理:根据地下室顶板的材质,进行基层的处理。

对于混凝土顶板,应进行打磨和清洗;对于金属顶板,应进行除锈和防腐处理。

3. 防水材料施工:根据防水材料的使用说明,采用刷涂、滚涂或喷涂等方式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涂层的均匀性和厚度的控制。

4. 连接处理: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墙体、柱子等部位与防水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常用的连接材料有防水胶带、防水胶等。

5. 质量检测: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层的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水压试验、电子探伤仪等。

四、质量控制措施1. 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防水工程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防水材料和施工工具。

2.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材料受潮或变质。

3. 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的质量检测,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期、施工人员、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等信息,以备后期查验。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地下室顶板防水是地下室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要点。

一、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基本原则1.1 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地下室顶板防水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的防水材料。

1.2 保证施工质量: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1.3 防水层与保护层的结合:地下室顶板防水层与保护层应紧密结合,确保整体防水效果。

二、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施工要点2.1 表面处理:地下室顶板施工前应对基础表面进行清理、修补和处理,确保防水层的粘结牢固。

2.2 防水层施工:地下室顶板防水层施工应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确保防水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3 保护层施工:地下室顶板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避免防水层受到损坏。

三、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验收标准3.1 防水层厚度:地下室顶板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防水效果。

3.2 防水层质量: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应无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保证防水效果。

3.3 保护层完好: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保护层是否完好,确保防水层受到有效保护。

四、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维护保养4.1 定期检查: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竣工后,应定期检查防水层和保护层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2 防水层修补:如发现地下室顶板防水层有损坏或渗漏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补,确保防水效果。

4.3 保护层维护: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中的保护层也需要定期维护,保证其功能完好。

五、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质量保证5.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5.2 合理选择材料: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中应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提高工程质量。

5.3 加强监理和验收: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理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三篇)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三篇)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是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施工中潜在风险较高的阶段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特将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安装拆除的安全技术要点进行交底,详细说明如下:一、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安装前准备工作:1.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施工作业规范、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

2. 安全检查: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确保安全施工条件。

二、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安装要点:1. 材料准备:检查模板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完好无损。

2. 安装步骤:a.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将底板固定在地下室墙体上。

b. 按照设计要求将梁模板安装在底板上,确保梁与底板的连接牢固可靠。

c.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确保整个梁模板系统的稳定性。

三、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安装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2. 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防止滑倒和绊倒事故的发生。

3. 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围挡网和安全绳索,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4.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禁止随意更改施工方法。

5.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6. 安全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人员职责和注意事项,并签署安全责任书。

7.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地下室顶板和梁模板拆除要点:1. 安全检查:确保拆除前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坠落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梁模板拆除顺序:按照施工顺序和安全要求进行拆除,先拆除支撑和固定件,然后拆除梁模板。

3. 安全工具和设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如切割机、钢筋剪、起重机等进行拆除作业。

4. 人员分工:根据拆除工程的复杂程度和施工要求,明确人员分工,确保施工安全。

地下室支撑回顶质量技术交底

地下室支撑回顶质量技术交底

地下室支撑回顶质量技术交底记录2.1 后浇带加密支撑回顶黄色区域为地下室顶板与后浇带相交区域,该区域地下室顶板需进行加密支撑回顶加固,负一层回顶立杆横距600纵距600步距1200,负二层回顶立杆900*900,立杆步距1200,自由端不大于650,扫地杆350。

板底单立杆,梁低双立杆,架体中间竖向剪刀撑设置间距4~6m从下至上连续搭设,架体外围一圈竖向剪刀撑从下至上满设。

此后浇地为沉降后浇带,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浇筑,现相当于悬挑板。

因此在沉降后浇带上连续铺设5块2000*7000钢板,钢板厚20。

后浇带加密回顶区域长34.2m,宽7.0m。

详图如下所示。

后浇带加密支撑回顶区域详图后浇带加密支撑回顶剖面图2.2泵车加密支撑回顶青色区域为砼泵车架设区域,该区域地下室顶板需进行加密支撑回顶加固,负一层回顶立杆横距900*纵距900步距1200,负二层回顶立杆900*900步距1200,自由端不大于650,扫地杆350。

板底单立杆,梁低双立杆,架体中间竖向剪刀撑设置间距4~6m从下至上连续搭设,架体外围一圈竖向剪刀撑从下至上满设。

此泵车架设区域周边为温度后浇带,已达到60天浇筑条件,因此现阶段施工浇筑温度后浇带。

泵车加密回顶区域长12.0mm,宽12.0m。

详图如下所示。

泵车架设支撑回顶区域详图泵车架设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剖面图2.3 泵车入场区域支撑回顶红色区域为砼泵入场区域支撑回顶,该区域地下室顶板需进行支撑回顶加固,负一层回顶立杆900*900,立杆步距1800,自由端不大于650,扫地杆350。

板底单立杆,梁低双立杆,架体中间竖向剪刀撑设置间距4~6m从下至上连续搭设,架体外围一圈竖向剪刀撑从下至上满设。

泵车入场支撑回顶区域详图如下所示。

泵车入场支撑回顶区域详图泵车入场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剖面图2.4 地下室材料通道支撑回顶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时预留2000宽材料通道。

剖面图如下。

具体位置详见附件三。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范文(三篇)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范文(三篇)

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范文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是地下室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安全技术交底对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份地下室顶板、梁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交底的范文,供参考。

一、施工原则1. 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可靠。

2.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预防为主,安全施工。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做好施工区域的标识和警示。

二、安全交底内容2.1. 顶板、梁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模板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模板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场地平整度,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无杂物。

3. 安装脚手架和临时通道,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行和操作的便利。

4.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工具和设备。

2.2. 操作规程1. 在安装梁模板前,必须对梁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梁满足设计要求。

2. 安装梁模板之前,必须确定模板安装位置和水平度。

3. 在安装模板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模板的安装牢固可靠。

4. 安装模板时,要确保模板四个角点稳固,并用水平仪检测水平度。

5. 梁模板安装完毕后,要进行验收,并及时进行记录。

2.3. 安全防范措施1. 施工区域要设立警示标志,警示标识清晰可见。

2.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戒线,并有专人负责监督警戒线内的施工。

3. 严禁施工人员在模板上行走,严禁超载。

4. 所有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和安全鞋,并做好个人防护。

5. 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模板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6. 在进行拆除工作时,要先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事故案例分析与应急处理1.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2.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解析和分析,总结教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3.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类,并明确每一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

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技术交底引言概述:地下室作为建造物的重要部份,其顶板防水工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顶板防水工程的技术交底,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材料选择1.1 防水涂料:选择适合地下室顶板的防水涂料,应具备良好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效反抗地下水压力。

常用的防水涂料有聚氨酯、聚合物水泥、丙烯酸酯等。

1.2 防水卷材:选择合适的防水卷材用于地下室顶板防水,如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

1.3 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的搭配使用:根据地下室顶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搭配使用方式,如先涂刷一层防水涂料,再铺设防水卷材,最后再涂刷一层防水涂料,以增强防水效果。

二、施工方法2.1 地下室顶板的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处理,确保表面平整、无油污和松散物,以保证防水材料的附着力。

2.2 防水涂料的施工:先进行底涂,再进行面涂,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厚度,避免浮现漏涂或者涂层不均匀的情况。

2.3 防水卷材的铺设:将防水卷材按照规定的搭接方式进行铺设,确保卷材之间的接缝密切,避免水分渗透。

三、质量控制3.1 施工前的检查:在施工前,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表面无裂缝、孔洞等缺陷,以避免防水材料的渗透。

3.2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的厚度和覆盖率符合要求,避免浮现漏涂和漏铺的情况。

3.3 施工后的检查: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防水层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浮现漏水等问题。

四、注意事项4.1 施工环境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对防水材料的影响。

4.2 施工工艺的严格执行: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避免浮现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

4.3 防水层的维护保养: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检查防水层的状况,并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部份,以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下室顶板)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地下室顶板)

一、混凝土浇筑楼面找平收面
采用3m铝合金刮尺刮平、调整,并复核标高,误差控制在5㎜以内砼刮平后采用木海进行第一遍找平抹压,保证表面平整度
砼终凝前,操作人员木抹子进行第二次收面抹压终凝前采用磨光机收面与人工收面找平相结合,保证平整度及控制表面裂缝
楼面机械收面压实抹面楼面找平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二、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实例照片
剪力墙混凝土水平施工缝打毛处理
框架柱水平施工缝打毛处理效果图三、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实例照片
现浇板后浇带竖向施工缝处理实例
楼梯混凝土成型实例四、凝土结构成型实例照片
柱、梁混凝土成型实例
梁柱节点混凝土成型实例五、凝土结构成型实例照片
框架柱混凝土成型效果实例
主次梁交接处混凝土成型效果实例
六、成品保护
框架柱钢筋防污染措施一框架柱钢筋防污染措施二
现浇板钢筋成品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
/
交底内容:
1地下室顶板防水做法
1.1地下室顶板施工分布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面分布如下:
1.2地下室顶板防水做法
—;无纺布过总层
—7缺们卜―;铺设双即诈/汕⑺冈齐一15庁单酝堆汝应招站稟侖分?-n
亩水港K 一20洋1:3水栩喋我平收免(鶴胞极网)
一汕5俠技磁2:俺通处40(内亂八二遞河片)
—〒卑狛岂一莅
一7斥里爼刪水周化聚氨酹脑水逡科
—加團:訝3砂浆灯(端做和
一「词至帰i七左讥〔
2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2.1建筑找坡施工施工工艺流程
匸+石材或饰面层施工
2.2施工方法
2.2.1找平层施工
(7)施工温度不得低于5C。

223油毡层施工
(1)油毡卷材铺设在单组份水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上,施工前,涂料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干燥、清洁。

不得有开裂、空鼓等缺陷。

(2)在高低跨、阴阳角等部位,按设计要求先做好卷材附加层。

(3)油毡搭接时,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不小于70mm。

搭接处采用搭接材料进行连接,接缝
采用专用密封材料密封。

2.2.4找坡层施工
(1)施工工艺同找平层。

(2)本工程建筑找坡层采用轻集料混凝土进行找坡,内配A6@200的钢筋网片。

(3)找坡应按泛水方向和设计坡度要求进行,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易小于20mm。

(4)施工前应对基层洒水湿润;
(5)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宽度为20mm,厚度同层厚,并采用聚氨酯密封膏热灌法填缝,填缝前铺设背衬材料。

(6)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C。

2.2.5防水卷材施工
本工程采用单面粘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进行防水湿铺工序如下:
(1)施工前,防水卷材层基层应坚实、干净、平整,无孔隙、起砂和裂缝。

及时清除杂物、油污、砂子、积水,凸出表面的石子、砂浆疙瘩等应清除干净,清扫工作必须在施工中随时进行, 并修补平整表面。

防水卷材的基层必须平整、坚实、干净、干燥。

其中对有油污、铁锈(如雨水管处)等处,要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清理。

(2)在阴阳角、高低跨等部位,按设计要求先做好卷材附加层。

(3)防水卷材采用专用胶黏剂湿铺法,胶黏剂涂刷应均匀,不得露底、堆积;根据施工环境、气温条件等,控制好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4)胶黏剂使用前应用搅拌棒用力搅拌,确保胶黏剂成分均匀。

防水卷材铺好并压实后,应将搭接部位的粘合面清除干净,并应采用配套的接缝专用密封材料,在搭接缝粘合面上涂刷均匀,使其做到不露底,不堆积。

(5)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小于80mm,卷材相邻的短边搭接缝的位置应该
错开,且不得小于500m m。

接缝口应用专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 m,密封材料应
在缝口抹平。

(6)铺贴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折;铺贴卷材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应辊压黏贴牢固;由于卷材的延伸率较大,在铺贴卷材时,不得用力拉伸卷材,否则在粘结剂固化过
程中,会使卷材与基层脱开,或者在局部形成褶皱。

(7)阴阳角采用水泥砂浆抹成圆弧角,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

(8)分格缝上面的防水卷材应空铺,空铺宽度大于100mm。

2.2.6保护层施工
地下室顶板采用细石混凝土作为防水层的保护层,为70厚的C20细石混凝土内配A6@200
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

(1)施工完的防水层应进行雨后观察、淋水或蓄水试验,并在合格后再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保护层施工前,防水层或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干净。

(2)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压光,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6m,宽度为20mm,厚度同保护层厚度,采用聚氨酯密封膏填缝,混凝土内的钢板网在分格缝内断开。

(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的钢筋或钢板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保护层符合要求。

(4)保护层施工时,严禁损坏下层防水层。

(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保护层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2.7聚氨酯密封膏嵌填施工
本工程砂浆找平层、细石混凝土找坡层、保护层等刚性防水层设分格缝,缝内嵌填聚氨酯密封膏嵌填。

(1)填嵌前基层应牢固,两侧砂浆或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不易损坏。

(2)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蜂窝、麻面、起皮和起砂等缺陷,并应清洁、干燥, 无油污和灰尘等。

(3)密封膏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应平滑,缝边应顺直,不得有气泡、孔洞、开裂、剥离等现象。

(4)嵌填完毕后,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密封材料受到碰损及污染;固化前不得踩踏。

3屋面细部节点处理
3.1高低跨部位节点
(1)高低跨部位应在阴阳角部位设置防水附加层对防水进行加强处理。

(2)侧面卷材搭接时应为低跨的卷材贴基层面,高跨部位卷材向下粘贴在下面的卷材之上
3.2分格缝施工
(1)针对刚性层(找平层、找坡层等),均设置分格缝。

(2)分格缝应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与地上主体结构部分交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