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2024年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范文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处理需求。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概述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体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使水体中的离子发生电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消毒杀菌等目的。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三、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电解氧化技术:电解氧化技术是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电解过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达到去除有机物、降低污染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解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电解效率和处理效果。

2. 电解还原技术:电解还原技术是利用阴极的还原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等污染物。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极材料、调整电流密度等手段,提高了电解还原技术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3. 电吸附技术: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水体中的离子吸附到电极表面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吸附技术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电吸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进展1. 工业废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电解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利用电解还原技术去除重金属离子等。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废水的污染程度,提高废水的可回收利用率。

2. 饮用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利用电吸附技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利用电解过程产生次氯酸等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电解是一种利用微电解技术对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它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电解的原理、应用和效果等方面全面探讨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一、微电解的原理微电解是指在微小电流下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其原理基于电解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微电解设备通常由电解池、电源以及电解质组成,通过控制电解液中的电流和时间,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气,使得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被很好地去除。

二、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污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通过微电解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会被降解成无害的物质,重金属离子则可在电解过程中被沉积或被转化成无毒的沉淀物。

2. 饮用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微电解,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微电解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提高饮用水的品质。

3. 地下水修复: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微电解技术可以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通过微电解处理,可以将地下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溶解性盐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从而恢复地下水的水质。

三、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效果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去除污染物: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微电解能够更加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这是因为微电解的反应速度快、效果好,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

2. 节能环保:相较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微电解所需的电流较小,因此能够节约能源。

而且微电解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操作简单方便:微电解设备的操作较为简单,只需要设置合适的电流和时间即可。

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微电解在水处理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它以其高效、节能的优势,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贡献。

电解法除去cod原理

电解法除去cod原理

电解法除去cod原理以电解法除去COD原理一、引言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可氧化的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氧化剂的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浓度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甚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除去COD 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二、电解法除去COD的原理电解法是一种常用的COD去除方法,它利用电流通过水溶液,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从而降低COD浓度。

1. 构成电解法除去COD主要由电解槽、电极、电源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1)电解槽:电解槽是进行电解反应的容器,通常由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如钛、铂、铅等。

(2)电极:电解槽内有两个电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

阳极通常由氧化铅或铂制成,阴极通常由不锈钢或铅制成。

(3)电源和控制装置:电源提供电流,控制装置调节电流强度和工作时间。

2. 电解过程电解法除去COD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氧化和沉淀。

(1)氧化:在电解槽中,阳极上的氧化反应会产生一系列氧化剂,如高价态锰和臭氧等。

这些氧化剂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

(2)沉淀:在电解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为无机物后,产生的无机物会在电解槽中沉淀。

沉淀物可以通过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和去除,从而实现COD的去除。

3. 优点和局限性电解法除去COD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电解法能够迅速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降低COD浓度。

(2)可控性强:通过调节电流强度和工作时间,可以灵活地控制氧化反应的程度,适应不同水体的处理需求。

(3)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电解法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然而,电解法除去COD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能耗较高:电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增加了处理成本。

(2)操作复杂:电解法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3)对水质要求较高:电解法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水中的盐含量、pH值等会影响电解效果。

三维电极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电极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结 , H 了 以后 的研 究方 向 。 提 {
关 键 词 : 维 电极 ; 废水处理 ; 电化学
Ap lc to n t e t o y i f Thr e Di e i n lEl c r de i a e e t e p i a i n o he El c r l ss o e m nso a e t o n W t r Tr a m nt
Mm +H 0 +H 2 2 一 M州+ ・ H +H 0 O 2 () 3 碱性条件下 : M +H2 2+ + ・ H +O 0 —M O H一 () 4 羟 基 自 由基 ・ H 是 高度 活 性 的强 氧 化 剂 , 有 机 物 的 氧 化 O 对 作 用 具 有 广 谱 性 , 『 水 中 的有 机 物 分 解 , 对 有 机 物 的 氧 化 作 口 _将 其 用 主 要 包 括 脱 氢 反 应 、 电子 反 应 和 电子 转 移 反 应 。 亲
v l me r t n h a s ta se ae wa et r lo i c n a h e e h g e lc r ltc e ce c n h n ts a e — ou a i a d t e m s r n frr t s b t .a s t a c i v ih re e toy i f in y a d t e u i p c 0 e i tme v ed. Th c a im n l si c to ft r e di e so a lc r d swe e i r d e i il e me h n s a d ca sf a in o h e m n i n le e to e r nto uc d.An o e v e o h p lc . i v r iw ft e a p ia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电解技术是一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利用电解原理在微观级别上改变水
的化学性质,以达到水处理的效果。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消毒杀菌:微电解可以生成氧化性强的次氯酸,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等微生物,提高水的卫生安全性。

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微电解消毒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对水质和环境影响较小。

2. 去除重金属:微电解技术可以通过阳极产生氧气和金属氧化物,利用这种氧
化性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微电解可以有效去除铜、镍、铅、汞等重金属离子,提高水的质量。

3. 去除有机物:微电解可以通过阳极产生氧化剂,如高价态氮氧化物和臭氧等,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

这种方法对苯、甲醛、苯酚等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够改善水的口感和气味。

4. 调节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微电解技术能够通过控制阳极和阴极的电位,调节
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

适当的ORP值可以改善水的味觉、溶解氧含量和防
止腐蚀等问题。

5. 提高水质:微电解还可通过电解的氧化、还原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提高水的整体质量,并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综上所述,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的质量、提
高水的卫生安全性,并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和净化。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手段,将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以满足不同用水的需求。

电解法是水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施加电流,利用电解作用来达到水质净化、杀菌消毒的目的。

在电解法中,电解设备通过内部电极的电解作用,产生氧气和氯气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能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并保持水质的稳定。

电解法杀菌机理研究主要包括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和杀菌效果的研究。

在电解设备中,电解电流经过电极,通过离子溶解的作用,使得水中的氯化物(Cl-)和水(H2O)发生离解反应,形成氯气(Cl2)和氢气(H2),同时产生了一种强氧化剂——次氯酸(HClO)。

这些活性物质在一定的浓度下,能够破坏微生物体内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破坏其代谢功能,从而实现杀菌的效果。

因此,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杀菌效果较好,下面就其杀菌机理进行一些详细的研究。

首先,电解法杀菌机理主要体现在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微生物的作用。

电解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进而破坏其代谢功能。

次氯酸与细胞壁上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次氯酸氮,使蛋白质变性、氧化,并进一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外的物质失去平衡。

次氯酸还能与细胞内的酶和细胞核酸发生作用,影响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使细胞无法正常代谢和分裂。

此外,次氯酸还能溶解微生物内部的有机物,使细胞营养物质流失,进一步杀灭微生物。

其次,电解法杀菌机理还与水质相关。

水质中有机物、浊度、pH值等参数会影响到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其杀菌效果。

有机物和溶解的氯化物会影响电解过程中次氯酸的生成和活性,一定的有机物负载可以提高次氯酸的稳定性和微生物杀灭效果。

而浊度和水中的颗粒物会影响活性物质与微生物接触的表面积和方式,进而影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此外,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次氯酸的活性,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降低次氯酸的杀灭效果。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

水处理技术中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研究电解法是水处理技术中一种常见的杀菌方法。

它利用电解池中的电场和化学反应来消除水中的微生物。

电解法的杀菌机理主要包括直接电解、电解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生成活性氧三个方面。

直接电解是指电解法中直接通过电解池的电场作用产生的电流,通过电解的方式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当电流通过水中的微生物时,会产生电导效应,导致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增大,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被电解致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电解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解法中电解池中的阴极和阳极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物质,对微生物起到杀菌作用。

阳极处的氧化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氯气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氯气能够进入微生物细胞内部,破坏微生物细胞膜上的脂质结构,进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氧气也能够通过产生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离子等方式引起微生物细胞的氧化反应,使微生物蛋白质、核酸和细胞膜受到氧化破坏。

电解生成活性氧是指电解法中电解产生的活性氧分子对微生物起到杀菌作用。

活性氧可以通过电解水产生过氧化氢、臭氧和超氧阴离子等形式存在。

这些活性氧分子能够进入微生物细胞内部,进行氧化反应,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从而抑制微生物的正常代谢,并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电解对微生物细胞膜的作用以及电解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活性氧在微生物杀菌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利用现代电化学中的纳米材料和电极材料,对电解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纳米材料能够增加电解反应的表面积,提高电解反应的效率,从而增强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另外,研究还发现,电解法不仅对细菌、病毒等简单微生物有杀菌作用,对一些耐受强氧化剂的微生物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的来说,电解法通过直接电解、电解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生成活性氧等方式来杀菌微生物。

了解电解法对微生物的杀菌机理,对优化电解法的工艺参数和提高电解法的杀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

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

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电化学电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现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电化学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二、电化学基础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水处理中,电化学技术主要利用电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外加电压的作用,使污染物发生氧化或还原,以达到去除有害物质的目的。

三、电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电解消毒电解消毒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杀灭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电解池中的电极产生的电流,产生次氯酸根离子和氯气等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实现对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消毒。

与传统的消毒方法相比,电解消毒无需添加化学消毒剂,避免了二次污染,且能够快速高效地杀菌,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游泳池等领域。

2. 电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是利用电流在阳极产生的氧化剂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过程。

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染料等。

与传统的氧化方法相比,电化学氧化不需要添加大量化学药剂,降低了处理成本,且产生的氧化产物易于处理和回收。

3. 电化学沉淀电化学沉淀是一种利用电流在阳极产生的金属离子与水中的杂质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的过程。

通过调整电流密度和pH值等条件,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和氟化物等。

电化学沉淀具有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4. 电化学离子交换电化学离子交换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阳极上的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选择性去除。

电化学离子交换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离子,还能够回收金属离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四、电化学技术的优势和挑战电化学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许多优势,如高效、环保、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班级:化工1306姓名:学号:2016.05.25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水污染问题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被暴露了出来,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都是主要危害环境的物质,这些污染物的处理就成了解决此类污染的重点。

某些污水如印染废水,化学工业污水等,这些废水的特点是色度高,cod值高,含盐量大,不适合生化处理,所以采用了电化学法处理。

本文根据两类废水的处理阐述了一些电化学处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电化学法染料废水化工废水微电解法AbstractSince the 1980s, as peopl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s exposed out. Organic compounds and heavy metals in water are the main hazardous to the environment, dealing with these polluta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lving such pollution. Some sewage,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astewater, sewage and other chemical industry is high color, cod value is high, a large amount of salt, is not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So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wo typ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et forth some specific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Dyeing Wastewater Chemical Wastewater micro-electrolysis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水质的问题没有减少,相反地它的问题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而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是水质中的污染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含量逐渐升高、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处理成了环境问题的重点。

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类及危害,对于研究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电化学法在处理染料废水及化工废水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处理方法水体按来源可分为:(一)工业废水其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特点是水质合水量因产生品种、工艺和生产规模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二)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

(三)农业污水(四)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合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受雨水淋洗及渗漏会对附近水体或地下水造成污染[12]。

本文主要阐述染料废水以及化学工业污水的电化学处理方法。

电化学处理分为两个方面:电解法以及微电解法。

电解法其中还包括电催化氧化法,阴极还原法,阳极凝聚法,电浮离法[1]。

微电解法可以与活性炭吸附法[7],活性污泥法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各类废水的特点染料废水一般是由漂染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成分比较复杂,常含有多种染料,并且色度很深,毒性强,难降解,COD值很高,一般在1000mg/l以上,有机物含量高。

不适合生化处理。

化学工业污水例如成品罐污水,水质复杂,含油量高,色度高,COD值很高,一般在10000mg/l左右,可生化性很差,并且必须用多种处理方法合用[2]。

四.电化学法的主要原理1.电解法的主要原理电解法也称为电化学氧化法。

近年研究表明,电化学技术不仅能够去除重金属,而且能去除COD、BOD、TSS(悬浮固体总量),并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电解法的工作原理:电解时,在电解槽中通入一定电压的直流电,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溶液时,发生离子运动,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

利用电解法处理有机废水时,废水中污染物在电解反应作用下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或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从而能有效降低COD[2]。

电解法主要是通过电解过程中的絮凝作用、电催化氧化作用、电沉积作用、电气浮作用等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主要是通过牺牲阳极而进行的反应,对有机物进行脱色和COD去除。

电解法不需或只需少量化学试剂,因此不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且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

2.微电解法的主要原理微电解(micro.electrolysis)法又称为内电解法、铁炭法、铁屑法等,是基于金属腐蚀溶解的电化学原理,依靠废水中形成的微电池的电极反应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

微电解是以铁屑为原料,铸铁屑中含有铁和碳两种元素,铸铁屑与碳形成无数微电池,铁屑与废水中投加碳粉又构成无数的电解电极;其中,碳的电位高,为微阴极;铁的电位低,为微阳极。

微电解法中的填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与废水形成充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传质效果[3]。

五.电化学法的主要特点1.电解法的主要特点电解法既有优于其他处理方法的地方,也有它的不足。

电解法的优点是设备相对简单,容易自动控制;处理过程是干净的,通常不添加化学试剂,避免有二次污染到水质中;后处理简单,能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占地面积少,管理方便,污泥量很少,处理周期短,条件要求较简单,处理成本低。

它的缺点是电流效率仍然很低,经济上不合理,现在研究的电极主要是各种贵金属价格偏高,加工成本太高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机制讨论的电解法不是非常充分,不能对电极的挑选具体理论起到指示作用,深入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并且床内各点的电流电位分布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出高效合理的反应器,也是必须解决的工业化促进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要研究的方向,相信这些问题将会解决,电解法也将获得在有机污染物的处理的普遍应用[1]。

2.微电解法的主要特点微电解填料多为铁屑,例如铸铁废品或炉渣[5],铸铁主要成分是碳和铁合金及一些杂质,铸铁中的碳化铁是一种极小的颗粒,分散在铁内,当铸铁浸入水中后就形成了无数个微电池,纯铁成为阳极,外加的碳源则成为阴极,这样又组成了宏观上的电池,在中性和偏酸性的环境中,铸铁电极本身极其所产生的新生态的H+、Fe2+等均能与废水中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有色废水中发色物质的发色结构,达到脱色的目的。

微电解法中的填料具有的作用有: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电场作用,物理吸附作用,凝聚作用,电子传递作用[4]。

电极反应中反应产物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其中新生态氢能与印染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发色物质的发色结构,使偶氮键断裂,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硝基化合物还原为胺基化合物,达到脱色的目的,同时使废水的组成向易于生化的方向转变。

填料产生的电场作用可以形成电泳现象,加快其中悬浮物的凝聚成胶体,从而变成大颗粒,易于去除。

另外,用于铁炭微电解法的原料铸铁屑多来自切削工业废料,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处理效果显著、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实用性强等优点。

六.电解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动态及其机理1.三维电极[6]电化学反应器的负荷低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反应物浓度低、电极反应速度慢时,就更加迫切需要高效的电解槽。

电化学反应是在电极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反应,反应物必须到达界面才能参与反应。

因此,有效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就是增大电极表面积,促进反应物的迁移。

这在普通的电解槽中不易实现,而电极立体化的粒子群电极却具有这一优良性能。

在普通电解槽中需很长时间才接近完全的反应,在粒子群电解槽中却能很快完成,这种电极结构被称为三维电极。

三维电极是在传统二维电解槽电极之间装填粒状或其他碎屑状工作电极材料(金属、活性炭、石墨、碳纤维、玻璃炭、二氧化硅等)并使装填工作电极材料的表面带电,成为新的一极,即第三极。

与二维电极相比,三维电极的比表面积增大,而且因为粒子间距小,传质效果极大改善,因而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

当废水电导率较低时,二维电极处理效果不理想,需要投入大量电解质,加大了处理费用,而三维电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

三维电极按照粒子极性可分为单极性和复极性:单极性填充床是将阻抗较小的粒子作为填充材料,当主电极与导电粒子接触时,粒子带电,并且两个电极之间通常有隔膜存在。

复极性是通过在主电极上施加高压以静电感应使粒子一端成为阴极。

若使用阻抗较小的粒子,如金属、活性炭等,应在外表面涂上绝缘层或添加绝缘体。

此类化学反应器一般填充高阻抗粒子材料,粒子间及粒子与主电极间不导电,因而不会短路。

当主电极间所施加的电压足够高,使导电颗粒沿电场方向的两端的电位降超过阴极和阳极反应的可逆电势时,导电颗粒就在电场的作用下感应而复极化为复极性粒子,即在粒子的一端发生阳极反应,另一端发生阴极反应,每一个颗粒都相当于一个微电解池,由于每个微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距离很近,传质非常容易。

同时,由于整个电解槽相当于无数个微电池串联组成,因此效率成倍提高[8]。

电极反应的驱动力是床内各点导电颗粒的电位与电解液的电位之差,,其值越大,反应越快,不过差值过大容易发生目的之外的反应。

BPBC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2.催化电极除了在反应器构造上进行改进以外催化剂的引入无疑也是提高反应器效率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受电极材料的限制,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过程的电流效率很低、电耗很高,难以实用化。

20纪80年代后,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研制高电催化活性电极材料入手,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电流效率。

同时对有机物电催化氧化机理和影响降解效率的各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尽管高电催化活性电极材料能够改进直接电化学氧化效率,但产生的·OH还是有限的,使得电催化直接氧化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人们通过间接电化学氧化法,产生强氧化剂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强化有效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电催化氧化过程通过阳极反应降解有机物,面临的主要竞争副反应就是阳极氧气的析出。

因而催化电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较高的析氧超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