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详细实验研究》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文档)一、引言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水土流失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准备:- 准备黄土样本和水土流失模拟装置;-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步骤:- 步骤1:收集黄土样本,并进行初步筛选和清洗;- 步骤2:根据实验设计将黄土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步骤3:设置水土流失模拟装置,模拟自然降雨条件;- 步骤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水土流失观测和数据记录;- 步骤5: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土流失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组的黄土水土流失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水土流失速率较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结果讨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不足等;-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等。
六、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实验研究对于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七、教学反思本实验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安全的指导,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八、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10, 30(2): 223-229.2. 王五, 赵六.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9): 1835-1842.。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课

学生如果回答不上来,老师进行举例补充。
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这次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喷壶,用来模拟降水,在模拟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降水量,我们用量杯量取。若是需要降水量相同,我们一般取500毫升。降水强度需要两个同学同时控制降水时间,和降水的角度,喷壶尽量保持角度一致,同时进行降水。
水土流失实验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视频。
图片
导入:黄土高原孕育了我们华夏文明,拥有着璀璨的文化,但是,水土流失给这个地区带来重大的灾难,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那?
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一下。
我们这次实验的主要目地是为了研究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其它条件相同,只有土质不一样的情况下,水土流失现象有如何?
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出,黄土高原容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植被稀少,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坡度陡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么面对这样的地理问题,我们应该去如何综合治理黄土高原那?
教师总结: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黄土高原的治理就是典型的例子。
玻璃槽来模拟黄土高原。
玻璃槽里的植物模拟植被。
本次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研究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土质,植被覆盖,和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
现在大家开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
同样的:
在其它条件相同,只有坡度不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情况如何?
在其它条件相同,只有降水强度不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情况如何。
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探究 课件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黄土土质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降水强度
水
人口过多 过垦过牧
土
乱砍乱伐
流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地表植被
失
修路
采矿
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
地形坡度
观看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治理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组的角色特点,试提出治理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的可行措施:
2. 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 降水强度大,冲涮作
用明显,水土流失严重。
延安属于什么气候类 型?降水具有什么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 集中于7、8、9月,夏季 多暴雨。
3. 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实验结论:植被条件越好,水土流失越__轻__微__。 植被条件越差,水土流失现象越_严___重__。 植被有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作用。
第一组:当地政府 第二组:环保部门 第三组:工程部门 第四组:当地居民
活动时间:3分钟。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政 府:控制人口增加,鼓励生态移民。
环保部门:退耕还林还草、矿区土地复垦、建设防护林。
工程部门:平整土地;坡耕地改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居 民:建设林粮间作的农业生态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 用水。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将 坡耕地 坡
耕
地
改
造
坡
为
面
梯
水
田
流
坡耕地
水平梯田
水平梯田改变了
坡面的水流路线、降
低水流速度;既加强
了水分下渗,又促进
坡
水土流失学案

第六章省际区域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并联系实际,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综合治理措施2.理解本区土壤、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读P22图6.12和6.1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6.13中标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在图6.13中圈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板块二:探水土流失全班分为四组,每组选择一个对比实验,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实验完成后:1.各组在黑板上写出本组的实验结论;2.交流后归纳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实验一: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二: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三:坡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四:有无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板块三:做环保先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如何治理?请各小组讨论并写出具体治理措施。
【小试牛刀】读“黄土高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区名称:①②③④山脉:A B C河流:a b d2、判断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阶梯?判断依据是什么?3、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视野拓展】2016年10月26日,山西省发布《关于提前启动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方案》。
20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将采取政府负责、农民自愿的方式开展。
坡高难耕、广种薄收,这样的耕地,即日起可以申请退耕还林还草,如果恰巧属于全省58个贫困县范畴,每亩可获国家省级补贴2300元。
【我的收获与疑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关于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启示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

关于水土流失的实验教学启示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
农村的学生感受深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点感受比较肤浅,他们对治理水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强。
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我设计一组实验,由此让学生学习。
一、实验过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土质状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
(2)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
实验用品:(1)木板一块,长约1米,宽约30公分,苔藓草皮一块,青苔一束,能覆盖木板即可。
(2)水盆一个。
(3)喷水壶一个,黄土、沙土、黑质土壤若干克。
(4)清水5千克以上。
3、实验准备:(1)学生每5个人一组准备用品,并选出实验小组长。
(2)一个学生负责支木块,并调节木块的倾斜角,按要求放置木块上的覆盖物。
(3)一个学生负责喷水,并按记录员提供的时间、喷水强度喷水。
(4)一个学生掌握喷水时间,作实验记录。
(5)一个学生负责更换土质材料。
4、实验记录。
实验类型地表特征与降水观察到的现象水土流失的情况地表植被有较厚草皮覆盖的泥土有清水流出无流失土质性质黄土加盖草皮浑黄的水流出,盆中沉有泥土严重淡黄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重黑土加盖草皮浑黑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重淡黑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轻沙土加盖草皮浑水流出,水流中携带有泥沙入盆一般麻浑水流出,水流中携带极少量泥沙轻微降水强度(加盖草皮)小雨麻浑水流出,有少量泥沙轻微大雨浑水流出,有泥浆砂粒入盆较重长时间浑水流出,有泥浆细砂入盆严重短时间浑水流出,泥沙较前减少较重地形坡度(加盖草皮)坡度在25度以上水流缓慢入盆,木块上沉积有泥砂轻微陡坡60度以下水流急速入盆,木块上没有泥沙存留,全部入盆。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模拟降水装置、模拟地表装置和收集水沙装置。
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和土层厚度都是可控的。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研究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验原理包括植被、土质、降雨和地面坡度等因素。
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探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来初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条件的“同”与“不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猜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全国优质实验说课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验探索说课稿一、实验背景及意义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积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水土流失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2. 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准备- 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指标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测速仪、流量计、土壤样品等。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进行采样。
- 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
- 利用人工降雨实验,模拟不同降雨强度和时长条件下水土流失的情况。
- 采用侵蚀模型法,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
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
-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 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
-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呈现差异,说明水土流失程度可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加剧。
- 人工降雨实验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2.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制。
- 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水土流失程度的差异,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
苏延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743000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第四节《黄土高原》教材P85“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活动中,分别向一个盛有干燥的黄土块碗里加入水,黄土块遇水后变为泥浆。
编者的意图是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归纳和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笔者在教学中演示该实验后,总觉得多数学生对黄土的“土质疏松”特征不能很好地理解。
故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该实验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器材〕
松散的黄土、长满草的黄土、盛水的洒壶、升降的斜面(2块)二.〔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1〕
把两块斜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斜面控制在同一倾斜度(35度左右),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向两块斜面上轻轻的放上松散的黄土和长满草的黄土,让学生仔细比较、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的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1〕植被覆盖和裸露的黄土山坡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2〕
在实验1的基础上,请两位学生同时从同一高度向这两块斜面上用洒壶喷洒水,并不断加大水量,模拟下雨,(由“小雨”到“暴雨”)要求学生仔细比较、观察并记录下刚“下雨”和“雨量”不断加大时两块斜面上的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2〕黄土山坡上水土的流失与植被的覆盖和雨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3〕
请两位学生把上面实验的一块斜面的倾角增加到(60度),另一块的倾角不变(35度),在两块斜面上洒些松散的黄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的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
〔探究问题3〕坡度增加时,植被条件相同的地方水土的流失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三、实验现象探究
〔现象1〕没有植被松散的黄土放在斜面上很容易掉下来。
〔现象2〕黄土山坡降雨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降雨时没有植被的覆盖土地水土流失严重,雨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现象3〕当斜面的倾角增加时,水土流失加剧。
四.实验结论
1.学生通过以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实验现象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关系?”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主要自然原因有:
(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渗水。
(2)没有植被覆盖的黄土极易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地区每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4)水土流失侵蚀形成沟谷,从而加大坡度,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3.教师总结
干旱和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
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因素。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除了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外,与黄土本身的土质疏松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
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极易渗水,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也很容易造成沉陷和崩塌,形成今天的梁、塬、峁等多种黄土地貌景观。
通讯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