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及冶疗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肉鸡是我国畜牧业中极为重要的家禽养殖项目之一,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等原因,常会出现各种疾病,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因此,肉鸡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我们将介绍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
一、育雏期1.新生鸡腹泻病症状:新生鸡主要表现为食欲不良、精神不振、腹部发红、肛门周围羽毛沾粪,严重的可有腹泻和死亡。
防治措施:保持圆灯温度注意通风换气。
饮水中可加入甜菜碱、糖、氧化锌等预防性药物。
2. 炎症性腹泻症状:鸡群腹泻、死亡率较高,腹部明显肿胀坚硬,肛门明显增大(水泡状)或黄白色液体排出,严重的可有瘫痪症状。
防治措施:科学饲养、保持圆灯温度,白天18-20℃,晚上16℃左右。
饮水中可加入止泻产品。
集中养殖场因易感加强,可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注重环境卫生、隔离、无菌作业等。
3. 小鸡链球菌病症状:小鸡出现全身慢性感染症状,成活鸡可成为持菌者和转归。
出现荧光反应,可与肠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
防治措施:定时疫苗接种,饮用高温消毒或白醋清洗消毒后的饮水,及时清理干净饲料和垫料。
二、生长期1. 禽流感症状: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严重的可有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定时接种疫苗。
如发现疑似禽流感症状,立即对鸡群进行隔离,采取防范措施。
2. 大肠杆菌病症状:鸡群腹泻、死亡率较高,黄色粪便,翻身群死。
防治措施:科学饲养,保持清洁卫生。
饮水中可加入甜菜碱、肠道保护剂等预防性药物。
在潜在感染群中,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
3. 传染性法氏囊炎症状:年龄在2-10周的鸡成群发病,死亡率较高。
肠道内含有红色膏状物,肝脏贡献较重,病情严重的可有目瞪口呆、弯脖子等症状。
防治措施:加强疫苗接种,科学饲养和管理。
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避免传染源的接触和感染。
三、屠宰期1. 鸡痘症状:鸟群颈部、眼周、脚掌、尾巴等处出现斑丘疹和水疱,严重时可有牛乳状分泌物,呼吸道有受感染鸣声,紧接着就会出现死亡。
常见鸡疾病的防治措施 - 鸡病防冶

常见鸡疾病的防治措施-鸡病防冶本文主要介绍了鸡的常见疾病,对鸡新城疫、鸡细菌性呼吸道病、春冬季节鸡常见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措施、鸡舍环境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我国是鸡的养殖大国,很多生产链及销售链都依靠鸡的养殖来维系。
鸡在生长的过程中常会发现很多疾病,只有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防治才能使鸡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二、鸡新城疫本病的病原体是新城疫病毒。
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家禽都可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90%以上,以春季多见。
1.临床症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垂头缩颈,鸡冠和肉鬓明显发苷,呼吸困难,张口呼吸,饮水增多,口鼻多有粘液流出,倒提病鸡,嗉囊内流出酸臭浑浊粘液。
后期有神经症状,如摇头、瘫痪、扭脖子如观星状,排黄绿色的稀便,产蛋下降,产软壳蛋。
2.剖检病理变化腺胃乳头明显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肠壁不同程度的坏死,枣核样溃疡灶,突出于粘膜表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卵巢变形,坏死。
泄殖腔粘膜严重出血和充血,直肠有明显的出血带。
鼻腔、喉头、气管内有浆液性、渗出物和出血,蛋鸡多见卵泡出血,坏死及破裂,进而形成卵黄性膜炎。
3.防治措施一旦发生疫情,可及时注射鸡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或用4倍剂量Ⅳ系苗紧急接种。
三、鸡细菌性呼吸道病1.鸡呼吸道疾病有很多种原因,其临床实践往往是多病因。
主要病原包括细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曲霉属、某些病毒和寄生虫。
除此之外,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过大等不良环境因素也是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1.1雏鸡沙门氏杆菌病。
雏鸡沙门氏菌病是通过卵孵化感染常见的传染病,在南方一些地区目前的这种疾病有增加的趋势。
个体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死亡率甚至达到30%。
本病的特点是排便为白色糊状,养殖户一般称该种病为白痢。
这种疾病更多发生在雏鸡中,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
雏鸡染病之后羽毛相对蓬松,临床表现为翅膀打开、提腹式呼吸动作加快,并且伴有咳嗽声。
散养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散养鸡养殖技术要点

散养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散养鸡养殖技术要点1.粘虫病:主要表现为羽毛脏乱、跛行、烦躁、体重下降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给鸡洗澡、保持清洁卫生,使用驱虫药物如敌敌畏、拜芬古等。
2.结核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给鸡消毒、强化饲料营养、注射结核病疫苗等。
3.鸡白痢: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羽毛脏乱、食欲减退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饮水加药如磺胺类药物或地塞米松,保持鸡舍干燥卫生。
4.鸡伤寒:表现为厌食、发烧、腹泻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强化饲料营养、加强饮水卫生,注射或滴眼抗生素。
5.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表现为烧孔、排粪异常、消瘦、死亡率高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鸡场消毒、定期检查并治疗病鸡,使用疫苗进行免疫。
6.鸡结膜炎:表现为眼泪、发红、结痂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增加饮水量,眼部清洁和预防感染。
7.鸡脑炎:表现为神经症状、行动不便、发作性瘫痪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提高饲料质量、加强环境卫生,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强化饲料营养、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散养鸡养殖技术要点:1.鸡舍设计:鸡舍应充分考虑通风、遮阳、保暖等因素。
合理的饮水设备和饲料投放设施也是必要的。
2.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饲喂方法是提高产蛋率和保持鸡健康的关键。
饲料中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饮水和饲料的消毒处理,注意鸡舍的卫生和通风。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并对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排泄物处理:散养鸡的粪便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粪便,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5.群体管理:散养鸡的群体管理要注重群居鸡的适应性和社会行为,保持群体的平衡,避免相互攻击等问题。
6.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包括鸡群的体温、食欲、粪便等指标的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养鸡防疫知识点总结

养鸡防疫知识点总结养鸡是农民常见的经济收益项目,因其经济效益较高,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
然而,鸡群养殖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侵袭,导致鸡只生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养鸡生产效益。
因此,养鸡户必须加强对鸡只的防疫工作,提高鸡只健康水平,保障鸡只养殖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从饲养环境卫生、饲料管理、疫病防治、群体免疫和养鸡管理等方面总结防疫知识点,以供养鸡户参考。
一、饲养环境卫生(一)鸡舍构造:鸡舍建筑应该合理,符合鸡只饲养的生活习性和体验。
鸡舍内设有隔离区、分区饲养区域等,有助于控制鸡群间的疫病传播,减少鸡只受病原体侵袭的可能性。
(二)通风透光:为了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以及促进鸡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鸡舍内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装置,并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
(三)饮水器和饲料器:饮水器和饲料器是饲养环境卫生的重要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定时定点更换水和饲料,以防止鸡只饮水和进食的受到污染引发疾病。
二、饲料管理(一)合理配比:鸡只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不同生长时期的鸡只对饲料营养成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饲养户必须合理配比饲料,满足鸡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定时定量:合理的饲料管理要求定时喂养、定量喂养,避免鸡只过度饮食或饥饿饮食,影响鸡只的消化和抵抗力。
三、疫病防治(一)疫苗预防:鸡只病毒疫病的预防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疫苗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鸡只品种及养殖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二)定期检疫:饲养户应该定期请兽医对鸡只进行检疫,发现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同时,定期对鸡舍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三)疫病监测:饲养户要对鸡只的生长状态及病症变化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症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疫病扩散。
四、群体免疫(一)集中免疫:为了提高全群抗病能力,饲养户应该定期对鸡只进行集中免疫活动,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全群鸡只对疫病的抵抗力。
鸡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鸡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一、鸡的养殖技术:
1. 环境要求:鸡舍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和充足的光照,不得有噪声、异味。
鸡舍的内墙、地面和设备要保持清洁,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2. 饲料:饲料质量对鸡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种类选择,定期检查饲料品质,精细化饲料喂养管理,对提高鸡的生产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和预防疾病都具有积极意义。
3. 疾病防治:要加强鸡群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疫病防治制度,注重预防疫病的发生,加强对鸡群的日常检查和疾病处理,提高群体免疫力。
4. 饮水管理:水可占鸟体重的60%-70%。
喂水采用自动喂水器,保持水质清洁并有一定的消毒能力。
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神托、过滤网等设施,做到饮水量充足且及时。
二、鸡的饲养管理:
1. 饲料投喂:要正确控制饲料投喂量,按照每只鸡每日需要量进行饲喂。
饲喂时,应混合各种饲料,达到适宜的营养需要。
2. 清洁卫生:要保持鸡舍内墙、地面、设备和饮水器等卫生干净,减少鸡群间的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控制:要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情况,为鸡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疫病预防:要加强鸡群的卫生保健工作,注重预防疫病的发生,定期检查鸡的身体状况,以及定期接种免疫疫苗等工作。
5. 饮水管理:要保证饮水质量和数量,注重水的消毒和更换,保证鸡群身体健康。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8篇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鸡是我国民众常见的家禽之一,因其产蛋多、肉质好而备受青睐。
鸡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至关重要。
一、鸡的常见病1. 气管炎:气管炎是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患病的鸡会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引起鸡腹泻和尿囊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会导致鸡体重下降、毛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突然死亡、呼吸困难、咽喉及眼睛肿胀等严重症状。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打喷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二、鸡的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适时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并定期进行消毒,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2. 饲料合理搭配: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透光、温度适宜,避免鸡群受到湿度和寒冷的影响,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4. 定期检查鸡群:定期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5. 注射疫苗:定期给鸡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鸡群重要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来说,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才能确保鸡群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加强管理,科学养殖,做好疾病防控,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禽之一,但是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鸡的常见病也日益增多。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鸡的健康和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鸡病以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鸡的常见病1. 鸡传染性喉炎:鸡传染性喉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养鸡预防疾病方法

养鸡预防疾病方法
养鸡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选择,但在养殖过程中,鸡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
因此,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预防疾病的方法。
1.保持卫生
干净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因此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每天清理鸡舍,更换剩余物和水,确保饮水器和喂食器干净。
2.饮水卫生
水是鸡的重要饮料,饮水器必须保持清洁。
饮水器中积水必须及时清理,否则会滋生细菌,导致疾病。
3.饲料卫生
饲料是鸡的重要食品,必须保证饲料的卫生。
饲料容易受潮、霉变,因此必须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4.隔离新鸡
新引进鸡只必须隔离几天,以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
在隔离期间,应对新鸡检查、治疗和观察。
5.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鸡只的健康状况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如果有任何不适,必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
同时,应该注意鸡只的体温、食欲和精神状态。
总之,预防疾病是养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良好的管理和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
- 1 -。
鸡常见疾病与预防控制措施

鸡常见疾病与预防控制措施
鸡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食品来源之一,其加工品种和各种肉制品广泛应用于生活
和餐饮业中。
然而,鸡疾病的发生对鸡的生产和繁殖限制很大,甚至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下面介绍几种鸡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1.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瘟疫,其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炎症、神经炎和器官出血,新
城疫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鸡的整个鸡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其死亡率可高达90%。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和环境清洁卫生。
(2)采取隔离措施,对患有新城疫的鸡及时处理。
(3)注射专门疫苗,预防鸡群被感染。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打喷嚏和呼
吸急促。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致使鸡的生长速度变慢,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鸡的死亡。
(2)控制饲料和喝水的来源和质量,确保健康的饮食环境。
(3)及时将存在传染病的鸡和鸡群移走,进行隔离,避免病菌的扩散。
3. 鸡霍乱
鸡霍乱是一种由细胞毒素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主要症状为拉肚子、呕吐等。
若不及
时治疗,鸡霍乱会导致鸡甚至整个鸡群死亡。
(2)保持饮水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
(3)对病菌进行灭菌和消毒,尽量避免病菌传播。
以上三种鸡疾病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要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每天做好鸡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调整鸡饲料和水,注射疫苗、
采取隔离措施,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做好这些预防措施,才能确保鸡养殖业的持续、稳
定和有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鸡公母为什么要分开养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在4、6、8周龄时,公鸡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
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样,食槽、饮水器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
对营养需要不同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母鸡差,但公鸡比母鸡能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
从2周龄起,公鸡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就应高于母鸡。
遗传性能不同母鸡7周龄后,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每增重1公斤耗料量急剧增加,所以,母鸡在7周龄左右出售,饲料利用率高;公鸡9周龄后生长速度才下降,故公鸡9周龄出售效益最好。
对环境要求不同公鸡羽毛长得慢,母鸡羽毛长得快,所以,公鸡前期对温度的要求比母鸡高些,而后期则比母鸡低些;公鸡体重比母鸡大,因此胸囊肿的发病率比母鸡高,要求垫料松散和适当加厚。
冬季预防肉鸡缺氧四妙招一、加强舍内通风。
鸡舍内空气新鲜,鸡就爱长,发育得好。
由于鸡的体温高,呼吸的气体数量比哺乳动物大2倍多,所以需要氧气多。
解决的办法只有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鸡就活泼健壮,少生病。
通风即等于充氧,一般2~3小时通风一次。
每次 20~30分钟。
通风前要提高舍温,并注意通风时风不直接吹到鸡体,防止鸡伤风而发病。
二、降低饲养密度。
肉鸡一般都是大群饲养,鸡群大、数量多,鸡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增高。
特别在高温育雏和鸡多湿度大时,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鸡衰弱多病,死鸡率增加。
在饲养密度高的鸡舍里,空气传染病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要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9只1.5千克左右的鸡,如用网上饲养,密度可增加一倍。
三、注意保温方法。
有些饲养场只强调保温,而忽视通风,把门窗紧闭,又不定时通风,造成鸡舍严重缺氧,常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特别在用煤炉保温时,火炉有时跑烟或倒烟,更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即使正常取暖也和鸡争氧气,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要特别注意。
最好把炉灶砌在舍外的门洞里,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的毒害。
四、防止应激。
鸡神经敏感,胆小怕惊,任何新的声音、颜色、不熟悉的动作和物品的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不安、惊叫,以致惊群、炸群或逃跑等一系列反常的有害应激,会消耗鸡大量的体能,增加鸡的耗氧量,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更为有害。
所以,必须保持肉鸡正常有序的生活规律,保持鸡的安静和稳定,以减轻各种应激带来的损失,这正是今天现代商品化肉鸡高效生产所必需的,不可忽视。
冬春大棚养鸡谨防灾害近年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的饲养户越来越多,但塑料大棚养鸡冬季易发生灾害,造成损失。
近日,新郑市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大棚养鸡如何防止灾害,希望读者能从本篇文章中得到些帮助。
从近年来塑料大棚养鸡发生的灾害来看,塑料大棚抗意外灾害性能较差,应对防灾有足够的重视。
灾害特点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寒流:寒流侵袭期间,常常伴有暴风雪,气温骤降10℃左右,如大棚不牢固,很容易被暴风雪摧毁,造成伤亡。
火灾:冬春两季大棚内需点火供暖,在供暖方式方法不完善,且思想麻痹时,容易发生火灾。
由于建棚材料大多为易燃品,遇火源一触即发,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即波及全棚。
两棚间无隔火材料,邻棚极易株连受害。
预防措施一、对于意外灾害要有高度警惕性。
特别是对寒流灾害的预防,由于冬春频繁多发,必须常抓不懈。
二、建造牢固的大棚。
从设计开始就要立足于防大风、抗大灾,建造大棚以其牢固程度足以抵抗10级以上大风的袭击为标准。
三、应将收听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寒流信息列为日常重要工作,以便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大棚内如采用火炉供暖,炉灶和烟囱都要远离塑料;棚内严禁堆放秸秆等易燃物品;备足消防器材,并设置能够随时启用的消防水龙头。
五、大棚以外,要建造相应数量的普通鸡舍,配备必要的防灾、抗灾器材,以备大棚遇灾时转移、抢救受灾鸡群使用。
冬季养殖肉鸡控制温度应注意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选无破损的并经过校对的温度计,挂在鸡舍的北墙上,以免太阳直射,远离火炉,温度计的下端略高于鸡背即可。
及时观察度数,达不到标准温度的尽快调节,尤其是新饲养户冬季育雏,缺少经验,主要依靠温度计实施控温。
二、看鸡室温有经验的老户,看鸡群分布状态就可调控温度,如鸡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网床,呈“满天星”状,休息时抻腿抻脖,非常舒适,表明温度合适;如鸡群远离火源,靠近南北墙溜边,表明温度较高,若是张口喘气说明温度太高;如鸡群靠近火源,挤在一起,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表明温度过低;如大部分分布正常,个别网床处无鸡,表明有贼风,检查漏洞及时堵严。
注意:进鸡前一定要检修鸡舍和取暖设备等,另外不要盲目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养禽用药须纠正九误区兽药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
错误用药、滥用药物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接触过许多养禽户,发现他们在使用兽药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了疗效,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误区一:认为“抗菌素万能”有些养禽户鸡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拿来抗菌素就用,一种不行再换一种。
殊不知,抗菌素不能包治百病,滥用抗菌素会造成耐药株的增加,容易造成二重感染,并且污染环境。
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困难。
对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病,再挑选相应的抗菌素,有条件的要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疗效。
抗菌素用后再用微生态制剂(润生康)来调节肠道菌群,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误区二:认为“疫苗也能治病”如果鸡群发生病毒性疾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来治疗,以中和体内的强毒。
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一般只有15天左右,痊愈后要用相应的疫苗主动免疫。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对病毒性疾病有—定的治疗作用。
实践认为,如果鸡群早期感染了病毒病,用有些疫苗紧急预防是有效的。
如果疫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就会加重病情,鸡群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主要是指药品的内在质量即有效成分。
临床证明,国内许多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其疗效不亚于进口药品,有的还比进口药好。
例如国内生产的抗球虫药,如球光、球必嘉等不比国外的“三安球虫粉”差。
误区四:认为“人用药比兽药好”许多养禽户专挑人用药来防治禽病,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违反了法规。
国家在《兽药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禁止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禽疾病。
以前人用抗菌素只用几万到几十万单位就能治好病,而现在用几百万单位疗效也不显著。
究其原因,细菌有了耐药性。
误区五:认为“药物可以随意混合”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消费品市场治疗禽病的方法。
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之间的混和,有的会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喹诺酮类与氨苄青霉素等。
有的则产生拮抗或减弱作用,甚至无效,如喹诺酮与氟苯尼考;红霉素与卡那霉素。
有的则产生理化作用或毒性作用,如氟苯尼考不能与磺胺类、卡那霉素混合。
所以,联合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擅自组合。
误区六:认为“不消毒照样养好鸡”一家一户的养鸡必须重视环境及鸡舍的清毒,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
经常性消毒可达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认为“药物在治疗时的用量越大越好”有些养鸡户求好心切,在给病禽用药时,不遵医嘱任意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任意加大用量造成药物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
临诊上常见有喹乙醇中毒、痢菌净中毒、磺胺药中毒等。
笔者认为,任何药物的应用都有个“度”,超过了极限就会中毒。
实践证明,以畜禽体重来计算药物的用量疗效最好;个体治疗比群体治疗好;禽类饮水治疗比混料效果好。
误区八:认为“原料药比制剂好”有些厂家把原料药推向了市场,误导养殖户“纯粉治疗禽病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名义上成本降低了,实际上疗效不如制剂。
现在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原料药投放市场。
误区九:认为“只要鸡病好,药残问不了”畜禽的药残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
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药残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少,导致国家经济损失惨重。
现在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禽、蛋。
养禽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该停药时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以保护人类健康。
用米醋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雏鸡出壳15天内,每天坚持用1份醋加10份水浸泡雏鸡料饲喂,或1份醋加20份水饮用。
若雏鸡出壳后头3天,在醋里加少量的食糖,其防病抗病效果更好。
农村散养户可用米醋浸碎米,以鸡平时的日粮量浸入米醋内12小时沥干后给鸡饲喂,喂料后2小时内不给饮水,或1∶5的比例米醋兑水,让鸡自由饮用,也可饲喂米醋浸料2小时后饮水,连用2~3天,治疗鸡白痢有特效。
15种养鸡新法汇总1、截翅法:近年来国外对雏鸡进行截翅,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加8-20%,出肉率提高10%左右。
2、杀鸡给鸡看增蛋法:试验证明,杀鸡时让母鸡观看,可以促进母鸡下蛋。
其理论依据为动物的“负反授”信号,即动物临死时会向同伴发出信号,要求幸存的同伴加快繁殖,以避免种族的灭绝。
3、土料法: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
在肉鸡日粮中以加入3%的膨润土为好,增重率提高20%。
4、添加维生素C法:研究发现,在每吨饲料中加维生素C50克,可使母鸡提高产蛋率11.7%,饲料消耗少。
5、饥饿法:在母鸡的产蛋期前一个月内,每周先逐步减少饲料,以后将饲料控制在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饮水为主。
一个月后,逐步增添饲料,产蛋量提高30%左右。
6、添加羽毛粉法:在饲料中加入35%的羽毛粉,可使鸡的瘦肉增加,肥肉脂肪减少,产蛋量可提高200%左右。
7、喂红辣椒粉法:在鸡饲料内加入1%的红辣椒粉,并加入少许植物油喂鸡,可提高产蛋率8%。
8、冷饮法:炎热季节,让产蛋鸡饮用冷水,能刺激食欲,增加采食,可使产蛋率提高12%左右。
9、彩色法:将母鸡食槽涂上绚丽的彩色,可使鸡的食欲大增,产蛋率提高10%以上。
10、明暗法:让母鸡光照2小时,然后在黑暗的房间关6小时,可使母鸡多产大蛋而且均匀。
11、喂废纸法:把废书、旧报纸切成碎屑揉成小球拌在鸡食里喂鸡,一个月后,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30%。
12、喂菜籽饼法:在鸡的饲料中加入7%经煮沸去毒的菜籽饼喂鸡,可提高产蛋率10-15%。
13、听音乐法: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其他条件没改变的情况下,在鸡舍内不断地播放优美的音乐,三个月后使鸡的蛋增大。
产蛋率也可上升10%左右。
14、终身免疫法:美国禽畜专家在鸡蛋孵化到18天的时候,将蛋壳一点用醋酸软化,用注射器把疫苗注入胚胎中,这样孵出来的小鸡基本上可以终身免疫。
15、芳香法:在母鸡产蛋期的饲料中均匀加入10%左右的芳香植物饲料,如葱、蒜、姜、韭菜、芹菜等,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