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法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4)评估环境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0
评估缺一项扣2分;每项评估不全一项扣1分;未解释扣2分,解释不全扣1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洗手、戴口罩。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每提前或拖后30秒加、减1分。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如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把所需剂量一次注射完。如果结果为阳性,需采用脱敏注射法,按下表安排,每隔20min皮下注射一次,直至完成总剂量注射(TAT 1500u)。具体如下: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方法
次数
TAT(ml)
加入生理盐水(ml)
6.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气,做皮内注射(注入药液0.1ml),注射毕,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
1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7.再次核对,记录注射时间,交待注意事项,20min观察结果。
6
未核对、未记录、未交待各扣2分,交代不详扣1分。
8.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
0.1
0.9
2
0.2
0.8
3
0.3
0.7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0.6
9.观察反应并记录结果。
4
未观察、未记录各扣2分。
评价
15分
1.按消毒技术规范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结果判断准确。
5
不准确扣5分。
3.语言通俗易懂,爱护体贴病人。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二、教学内容:1.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定义和目的解释药物过敏试验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2.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准备试验药物和器材清洁和消毒注射部位进行皮内注射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3.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讲解试验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强调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讨论试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步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和判断能力,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案:提供关于药物过敏试验法的详细教材或教案,包括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
2. 注射器材: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所需的注射器材,如注射针、注射器、棉签等。
3. 教学视频:播放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操作过程。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药物过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及如何处理过敏反应。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药物过敏试验的理解深度。
2. 操作考核:设置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独立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步骤、方法和技巧。
3. 熟悉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4. 能够正确处理药物过敏试验中的紧急情况。
二、教学内容1.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步骤:包括药物的选择、皮内注射技术、观察和判断结果等。
3. 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过敏史的收集、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等。
4. 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诊断:包括可能的过敏反应、疼痛管理等。
5. 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观察、术后护理等。
6. 药物过敏试验的护理评价:包括患者对药物过敏试验的满意度、护理效果的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2. 演示:现场演示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清晰了解操作过程。
3. 模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互相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讨论:分组讨论药物过敏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操作技能和准确性。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测试或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药物过敏试验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大纲:提供关于药物过敏试验法的相关教材或教学大纲。
2. 演示材料: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的演示材料,包括皮内注射器、药物等。
3. 模拟练习材料:准备模拟练习所需的材料,如模拟皮肤、药物等。
4. 教学评价工具:准备课后作业、测试或问卷调查等评价工具。
六、教学准备1. 环境准备:确保教学场所干净、整洁,具备适当的温度和照明。
2. 材料准备: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所需的全部器材和药物,如皮内注射器、药物稀释液、观察表格等。
3. 学生准备:确保学生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下面详细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1. 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病史、现症状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使用过的药物种类及反应情况,对于存在过敏症状的药物需要注意记录。
2. 临床评估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过敏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试验。
3.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包括皮肤划痕试验、皮肤注射试验和皮内试验等。
在进行皮肤试验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过敏原和相应的控制物,遵循规范操作步骤进行试验。
通过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
4. 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包括皮下注射试验和血清特异IgE测定等。
在血清学试验中,可以检测出患者体内药物特异的IgE抗体水平,从而判断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程度和敏感性。
血清学试验方法简单、准确,通常用于排除或确认药物过敏反应。
5. 治疗及监测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后,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有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血液生化指标。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总之,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相应的试验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授课时间:第12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授课章节:第四章注射法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重点: 1、常用注射法的注意事项2、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难点: 1、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学时分配:第四章注射法.............................................第一节注射原则.................................... 5min第二节药液抽吸法................................. 5min第三节常用注射法................................ 35min 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7min第二节链霉素过敏实验法............................. 8min第三节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 8min第四节普鲁卡因与碘过敏实验法 (8)教学内容:第四章注射法第一节注射原则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工作人员自身准备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齐,注射后洗手。
2.注射部位常规皮肤消毒,保持无菌。
3.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六)注射药物要现配现用(七)排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3. 学会观察和处理药物过敏试验的阳性结果。
4. 能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1.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3. 药物过敏试验的阳性结果的观察和处理。
4.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2. 演示法:现场演示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药物过敏试验法的阳性结果的观察和处理,提高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或临床实践场所。
2. 教学设备:药物过敏试验器材、模型或患者。
3.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评估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演示: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5. 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操作环节,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案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并能够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步骤的正确性、操作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是否到位等。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
一、背景介绍
试敏药品是一种常用的医疗用品,用于进行皮肤试验,以确定患者对某种物质的过敏反应。
在医疗行业中,常用的试敏药品有多种,如皮肤试敏针、皮内试敏液等。
正确地操作试敏药品对于正确诊断患者的过敏情况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
二、试敏药品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试敏药品:根据患者的过敏情况和用药史,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试敏药品进行过敏测试。
2.准备工作:清洁受试者的皮肤,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准备好注射器或其他用于试敏药品注射的设备。
3.选择注射部位:一般来说,常用的注射部位是前臂的内侧,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部位。
4.注射药品:将试敏药品注射到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注意避免在肌肉或静脉中注射。
5.记录注射部位和时间:在注射后,应及时记录注射的部位和时间,以便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
6.观察和记录:在注射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三、注意事项
1.遵守医疗规程:医护人员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患者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3.处理废弃物品:在试敏药品操作后,应妥善处理废弃的注射器、药品和其他相关物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语
试敏药品的正确操作对于患者的过敏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进行试敏药品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

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青霉素试敏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用于检测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在临床上,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诊误治。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试敏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青霉素试敏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询问,了解其过敏史、症状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试敏测试。
2. 试敏药物准备:在进行试敏测试时,需要准备好青霉素类药物,通常是青霉素G或者青霉素V。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溶剂,用于稀释药物。
3. 皮肤测试:青霉素试敏通常是通过皮肤测试来进行的。
首先,在患者的前臂或者背部选择一个适当的部位,清洁皮肤并标记测试点。
然后将青霉素药物溶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
4. 观察反应:在药物滴抹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通常在15-30分钟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瘙痒等反应。
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5. 结果判读: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可以初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立即停止测试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6. 结果记录:在完成试敏测试后,需要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反应情况、测试药物的浓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日后治疗时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青霉素试敏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试敏测试时,医护人员需要细心、耐心地操作,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目标评价
刘先生,40岁,农民,因大叶性肺炎急诊入院。 遵医嘱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四天 后症状控制,要求出院回家,在村卫生室继续用青 霉素治疗。第一次用药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 白、出冷汗,脉搏细速,120次/分,血压70/30mmhg, 神志尚清。问:
(1)病人出现了什么反应? (2)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3)怎样预防?
一、过敏性休克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三、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常用护理技术
7
过敏性休克
➢ 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反应,发生率约为 (5~10)/万。可于用药后数秒、数分钟或半小时内发 生。 ➢ 其表现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 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 呼吸道阻塞症状。 ➢ 循环衰竭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皮肤黏膜过敏症。
15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规程
1.试验液的配制 试验液浓度 200~500u/mL 试验液剂量 0.1mL或20~50u
问题:现有80万u青霉素1瓶,需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其浓度要求 为400u/mL,请表述配制方法,以及80万u与400u的数值关系。
结果:提供药物是皮试液的2000倍,即需稀释2000倍。 配制过程: ①80万u青霉素瓶内注入2mL生理盐水,则每mL含青霉素40万u; ②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青霉素4万u; ③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青霉素4000u; ④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青霉素400万u。 注意:操作过程要求无菌,每次稀释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22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配制过程: 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毒性反应均可静脉注 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减轻症状。
• 操作过程要求无菌;每次稀释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链霉素是硫酸盐类,临床经验显示,每克链霉素内 含有结晶水约0.5mL。
常用护理)过敏试验法
试验液的配制 试验液浓度 150IU/mL 试验液剂量 0.1mL或15IU
8
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发生,临床表现 和血清病型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 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肿大、腹痛等。
常用护理技术
9
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 皮肤反应 –瘙痒、荨麻疹、剥脱性皮炎。
• 呼吸道反应 –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常用护理技术
停药,平卧 就地抢救
观察病情, 做好记录
立即注射0.1% 盐酸肾上腺素 0.5~1mL
有心搏骤停者, 立即心肺复苏
协助有效 氧气吸入
按医嘱给药,如: 激素类、升压药、 抗组胺类、纠正 酸中毒药
14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前准备 评估病人 目前病情、注射
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 态与合作程度,详细询 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 族史。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常用用护理物技准术 备
常用护理技术
34
Thanks!
35
2.过敏试验如果为阳性,一般都不主张使用该药, 但破伤风抗毒素阳性时需采用脱敏注射法。过敏 性休克是最严重的过敏反应。
3.列出几种常用药物过敏试验的皮试液浓度、结果 判断和发生过敏时的处理。
常用护理技术
32
目标评价
张女士,因不慎被锈刀割破手指, 伤口很深。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 皮丘红肿,直径1.9cm,皮肤搔痒,无 荨麻疹。护士应怎样诊断其皮试结果? 如何处理?
30
碘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 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必须先作皮内试验,皮试 结果阴性时再行静脉注射试验,阴性者方可 进行碘剂造影。
• 有少数人过敏试验阴性,但在注射碘造影剂 时发生过敏反应,故造影时仍需备好急救物 品。
常用护理技术
31
本章小结
1.某些药物入机体可以引起机体过敏,对于有过敏 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都必须做过敏试验。临床 过敏试验一般采用皮内注射试验的方法。
次数 抗毒血清(mL) 生理盐水(mL) 注射法
间隔时间
1
0.1
2
0.2
3
0.3
常用护4 理技术余量
0.9
肌内注射
20min
0.8
肌内注射
20min
0.7
肌内注射
20min
稀释至1mL
肌内注射
20min
26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注意事项
• 对TAT过敏试验阳性病人,采用脱敏注射法时,每 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
• 如发现病人有气促、紫绀、荨麻疹等不适或发生 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
• 如反应轻微,待反应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 减少每次注射剂量,以达到顺利注入余量的目的。
常用护理技术
27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法
试验液的配制
试验液浓度 试验液剂量
500UG/mL 0.1mL或50UG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要求无菌;
10
过敏反应的预防
➢任何途径用药前都要详细 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和家族 史。如无过敏史,才可皮试, 皮试阴性者方可给药。
11
过敏反应的预防
➢正确实施过敏试验,准确判断试验结果。
12
过敏反应的预防
➢做 皮 试 或 用 药 过 程 中 , 严 密 观 察病人反应,备好急救药。
13
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图
常用护理技术
19
增强护生的责任感
➢减少医疗事故, 提高服务效率。
安全合理用药, 维护病人健康。
20
小结
过敏反应预防 用前询问过敏史 皮试正确来实施 用时备好急救药 用后观察半小时 合理应用青霉素 安全谨慎莫失职
常用护理技术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停药平卧肾上腺素 给氧复苏遵医嘱 保暖观察做记录 不慌不乱防事故
问题:现有1支TAT,其剂量为1500IU/mL,现需配制 TAT皮试液,请问配制方法。
思考:150IU与1500IU的数值关系。 结果:提供药物是皮试液的10倍,即需稀释10倍。 配制过程
常用护理技术
24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
结果判断 • 阴性:
局部皮丘无变化; 全身无异常反应。 • 阳性:
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 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全身过敏反应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常用护理技术
25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 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是对破伤
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
注射的疗法。
• 注射方法与过程
稀释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常用护理技术
28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试验液的配制 试验液浓度 0.25% 试验液剂量 0.1mL或0.25mg
问题:现有1%普鲁卡因,现需配制皮试液,请问配制方法。 思考:1%与0.25%的数值关系。 结果:提供药物是皮试液的4倍,即需稀释4倍。 配制过程: 注意:操作过程要求无菌;稀释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第五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药物 过敏试验
青霉素 过敏试验
破伤风 抗毒素 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 过敏试验
碘过敏 试验
头孢菌素 链霉素 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
2
教学标准
1
具备药物过敏试验的相关基础知识。
2
具有常用药物过敏试验的相应技能。
3
培养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 增强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
3
青霉素发现者
青霉素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抗 生素。1928年9月,英国医生、生理 学家弗莱明 (1881—1955年)在实 验室无意中发现青绿色的霉斑旁边 没有活着的葡萄球菌。经多次研究 查明,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就是 青霉素。
常用护理技术
29
碘过敏试验法
皮内试验法
试验方法
–取碘造影剂0.1mL作皮内注射,观察20min后判断 结果并记录。
–阳性者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
• 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碘造影剂1mL(30%泛影葡胺),观察5~ 10min后判断结果并记录。
–阳性者有血压、脉搏、呼吸和面色等改变。
常用护理技术
21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试验液的配制 试验液浓度 2500u/mL 试验液剂量 0.1mL或250u
问题:现有1g(100万u)链霉素1瓶,需配制链霉素皮试液,其 浓度要求为2500u/mL,请问配制方法。
思考:100万u与2500u的数值关系。 结果:提供药物是皮试液的400倍,即需稀释400倍。
常用护理技术
4
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的致敏源
➢ 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
➢ 药物本身所含高分子杂质(6-氨基青霉烷胺等)
研究表明:
杂质含量
过敏发生率
21.44μg/g
0.20%
51.24μg/g
0.43%
76.70μg/g
0.74%
5
基本知识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常用护理技术
6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常用护理技术
16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规程
2.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青霉素试验 液0.1mL,观察20min后 判断结果并记录。
常用护理技术
17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规程
3.结果判断及处理 • 阴性:皮丘无改变,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出现
伪足、痒感、胸闷、气促等表现。 • 试验结果为阳性时,禁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医嘱单、
病历卡、床头卡、门诊卡和注射卡上标明“青霉素+”,同 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 对试验结果有怀疑时,应在对侧手臂作对照试验,确认青 霉素试验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