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1)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白蛋白合成降低,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 药物效应增强。 老年人服用普萘洛尔造成的肝性脑病: 血液中游离普萘洛尔增多,造成心输出量 减少,供应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引起大 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 要注意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老年人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肝功能减低
吸
分
收布代排来自谢泄经肝脏活化的药物影响大。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药酶——活性降低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肝药酶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经肝药酶灭活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 升高。如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 吲哚美辛、氨茶碱、三环类抗忧郁药等,血 药浓度约增高倍,作用时间延长。 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消除速率降低,多次 或反复给药时,血浆稳态药物浓度升高 故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青年人的。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 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
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 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 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
血流减少,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给药
时,可使药物吸收速率下降,因此
吸
分
急症患者宜采用静脉给药。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吸
分
收
布
代排 谢泄
分布
机体组成成分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器官的血液流量 体液的 组织器官与药物的亲和力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老年人用药的重要性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对于保障其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存在,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可能与年轻人不同。
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原则应该得到重视和遵守。
二、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2.1 个体化用药原则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个体化用药原则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基础。
医生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2.2 安全性原则老年人的药物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调整,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毒副作用。
此外,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药物,如高风险药物和窄治疗指数药物。
2.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通常需要同时用药多种药物,因此,简化用药原则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用药依从性。
医生应尽量减少老年人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用药,以降低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2.4 适度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应遵循适度用药原则,即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较弱,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药物积累和不良反应。
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3.1 定期复查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的药物监测有助于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需要同时用药多种药物,因此,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增加。
医生应了解老年人正在使用的药物,并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必要时,应调整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3.3 避免滥用抗生素老年人常常面临多种感染的风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和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选择安全、有效、耐受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可能。
2、考虑生理机能和老年人的病特点,因人施药。
3、对药物过敏者和禁忌药,必须引起重视。
4、选择耐受性较好的药物组合,减少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5、慎用多种复方制剂及营养补充剂。
6、老年人服药频率应符合特定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7、定期复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二、老年人用药时需注意的事项
1、应了解老年人患病的病理机制及其病特点,调查老年人的疾病史、药物史及临床症状,定期复查,以分析患者治疗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2、老年人病情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变化,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病理性贫血、水肿等,因此,在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3、服药时应遵循服药原则,不能随意改变服药的日期和服药的时间,以确保病人的药物疗效。
4、应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不能自行使用中成药或计划使用多种复方制剂或营养补充剂。
5、老年人服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服药后的症状是否发生变化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无明显症状变化,也应定期复查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

社会 , 据健康报报道 , 截止 2 0 1 2 年年底 , 我 国现有 6 0 岁以上老
年人 口已达 1 . 9 4 亿多, 占总人 口的 1 4 . 3 %, 预计 到 2 0 1 3年底将 突破 2 亿, 2 0 3 4年突破 4亿 Ⅲ 。人进入 老年后患病率较高 , 器
到血压波动 时就 自行 随意加大剂量 ,从而引发严重不 良反应 ,
健品 中又 多含有其他西 药 、 中药成分 , 这样就会 出现不合理 用
药情况 , 延误疾病治疗 , 给老年 患者造成不必要 的身体损害 , 产 生药物不应有的不 良反应 ,同时也 给患者造成经济上 的浪费 , 引发药源性疾病 。 有关资料 统计 , 合并用药种类越多 , 出现药品
年老多病是 老年人 的共性 问题 ,人进入 老年后各种慢性 病, 如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 尿病 、 腰痛、 腿痛、 颈椎 病就会 随之 而
和臆测 。由于长 期受药 品广告宣传 , 科 普读 物和报刊杂 志的启
示和影响 , 亲朋好友 的介绍 , 产生 自我 主观印象 , 在求 医时受 自 我 主观印象 、 偏见 和臆测影响 , 在医师开处方 时给予 暗示 或提 出要求 , 动摇 了医生用药选择 , 使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在工 作 中就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要求医生为其 开某某药 , 并且量
疗程一般不宜过长 , 要注 意观察 临床表现 , 必要 时要进 行血药
浓度监测 , 慎防蓄积中毒和后遗效应 。
2 注意联合用药、 密切观察不 良反应
老年人基 础疾病多 , 联合用药现象普遍。就我 国医药产业 现状来看 , 上市药品 l 万 多种 , 严重过剩 , 不是缺 医少药 , 而 缺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摘要】随着老年人的年纪越来也大,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出现了衰老的症状,免疫能力、身体代谢等都大不如前。
本文从分析老年人的吸收、代谢等能力出发,考虑了老年人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服用安眠药和抗生素以及止痛药等方面阐述老年人的正确用药,并总结出合理用药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日渐明显了。
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会出现衰退,自然而然地会患上很多疾病,那老年患者用药的机会也会很大,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损害也会因此而明显增加。
因此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1 现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21世纪可达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的25%[1],但其消耗处方药数量却占33%,其中不合理用药占25%[2]。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种—6种。
因此,由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发表的资料:50岁~60岁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4.4%,61岁~70岁为15.7%,71岁~80岁为18.3%,80岁以上为24%。
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率的25%左右。
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经临床研究表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效学方面的原因[3]。
因此,需了解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才能合理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老年人的特点2.1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其基本特征为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因性、危害性。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老化衰退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器官应激能力衰减。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一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医生指导下准确选用药物,不要滥用。
二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剂量。
老年人的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大,必须掌握好用药剂量。
对年龄大、体重轻、一般情况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 开始。
三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
如健留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宜在饭前服,抗生素类宜在饭后服,泻药宜在空腹服。
降压药在一天中两次血压高峰的前半小时服用为宜。
药物能治病,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必须慎重使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缓慢降压,然后调至合适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长期维持;应用B阻滞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应注意配伍禁忌;抗心律失常药,如慢心律、心律平、胶、氨酰心安等都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如某些患有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人,可能是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这类病人在用上述药物时可能出现过长的窦性停搏,甚至晕厥,必须慎用。
用解热镇痛药物为高烧的老年人退热时,以缓慢退热为宜,为防止大汗虚脱,应将药物剂量减至成人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用安眠类药物应注意,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尤其对患有慢支、肺气肿的老年人,更应小心使用,以免加剧脑缺氧,可首选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
用镇痛类药物应注意,对患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老年人应慎用吗啡、杜冷丁。
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确定细菌感染是否存在,然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还应注意抗生素用量要足,持续用药五至七天,在体温正常三天后停药。
预防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一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如盲目地应用抗生素或一开始就用等级太高的抗生素。
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品种,以减少副作用。
三是应用血管扩张剂、抗高血压药物B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均从小剂量开始。
四是注意药物的矛盾反应。
如用激素抗过敏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反而加重心律失常,甚至诱发猝死。
总之,老年人用药必须十分谨慎,用药后仔细观察,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疾病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等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减弱,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种类。
4. 择时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节律,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用药依从性原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向老年人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6. 定期监测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药物原则:老年人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药物特点、疾病情况等因素,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摘要:一、老年人用药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老年人用药面临的问题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1.实行个体化治疗2.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3.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4.注意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5.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正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用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老,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特别谨慎。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首先,老年人用药应实行个体化治疗。
由于老年人各器官衰老的特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而很难制定统一的给药标准。
针对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老年人用药应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
这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分布容积或清除率的变化,可导致血浆药物浓度老年患者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因此,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引发的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停药,也应缓慢减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引发的反跳现象。
第三,老年人用药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第四,老年人用药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
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有所降低,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会有所改变。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最后,老年人用药应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关键字: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引言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患病较多,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
因此,老年患者自行购买使用药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如何才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地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是当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作好这个工作,首先要了解老年人常患疾病和患病特点。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机制随年龄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41—50岁的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上升到25%。
同时,老年人用药不仅出现ADR发生率较年轻人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亦较年轻人为高,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老年人用药,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用药原则,预防ADR的发生。
.一、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种脏器的衰老变化,出现脏器萎缩,重量减轻,其适应能力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其次,感受器和靶器官的衰老退行性变化会导致老年人行为与反应速度的改变,如老年性痴呆等;再者,老年人的记忆力减弱。
在心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下降,听觉和视觉等功能降低,动作迟缓等正常的衰老现象会引起一些老年人的不安与衰老感等心理变化。
再加上老年性疾病的发生,老年人会产生越来越重的孤独感,觉得自己被社会隔离,性格和情绪的表现为孤僻、倔强、消沉等。
6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心身疾病,也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
二、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1.吸收老年人胃肠道肌肉纤维萎缩,张力降低,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 PH 升高,一些酸性药物吸收面积减少。
胃肠血流量减少,粘膜有效吸收面积减少,这些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对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如阿司匹林等。
但对于按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 B1等这些需要载体参与吸收的药物则吸收减少。
2.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和功能减退,脂肪组织增加而总体液及非脂肪组织减少,使药物分布容积减少。
加上肌收缩无力,心血管灌注量减少,故影响药物分布。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3.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15%,代谢分解及解毒能力明显降低,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同时机体自身调节和免疫功能也低下,因而也影响药物的代谢。
肝药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药物转化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
如利多卡因、苯巴比妥、咖啡因、哌唑嗪、氯丙嗪、哌替啶、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
由于老年人的肝功能低下,对于一些药物分解的首过效应能力减低。
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药物效力增强。
老年人服用普萘洛尔要注意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利多卡因的首过效应也很强,老年人使用也应减量。
4.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肾脏的肾单位仅为年轻人的一半,老年人的某些慢性疾病也可减少肾脏的灌注,这些均影响药物的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积蓄,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当老年人使用经肾排泄的常量药物时,就容易蓄积中毒。
特别是使用地高辛、氨基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普萘洛尔等药物时要慎重。
老年人这些生理变化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亦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这些都是老年人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的依据。
三、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4.对β受体激动药与阻断剂的敏感性降低合理用药的含义: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度和方便地使用药物。
安全,是指尽量选用无毒害作用的药物,防止用药不当而导致的药源性疾病。
有效,是指在病人明确诊断的前提下,选择对该病的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经济,是指所选药物的效价比高,既经济又实用。
适度,是指用药的剂量适当,疗程适当,途径适当。
方便,就是选用简便、快捷的给药方式,尽量减轻病人负担及痛苦,获得最佳的疗效。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必要性:老年人机体的各个系统已经在发生退行性变化,易患多种疾病,用药机会相对增加,部分老年人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大大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或肾脏代谢或排泄,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也明显衰退,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称7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为成年人的2-7倍。
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显得更为重要。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1)剂量适当: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或合并有多器官严重疾病,对药物耐受量低,用药要因人而异,治疗慢性病时一般要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对于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先从成人剂量的1/10或1/5开始,然后密切观察,以后视情况调整。
(2)种类要少:严格掌握指征,用药少而精,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联合应用药物时的相互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一种用药起效时尽量不联合用药,尽可能将用药控制在5种以下。
(3)最佳时间:不同的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时间,按规律给药,可以事半功倍。
洋地黄、胰岛素,在凌晨4—6点给药,其效果明显,皮质激素在上午6-8时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
有些铁剂、抗生素、抗肿瘤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胃肠不适。
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止痛药、降糖药、利胆药等药物,则要在饭前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4)遵从医嘱:老年人在选用治疗或保健药品时,要从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最好、疗效最高、副作用最小、价格最低的角度出发,明智地选择最佳地治疗措施。
坚持循证用药,不要凭经验和看广告用药,也不可道听途说,随便换药。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疗用药时间较长,个体化用药治疗非常重要,切不可擅自停用或更换,停药换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防副作用:药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本身的年龄、病情及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慎重选用药物。
要向医生详细问清药物名称、特性、药效、用法、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克保健水平。
服药后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6)家人监护:像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糖尿病药、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利尿药、抗凝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抗生素、催眠药等,它们的治疗剂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容易发生危险。
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记忆力差的老年人,家人要特别关心他们的用药情况,防止漏服、重服等现象的发生。
(7)综合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70%以上的老年病为心身疾病,即由于心理失衡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精神心理自我调适平衡功能也逐渐弱化,容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对许多老年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社会,家庭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热情关照、细心呵护。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早期患者,只需适当加强运动,调理膳食结构,限制钠盐和饮食热量,注意减肥,调整好精神情绪,戒烟限酒及规范生活方式等,不用或少用药物,也可达到治疗目标。
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方式老年病人用药尽量不用注射剂,而优先选择口服给药方式,既便利又经济。
控释制剂释放药物受胃肠道动力和酸碱性影响小,较适宜老年人选用。
如果必须选用输液方式,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特点等情况确定给药速度,一般在20~40滴/分钟。
最佳的用药剂量是最低有效量。
不同年龄段人群用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龄老人的不同个体间,剂量也相差很多。
除了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老年人用药时大都需要调整剂量。
如解热镇痛药对老年人镇痛作用强,有效时间明显延长,同一剂量的效应持续时间可为年轻人的数倍,应减少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一般按照成人剂量的12%~34%选用,也可用成人剂量的13%~12%作为起始剂量,以后缓慢增至维持治疗量。
要注意的是,目前普遍存在一药多名的现象,有时可能会有很多个不同商品名的药品含同一药物成分,如果不慎重复选用,会导致超剂量用药。
有些容易发生蓄积中毒、有依赖性和成瘾性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地西泮、硝西泮等应及时停药。
糖皮质激素类应有一个逐渐减量停药的过程,不宜骤停。
需要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药物,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抗结核治疗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等,应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慎用新药和毒副作用大的药新药上市后的早期应用,可视之为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其间仍然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例如酮康唑致肝损害,拜斯亭致横纹肌溶解症,万络致血管意外事件等,因此新药并不就是好药,必须选用时应注意记录用药情况并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有许多药物用于老年人时不良反应有所增强,甚至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应慎用;对于经过长期临床使用,疗效确切但毒副反应较大的药物,例如磺胺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安定、多塞平、雷公藤多苷、地高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在病情需要选用时要慎重使用。
禁用过敏药。
老年人要留心保存好详细的病史、用药记录。
如果对某种药物过敏,在选用药物时一定要了解所用药物的成分。
特别是当所用药物以商品名显示时,应该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
减少联合用药品种联合用药品种增加,不良反应也会明显增加,并可能存在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增加用药风险,这在老年人当中表现尤其突出。
应选用最少的药物品种、最低的有效剂量,同时合用的药物以不超过4种为宜。
老年病人病情危重时可能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在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
作用类型相同或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合用,更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应避免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如抗凝、活血的阿司匹林片、抵克立得片、双嘧达莫片、复方丹参片;降压药物如北京降压0号片、硝苯地平片、美托洛尔片和特拉唑嗪片。
日常应多了解一些老年人常用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如华法林的代谢可因抗癫痫药的酶诱导作用而增加,使凝血酶原时间改变。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胆碱药、抗组胺药都具有抗胆碱作用,合用后作用相加可发生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和各种精神症状等。
而利尿药、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合用易致老年人低血压,应尽量减少合用。
中枢神经系统在老年期更易发生功能障碍,两种以上中枢抑制药物合用可引起镇静过度、共济失调,若不适当调整剂量,可致神志模糊,在清晨和夜间尤为明显。
异烟肼与苯妥英钠同用可加重苯妥英钠的中枢不良反应。
强心苷类药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时可因低钾而增加心脏毒性,应注意及时补钾以防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