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

《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少年中国说①(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②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③。
河出伏流④,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⑤。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⑥。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⑦。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⑧。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⑨。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⑩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注释:①本文的作者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
②智:聪明智慧。
③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光,广大,发扬。
④伏流:水流地下。
⑤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翕张:一合一张。
翕:读xī。
⑥矞(yù玉)矞皇皇:形容艳丽。
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
”⑦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剑名,后泛指宝剑。
发硎(xíng 刑):刀刃新磨。
硎,磨刀石。
⑧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少年中国如苍天之大,如地之广阔。
戴:顶着。
履:踩踏。
⑨八荒:八方荒远之地。
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⑩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翻译: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
少年中国说小学课文

《少年中国说》小学课文
《少年中国说》小学课文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3课,作者是梁启超,课文原文和注释如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②。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③。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④,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⑤。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⑥,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

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吸张,收缩与扩张。
②矞矞皇皇:形容生机勃勃。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常和莫邪并说,泛指宝剑。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课文解析】《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 年,全文共十段,约三千多字。
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作了适当删节。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文章从帝国主义者讥讽我中国为老大帝国开篇,接着点出老大之说是“日本人”“袭译欧西人之言”,这样就概括了东西方帝国主义者当时对中国的看法。
文章先立起了批驳的靶子,然后马上用一设问句“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引出下面的反驳文字。
作者标出姓名作答,以示尊重和负责。
重叠“是何言”,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愤激不平的情绪。
段末一语“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用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事态度来比拟国家之强弱。
开头两句,针对开篇“老大帝国”之说,以人之老少喻国之盛衰,挈领全段方案,而后列举、对比老年人和少年的种种不同性格。
少年中国说全文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全文梁启超(1900年2月10日)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
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
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全文
作为中华少年,我们肩负着国家未来的重任。
我们的智慧决定着国家的智慧,我们的富裕决定着国家的富裕,我们的强大决定着国家的强大,我们的独立决定着国家的独立,我们的自由决定着国家的自由,我们的进步决定着国家的进步,我们的成就决定着国家的成就。
我们要像红日初升一样,照亮前方的道路。
我们要像河流一样,不断前行,汇聚成大海。
我们要像潜龙一样,深入渊底,展翅高飞。
我们要像乳虎一样,咆哮山谷,震慑百兽。
我们要像鹰隼一样,试翼翱翔,吸纳风尘。
我们要像奇花一样,初次绽放,璀璨夺目。
我们要像干将一样,锤炼自己,开拓未来。
我们要像天地一样,宏伟壮阔,永不衰老。
我们要像海洋一样,浩瀚无垠,前途无量。
XXX我们少年中国,我们与天地同在,与时代同行,我
们的未来光明无限!。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与译文

之阳早格格创做梁开超《少年华夏道》本文日自己之称尔华夏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止也.呜呼!尔华夏其果老大矣乎?梁开超曰:恶,是何止,是何止!吾心目中有一少年华夏正在. 欲止国之老少,请先止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去.惟思既往也,故死留恋心,惟思将去也,故死期视心;惟留恋也,故守旧,惟期视也,故进步;惟守旧也,故永旧,惟进步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去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佳止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止乐也,故衰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衰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轻易,惟豪壮也,故浮夸;惟轻易也,故能灭天下,惟浮夸也,故能制天下.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十足事无可为者;惟佳事也,故常觉十足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背阳;老年人如沃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分歧之大略也,梁开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制成今日之老大华夏者,则华夏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去之少年华夏者,则华夏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讲?彼与此天下做别之日不近矣,而尔少年乃新去而与天下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华夏为已去之国,其先进已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华夏为往日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正在他人,而齐正在尔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力则国独力;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先进则国先进;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天球则国雄于天球.白日初降,其讲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ǔn]试翼,风尘翕[xī]弛.偶花初胎,矞[yù]矞皇皇.搞将收硎[xíng],有做其芒.天戴其苍,天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去日圆少.好哉尔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尔华夏少年,与国无疆![译文] 日自己称呼咱们华夏,一种称呼是衰老的帝国,再一种称呼仍旧衰老的帝国.那种称呼,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道法翻译过去的.唉!咱们华夏易讲果实是衰老的帝国吗?梁开超道:不!那是什么话,那是什么话!正在尔的心目中惟有一个少年华夏存留. 要念道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尔去道道人的老少.老年人时常回忆往日,少年人时常思索已去.正果为回忆往日,所以爆收留恋的心情;正果为预测思索已去,所以爆收期视的自疑心;正果为留恋往日,所以思维守旧,正果为期视着已去,所以怯于进步;正果为守旧,所以永近守旧,正果为进步,所以日日革新.正果为回忆往日,每件事皆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只知讲朱守陈规;正果为思索已去,而每件事皆是自己从不经历过的,所以时常敢于挨破惯例.老年人时常多忧多虑,少年人时常喜欢止乐.正果为多忧多虑,所以便心灰意热,正果为娱乐欢乐,所以便粗神旺衰;正果为心灰意热,所以胆怯懦强,正果为粗神旺衰,所以便豪迈雄壮;正果为胆怯懦强,所以得过且过,正果为豪迈雄壮,所以敢于浮夸;正果为轻易供存,所以能使天下毁灭,正果为敢于浮夸,所以不妨创制新的天下.老年人时常厌弃搞事,少年人时常喜佳开拓新的职业.正果为厌弃搞事,所以时常感触天下的十足事务皆无可动做;正果为喜佳开拓新的职业,所以时常感触天下的十足事务皆大有可为.老年人佳象降山的太阳,少年人佳象初降的背阳;老年人粗力疲劳佳象肥强的老牛,少年人暮气振奋佳象初死的老虎.那些便是老年人战少年人情格分歧的大概情形,梁开超认为:人固然便有那种辨别,国家也应当如许. 梁开超道:制成即日那样衰老腐朽的华夏,是华夏老朽官僚的功孽,创修将去的少年华夏,是华夏少年一代的责任.那些衰老腐朽的官僚另有什么值得称讲的呢?他们与那个天下告别的日子不近了,而咱们少年却是新去到那个天下,而且与那个天下结下缘份.假若世界的少年皆是暮气振奋、怯于进步,那么咱们华夏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死少先进是不可估量的.假若世界的少年皆像衰老腐朽、暮气重重的老人,那么咱们华夏便象往日一般仍旧是降后的国家,它的死亡也便指日可待了.所以即日的责任,不正在他人身上,而齐正在咱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慧聪慧,咱们的国家便聪慧聪慧;少年富饶,咱们的国家便富饶;少年强衰,咱们的国家便强衰;少年独力,咱们的国家便独力;少年自由,咱们的国家便自由;少年先进,咱们的国家便先进;少年赛过欧洲,咱们国家的便赛过欧洲;少年称雄于天下,咱们的国家便称雄于天下.太阳从东圆降起,光芒万丈;黄河从天下流出,一泻千万里,潜躲的巨龙正在深渊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正在山谷吼喊,百般家兽无不震惊惊骇;雄鹰猛隼展翅欲飞,狂风四起,灰尘飞扬;珍偶素净的花朵含苞待搁,抖擞勃勃死机;宝剑刚刚刚刚磨出,收出耀眼的光芒.头顶青色少天,足踩黄色天面,履历少暂上下千万年,领土广大纵横千万里,前途便象大海一般宽大,好佳的已去无限近少.优好啊,咱们年少的祖国,将与天天共存不老!雄壮啊,咱们华夏的少年,将与祖国共正在万寿无疆!。
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全文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应当立志自强。
作为少年中国人,我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我们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而是在我们自己身上。
只有少年有智慧,国家才能有智慧;只有少年富有,国家才能富有;只有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只有少年独立,国家才能独立;只有少年自由,国家才能自由;只有少年进步,国家才能进步;只有少年超越欧洲,国家才能超越欧洲;只有少年傲视地球,国家才能傲视地球。
红日初升,光辉万丈;河水奔流,汇聚成海。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绽,瑰丽非凡。
干将发硎,方显其锋芒。
天穹高远,地广沉重。
纵然千古,八方荒凉,我们少年中国仍然与天地同在,永不衰老!
我们的未来就像大海般辽阔,我们的路程还有很长,但我们要像那红日初升一样光芒万丈,像那河水奔流一样汇聚成海。
我们要像那潜龙腾渊一样鳞爪飞扬,像那乳虎XXX一样百兽震惶。
我们要像那鹰隼试翼一样风尘吸张,像那奇花初绽一样瑰丽非凡。
我们要像那干将发硎一样方显其锋芒。
天穹高远,地广沉重,我们要在这广袤的天地间展翅高飞,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美哉,我们的少年中国,与天地同在,永不衰老!。
《少年中国说》原文

少年中国说(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则国,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2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2、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介绍时代背景)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
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
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
“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1、“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世上有一少年中国在”2、“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这两句话也节选在《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句子里有个“将来”,说明作者说的“少年中国”,不是当时的这个中国。
生: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板书:“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第二课时一、读通课文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课件:课文朗读视频)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读得太好了,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课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二、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
(学生说时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学生可以分开说,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生: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师插问:能不能具体地说?)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师:两种说法都是对的。
(笑)说是排比的同学,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说是步步推进的同学,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
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
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
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学生齐读)师: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
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
课件“少年×则国×”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生流畅地背诵全句)师:体会得很好。
他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
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
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
(学生各自背诵)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真的动了情。
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
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缠绕”,特难背。
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下来。
课件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各自低声诵读)生: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作者用了许多比喻。
感情非常充沛。
师:体会得都很正确。
我们先从句子的形式来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感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鼓舞。
这一点,听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从你们的声音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
接下来再看这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刚才有人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也对。
这跟讨论前面一组句子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
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师:凡是这样读的,都请举手。
(全班举手)看来大家都这样读。
我倒想向同学们提出个建议,看能不能换一种更有兴趣的读法。
你们想,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首先去忙着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师:好极了,我们就这样来读文章的。
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借助注释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阅读、想象)师:现在我们请班上文章写得最漂亮的××同学把她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然后请大家对她的描绘进行评论。
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一泻万里,滚滚滔滔奔向汪洋大海。
(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才试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及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师:大家觉得她说得好不好啊?生:(齐)好!师:的确说得好!真不愧是作文的能手。
她不仅把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得很美,而且较好地顾及了原句的含义,如“红日初升”,她的描绘是“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用了“刚”字,就顾及了原句中的“初升”的“初”。
这些都说明她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读书很细心。
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随机找同学说一说)师: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生:红日;(黄)河。
潜龙;乳虎;鹰隼。
奇花;干将。
(教师边听边板书)师:请你们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
你们知道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标点吗?生:这些事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的景物,第二类是动物,第三类是植物。
生:“干将”不是植物。
师:那么是什么?生: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