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的演讲,它热情讴歌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本节课选自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时,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色,从而引出课题《少年中国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少年中国,你打算如何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做的一篇演讲,节选部分主要描绘了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和少年们的责任。

本课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启发性,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少年的担当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有自己的见解。

但同时,他们在理解较为深奥的文本时,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感受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其《少年中国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阅读结束后,进行简要的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

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篇课文创作年代久远,字里行间流露着充沛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引导学生达成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文言文,生僻字较多,文意古奥,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且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比较久远,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定位于:(一)以读带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情感,内化语言。

(二)指导学生运用好搜集整理的资料,借助资料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1. 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 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一起做一个速记古诗词的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著名演讲,它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和对少年一代的期望。

本节课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梁启超和他的演讲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做好相关的背景介绍。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爱国情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培养相应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课文,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其《少年中国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口语练习。

例如,让学生模拟梁启超发表演讲,其他学生作为听众进行评价。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青少年的思考。

1.2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对“少年”一词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

1.3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了解作者梁启超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本阅读学生集体朗读《少年中国说》,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2 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概括梁启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2.3 重点词汇讲解教师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第三章: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3.1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梁启超的生平和主要事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倾向。

3.2 时代背景教师阐述《少年中国说》发表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四章:深入讨论4.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少年中国说》中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青少年担当的认识。

4.2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3 总结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制定计划学生分组制定一份关于如何在学校或社区发挥青少年作用的活动计划。

5.2 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活动计划,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3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践。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介绍教师呈现一组关于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积极作用。

6.2 分析讨论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青少年如何在国家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6.3 启示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

第七章:参观考察7.1 安排参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青少年的责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溘然长逝,终年56岁。

关注创作背景:《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写于1900年,即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时期。

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关注易错字:皇、履、疆二、教学目标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第【1】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积累重点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

二、教学设想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补充历史材2组织学生讨论,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诵读法。

4.延伸阅读。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㈡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2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怎样疏通文意?明确:⑴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⑵采用结合语境组词法3 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4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5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6积累重点字、词㈢布置作业:谈谈你读后的印象第二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2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㈠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谈谈你读后的印象2生畅所欲言,3老师请学生总结:⑴文章写得热情奔放,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振奋人心。

⑵句式整齐,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还有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3.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中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难点: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中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课题(一)齐读课文,复习内容1.齐读课文,回忆内容4.指名回答,概括大意(二)结合注释,回顾文意上节课我们还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请三位同学来带领我们回忆课文的意思。

二、明晰“今日责任”(一)知责任1.抓关键词,了解责任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那么中国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呢?谁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说说你的发现?5.借助句意,读好停顿(1)个别读,发现长句子(2)借助句意,读准停顿(3)自主练习,读好停顿6.合作读文,引发质疑师引读:国家的智慧在,学生答:少年国家的强大在,学生答:少年国家的富强在……学生答:少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小小的少年,单薄的肩膀,为什么要承受如此重大而又艰巨的责任?(二)理解“责任在少年”(1)借助资料,理解“责任在少年"想要知道梁启超先生为什么将这沉甸甸的责任赋予在少年身上,我们还要结合资料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

补充资料:资料一:1840年英国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1840到1900年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其中,以辛丑条约为例,清政府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相当于650亿人民币,清政府不仅流失了大量的金钱,国土还被侵占,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也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

当时帝国主义还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民族危机空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言论,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少年中国说的节选,资料二:前文还有这样的内容:《少年中国说》前文“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读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美哉 与国无疆
我会读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美哉 与国无疆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 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 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 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东亚病夫”,“一盘散沙” “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
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詹天佑修的第一条京张铁路 ,像胡适,李大钊,谭嗣同,鲁迅等 ,他们不仅掀起了新文化,新思想运 动,而且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时代, 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 虎 啸 谷 , 百 兽 震 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 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 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 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 少年中国?这些事物象征什 么?请你边读边勾画出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 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 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 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 日方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今日之中国--如,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如,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如,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如,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如,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100多年前,梁启超用这样的方式描绘心中美 好的中国,那么100多年后的你们心中美好的中国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 。
人文主题
爱国情怀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字卓如,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 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戊 戌变法代表人物之一,力图通过变 法实现国家的强大,百日维新失败 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 ,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 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 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 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 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 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 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 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