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普通心理学

合集下载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第一篇: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复习简要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基本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B.Watson。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

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

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9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9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和幻想
一,睡眠与梦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 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 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α波和β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α波. α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β波.β波波 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 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 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 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 切相关.
睡眠的周期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 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 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 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
睡眠的四个阶段 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 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 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 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四,生物节律的周 期性与意识状态
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 化密切相关,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他们的精神状态, 精力和心情的波动与变化. 人体的生物节律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 自然变化.如:通常人的各种生物节律都是1天或为 一个星期.另外,梦的周期大约为90分钟,女性的月 经周期为28天.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2
分支
介绍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
应用
探讨不同心理学分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以及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观察研究
介绍观察研究的不同形式和技术,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调查研究
探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调查数据。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
介绍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
青少年发展
探讨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和情绪变化。
成人发展
讨论成人时期的事业、家庭和生活变化,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
1 群体行为
介绍群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2 社会认知
探讨社会认知的概念和过程,如归因、认知失调和社会比较。
治疗方法
探讨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 疗法。
3 人际关系
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健康关系的技巧。
人格心理学
1
人格理论
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分类系统。
2
人格评估
探讨人格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和项目ive测试。
3
性格特质
讨论性格特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如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和责任感。
心理障碍与治疗
心理障碍
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 裂症。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神经与 行为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
探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人们的思 维和决策过程。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49.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49.

对几种特质的解释: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
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 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林黛玉 的多愁善感就是她的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
特质,每个人大约有 5 - 10 个。如林黛玉的清
高、率直、聪慧、孤僻等。
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
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
的人才知道。
对各种特质的解释: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 质。如一个孩子“爱干家务活”,但它的原因可
能各种各样,如可能为了得到零花钱,也可能是
3、超我(superego)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的自 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 来。
超我的作用: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
监控,追求善的境界。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整体,各自代
表人格的不同方面,即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
我,和道德理想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1、本我(id)
这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先天本能、欲望 组成的能量系统,具有较强冲动力量,也被称做 “力比多”(libido),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和混 乱无序的。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 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外倾性( extraversion) :表现为热情、 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 agreeableness ):具有信任、 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

北大学长考研347普通心理学笔记

北大学长考研347普通心理学笔记

北大学长347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同时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个体心理:(传统)心理现象包括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②心理状态(意识和注意)③心理特性(心理活动的动力,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人格特征);2.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刺激有机体的内部状态-主观世界中介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行为一种主观心理现象心理3.个体意识和无意识LOREM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稳定而丰富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们在正常环境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但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或作用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①描述研究:目的是对心理和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以确定某种心理现象在质上和量上的特点;②相关研究:对研究环境一般不加以控制,往往依据过去从现场搜集到的资料,用统计程序加以处理;③实验研究:对实验环境加以控制,并操纵有关变量,以便建立因果关系;2.根据实际采用方法不同可分为①观察法:不便控制对象时使用,难以重复观察,难以精确分析;②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③测验法:用标准化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④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使用调查法时应该注意,1.取样代表性,2.被试的反应会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⑤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都有哪些?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基本成分:感觉、表象、情感)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研究目的:通过内省,了解在不同刺激情景下,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历史评价:1)贡献性: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基础;2)局限性:①研究内容脱离实际;②研究方法局限;意识无意识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件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 种类、影响条件;图形的组织原则和距离知觉依 赖的线索,方向定位的规律。难点为距离知觉依 赖的线索。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1.定义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 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 象。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 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 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 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 棒或直线敏感。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 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本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知觉的概念、知 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的含义,介绍 了知觉的生理机制和知觉的种类问题。
小问题:知觉和感觉的关系如何?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 .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 .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 .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 . 知觉的恒常性 五 . 知觉的适应
本节教学目标:掌握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知觉理解性在生活 中的作用;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及其种类、影 响条件;掌握图形的组织原则和距离知觉依赖的 线索,掌握方向定位的规律。
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 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例如,断定闪闪发亮的 东西是一面镜子,这就是分辨和确认的结果。在 知觉过程中,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 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例如,物体颜色和明度的知觉依赖于光的波长与 强度;形状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一序列特征;运动 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对这些感觉特性的加 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202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对某个体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

A.产品分析B.谈话法C.个案法D.调查法2、主观上的音调高低是由()所决定的。

A.声波频率B.振动时间C.声音强度D.声音掩蔽3、人在过度疲劳时会打瞌睡属于()。

A.消退抑制B.分化抑制C.超限抑制D.外抑制4、下列不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的是()。

A.空气透视B.结构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5、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表情。

A.面部B.言语C.身段D.动作6、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7、对人的熟悉面孔和体态的记忆,称为()。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形象记忆8、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

A.说话发生困难B.不能写字、画画C.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困难D.听不懂别人说的话9、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惧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担心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在情绪反应中,产生愤怒的中枢机制是()。

A.下丘脑B.大脑左半球C.网状结构D.大脑皮层11、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12、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个孩子,总是培养他的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他疑虑、孤独,通过这些教育措施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13、斯金纳发现,效果最好的强化方式是()。

A.连续强化B.定比间隔强化C.定时间隔强化D.不定比间隔强化14、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7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7

(五)眼动与形状知觉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分 两大类:一类是微动;一类随意的,较大的眼动, 两大类:一类是微动;一类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 跳和追踪等. 跳和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象,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象,避免网膜因注 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 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用稳定网像 的技术,使某一物体的投影( 的技术,使某一物体的投影(像)始终落在网膜的一个 固定位置上,那么,人们看到的图形将逐渐消失. 固定位置上,那么,人们看到的图形将逐渐消失. 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研究发现, 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研究发现,眼跳中的 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另外,由于人们面临的察任务不同, 另外,由于人们面临的观察任务不同,眼跳的模 式也不同. 式也不同.
二,大小知觉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或者说有哪些 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我们知道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 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A/D 指网象的大小, 指物体的大小, a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 眼睛的距离. 眼睛的距离.
这种情况下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 二, 三, 四,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方位定向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空间知觉的概念,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空间知觉的概念, 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 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 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等. 索;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等.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空间知觉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空间知觉的概念,图形 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 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听觉方向定 位的规律.难点是影响距离知觉的线索. 位的规律.难点是影响距离知觉的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me facial expressions ar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Ekman,1971;Ekman & Oster,1979)
• Ekman & Oster(1979): surprise, fear, anger, disgust, happiness, and sadness.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1.1 Physiological Components
William James (1884)
• the peripheral theory
Carl Lange (1885)
• James-Lange theory
Cannon (1927) and Bard (1934)
• Two criticisms to James-Lange theory
– Too slow – Not specific
• Cannon-Bard theory
James-Lange Theory
害怕
Cannon-Bard Theory
害怕
The neuro-psychology of emotion
Chapter 11
Emotion, Stress, and Coping
Zhang Zhiy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你在闹情绪吗?
心境如何? 你的情绪深而不露?还是溢于言表? 你有什么烦恼或者高兴的事情? 心情郁闷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
The tendency appears to some degree heritable(N/P, 0.40/0.55)
One final solution(Fischer et al., 1990)
An emotion hierarchy
Emotion
Positive
Negative
Love
Definition
Emotion, or affect, is an evaluative respons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feeling) that typically includes some combination of physiological arous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behavioral o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ger, fear, happiness, sadness, and disgust Surprise, contempt, interest, shame, guilt,
joy, trust, and anticipation.
Positive affect / Negative affect
Facial expressions not only indicate a person emotional state, but they also influence its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components.(Ekman, 1992)
1.3.2 Culture and Emotional Display Rules
Acknowledging and examining one’s feelings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ealth. (Berry & Pennebaker,1993; Pennebaker et al,1990)
1.3 Emotional Expression
Hypothalamus, Limbic system, cortex • The Papez circuit: thalamus, hypothalamus, cortex, limbic system, • Amygdala, the brain emotional computer
Two circuits of the emotional reaction The role of the cortex with respect to emotion
Two factors underlie people self-reported emotions.(Watson & Clark,1992; Watson & Tellegen, 1985)
Approach-oriented/Avoidance-oriented system driven by positive/negative affect
Tomkins(1962): the face is the primary center of emo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facial muscle movements is uniform enough across individuals and cultures.(Ekman, 1971)
The overt behavioral signs of emotion Various ways: facial expressions, posture,
gestures, and tone of voice. Creating fear in the face
1.3.1 Facial Expression and Emotion
unaware of being observed. • Cool
1.3.3 Gender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Woman probably experience emotion more intensely, are better able to read emotions from other people faces and nonverbal cues, and express emotion more intensely and openly than men.
Outlines
Emotion Stress Coping Some Concluding Thoughts
1 Emotion
Physiological Componen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Emotional Expression A Taxonomy of Emotions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tegrating the
• Finding a doctor negligent or incompetent
Zajonc(1980): mere exposure effect
1.2 Subjective Experience
happy, angry, sad, and Elated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the intensity of
emotional states
• Personality disorders/Psychological disorder
Emotion-inducing Physiological
stimulus
arousal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arousal
Emotion
Con
Cognition and Appraisal
• People emotions reflect their judgments and appraisals of the situations or stimuli (Lazarus)
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Interpretation and Emotion
• Schachter-Singer theory (1962): not simply the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arousal
• Criticism
Emotion located in the heart,face or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nervous system Three areas of the brain of special importance:
Being unconscious of one own emotional experience
Moray(1969) • Neutral words-->conditioned fear-inducing words • Words in Unattended channel
Unconscious emotional processes can influence thought, behavior, and even health • People regularly delude themselves about their own abilities and personality attributes as a way of avoiding unpleasant emotion. • Shedler et al(1993): such defensive self-deception about emotions takes its toll physiologically.
Joy
Anger Sadness
Fear
Fondness Bliss Infatuation
Pride Jealousy Annoy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