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3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____学仁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____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____机构职责(一)公共卫生科。
在医院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设专职人员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各临床诊疗科室负责人为该科室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工作。
二、报告责任人。
首诊医生为报告责任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三、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一)传染病1、鼠疫。
发现____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____。
发现____例及以上____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____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1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
____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____单位发生____例(高发地区____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
____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____单位发生____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
____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____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6、疟疾。
以行政村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高发地区____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____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概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而建立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将整合各地区的卫生服务数据,有效监控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二、系统功能1.数据录入与管理:支持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录入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执行机构、执行时间、经费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能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生成各类报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监控与预警:系统具备监控功能,可实时监测各地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现异常并及时预警。
4.协同办公: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三、系统优势1.信息完整性:通过系统管理,实现了各级卫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体化管理,杜绝了数据分散和错漏的情况。
2.效率提升:系统自动化处理数据,大大减少了手工录入和统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据可视化:系统生成的各类报表直观清晰,便于政府官员和决策者快速了解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
4.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异常情况,帮助防范各类卫生服务项目风险,确保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执行。
四、未来展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建设成本较低、效益显著的信息化项目,未来应继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推广应用到更多地区和医疗机构,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结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力推动全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科学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的社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和管理相关信息的报告流程和程序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传递事件相关的信息,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加强卫生应急响应和疫情防控工作。
以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责任人员和部门:制定明确的责任人员和部门,负责信息的报告、收集和传递工作;
2.报告方式和内容:明确报告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在线填报等方式,并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报告包括事件发生地点、人员情况、病情严重程度、防控措施等信息;
3.报告时间要求:规定报告的时间要求,要求在发现事件后立即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4.信息流程:规定信息的流转路径和流转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信息保密:明确信息的保密要求,加强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和保护,保障公众和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
6.信息统计和分析:要求对报告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信息共享和发布:规定在必要时需要向公众和相关部门及时共享和发布信息,以加强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信息评估和反馈: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报告的信息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和卫生应急响应能力。
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

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一、概述公共卫生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疾病预防与控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记录、慢性病管理档案、传染病报告记录、病患随访档案、健康宣传教育资料、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史、诊疗记录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三、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记录是记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档案,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等信息。
建立预防接种记录有助于确保儿童得到及时、规范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四、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管理档案是记录慢性病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诊疗方案、随访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有助于规范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医疗效果。
五、传染病报告记录传染病报告记录是记录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诊疗方案、转归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传染病报告记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控传染病,保障公众健康。
六、病患随访档案病患随访档案是记录患者诊疗过程、病情变化、随访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病患随访档案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七、健康宣传教育资料健康宣传教育资料是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资料,包括宣传海报、视频、手册等。
建立健康宣传教育资料库有助于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八、社区健康调查数据社区健康调查数据是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所得的数据,包括社区居民的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建立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库有助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报告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下是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步骤:
1.制定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等。
2.信息收集和报告渠道: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的渠道,包括传染病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
3.信息收集和报告要求:明确相关信息收集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例如病例报告、疫情报告、防控措施报告等。
4.信息采集和核实: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信息汇总和分析:相关部门和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包括疫情趋势、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6.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信息报告的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公众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7.信息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国际组织等,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信息保密和安全:对收集到的的信息进行保密和安全管理,保护相关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以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定和执行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背景简介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为了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这些项目的执行情况,国家决定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实现对各项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精准管理和监控。
二、系统架构1.系统概述该信息管理系统是由政府主导开发,针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设计的一套全面管理平台,旨在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监控项目进展。
2.系统功能项目信息录入: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执行进度、经费支出等;项目监控:实时监测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包括进度、质量等;数据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重点项目筛选提供依据;报表输出:生成各种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系统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各项项目的数据信息;–前端管理界面: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看等功能;–后台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报表生成模块: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各类报表。
4.系统流程•项目信息录入:各卫生服务项目主管部门或责任单位将项目信息录入系统;•项目监控:系统根据录入的信息实时监控项目执行情况;•数据分析: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报表输出:系统将生成的报表提供给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查阅。
三、系统优势1.信息透明化项目信息通过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提升管理效率。
2.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数据分析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指导政策制定。
4.提升管理效率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四、总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为国家各级卫生服务项目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执行和高效运行。
希望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为了及时有效地收集、报告、处置并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公
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
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三、报告流程
1.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并按
照单位内部流程上报。
2. 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3. 上级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报告。
4. 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及时协调配合,制定应对措施,防范和控制疫
情扩散。
四、报告内容
1. 疫情基本情况:病种、病程、传播途径、发病情况等。
2. 确诊人数: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数据。
3. 宣传信息:对公众提供防范和应对信息。
4. 应对措施:所有单位和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
推进执行。
五、报告要求
1. 上级部门应当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及时指导各相关
单位和部门进行处置。
2.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认真踏实地完成信息报告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六、执行和监督
1. 本制度由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和管理。
2.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执行信息报告的同时,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
3.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当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的责任。
七、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本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 相关单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的收集、报告、监测和分析等工作。
04
监督与评估
监督检查
定期检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规 范得到有效执行。
重点督查
针对重大或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 家进行重点督查,指导事件处置 工作。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 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 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报批评
对工作不力、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 评,督促其整改。
责任追究
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 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05
附则
解释权
解释权
本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会负责解释,对于本规范中 的专业术语和定义,也由国 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统一
解释。
解释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必要 时,可以通过发布公告、制 定实施细则等方式,对规范 中的条款进行解释,以明确 具体操作要求和执行标准。
要点二
废止内容
废止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 全部条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 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再参 照执行。
要点三
废止效力
废止自本规范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于 已经按照原规范开展的相关工作,各 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和 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第一部分政策背景一、社区卫生服务1、中发[1997]3号_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_19970115 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
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
2、卫基妇发[1999]326号10部委_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0716(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04字方针) 3、卫基妇发[2002]186号11部委_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_20020820(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税务总局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4、国办发[2006]5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_20060208 组长: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副组长:高强卫生部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军财政部副部长,成员:黄文平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春正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姜力民政部副部长、王晓初人事部副部长、王东进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蒋作君卫 1生部副部长、江帆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惠鲁生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刚中医药局副局长。
5、国发[2006]10号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_20060221 6、2006年国家下发的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配套文件2006_23号劳社部发_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_36号国中医药发_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2006_61号财社_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2006_69号国人部发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_239号卫妇社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6_240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2006_244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_1305号发改价格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意见的通知二、新医改与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文件1、中发[2009]6号_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_20090317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 2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
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2、国发[2009]12号_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_20090318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3、国办函[2009]75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_ 20090722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七)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3主要工作目标: 1.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居民试点建档率达到5%。
(卫生部负责)2.开始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09年补种2300万人左右,占应补种人数的31%。
(卫生部负责) 3.启动35-59岁农村妇女常见病检查项目,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对全国农村约1180万名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和住院分娩给予补助。
(卫生部负责)4.为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卫生部负责) 5.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87万户,炉灶维修45万户。
(卫生部负责)6.支持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11万座。
(卫生部负责)7.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
(财政部负责) 4、卫妇社发[2009]70号_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_20090707 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四、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
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
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
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5、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0号20090624 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1号20090624 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91号2009092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0]102号_2010062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方案》 5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0]101号_20100622 6、国办函〔2010〕67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_20100420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1.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工作目标:(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并提高信息化水平。
(卫生部负责)(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