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自读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可以在不明白的地方标 上问号。
我会认
yà
wèi
yǐ
qū
揠谓矣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 “我们 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 神圣 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 我们 :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 己的 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 上,呈 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 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 段。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 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 呢?让 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14*鹿和狼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 森林还是 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美国总统罗 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 鹿的大敌—— 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 的生态灾难。那 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 那就是得到特别保 护的宠儿——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 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 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 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 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物
C、三氯丙醇的分子由 12 个原子构成
D、三氯丙醇的相对
分子质量是 160.5 5、据报道,近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有毒气 污染 的材料占 68%,它们会释放出 300 多种能引发 30 多种疾病的有 害物质,其 中一种为三氯乙烯,它的化学式为 C2HCl3。下列对三氯乙 烯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水
D 、 醋 酸 2.曾作为
冰箱制冷剂,但因破坏臭氧层而被禁用的是 ( ) A、甲醇
B、
甲醛
C、氟里昂 D、乙醇
3、在西部大工业开发中,投资兴建的“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蕴藏 的丰 富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这里所指的“西气”的主要成 分 是 ( )
A、CO
B、H2
C、CH4
22 寓言二则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了 《韩非子》,有十余万言;主要写了有关法 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 名的有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 充数”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老马 识途” “有眼不识荆山玉”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现象记录:_
。
3、请你试着给有机物下个定义: 叫有机物。 三、探究活动二:
查阅自备的西药类药品说明书,仔细观察该药品成分(有机物) 中除了碳元素外还有什么元素?它们的组成和结构是否相同? 我发现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
表一:
。 四、阅读书本 35~37 页“几种简单的有机物”完成下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1、课件演示:
你认识画面 2 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动物,你还能说出其它小动物 的名 称吗? 这些小动物对人有哪些益处?我们应该怎样代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 物? 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动手实践: 请你制作标语牌,宣传画等方式保护有益的动物。 拓展性学习 回家向朋友,家长讲一讲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小练习 大智慧
自相矛盾 【近义词】 相互抵触 【反义词】 前后抵触
天衣无缝
无懈可击
作业超市
1.搜集韩非子的故事读一读。 2.写一篇读后感。 3.积累寓言故事成语。
揠苗助长
自读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可以在不明白的地方标 上问号。
我会认
么特点,怎样才能写好?
汇报、交流。 半扶半放指导左窄右宽的字。 观察:老师写三个“挑”,一个穿插迎让疏密得当;一个左右不让“拳 打 脚踢”;另一个左右虽有相让,但是没有注意穿插,不够紧凑。 比较:哪 个字写得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提示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练习书写“挑”。
成果展示,评议提高: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给 大家 看,并请大家评议。 小组讨论写“折、根、独、满”这四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习:在田字格中 练习写以上四个字。 教师示范书写“容、易”两个字,提示宝盖不要写得太宽,“日”要 写小 些。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斤、容、易”三个字。 书写擂台赛:擂主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我们一个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 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 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
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 鸣 ,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 样 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 成 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 讲 的内容。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 钉、给
2.指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 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每个字 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 能使前 半部分更具体。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 成 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 讲 的内容。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 钉、给
2.指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 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每个字 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 能使前 半部分更具体。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不动脑筋。
鬻(yù):卖。
誉:赞美。 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或:有人。 曰:说。
应:回答。
坚:坚固。 以:用。 莫:没有什么。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3. 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 段
,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
1.
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 2 人对读。 (首尾呼 应
。 )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 板:神机妙算
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 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
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 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 生: “ 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 生: “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不动脑筋。
鬻(yù):卖。
誉:赞美。 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或:有人。 曰:说。
应:回答。
坚:坚固。 以:用。 莫:没有什么。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3. 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 段
,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
1.
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 2 人对读。 (首尾呼 应
。 )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 板:神机妙算
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 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
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 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 生: “ 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 生: “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1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 其他
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 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 习惯。
2 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22 寓言二则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了
《韩非子》,有十余万言;主要写了有关法
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
名的有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 充数”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老马
识途” “有眼不识荆山玉”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
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 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 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 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 习惯。
2 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22 寓言二则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了
《韩非子》,有十余万言;主要写了有关法
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
名的有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 充数”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老马
识途” “有眼不识荆山玉”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
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 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 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童的喜爱之情。 ) 6.练习背诵。 四、阅读平台(丰收园)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你们 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丰收园里为我 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 1.学生自读《葡萄叶的梦》 。 2.指名朗读,并评价。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说一说,每小节写的主要意思。 5.讨论和交流:葡萄叶的梦是什么,说 说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我们一个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 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 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
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
只能是适得其反。
快乐作业
1. 我会说。我能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 朋友听。
2. 我想读。读一读下面这些成语,然后找一找关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 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
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
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我读懂了寓意:
要说实话、办实事,说话办事不要自
相矛盾。
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一些类似“自相矛盾” 的 成语吗?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不动脑筋。
鬻(yù):卖。
誉:赞美。 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或:有人。 曰:说。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揠苗助长》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

22 寓言二则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了
《韩非子》,有十余万言;主要写了有关法
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
名的有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 充数”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老马
识途” “有眼不识荆山玉”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
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 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 出你的赞叹吧.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 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 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 长江北岸.川流不 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 之
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 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苏东坡的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if-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自相矛盾
作者介绍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了
《韩非子》,有十余万言;主要写了有关法
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
名的有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 充数”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老马
识途” “有眼不识荆山玉”等。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yà
wèi
yǐ
qū
揠
谓
矣
趋
再读课文,思考:田里的禾
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
见了,会说些什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种田人,我 想对你说……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 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 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
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
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 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 出你的赞叹吧.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 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 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 长江北岸.川流不 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 之
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 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苏东坡的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