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详细勘察任务书(道路桥梁地勘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Word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Word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1、完成一条改建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

2、在带状地形图上(1∶2000)确定道路中线。

3、确定平曲线半径,并计算园曲线和缓和曲线要素。

4、编制道路里程桩及坐标。

5、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

7、绘制一个平曲线段内的施工横断面并计算土方量。

(计算超高加宽)二、设计方法1、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2、在1∶2000的地形图上选出起、终点、中间控制点3、确定平曲线半径:以重要的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确定路线的总方向,并在转折点处设入合适的平曲线半径R。

4、确定路线总长:根据偏角α的大小和曲线半径R计算图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要素,以20m一桩编制好里程桩,最后计算路线的总长。

5、根据公路等级标准(三级)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①确定地面线:以平面图的设计成果为依据,在实地测量道路中线上的地面标高,并连成线。

②确定主要控制点高程:根据已设计的平面中线位置,沿线找出道路设计线高度的主要控制点高程。

③确定设计线的高度(俗称:“拉坡”):按照“拉坡”的设计步骤以及有关纵坡的设计要求(如对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平均纵坡、合成纵坡等控制),通过试坡、调整、校对,最后把各路段坡度、坡长确定下来。

并在转坡点设入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④绘制纵断面图:A:图上部分:画地面线,设计线。

标明竖曲线的位置及其要素。

水准点、重要附属结构物的位置和高程要标明。

B、图下部分:完成所有数据的计算。

填写内容有:直线与平曲线的位置;桩号及里程;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坡度及坡长;土壤地质说明等。

C、选用比例:垂直 1∶200,水平1∶2000。

7.横断面设计根据施工高度和道路横断面儿何尺寸进行“戴帽子”;计算横断面填挖面积;8、设计成果:①平面设计②纵断面设计③一个平曲线段内的横断面和标准横断面。

④平曲线要素表⑤逐桩坐标表⑥路基设计表七、主要参考资料:[1]《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从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进行
(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对于越岭线的布局应解决的问题为: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的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的展延,山区公路往往因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克服高差时,常常需设置回头曲线,适宜布设回头曲线的地形有:山包;平缓的山坡以及山沟侧坡,但要注意同一山坡上应避免迭线过多而且回头线之间距应能满足最小距离的要求。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将从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大板块对我的实习进行反思。

一、教学1.备课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少不了课前充分的备课,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其课前备课花费的心力和时间更不用说了。

因此在上课前要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实习期间,我都会提前进行备课,不一定按规范的格式落实到纸上,但一定在脑海里进行教学过程演练。

听完师傅的课后在对比哪些地方师傅处理得更妙,而这点也正是自己的收获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并且课下和师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不懂的地方,一点一滴,做到每课一获。

备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与二年级教学重点依然是字词,让学生认好字、写好字、理解意思,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落实字词,要巧用工具——字典。

特别是字的结构、笔顺、形近字、组词等。

比如“睡”才发现自己一直写的倒笔画,一定要把字都备全。

同时要根据学情找到重点字、易错字,重点提醒。

如曹冲称象一课中,“称”和“秤”就是学生易混的字,在教学时就要进行辨析。

低段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尽量用短句子,不然学生更不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指向也一定要明确。

切忌大段大段诗情画意的语言。

科目不同,备课也有所不同。

实习阶段我同时承担了两个班的国际视野课。

金山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因此国际视野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主。

国际视野备课时,我主要从国家基本知识(名称、国土面积、语言、货比、国徽、国歌、国旗)、国家代表(国石、国画、国鸟……)、饮食、旅游景点等,主要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同时我采用旅游的方式带着孩子们去世界各地旅游,采用图片、视频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喜欢国际视野课,经常问我:陈老师,我们今天去哪旅游呀?下次去哪?备板书也很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其他要求由建设单位提出
场地已有相关资料:勘察工作范围内地下已有埋藏物的资料(如电力、通讯光缆、各种管道、人防设施、洞室等)及具体位置分布图。
由建设单位搜集提供。
提交资料日期:
拟建构筑物特征
名称
勘察等级
位置
起始点坐标
长度宽度
基础形式
埋深
其他
道路

呼和浩特市云中路
签字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日期:年月日
附件1:房屋建(构)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参考样本)
工程名称
云中路新机场连接线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勘察阶段
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工期
勘察目的与一般要求:
由设计单位提供并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对勘察工作的特殊要求:
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其他要求由建设单位提出
场地已有相关资料:勘察工作范围内地下已有埋藏物的资料(如电力、通讯光缆、各种管道、人防设施、洞室等)及具体位置分布图,带坐标和地形的勘察场地总图。
由建设单位搜集提供。
提交资料日期:
拟建建
/构筑物特征


名称
(楼号)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平面尺寸
结构类型
±0.000
绝对标高
基础形式
基础埋深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上Biblioteka 地下地上地下
签字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日期:年月日
勘察单位代表签字:日期:年月日
委托单位:(盖章)勘察单位:(盖章)提交任务书人:联系电话:
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工程名称
呼和浩特市云中路新机场连接线工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包括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的计算,竖曲线计算及超高和加宽值的确定;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公路用地范围图的绘制以及相关设计表格的填写。

培养学生遵守并运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标准图和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对资料灵活、合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精确计算、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运用工程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为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道路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根据分组课题完成相应路段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地形平原区,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

对以下各项作设计计算及论述,编写设计说明书。

1、纸上定线在分组给定地形图的两控制点A、B间选取一条路线,要求有比较线,通过路线方案比较论证,确定最佳路线方案。

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和内容见《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详细设计计算(1)平面设计选定曲线半径,用公式计算路线中各转角点平曲线的几何要素,生成《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同时确定路线的超高、加宽等值,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2)纵断面设计纵坡、坡长设计,竖曲线设计,计算标高及填挖高度,绘制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3)横断面设计拟定并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4)路基土石方计算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用积距法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体积,编制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三、设计成果1、设计总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路线方案,路线平、纵、横的设计与计算,土石方计算调配,排水设计等内容的说明;2、路线平面图一份;3、路线纵断面图一份;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张;5、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一份;6、各种设计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纵坡竖曲线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各一份。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
附件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场地位置:






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进行勘察工作。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要求
提交
勘察
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总荷重
(KN)




设备基础

差异
沉降
敏感
程度


尺寸
(m×m)






(m)
单位
荷重
(KN/m)

总荷重
(KN)
1
新建综合楼
见总图
3
10.8
二级
框架结构
一般
任务单位(公章):设计总负责人:提任务书人:地址:
2、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3、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
值。
4、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5、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7、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提出任务书日期
2014年12月26日
要求提交资料日期
2015年01月24日
要求提交资料份数
6份
随任务书附图

勘察任务书

勘察任务书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பைடு நூலகம்察任务书
建设 单位
工程名称
场地位 置
一般要求 要求提交勘察报 告内容
1、严格按照 1、满足《岩土工程考察
《岩土工程考察 规范》(GB50021-
规范》
2001)(2009年版)第4.1.1
(GB50021-
和4.1.11条所规定的内
2001)(2009年 容;
版)和参照《建 2、满足《建筑地基基础




2
生 产 楼
框 架 结 构
1
柱 下 敏 二丙 0 0.300 4.5 独 感 级 级 立


3
设计负责人:
任务提交人:
问题,提供资料 阻率;
完整,数据无 5、地上、地下管线、线
误,图标清晰, 缆、构筑物情况;
建议合理的勘察 6、地下水情况;
报告;
7、其它规范相关要求。
3、勘察报告必
须是经过审查合
格并加盖审查印
章的正式文件,
方能作为工程设
计的依据;
4、要求与建筑
物等级和地基基
提出任务日期 : 年月日 要求提交报告日 期: 年 月 日 要求提交报告份 数: 份 随任务书附总平 面图: 份 张
础设计等级具有 相应资质的勘察 单位承接勘察任 务。
序 总 建 结 建筑层 设计 建
号 图 筑 构 数 地坪 筑
编物 类
标高 高
号名型 地地


上下
基 对 建 基 载荷
础 沉 筑础
形 降 物设
式 敏 等 计 墙基 柱
感 级 等 KN/m 基


KN

路桥工程地质勘察调查作业指导书

路桥工程地质勘察调查作业指导书

路桥工程地质勘察调查作业指导书一、地质调查工作目的与目标:1、目的:依据已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发或初步设计文件中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调查工作,为确定大路路线、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供应精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2、目标:(1)在工可研的基础上,依据设计要求进一步查明构造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终确定大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设位置。

(2)查明构造物的地基的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精确供应大路工程基础设计所必需的工程地质参数。

(3)依据前期工作拟定的对不良地质、地质病害及特别性岩土防治方案,应详细查明其分布范围、性质,供应防治方案设计所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4)对筑路材料进行详勘,最终确定施工时所采纳的料场。

(5)供应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预备工作:1、准确掌控工程可行性研发或初步设计审批的有关内容,认识设计意图,明确调查及勘察的重点。

2、参与路线方案的研发和现场调查工作,认识各方案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

3、拟订组级作业方案,落实人员和技术装备。

三、路基勘察与调查:1、一般路基勘探工作沿路线进行,探点一般沿路中线布设,改建大路可在旧路两侧布设,一般采纳简易钻探或挖探,勘探点每公里不少于3个,孔深不小于2米,地质条件简单路段适当加大勘探点的密度。

按地质条件分段布设测试点,并分层采用代表性样品进行室内试验或在代表性地段作原位测试。

土的含水量按不同深度取样测试,有条件时应在现场完成含水量试验,无条件时应于当天完成。

依据沿线的地质状况供应路基填挖高度,以便于内业人员进行纵坡设计。

2、高路堤首先应确定掌握横断面位置和数量,一般应每100米设1个,地质条件变化不大时,能够每300米设1个,或每个工段设2~3个。

掌握横断面宽度应超过路堤底左右各20米,每一个掌握横断面上至少应设1个钻孔或每一工段至少应设2个钻孔,辅以触探、挖探、简易钻探在内,每一个掌握横断面上至少应设3个探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

1.2 工程地点:。

1.3 工程规模:道路建设长度为 m,规划红线宽度为 m,道路占地面积为 m2,用地面积 m2,采用沥青混凝土的路面结构,路基形式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

中桥采用,跨径布置为20m+20m,梁体结构厚度为0.95m,基础为 ,桥梁全长 m,宽 m。

二.依据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本次工程勘察依据以下(但不限于)规范、规程和标准:2.1国家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2行业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 C20-200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004-89);(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GTGE40-2007);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程所在地有所增减2.3 地方标准:(1)云南省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YGJ88-02);三.详细勘察技术要求3.1 勘察钻孔布置:道路工程部分共布置钻孔16个,其中技术孔(控制性勘探孔) 4 个,鉴别孔(一般性勘探孔) 12 个。

3.1.2 桥梁部分钻孔布置:桥梁工程部分共布置钻孔28个,其中0#桥台7个,1号桥墩14个,2号桥台7个。

勘探要求:1.勘探孔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一般性勘探孔孔深8~10米, 控制性勘探孔孔深12~15米。

桥梁部分钻孔深度应至岩土持力层。

2.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提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3.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当场地内存在土坡需要处理,需要对土坡边坡稳定给出评价及处理建议,并提供挡土墙设计的相关参数。

3.2勘察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道路工程部分:1.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判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对地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2. 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土层, 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

4.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如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崩塌、地面沉降、地震效应及活动断裂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6. 查明可能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基础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7. 通过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地质依据。

8. 单项工程设计合同要求的或结构设计有特殊要求等其他内容。

桥梁工程部分:1、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市政工程勘察规程CJJ56-94》和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相关规定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2、查明桥区各墩台和主要防护构筑物范围内及其邻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岸边的地层结构,各类土层的性质、坡度,基岩的构造、风化程度及深度、断层或破碎带的位置,并对岸坡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提供基础的设计和验算所需参数。

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以及评价其影响。

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和分布范围,必要时还应查明地层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

5、查明河床的冲刷情况和深度。

6、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场地,应判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桥涵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9、未尽事宜详见相关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CJJ56-94)。

10、所有指标均应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等相关规范提供。

3.3 勘察技术要求1.取样要求:(1)土样:技术孔按分层取土样的原则采取原状土试样,取样间距宜为2~3m,每层土至少取一个样,土层厚度超过5m时应增加取样。

(针对本工程特点,提出取样的重点地层和部位,如持力层、基坑开挖范围的土层,样品等级和取样方法及取样器的要求,主要岩土层的样品统计数量应不小于6个,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2)岩样:技术孔的中风化岩中各取1~2组岩石样品,进行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非软岩加做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必要时在鉴别孔的中风化中取样试验(当技术孔数量较少,样品数量偏少时)。

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土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3)水样:每个场地取水样不少于2件,进行水质分析,评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 原位试验:(1)标贯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技术孔原则上每取完一个土样后进行标贯试验一次,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均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间距宜为2~3m)。

(2)地下水位量测及抽水试验:应量测每个钻孔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选择代表性钻孔对场地内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以估算含水层的涌水量和渗透系数。

3. 室内试验:(1)土样:对粘性土应做天然含水量(w)、土粒比重(r)、天然密度(ρ)、孔隙比(e)、饱和度(Sr )、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内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系数(a)、压缩模量(ES)等物理力学性指标试验;砂土应进行颗粒分析,并做水上和水下坡角试验。

(2)岩样:进行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非软岩加做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提供岩石的软化系数kp值。

(3)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评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4.1.文字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道路部分:(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8)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对地基基础的选型提出意见和建议。

(9)对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基土的液化等级、场地标准冻深提出评价意见。

(10) 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震效应评价。

(11) 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地基均匀性评价。

(12) 复合地基和桩基的桩型和桩端持力层选择的建议。

(13) 地基变形特征预测。

(1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

(15) 路基开挖和边坡防护的评价。

桥梁部分:(1)勘察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量。

(2)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成因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经验等。

(3)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土层的均匀性及承载能力和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影响、场地水土的腐蚀性、地震效应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4)对基础选型、持力层选择等提出分析评价与建议。

(5)应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和主要防护构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以及施工排水的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未尽事宜详见相关勘察规范。

4.2.成果报告应附下列图件:(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关键土(岩)层(如风化岩)层面等高线图和等厚度线图。

(7)地质情况复杂如有软弱夹层或持力层厚度及顶面高层变化较大时可绘制工程地质立体图与工程地质分区图。

(8)存在特殊性或特殊地质问题时应有专门性图件。

(9)土(岩)芯照片。

4.3.应附有反映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的图表内容:(1) 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成果表,需要时应提供压缩曲线、三轴压缩试验的摩尔圆及强度包线。

(2) 各种地基土原位测试试验曲线及数据表。

(3) 岩土层的强度和变形试验曲线。

(4) 岩土工程设计分析的有关图表。

某某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