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翻译

合集下载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赏析《卖炭翁》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卖炭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卖炭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卖炭翁》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原文:[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卖炭翁翻译:有个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上砍柴烧炭。

他满面的灰尘,烟火熏烤他的脸,两鬓苍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呢?只想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粮食。

可怜他身上衣衫单薄,心里担忧炭不值钱仍希望天更冷一些。

夜里城外积了一尺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上路。

走了半天,人也饿了,太阳已升高了,他才赶到集市的南门外泥地上休息。

那飘然而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穿黄衣的是宫使,穿白衣的是爪牙。

他们手拿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拉回车头吆喝着牛往北走。

一车炭足有—干多斤,宫使强行拉走,老人舍不得却也没办法。

宫使扔下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子朝牛头上—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三、卖炭翁原文赏析:(一)内容分析《卖炭翁》这首诗是自居易新乐府诗中最突出的一首。

在这首诗的下面,诗人有一段小注:“苦宫市也。

”这个注脚,有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整首诗共两大段,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为前面的六句,介绍了卖炭翁的生活情况。

他长年生活在南山里靠砍柴烧炭卖炭过日。

辛勤的劳动,使他的脸烤成烟火色,双手黑黑的,人也过早地衰老,已经两鬓斑白了。

这辛勤的劳动,仅仅是为了营生,用炭去换取粮食和衣服。

第二层,是中间的六句。

写卖炭翁一早就赶着炭车进城去卖炭的情况。

七、八两句,先写他内心的矛盾,身上衣服单薄,自然希望天不要太冷,可天不冷,又担心炭卖不出去,于是,只好盼望天冷一点,他已经顾不上挨冻了,想的是早一点把炭卖掉,去换取粮食和衣服。

九至十二句,写他进城卖炭的艰辛。

下了一夜大雪,天寒了,正是难得的卖炭机会,于是天刚拂晓便拉着炭车,在冰天雪地上赶路,这辛劳自然不言自明。

《卖炭翁》原文、注释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注释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注释及翻译《卖炭翁》原文: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注释: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木柴。

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的样子。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掉转。

叱:吆喝。

牵向北:长安城宫廷集市北边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x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钱。

《卖炭翁》翻译:有一个卖炭的老翁,常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卖炭翁》原文以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以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乔迁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字词解说: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朝皇宫里需要物件,就向市场上去拿,随意给点钱,其实是公然打劫。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勤。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获得。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令人同情。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印迹。

⑼困:困倦,疲备。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四周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盈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喜悦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帮凶。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好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朝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能够代钱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钱。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全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尘埃,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1、卖炭翁: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 也。

” 2、辙:(zhé) 车轮印 3、系: (jì) 挂 4、伐薪:砍柴。

5、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6、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用。

7、辗:同“碾”,轧的意思。

8、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9、困:累。

10、市:集市。

11、翩翩:轻快得意的样子。

12、骑(jì)骑马的人。

1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 爪牙。

14、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叱:吆喝。

16、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17、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18、惜:舍不得。

19、绡(xiāo):生丝。

20、系:挂。

21、直:同"值",价值。

22、卖炭的钱何所营:得到。

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够 23、苍苍:灰白色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都被炭熏黑了,十个指头 就如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 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 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 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 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 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伐薪(xīn):砍柴。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苍苍:灰白。

营:经营,用处。

辗(niǎn):轧。

辙(zhé):车轮轧过的痕迹。

翩翩(piānpiān):轻快的样子。

骑:指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身穿黄衣的太监。

白衫儿:太监的爪牙。

把:拿着。

敕(chì):皇帝的命令。

叱(chì):吆喝。

宫使:出皇宫采办东西的太监。

绫(líng):一种丝织品,像缎子而比缎子薄。

直:即“值”。

价钱,代价。

【大意】卖炭的老翁,整日在终南山上,辛辛苦苦地砍柴烧炭。

高大的炭窑喷射出火光,热浪灼人;随着滚滚的浓烟,飞散的烟灰落满了老人的身上,日子久了,就呈现出烟熏火灼的肤色。

他灰白的鬓发散乱着,反衬出黝(yǒu)黑的手指,引人注目。

卖炭得来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全家穿衣、吃饭都指望着它啊! 老人穿的衣裳又破又薄,根本抵挡不住冬日凛冽的寒风;可是因为担心天气转暖,木炭卖不出好价钱,可怜的老人却情愿天气冷一些,再冷一些!终于,一夜的鹅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积雪盈尺。

抱着满怀的希望,天刚蒙蒙亮,老人便驾着满载木炭的牛车,在冰雪上辗出车辙,匆匆地赶往长安城。

经过长途跋涉,日头已高,拉车的老牛、驾车的老翁都已疲惫不堪,便随意歇息在南门外集市的泥泞中。

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

“那两个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伙是谁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着,只见马背上穿着黄衣的太监带着穿着白衫的随从们,已耀武扬威地拿着文书,来到了老人的面前。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唐】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1)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三十二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到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薪:木柴。

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

(5)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8)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10)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11)翩翩:轻快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3)把:拿。

称:说。

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4)回:调转。

叱:吆喝。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16)驱:赶着走。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惜不得:吝惜不得。

惜,舍。

得,能够。

(17)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大。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18)系(jì):挂。

直:同“值”,价钱。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卖炭翁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译文:卖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伐树木烧炭。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烟火的颜色,两鬓斑白,十个手指都被炭烧得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呢?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却担忧炭价低廉,希望天气更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清晨驾着炭车碾过冰冻的车辙。

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高,他们在市南门外泥泞的地方停下来休息。

翩翩而来的两骑是谁呢?是身穿黄衣的使者和他的白衣随从。

他们手持文书,口中称是皇帝的敕令,驱赶着牛车往北走。

一车炭,重达千余斤,宫中的使者驱赶着,老翁不舍得却无法阻止。

他们给了半匹红绸和一丈绫,挂在牛头上作为炭的交换。

卖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伐树木烧炭。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烟火的颜色,两鬓斑白,十个手指都被炭烧得漆黑。

注释:1. 卖炭翁:指卖炭的老翁。

2. 伐薪:砍伐树木。

3. 烧炭:将木材烧制成炭。

4. 南山:指南方的山。

5. 尘灰烟火色:指因烧炭而脸上沾满灰尘,呈现出烟火的颜色。

6. 两鬓苍苍:指两鬓头发已经斑白。

7. 十指黑:指十个手指都被炭烧得漆黑。

8. 营:经营,使用。

9. 单:薄。

10. 炭贱:炭的价格低廉。

11. 天寒:天气寒冷。

12. 碾冰辙:在冰上碾过的车辙。

13. 翩翩:轻快的样子。

14. 黄衣使者:指身穿黄衣的使者。

15. 白衫儿:指身穿白衣的随从。

16. 敕:皇帝的命令。

17. 北:北方,指皇宫的方向。

18. 红绡:一种红色的丝绸。

19. 绫:一种丝织品。

20. 系:挂在。

21. 炭直:炭的交换价值。

以上是对《卖炭翁》这首诗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共计约5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翻译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