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结构
分析曲式结构分析报告

分析曲式结构分析报告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音乐的进程和发展,为听众提供了音乐体验的框架。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曲式类型。
1.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曲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
曲式结构是一种音乐组织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起伏和发展,为作曲家提供了一种组织创作的框架。
通过分析曲式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2.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
曲式结构通常由多个乐章或段落组成,每个乐章或段落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常见的曲式结构包括ABA、ABACABA和Sonata等。
我们将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过渡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3.曲式结构的常见类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曲式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小步舞曲和民谣等。
我们将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例子,分析它们的曲式结构和特点。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式结构在不同类型音乐中的应用和演变。
4.曲式结构的变化与创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曲式结构的变化与创新。
随着音乐的发展,作曲家们开始挑战传统的曲式结构,引入新的元素和形式。
我们将以现代音乐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曲式结构和创新之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曲式结构在音乐发展中的变化和多样性。
5.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曲式结构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分析曲式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总结:本文通过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分析了曲式结构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曲式结构为音乐作品提供了一种组织创作的框架,决定了音乐的起伏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曲式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曲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句式:由一个乐句组成,如山西河曲民歌《掀船调》和京剧唢呐曲牌《急三枪》。
2.对应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应的乐句组成。
其中由两句组成者,通常称上下句,运用最广,除单独运用(如陕西民歌《信天游》)外,还是构成多种曲式的基础结构。
由4句组成者,如河北民歌《小白菜》,运用也相当广。
更长的句子如青海民歌《水红花令》和琴歌《关山月》(6句)等也有,但较少见。
3.“起、平、落”式:由起部(引发)、平部(用垛句或核心展开)和落部(结束)组成,如云南民歌《猜调》就是这种结构。
流行歌曲曲式结构

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通常较为简单,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题(主歌)、副歌、桥段、流行句(记忆点)和结尾。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流行歌曲结构:
1. 主题(主歌):这是歌曲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相似的段落,称为A1、A2等。
主题部分通常在歌曲的开始和结束出现,起到铺垫和总结的作用。
旋律和歌词往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便于听众记忆。
2. 副歌:副歌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具有重复和对比两大功能。
副歌的旋律通常较为激昂,歌词表达歌曲的核心情感。
副歌部分经常出现在歌曲的中间,可以增强歌曲的动态感。
3. 桥段:桥段是歌曲的过渡部分,位于主歌和副歌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桥段通常在音乐和歌词上与主歌和副歌形成对比,为歌曲增加层次感。
4. 流行句(记忆点):流行句是歌曲中最具有传播性和记忆性的部分,通常出现在副歌中。
流行句的歌词和旋律简洁明了,容易让人记住。
5. 结尾:结尾是歌曲的收尾部分,通常包括一两个段落,与主题部分相似。
结尾部分可以起到强调歌曲主题和情感的作用,使歌曲更加完整。
总的来说,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主要以主题、副歌和桥段等部分构成,具有简单明了、易于传唱的特点。
不同的歌曲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各部分的比例和顺序,以实现最佳的音乐效果。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

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一、单牌体二、联曲体 >>三、变奏体 >>四、循环体 >>五、套曲体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单牌体、联曲体、变奏曲、循环体和套曲体。
单牌体:是由一个曲牌构成的乐曲形式。
曲牌又称“牌子”,原为说唱、戏曲及器乐音乐中独立使用的曲式单位,每一曲牌均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俗称“牌名”,就说唱及戏曲音乐而言,牌名一般出自于歌词,可以从牌名看出原曲的内容(如《赛龙夺锦》)、来历(如《梁州序》)或音乐特点(如《急板令》),但大多数的曲牌名和音乐的内容无必然联系,只是一个标志(如《夜深沉》、《下西风》),故同名的曲牌,其曲调乃至词格往往大不相同,在器乐曲中,变化则更大。
曲牌是音乐陈述的基本段落,一般由一个乐段组构成,也有的可分成两个或三个相似或互相呼应的乐段。
联曲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是以曲牌为基本单位,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首完整乐曲。
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联曲体是戏曲、说唱音乐及器乐曲的主要形式,它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曲牌联缀的结构原则有二点:1、套曲中的每个曲牌的宫调必须相通,调性统一和谐。
2、套曲中的曲牌排列有一定层次,一般是先为慢曲,次为中曲,急曲在后,引子和尾声为多为散板,依次递变,因而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规律。
在说唱、戏曲音乐中,往往以第一支曲牌及所属宫调命名。
变奏体: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
曲式:变奏体、循环体、套曲体

曲式:变奏体、循环体、套曲体
曲式指的是乐曲的结构,中国传统器乐曲的常见曲式有:
变奏体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而成构成完整的曲式,又分为原板变奏和板式变奏两种。
原板变奏不改变曲牌原来的板式,只用原板加花的方法进行变奏。
板式变奏是以一个曲牌为基础,运用“添眼加花”、“反调”、“叫散”等等曲调发展手法加以变奏,并形在一系列的板别,再把不同板别按一定规律联缀起来,就构成了大型套曲,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曲式形式。
戏曲中的板式变奏体和联曲体一样,都采用“散-慢-中-快-散”的原则。
器乐曲中则遵循“慢-中-快”的原则,如江南丝竹中的《五代同样》是以《老六板》(有板无眼)为原板,添眼加花变成《快花六》、《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演奏次序为《慢六板》-《中花六板》-《花六板》-《快花六)-《老六板》,因为原板《老六板》放在最后演三,故器乐曲中的板式变奏亦被称为“倒装变奏”。
循环体是以相同的过渡曲或牌子连接不同的曲牌,或以同一曲牌演变成不同变体的曲式结构。
过渡曲调或牌子被称为“过曲”,由它串接的曲牌则被称为“主曲”。
循环体与西洋音乐的回旋曲不同,回旋曲中重复的是乐曲的主要部分,而循环体重复的是乐曲的次要部分,如浙东吹打《划船锣鼓》以锣鼓牌子《三五七》为“过曲”,主曲则有《茉莉花》、《八板》和《柳青娘》。
套曲体是由若干曲牌按一定音乐逻辑关系联缀成套而成的一种曲式结构,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庞大复杂的曲式,典型的例子如陕西鼓乐中的“坐乐”和苏南吹打中的丝竹锣鼓曲。
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第二章:一部曲式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对比兼发展型①引申型的特征:与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材料的延伸发展(模进、分裂、压缩)②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对比)◆对比中部的结构长度与第一部分大多相等,出现扩展的情况比发展中部少些,属准备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一)基本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 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插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插部)+A(主部)+C(第二插部)+ 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曲式结构分类

曲式结构分类
1. 单一部曲式,就像一段简短有力的小故事!比如《小星星》这首歌,整首歌的结构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却超级好听,不是吗?就好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你的心。
2. 二段曲式呀,那可像是一场小冒险呢!像《两只老虎》,前面一段和后面一段,是不是很有层次呀,就像你先经历了一段旅程,然后又进入了另一段不同的体验,多有趣呀!
3. 三部曲式呢,简直就是一部小电影!好比《蓝色多瑙河》,开始一段,中间一段,再来个结尾,多有节奏感呀,不就像电影有开头、发展和结局一样嘛!
4. 变奏曲式啊,那是魔法在施展呀!像《卡农》,主题不断变化,就像魔法棒轻轻一挥,同一个东西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多神奇啊,难道你不想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吗?
5. 回旋曲式,这可是个不停旋转的小世界!像《献给爱丽丝》,主题不断出现和回来,就像在一个好玩的小世界里转呀转,这种感觉不是很独特吗?
6. 奏鸣曲式,那可是音乐的大城堡!例如一些大型交响乐,里面充满了各种结构和变化,就像一个宏伟的城堡有好多房间可以探索,是不是超级酷呀!
7. 自由曲式,那完全是自由的飞翔呀!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鸟儿在空中随意翱翔,多自由多洒脱,这样的曲式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我觉得呀,曲式
结构分类真的是音乐世界里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欣赏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部曲式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
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
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对比兼发展型
①引申型的特征:与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材料的延伸发展(模
进、分裂、压缩)
②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对比)
◆对比中部的结构长度与第一部分大多相等,出现扩展的情况比发展中部少些,属准备
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
第五章:复三部曲式
1.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音乐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大于或等于二段曲式的结构。
2.复三部曲式的特征:第一部分(首部)——三声中部(第二部分)——插部(插部型中部)——再现部(第三部分)。
3.第一部分:(1)材料:第二部由第一部引申而来,具有流动性。
(2)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和声语汇,转调只限于近关系调。
(3)终止式:古典时期,带有完全终止的独立收拢结构。
19世纪中叶,可主调半终止或不完满终止,也可开放或转调结构,结束于半终止或从属调上,形成和声的不稳定性的贯穿发展。
(4)内部结构:一定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具有方整性、规化性。
4.三声中部:(1)含义:复三部曲式中间部分以完全独立的曲式结构写成。
“Trio”(2)“新主题呈示”是三声中部的重要特征,也是复三部曲式为双主题曲式结构的基础。
(3)特征:1)材料:几乎全新的材料,具有稳定性、歌唱性。
2)和声与调性布局:3)终止式:完全终止收拢于三声中部的起始调。
4)内部结构: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也有乐段结构,每段可独立,界限分明。
5.插部:(1)含义: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以不完全独立的曲式结构、无法清晰地划分曲式段落(句读)的方式写作。
(2)特征:1)材料:不断出现新的主题材料。
不断展开中部结构。
2)和声与调性布局:不断转调或移调。
3)内部结构:细分结构多样化。
4)属准备段:
6.再现部:原样再现、简单再现、动力化再现。
7.复三部曲式的变体:复三部—五部结构(A+B+A+B+A:第一部分+三声中部+再现部+三
声中部+再现部)、双重复三声部曲式(A+B+A+C+A:第一部分+三声中部1+再现部+三声中部2+再现部)。
第六章:变奏曲式
1.变奏曲式——当相对独立的曲式结构以变奏手法组合成更高一级的曲式结构。
2.图示:A(主题)+A1+A2+A
3......
3.结构原则;首先是主题的完整叙述,然后是它的一系列变化重复:A(主题)—A1—A2—A
3......(是一种套曲曲式,即由一系列完整的小曲构成)。
4.变奏曲式:(1)按主题数量分:单主题变奏、多主题变奏(二重变奏或双主题变奏或以上)。
(2)按类型分:严格变奏(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自由变奏。
第七章:回旋曲式
1.回旋曲式——不断反复的主题段落中插入不同的段落。
2.插部——主题段落成为主部主题或叠部,中间插入的部分。
3.回旋曲式的分类:古回旋曲式、进但回旋曲式。
4.古回旋曲式(小型回旋曲式、低级回旋曲式):(1)主题比较短小,主部和插部都是乐段;(2)段落较多;(3)段落性比较强,主部总是在主调上的收拢段落,插部带有展开性,经常转调,但一定用终止式收拢。
(4)主部在主调上,各插部在近关系调上,全曲的调性布局是“T—D—S—T”。
5.简单回旋曲式(典型回旋曲式、高级回旋曲式、对比主题回旋曲式):(1)主部结构为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或乐段,一般第一插部小于主部,第二插不大于主部;(2)有五个段落:a+b+a+c+a(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3)各插部与主部形成对比,插部间又形成对比;(4)主部在主调上,插部在近关系调上;(5)结构上贯穿对比;(6)有尾声。
第八章:奏鸣曲式
1.奏鸣曲式——是由三个音乐的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曲式结构,其中第一部分有两主题,即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副部主题一般在从属调上,两主题一般形成性格上的对比称为呈示部;第二部分主要是第一部分两个主题材料的展开,一般在下属调性方向,称为扎开部;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时,副部主题回到主调上,称为再现部。
2.呈示部:主部(主调)—连接部(属方向调或大小调)—副部(从属调性)—结束部。
3.展开部:引入部分、基本展开部分(下属方向调性或降调方向)、属准备段。
4.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调性回归“主调”)—结束部。
5.呈示部:(1)主部:1)材料;单一性主题或对比性主题;2)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调性明确、稳定,为单一性乐段,也有转调、离调和调性模进;3)终止式:可能是开放性,也可能是收拢性。
4)内部结构:乐段结构,不完整、发散,也有开放性乐句、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
(2)连接部:1)材料;主部材料、新材料或副部材料。
2)和声与调性布局;不稳定性。
3)内部结构: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
(3)副部;1)材料;全新的对比性材料。
2)含有多个主题,即多主题副部。
6.展开部;(1)一般对呈示部出现的材料进行展开,主要是两个主题性格的展示;(2)有时也会用连接部和结束部的动机展开材料展开;(3)展开在下属调性方向的调上,一般不会稳
定在某调上;(4)展开不会利用模进或复调模式等手法,通过不断的离调或转调来充分揭示主题的性格,少数情况下,也会引入新材料,在展开部的开始有时会加入导入部,调性在副主题上,结束时有时出现假再现部,并伴随属准备。
7.再现部:(1)对呈示部的再现,有总结全曲的作用。
(2)不同于三段曲式或三部曲式的再现部。
(3)往往表现为主题展开后的一种升华,最典型的是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在保持旋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调性从从属回归或调性服从。
8.假再现——在再现部出现之前出现主题的片段,而且出现在其他调性上。
第一章:绪论
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
(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
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
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
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
奏原则;回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