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成分检验全解
金属材料介绍全解

马口铁的起源和发展
马口铁起源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该地自古就盛产金属,工艺先进,
且懂得利用水力从事机器制造,从14世纪起就开始生产马口铁。后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各国军队制成大量铁制容器(罐头)而延用到今。
17世纪,英、法、瑞典都曾希望建立自己的马口铁工业,但由于需要大笔资金。所以迟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
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 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 锰氮不锈钢等。
不锈钢的发展
我国不锈钢产业发展进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锈钢的需求主要是以工 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拉动了不锈钢的需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不锈钢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不锈钢 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1990年以来,全球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 而90年代的10年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进入21世纪,我 国不锈钢产业高速增长。2000年-2006年,我国不锈钢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在21.17%以 上。其中,2001 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达到 20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不锈 钢消费大国。2008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达到624.00万吨,同比下降5.17%。2011 年11月份,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长了11.1%至1250万吨。生产不锈钢制品33.68万吨,同比 增长65.25%。其中广东省是我国不锈钢制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产量达183.7万吨,同 比增长41.76%,占全国总产量的78.62%。不锈钢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性能价格比 最优的钢材表面处理方法。我国不锈钢行业原材料中的铬镍在国外是供大于求,而在我 国是供不应求的状况;不锈钢则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盈利空间波动频繁。随着不锈 钢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 秀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 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不锈钢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 不锈钢行业中的翘楚!
热轧钢版检验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轧钢版检验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轧钢板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钢板的质量和安全性,常常需要进行检验。
本报告旨在对热轧钢板的检验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本文的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介绍热轧钢板的检验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等。
在检验结果分析部分,将详细分析钢板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化学成分和表面缺陷等,以及对应的标准要求。
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钢板的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结论部分将对本次检验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钢板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在建议部分,将提出对于热轧钢板生产过程的改进建议,以提高钢板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本次热轧钢板检验报告的编写,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地掌握热轧钢板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分析技巧,为生产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提高钢板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本章节中,将对热轧钢板的检验报告进行介绍,并阐述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说明热轧钢板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依次介绍钢板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分析,并在结论部分给出总结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热轧钢板的检验报告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质量和性能,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热轧钢板的选材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钢板检验方法在本章节中,将介绍热轧钢板的常见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
详细阐述各项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检验结果分析在本章节中,将对钢板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全解

一、金属元素 1、位置 2、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3、金属单质的共性: 金属光泽、导电、导热、良好的延展性
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
4、合金的定义: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
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
5、金属化合物的类别有:氧化物、氢氧化物、盐
思考:上述两反应是置换反应吗?
[小结]金属冶炼 K、Ca、Na、Mg、Al Zn、Fe、Sn、Pb、Cu
电解法
热还原法
Hg、Ag、Pt、Au
热分解法
[小结]置换反应 金属 非金属
点燃SiO2 ຫໍສະໝຸດ 2C高温2MgO + C Si + 2CO↑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非金属
非金属 金属
五、Al与NaOH溶液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Na Fe Cu
Al
问题1、试说出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为: 两性
变价
K、Ca、Na、Mg、Al、Zn、Fe、Sn、Pb
很活泼金属
(H)Cu、Hg、Ag、Pt、Au
不活泼金属 问题2、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钠、铝、铁上述特点吗?
二、金属单质与非金属的反应 如:O2、Cl2、S、N2等 写出Na与O2;Fe与O2、Cl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中有些物质间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 同,请你进行归纳 (3) Fe与Cl2、S反应能否比较Cl2和S的氧化性强弱? (4)铝片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金属制品是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种产品,包括工业设备、建筑材料、家电产品等。
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化学成分标准: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对于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理论值,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力学性能标准: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为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标准中应规定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
3. 尺寸和形状标准: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以保证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和使用可靠性。
标准中应明确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公差范围和标准。
4. 表面质量标准:金属制品的表面质量对于外观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中应规定各种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的允许范围和标准。
5. 其他特殊要求:不同金属制品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如耐腐蚀性、耐磨性、导热性等。
标准中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给出相应的要求。
二、检验方法金属制品的质量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取样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金属制品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2. 力学性能检验:通过力学测试设备,对金属制品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量等。
3. 尺寸和形状检验:通过测量仪器和显微镜等工具,对金属制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三坐标测量、显微镜观察等。
4. 表面质量检验:通过目视检查、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检测等方法,对金属制品的表面缺陷、氧化层、镀层等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金属制品的特殊要求,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耐腐蚀性的检测可采用盐雾试验,对于导热性的检测可采用热导率测试等。
金属材料检测

金属材料检测金属材料检测是指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质量和性能的检验和评定,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金属材料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属材料检测的意义。
金属材料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材料中存在的缺陷、杂质、裂纹等问题,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产品失效和安全事故。
同时,金属材料检测也可以评定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等特性,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金属材料检测的方法。
1. 物理性能检测。
物理性能检测是对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塑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2.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是对金属材料中各种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保证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金相组织检测。
金相组织检测是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可以观察材料的晶粒结构、相组成等特征,为材料的热处理和加工提供依据。
4. 表面质量检测。
表面质量检测是对金属材料表面缺陷、氧化层、涂层等进行检查和评定的过程。
通过目视检查、显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测试等方法可以评定材料表面的质量状况。
三、金属材料检测的意义。
金属材料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材料中存在的缺陷、杂质、裂纹等问题,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产品失效和安全事故。
同时,金属材料检测也可以评定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等特性,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金属材料检测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有色金属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有色金属产品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材料。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产品的检验标准,并详细说明其中的关键要点。
1. 产品外观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观检验是检查其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凹陷、划痕等缺陷,并确认产品的颜色、光泽、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有色金属产品,其外观检验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常用的外观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和显微镜观察。
2. 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是确定其长度、宽度、直径、厚度等尺寸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测量、比对和三坐标测量等技术手段。
对于特殊形状的有色金属产品,还可以采用光学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几何形状检验。
3. 化学成分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是确定其元素组成和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包括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可以评估产品材料的纯度和含量,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
4. 机械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力学性能的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常用的机械性能检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确定产品在受力和变形条件下的表现,从而确保产品能够承受相应的负荷并具有所需的性能特征。
5. 电性能检验有色金属产品的电性能检验是评估其导电性、电阻性和电化学性能等电学性能是否合格。
常用的电性能检验方法包括电阻测试、电化学测试和电导率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确定产品在电流传输和电化学反应方面的性能表现,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的电学要求。
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外观、尺寸、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的检验,可以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同时,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有助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
材料成分检验.doc

材料成分检验培训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模式,课程的内容根据化学分析操作流程结合教材的方式来安排,与教材的编制次序不尽相同。
第一章化学分析操作流程第一节样品的制备一、采样的原则与方法1、必须正确地采取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平均试样”,并将其制备成分析试样。
2、金属或合金组成比较均匀的材料取样时,一般采用创取法、车取法、铰取法、剪取法等不同方法。
在切削或钻取时,转速不宜太快,以免高温氧化,影响碳、硫等元素的分析结果。
3、金属材料在浇铸、轧制、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元素的偏析,使元素分布产生一定的差异。
因此,取样时应先将表面处理,然后用钢钻在不同部位和深度钻取碎屑并混匀。
一定要注意取样部位和切削粒度,以提高试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取样工具或样品沾有油污时应用无水乙醚洗净,晾干,否则易使分析结果含碳量偏离。
4、组成不均匀的物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根据物料总样的多少、存放情况,自物料的各个不同部位采取一定数量粒度不同的样品。
取出的份数越多,试样的组成与被分析物料的平均组成越接近。
二、样品的制备1、由于同一物料中难破碎的粗粒与易破碎的细粒的成分往往不同,故每次破碎后过筛时应将未通过筛孔的粗粒进一步破碎,直到全部通过筛子为止。
绝不可将未通过筛的粗粒随意丢弃。
2、样品缩分常用“四分法”。
样品每次缩分后,粒度与保留的试样量之间都应符合Q=Kd a公式。
Q——采取试样的最小质量(kg);d——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K,a——与被检验物料的均匀程度和易破碎程度有关的经验常数,通常缩分系数K在0.02-0.2之间,a在1.8-2.5之间。
3、玛瑙研钵:是一种天然二氧化硅,含有少量的铝、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有很高的硬度,不与一般的化学物质起反应,用玛瑙研体研磨样品,样品不易受研钵污染,玛瑙研钵易碎,用时只能研磨,不能用力敲击,不能受热,不可放在烘箱中烘烤,不能与氢氟酸接触。
三、样品中湿存水的处理1、湿存水:也叫吸湿水,即试样表面及孔隙中吸附的空气中的水分。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钢材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准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是指对钢材中各种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首先,钢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元素。
其中,碳是钢材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材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硅、锰等元素的含量也会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因此,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需要对这些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
其次,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钢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钢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还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湿法分析和干法分析等,需要根据钢材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同时,还需要使用精密的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以确保对钢材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
总的来说,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对于保证钢材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
因此,钢材生产和加工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加强对钢材化学成分的检测和控制,提高钢材质量和竞争力。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以适应不同领域对钢材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钢材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钢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钢铁都是由铁矿石及其它辅助原料在高炉、 转炉等经冶炼而成的成品
Page 3
Page 4
二、钢材的分类 钢是指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其成分除铁、
碳外,还含有少量硅、锰、硫、磷等杂质元素。 合金钢还含有合金元素。 一般工业用钢含碳量不超过1.4%。
不可长时间曝光;避免强光照射;避免受潮积尘。
(4)吸收池 避免长时间盛放腐蚀性物质(F-、SnCl2、H3PO4等)溶
液;使用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或适当溶剂洗涤,有色污染 物可用3mol/L HCl+无水乙醇(1+1)浸泡洗涤。 (5)整机
完成工作后及时切断电源,盖上防尘罩;长期不使用 时应定期通电,每次20~30min;定期校验。
(5)按用途分类: 结构钢: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用钢 工具钢:量具、刃具用钢 特殊性能钢:耐热、耐酸、电工等用钢
Page 9
§7-2 钢号的表示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2212000)之规定: (1)钢铁产品牌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 素符号、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表示方法。 (2)一般汉语拼音表示名称、用途等,元素符 号表示化学成分,数字表示含量或代号。 如:T8MnA(含碳0.8%的高锰高级优质工具钢)
3MnS +5O2 = Mn3O4 + 3SO2 吸收:SO2 + H2O= H2SO3 滴定:KIO3 +5KI +6HCl = 3I2 + 6KCl + 3H2O
H2SO3 + I2 + H2O = H2SO4 + 2HI
Page 21
三、钢铁中硅的作用与测定 1. 钢铁中硅的来源: (1)来源 :由原料矿石引入或脱氧及特殊需要 而有意加入 (2)形态:主要以硅化物:FeSi 、MnSi 、 FeMnSi存在。在高碳硅钢中,一部分以SiC存在, 也有时形成固熔体或硅酸盐。
Page 17
Page 18
二、钢铁中硫的作用与测定 1. 钢铁中硫的来源: (1)来源:主要由焦炭或原料矿石引入 (2)形态:主要以MnS或FeS状态存在 2. 作用:硫是钢铁的有害元素,能使钢铁产生 “热脆性”,降低钢铁的力学性能,影响钢件的 使用寿命。
Page 19
原因:为什么产生热脆性? FeS的熔点较低,最后凝固,夹杂于钢铁的晶格
材料成分检验
(补充与考前辅导)
Page 2
第七章 钢铁分析
钢的分类 钢号的表示方法 铸铁的分类及其牌号表示方法 钢铁材料中各元素分析
§7-1 钢的分类
一、钢铁材料 纯金属及其合金经熔炼加工制成的材料称为金属
材料,金属材料通常又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 类。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及它们的合金,通常 称为钢铁材料。
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硫脱氧剂有意加入。 (2)形态 :钢铁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如S含 量较低,过量的锰可能组成Mn3C、MnSi、 FeMnSi等,成固熔体状态存在。
Page 26
2. 作用
锰是钢铁中常见重要的合金元素,几乎存在于 一切钢铁之中。
在冶炼中,由于锰和氧、硫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故为良好的脱氧和脱硫剂,能降低钢的热脆性, 提高热加工性能。
锰固溶于铁中,可提高其硬度和强度,同时使 具有较好的热处理性。
做为合金,过量的锰会使钢晶粒粗化,增加回 火脆敏性,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Page 27
3. 测定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
方法原理 (NH4)2S2O8+2AgNO3+2H2O=2NH4NO3+Ag2O2+2H2SO4 2Mn(NO3)2+5Ag2O2+6HNO3=2HMnO4+10AgNO3+2H2O 5Na3AsO3+2HMnO4+4HNO3=2Mn(NO3)2+5Na3AsO4+3H2O 5NaNO2+2HMnO4+4HNO3=2Mn(NO3)2+5NaNO3+3H2O
Page 29
3. 测定方法: 方法原理
7PO43
21NH
4
12Mo7O264
72H
7(NH4 )3[PMo12O40 ] (淡黄色) 36H2O
(NH4 )3[PMo12O40 ]
Page 30
H3PO4 2Mo2O5 H3PO4 10MoO3 2Mo2O5
Page 10
常见几类重要的钢铁产品表示方法:(P108) 普通碳素钢:A、B、C 等。如:A3F 优质碳素结构钢:如05F、40Mn 碳素工具钢:T 易切削钢:Y 合金结构钢:40CrVA 不锈钢:0Cr13
Page 11
§7-3 铸铁的分类及其牌号表示方法
一、生铁的分类 含碳量高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
Page 5
钢的分类方法有: (1)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素钢和合金钢两类。 碳素钢:工业纯铁(含碳≤0.04%)
低碳钢(含碳≤0.25%) 中碳钢(含碳0.25~0.60%) 高碳钢(含碳>0.60%)
Page 6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小于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5 ~ 10% )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
Page 7
(2)按品质分类: 普通钢(P≤0.045%, S ≤ 0.055%) 优质钢(P、S ≤ 0.040%) 高级优质钢(P≤0.035%, S ≤ 0.03%)
(3)冶炼方法分类: 平炉钢、转 炉钢、电炉钢
(4)按脱氧程度分类: 沸腾钢(F)、镇静钢(Z)、 半镇静钢(b)
Page 8
按用途分为两类: (1)炼钢生铁:含硅低含硫高,质硬而脆,断
口呈白色,也叫白口铁。 (2)铸造生铁:含硅高而硫低,质软而韧,断
口呈灰色,也叫灰口铁。
Page 12
二、铸铁分类: 按断口颜色分类:灰口、白口、麻口等三类。 按化学组成分类:普通铸铁和合金铸铁等。 按使用性能分类: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 特殊性能铸铁。
综上所述: C是确定钢铁型号及用途→主要指标 Si、Mn直接影响钢铁性能→控制一定量 S、P有害成分 →严格降至一定量 因此,对于生铁和碳素钢:C、Si、Mn、S、P等
五种元素的含量是冶金或机械工业化验室日常生 产控制的重要指标,对钢铁的生产和选用等具有 重要意义。
Page 31
第八章 仪器设备的保障(补充)
Page 14
方法原理
试样在1200~1300℃的高温O2气流中燃烧,钢铁 中的碳被氧化生成CO2:
C + O2 = CO2 4Fe3C + 13O2 = 4CO2 + 6Fe2O3
Mn3C +3O2 = CO2 + Mn3O4 3FeS +5O2 = Fe3O4 +3SO2 3MnS + 5O2= Mn3O4 + 3SO2
2.日常维护与保养
(1)光源
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开关次数;关闭光源灯后间隔 5min后再重新开启;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3h(需长时 间使用期间间歇30min);亮度减弱或不稳定时更换新 灯;窗口和灯外壁避免沾污(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2)单色器
波长选择是应缓慢调节,不可用力过猛;定期更换单色 器盒干燥剂(硅胶)。 (3)检测器
Page 28
三、钢铁中磷的作用与测定 1. 钢铁中磷的来源: (1)来源:由原料中引入,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 而有意加入
(2)形态:以Fe2P或Fe3P状态存在 2. 作用:磷是钢铁的有害元素,能使钢铁产生 “冷脆性”, Fe3P质硬,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降低力学性能,影响钢件的使用寿命。但磷可提 高钢铁的拉伸强度和抗腐蚀性。
之间。当加热压制钢铁时,FeS熔融,钢铁的晶 粒失去连接作用而脆裂。
钢中硫含量一般低于0.050%。可采用相应分析 方法测定。
Page 20
3. 测定方法:燃烧—碘酸钾容量法
将钢铁试样于1250~1350℃的高温下通氧燃 烧,使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将生成的二氧化 硫用淀粉溶液吸收,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浅 蓝色为终点: 燃烧:4FeS + O2 = 2Fe2O3 + 4SO2
③松开调节螺母6,将光斑调至 右图所示状态,然后紧固螺母6, 盖上灯室盖,调节完毕。
光斑理想状态
2. 波长准确度校验
利用随机配置的镨钕滤光片校验(吸收峰 528.7nm、807.7nm)
具体操作:①开机,取出样品室遮光物,预热20nim。
②调节0τ钮,显示器显示“000.0”。(调节钮应置于“τ”档, 样品室应开盖)
Page 22
2. 对钢铁性能影响 (1)增强钢的硬度、弹性及强度,提高抗氧化能力
及耐酸性、耐腐蚀性。 (2)促使C以游离态石墨状态,使钢高于流动性,易
于铸造 (3)硅含量过高使钢塑性和韧性降低。
Page 23
3. 测定方法:亚铁还原硅钼兰光度法
Page 24
Page 25
四、钢铁中锰的作用与测定 1. 钢铁中锰的来源: (1)来源:少量由原料矿石中引入,主要是在冶
三、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P109)
Page 13
§7- 4 钢铁材料中各元素分析
一、碳的测定:燃烧-气体容积法(气体容量法) 碳元素作用:含量增加,钢铁的硬度和强度都会 增加,而韧性和塑性却变差。 燃烧-气体容积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标准方 法。本法成本低,有较高的准确度,测得结果是 总碳量的绝对值。其缺点是要求有较熟练的操作 技巧,分析时间较长,对低碳试样测定误差较大。
结果及对策
①如果最大吸收波长的标示值与镨钕滤光片的标准值相差 ±3nm以下(即528.7nm±3nm内),则波长标示值准确度 符合要求,无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