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的标准因不同材质和应用领域而异。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硅、锰、磷、硫、镍、铬、钼、铜、钒、钛、钨、铅、铌、汞、锡、镉、锑、铝、镁、铁、锌、氮、氢、氧等元素的含量分析。
2. 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晶粒度、断口检验、镀层等金相测试。
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领域,有以下一些常用的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标准:
1. 钢铁:GB/T 222-2006《钢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对钢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针对不同品种的钢,还有相应的标准,如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
2. 有色金属:GB/T 3880-2012《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对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标准。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如铜、镁、钛等,也有相应的分析方法标准。
3. 矿石和冶炼:对于矿石和冶炼领域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标准有GB/T 4698-2011《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和GB/T 4700-2008《金属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等。
4. 食品中的金属元素:针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有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等标准。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金属拉伸强度测试标准 金属拉伸强度检测

金属拉伸强度测试标准金属拉伸强度检测拉伸强度是指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金属材料来说通过做拉伸试验可确定这几个指标:抗拉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规定总延伸强度、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抗拉强度(Rm)---相应最大力 Fm对应的应力;上屈服强度(Reh)---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下屈服强度(Rel)---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塑性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 Le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规定总衍射强度(Rt)---总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 Le百分率时的应力;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卸除应力后残余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原始标距 Lo 或引伸计标距 Le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金属拉伸强度这几个测试指标均依据GB/T 228-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这个标准而定。
金属拉伸强度试验则是应用最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拉伸性能指标是金属材料的研制、生产和验收最主要的测试项目之一,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是反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
拉伸试验原理:金属拉伸实验是测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是了解材料力学性能最全面,最方便的实验。
比如,测定低碳钢在轴向静载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利用实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可绘出低碳钢的拉伸图。
由于试件在开始受力时,其两端的夹紧部分在试验机的夹头内有一定的滑动,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拉伸试验特点:拉伸试验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包含了大量信息,很容易看出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如比例极限、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等等,因此拉伸试验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拉伸实验中材料在达到破坏前的变形是均匀的,能够得到单向的应力应变关系,但其缺点是难以获得大的变形量,缩小了测试范围。
洛阳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专业提供金属材料检测指标:弹性指标、硬度指标、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疲劳性能、断裂韧度等。
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标准

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标准一、表面粗糙度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微观不平度的程度,也称为表面微观不平度或表面粗糙度。
在机械制造领域,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意义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为Ra,其意义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是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和两点间距的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应用中,Ra的数值通常会被列出,用以描述表面粗糙度的程度。
三、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包括: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轮廓最大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距离的最大值。
3.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4.轮廓均方根粗糙度Rq: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距离的均方根值。
四、表面粗糙度评定标准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通常按照ISO 4287和GB/T 1031-2009等标准进行。
根据这些标准,表面粗糙度的数值范围从Ra 0.008 μm到Ra 100 μm不等。
具体数值取决于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加工工艺等因素。
五、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触针法和非触针法两大类。
其中,触针法是利用触针划过被测表面,根据划过的曲线变化来测量表面粗糙度;而非触针法则利用空气传感器等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和零件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六、表面粗糙度对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表面粗糙度会降低零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同时也会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能。
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表面粗糙度,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
七、表面粗糙度与其他参数的关系表面粗糙度与其他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表面粗糙度会降低;而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也会降低。
金属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物理检测化学分析试验设备标准精选

金属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物理检测、化学分析、试验设备)标准精选收集了以下类别的标准:1.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标准2.钢铁材料物理检测标准3.有色金属物理检测标准4.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标准5.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标准6.材料试验设备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邮价1.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标准G2970《GB/T 2970-2004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3310《GB/T3310-1999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9.60G3323《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23.00G5097《GB/T 5097-2005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9.60G5126《GB/T5126-2001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9.60G5248《GB/T5248-199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9.60G5777《GB/T5777-1996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12.00G6519《GB/T6519-2000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9.60G7734《GB/T7734-2004 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7735《GB/T 7735-2004 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12.00G7736《GB/T7736-200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方法》12.00G8361《GB/T8361-2001 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9.60G8651《GB/T8651-2002 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16.80G9445《GB/T 9445-200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16.80G11259《GB/T11259-1999 超声波检验用钢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9.60G11260《GB/T11260-1996 圆钢穿过式涡流探伤检验方法》6.00G12664《GB12664-2003 便携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通用规范》15.60G12604.1《GB/T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26.40G12604.2《GB/T 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16.80G12604.3《GB/T 12604.3-2005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12.00G12604.4《GB/T 12604.4-2005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15.60G12604.9《GB/T12604.9-1996 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9.60G12606《GB/T12606-1999 钢管漏磁检验方法》9.60G13221《GB/T 13221-2004 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 X射线小角散射法》14.40G14693《GB/T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12.00G15882.1《GB/T 15822.1-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15.60G15882.2《GB/T 15822.2-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15.60G15882.3《GB/T 15822.3-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14.40G15830《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14.40QJ2914《QJ2914-1997 复合材料结构件声发射检测方法》9.60QJ2916《QJ2916-1997 铝及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的X射线测试方法》9.60QJ3041《QJ3041-1998 非金属材料复验取样方法》7.20QJ3186《QJ 3186-2003 航天用钨渗铜制品无损检测内部缺陷的判定》13.20HB32《HB/Z33-1998 变形高温合金棒材超声波检验》7.20HB34《HB/Z34-1998 变形高温合金圆饼及盘件超声波检验》7.20H59《HB/Z59-1997 超声波检验》30.00H60《HB/Z60-1996 X射线检验说明书》18.00H61《HB/Z61-1998 渗透检验》14.40H72《HB/Z72-1995 磁粉检验》18.00H359《HB/Z359-2005 荧光渗透检测典型显示图谱》19.20H5357《HB5357-1997 航空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9.60H5358《HB/Z5358.3-1995 磁粉检验质量控制》6.00H7681《HB 7681-2000 渗透检验用材料》12.00H7684《HB 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像质计》9.60H8268《HB 8268-2002 航空产品用无损检测图形符号》9.60WJ2561《WJ 2561-2000 火炮厚壁身管水浸超声波检测方法》14.40WJ2663《WJ 2663-2005 电子束焊活塞顶圈毛坯的超声波检测方法》9.60J1581《JB/T1581-1996 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主轴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12.00 J1582《JB/T1582-1996 汽轮机叶轮锻件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4008《JB/T4008-1999 液浸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6.00J4009《JB/T4009-1999 接触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6.00J4730《JB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69.00J5075《JB/T5075-2004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12.00J5453《JB/T5453-2004 工业X射线图像增强器电视系统技术条件》12.00J5482《JB/T5482-2004 X射线晶体定向仪技术条件》 12.00J6065《JB/T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12.00J6066《JB/T6066-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12.00J6215《JB/T6215-2004 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12.00J6220《JB/T6220-2004 射线探伤用密度计》12.00J6221《JB/T6221-2004 工业X射线探伤机电气通用技术条件》18.00J6870《JB/T 6870-2005 携带式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12.00J7522《JB/T7522-2004 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21.60J7523《JB/T7523-2004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18.00J7903《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6.00J8118.3《JB/T8118.3-1999 内燃机活塞销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6.00J8283《JB/T 8283-1999 声发射检测仪性能测试方法》 19.20J8290《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18.00J8466《JB/T8466-1996 锻钢件液体渗透检验方法》12.00J8467《JB/T8467-1996 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8468《JB/T8468-1996 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12.00J8764《JB/T 8764-1998 工业探伤用X射线管通用技术条件》16.80J8931《JB/T8931-1999 堆焊层超声波探伤方法》6.00J9020《JB/T9020-1999 大型锻造曲轴的超声波检验》6.00G17199《GB/T17199-1997 标准维氏硬度计(小于HV0.2)的标定》7.20G17394《GB/T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16.80G17600.1《GB/T17600.1-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碳素钢和低合金钢》14.40G17600.2《GB/T17600.2-1998 钢的伸长率换算:奥氏体钢》14.40G17897《GB/T17897-1999 不锈钢三氯化铁点腐蚀试验方法》12.00G17898《GB/T17898-1999 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9.60G17899《GB/T17899-1999 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7.20G18249《GB/T18249-2000 检查铁合金取样和制样偏差的试验方法》12.00G18449.1《GB/T18449.1-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18.00G18449.2《GB/T18449.2-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硬度计的检验》9.60G18449.3《GB/T18449.3-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标准硬度块的标定》9.60G19744《GB/T 19744-2005 铁索体钢平面应变止裂韧度KIa试验方法》18.00G19748《GB/T 19748-2005 钢材夏比V型缺口摆锤冲击试验仪器化试验方法》14.40 GJ18A《GJB/Z18A-2005 K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处理与表达》62.40GJ323A《GJB323A-1996 烧蚀材料烧蚀试验方法》12.00GJ330A《GJB330A-2000 固体材料60~2773K比热容测试方法》12.00GJ332A《GJB332A-2004 固体材料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9.60GJ3384《GJB3384-1998 金属薄板兰姆波检验方法》18.00GJ5365《GJB 5365-2005 金属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12.00GJ5372《GJB 5372-2005 金属材料动态冲击仪器化试验方法》9.60J7901《JB/T 7901-1999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21.60J10079《JB/T 10079-1999 金属带材弹性性能试验方法》 32.40QJ3177《QJ 3177-2003 液氧和加压氧环境中材料对机械冲击敏感性的试验方法》20.40 YB4003《YB/T4003-1997 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80.50HB217《HB/Z 217-1992 应变能时间相关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说明书》14.40H5142《HB5142-1996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标准试验方法》24.00H5143《HB5143-1996 金属室温拉伸试验方法》14.40H5144《HB5144-1996 金属室温冲击韧性试验方法》9.60H5145《HB5145-1996 金属管材室温拉伸试验方法》9.60H5147《HB5147-1996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9.60H5148《HB5148-1996 铆钉、金属丝剪切试验方法》9.60H5150《HB5150-1996 金属高温拉伸持久试验方法》12.00H5151《HB5151-1996 金属高温拉伸蠕变试验方法》12.00H5152《HB5152-1996 金属室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12.00H5153《HB5153-1996 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9.60H5168《HB5168-1996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12.00H5172《HB5172-1996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9.60H5173《HB5173-1996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72.00H5174《HB5174-1996 金属丝材扭转试验方法》7.20H5175《HB5175-1996 金属丝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7.20H5176《HB5176-1996 金属丝材缠绕试验方法》7.20H5177《HB5177-1996 金属丝材拉伸试验方法》9.60H5178《HB5178-1996 金属薄板(带)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7.20H5195《HB5195-1996 金属高温拉伸试验方法》14.40H5214《HB5214-1996 金属室温缺口拉伸试验方法》9.60H5168《HB5168-1996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7.20H5280《HB5280-1996 金属箔材拉伸试验方法》9.60H5287《HB5287-1996 金属材料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法》21.60HB6736《HB 6736-1993 金属板材剪切试验方法》9.60H7110《HB7110-1996 金属材料细节疲劳额定强度截止值试验方法》9.60H7235《HB7235-1995 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方法》12.00H7389《HB7389-1996 洛氏硬度HRG与布氏硬度HBS换算值》7.20H7476《HB7476-1996 金属力学性能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H7477《HB7476-1997 航空物理冶金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H7571《HB7571-1997 金属高温压缩试验方法》14.40H7572《HB7572-1997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方法》14.40H7623《HB7623-1998 金属材料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14.40H7680《HB 7680-2000 金属材料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24.00H7705《HB7705-2001 金属材料疲劳小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24.00H7739《HB 7739-2004 航空金属制件失效分析程序与要求》7.20H7764《HB7764-2005 金属零件均质检验》21.60YB135《YB/T135-1998 镀铜钢丝镀层重量及其组分试验方法》9.60YB136《YB/T136-1998 镀锡钢板(带)表面油和铬和试验方法》9.60YB153《YB/T153-1999 优质碳素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21.60YB169《YB/T169-2000 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9.60YB185《YB/T185-2001 连铸保护渣粘度试验方法》9.60YB187《YB/T187-2001 连铸保护渣堆积密度试验方法》9.60YB188《YB/T188-2001 连续保护渣粒度分布试验方法》9.60YB189《YB/T89-2001 连续保护渣水份含量测定试验方法》9.60J7901《JB/T7901-2001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21.60J8753《JB/T8753-1998 电触头材料金相标准》54.00J9372《JB/T9372-1999 标准显微维氏硬度块》16.80J9398《JB/T9398-1999 显微硬度计技术条件》14.40J10174《JB/T10174-1999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14.40JC685《JC/T685-1998 磨擦材料密度试验方法》6.00DL786《DL/T786-2001 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12.00DL818《DL/T818-2002 低合金耐热钢碳化物相分析技术导则》18.00DL884《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18.00TB2960《TB/T 2960-1999 钢与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用试块和试样的位置与制备》19.20 TB2985《TB/T2985-2000 金属材料的动态撕裂试验方法》12.00TB3031《TB/T 3031-2002 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径向全截面低倍组织缺陷的评定》21.60 E208《ASMEE208-1995A(R2000)落锺试验方法》(美国国家标准)36.00A262《ASTM A262-2002a 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度的标准方法》(中文版)54.00 A370《ASTM A370-2005 钢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方法和定义》(中文版)80.50E6《ASTM E6-2003 关于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术语》(中文版)42.00E8《ASTM E8M-2004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标准方法(米制)》(中文版)60.00E10《ASTM E10-200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60.00E18《ASTM E18-2003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60.004.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标准G222《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12.00G223.5《GB/T223.5-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光度法测酸溶硅含量》9.60G223.7《GB223.7-200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12.00 G223.8《GB/T223.8-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分离滴定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9《GB/T223.9-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铬青天S光度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10《GB/T223.10-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铁试剂分离铬青天S光度法测定铝含量》9.60G223.13《GB/T223.13-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9.60 G223.14《GB/T223.1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法测定钒含量》9.60G223.34《GB/T223.3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铁粉中盐酸不溶物的测定》7.20G223.60《GB/T223.60-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脱水重量法测硅含量》9.60G223.68《GB/T223.68-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滴定法测硫含量》9.60G223.69《GB/T223.69-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燃烧法测碳含量》30.00G223.74《GB/T223.74-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非化合碳含量的测定》7.20G223.78《GB/T223.78-200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12.00 G4333.5《GB/T4333.5-1997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EDTA法测定铝量》7.20G4334.1《GB/T4334.1-2000 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9.60G4334.2《GB/T4334.2-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3《GB/T4334.3-2000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4《GB/T4334.4-2000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5《GB/T4334.5-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9.60G4334.6《GB/T4334.6-2000 不锈钢5%硫酸浸蚀试验方法》7.20G4336《GB4336-2002 弹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12.00G4372《GB/T4372.1~6-2001 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16.80G4470《GB/T4470-1998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15.60G5686.4《GB/T5686.4-1998 锰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磷量》7.20G5687.10《GB/T 5687.10-2006 铬铁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9.60G5687.11《GB/T 5687.11-2006 铬铁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9.60G6040《GB/T6040-2002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14.40G6041《GB/T6041-2002 质谱分析方法通则》12.00G7730.1《GB7730.1-2002 锰铁及高炉锰铁锰含量的测定:滴定法》12.00G7730.2《GB7730.2-2002 锰铁及高炉锰铁硅含量的测定:重量法》9.60G7730.3《GB/T7730.3-1997 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磷量的测定》9.60G7730.5《GB/T7730.5-2000 锰铁及高炉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7.20 G7730.8《GB/T7730.8-2000 锰铁及高炉锰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硫含量》7.20 G7731.15《GB/T7731.15-1999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光谱法测定铜量》7.20G7731.16《GB/T7731.16-1999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光谱法测定锰量》7.20G8704.1《GB/T8704.1-1997 钒铁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30.00G8704.3《GB/T8704.3-1997 钒铁化学分析方法:滴定法测定硫量》9.60G10123《GB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18.00G10126《GB/T10126-2002 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12.00G10127《GB10127-2002 不锈钢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9.60法测定锡含量》12.00H5421《HG5421-1998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7.20H5459《HB5459-1999 航空分析化学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9.60YB081《YB/T081-1996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据的制定原则》6.00YB082《YB/T082-1996 冶金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规范》9.60YB174.1《YB/T174.1-2000 高压溶样法测定氮化硅量》9.60YB174.2《YB/T174.2-2000 钼蓝光度法测定游离硅量》9.60YB174.4《YB/T174.4-2000 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7.20YB178.1《YB/T178.1-2000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7.20YB178.2《YB/T178.2-2000 碳酸钡重量法测定钡含量》7.20YB178.3《YB/T178.3-2000 EDTA滴定法法测定铝含量》7.20YB178.4《YB/T178.4-2000 高碘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锰含量》7.20YB178.5《YB/T178.5-2000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7.20YB178.6《YB/T178.6-2000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7.20YB190《YB/T190.1~11-2001 连续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42.00J6326《JB/T6326-1992 镍铬及镍铬合金化学分析方法:》54.00TB2946《TB/T 2946-1999 材料高温分解气体毒性分析》26.40TB2981《TB/T 2981-2000 材料燃烧最高值的确定》9.60JC643《JC/T643-1996 化学分析燃烧管》4.805.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标准G3190《GB/T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14.40G3253《GB/T3253.1~6--2001 锑化学分析方法》24.00G3254《GB/T3254.1~6-1998 三氧化二锑化学分析方法:》21.60G3260《GB/T3260.1~10-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42.00G4103《GB/T4103.1~13-2000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37.20G4372《GB/T4372.1~6-2001 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16.80G4470《GB/T4470-1998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15.60G4698《GB/T4698.1~25-1996 海棉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60.00G4700.4G4700.5G4700.7G5121《GB/T5121.1~23-1996 铜化学分析方法》76.00G5153《GB/T5153-2003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00G6609.1《GB/T6609.1-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重量法测定水分》9.60 G6609.2《GB/T6609.2-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失量》9.60G6609.3《GB/T6609.3-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9.60G6609.4《GB/T 6609.4-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9.60G6609.5《GB/T 6609.5-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氧化钠含量的测定》12.00G6609.6《GB/T6609.6-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
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

类别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制定日期2012-05-23技术文件页次Page 9 of 15a)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b)配有两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 见图1c)配有一个V型器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 见图2虎钳式弯曲装置, 见图3图1图2 图38.3.2支辊式弯曲装置8.3.2.1 支辊长度和弯曲压头的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见图1).弯曲压头的直径由产品标准规定。
支辊和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8.3.2.2除非中有规定, 支辊间距离L应按照式(1)确定:L=(D+3a)± a/2 (1)注: 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8.3.3 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模具的V形槽其角度应为(180°-a)(见图2), 弯曲角度a应在相关产品零件图中规定。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 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并具有足够的硬度。
8.3.4 虎钳式弯曲装置装置由虎钳及有足够硬度的弯曲压头组成(见图3), 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曲压头直径应按照产品标准要求, 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8.4.试样类别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制定日期2012-05-23技术文件页次Page 11 of 15F8.6.试验结果的评定:8.6.1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
如未规定具体要求, 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镜观察, 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8.6.2 以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规定的弯曲角度作为最小值;若规定弯曲压头直径, 以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作为最大值。
8.7 试验报告a)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b)本标准编号;c)试样标识(材料牌号, 取样方向)d)试样的形状和尺寸e)试样条件(弯曲压头直径, 弯曲角度)f)与标准的偏差g)试验结果评定9.铝型材管材压扁试验(GB246-2007)9.1 范围规定了测定圆形横截面金属管塑性变形能力的压扁试验方法, 包括显示其缺陷。
金属材料检测规范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X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4698.X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GB/T 5121.X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GBT 6987.X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GB/T 13748.X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246.2—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GB/T 14999.1—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2—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3—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GB/T 14999.4—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GB/T 4158—1984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2—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4341.1—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GB/T 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233.1—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12604.7—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12604.10—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GB/T 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15970.X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X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4698.X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GB/T 5121.X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GBT 6987.X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GB/T 13748.X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246.2—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GB/T 14999.1—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2—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3—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GB/T 14999.4—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GB/T 4158—1984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2—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4341.1—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GB/T 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233.1—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12604.7—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12604.10—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GB/T 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15970.X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GB/T 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GBT 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GB/T 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GB/T —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GB/T —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 —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GB/T —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 —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 —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GB/T —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GB/T —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GB/T —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GB/T —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 —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 —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GB/T —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 —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