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引气剂试验报告

/
TΔ
–90~+120min
(min)
终凝TΔz
/
收缩率比Rc(%)
≤125%
/
相对耐久性(200次)P(%)
≥80%
/
28d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
≤300μm
/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该批引气剂所检项目均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规范要求。
KDSF 2015.3.31
试验项目
标准规定值
试验结果
减水率WR (%) 含气量A(%)
≥6%
7
≥3.0%
3.6
泌水率比BR (%)
≤70%
24
1h含气量经时变化量△A(%)
–1.5%~+1.5%
0.1
3d
抗压强度比
RS
7d
(பைடு நூலகம்)
28d
≥95% ≥95% ≥90%
99 检测中 检测中
凝结时间差
初凝TΔc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 (章 )
引气剂性能试验报告
成都西南交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白阿铁路葛乌
委托单位
段监理站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白阿铁路葛根庙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 委托编号
施工部位
桥、涵及附属工程
记录编号
样品产地
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
规格种类
代表数量
3t
报告日期
表号:铁建试报08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 [2009]27号
BAGWJL-YQJ1503001 BAGWJL-YQJ1503001 BAGWJL-YQJ1503001
环境保护部关于乌兰浩特至白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环境保护部关于乌兰浩特至白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5.04•【文号】环验[2014]72号•【施行日期】2014.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乌兰浩特至白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环验[2014]72号)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你公司提交的《乌兰浩特至白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相关验收材料收悉。
我部组织验收组于2013年9月对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工程建设内容(一)新建500千伏乌兰浩特变电站。
站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本期建设750兆伏安主变压器2组,低压电抗器4组,500千伏出线2回,220千伏出线7回。
(二)扩建500千伏白城变电站。
站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本期建设低压电抗器2组,500千伏出线2回。
(三)新建500千伏乌兰浩特~白城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全长约90.54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市。
工程总投资约5687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727.8万元,占总投资的3.04%。
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出具的《乌兰浩特至白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明:(一)变电站及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要求。
(二)变电站厂界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工程周围环境敏感点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要求。
(三)变电站周围采取了护坡、排水沟等工程措施,站内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引言铁路线路改造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背景铁路线路改造项目旨在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缩短行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该项目计划改造既有线路,包括轨道、道岔、信号设备等,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3.环境评价方法3.1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噪音和振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收集了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地观察,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4.1 大气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以及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气体排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闭管理,采取湿法施工等措施来控制扬尘;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列车,减少尾气排放。
4.2 水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4.3 噪音和振动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周边居民的主要噪音来源是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轮轨噪音和运营设备的噪音。
为了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居民的影响,我们建议在新线路设计中考虑隔音措施,加装噪音屏障,调整车辆运行速度等。
4.4 生态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动植物迁徙、生境破坏等。
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5 社会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周边居民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改建铁路长春至白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改建铁路长春至白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1-1-10一、项目概况本项目由长春站引出,沿既有长白铁路及珲乌高速公路通道经农安县、松原市、大安市至白城市。
正线轨道结构形式采用有砟轨道结构,重型轨道标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本线采用全封闭,凡与本线交叉的公道路均按立交设计,既有平交道按平改立设计。
新建双线共设车站10个,起点站为长春站,沿线设崔家营子线路所、开安、农安、哈拉海、松原、查干湖、大安、安广南、舍力8个中间站,终点为白城站。
正线线路长度323.741km,新建桥梁长度98.6km,占线路总长度的30.46%。
长白铁路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干线,线路西面通过白阿线、两伊线、锡乌线沟通呼伦贝尔、霍林河及锡林郭勒等蒙东地区,东部与哈大干线及长图线相连。
本线从客货运量构成分析,研究年度主要承担蒙东地区与沿线地区的货物交流以及白城、乌兰浩特地区与长春、吉林地区的旅客交流任务;从路网结构分析,本线与白乌快速通道、长吉城际和吉图珲快速铁路构成了横贯吉林全省及联结蒙东地区的客运快速通道,也是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延续通路,同时也是欧亚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工程总工期3.5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1.生态环境本工程永久占地共计1479.89hm2,以农用地最多,高达60.47%;其次为建设用地,占26.87%;其它类型用地较少。
工程永久占地对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轻微,设计中已充分考虑减少占地,并且工程呈线状分布,通过经济补偿用于造田、恢复等措施,可以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本次工程临时占地437.1hm2,以荒地为主(68.79%)。
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铁路或站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地,施工结束后尽快进行绿化工作,恢复其原生功能。
工程建设永久及临时占用植被面积1514.22hm2,造成生物损失总量为9583.60t。
本工程通过采取路基边坡植物措施、沿线绿化种植乔木或灌木、风沙路基设置林带以及临时场地、取土场区、弃土场区绿化等措施,积极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既有线增二线方案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 : 刘树春( 9 1 ) 男 ,9 6年 毕业于北方 交通大 学铁 道 16 一 , 19 工程专业 , 程师 。 工
采用 5 gm 钢 轨 , 个 别 地 段 采 用 6 gm 钢 轨 。 0k/ 极 0k/
白阿铁路 白城至镇西段既有线增二线方案研究 : 刘树春 , 阎建斌
S h m a i t d e f I c e s n s o i h n -Zhe x itn n c e tc S u i s o n r a e 2 Li e fBa c e g n iEx s i g Li e
L U S u c u YAN Ja . i I h .h n in bn
61
既有 线道 砟 为二 级碎 石 道砟 ; 轨枕 为 6 9型 或 Ⅱ型混 凝 土轨 枕 , 一般 地段 每公 里铺 设 1 6 根 。 0 7
基 主要 病 害还有 基床 下沉 挤 出 、 翻浆 冒泥 和冻胀 现 象 。
全线 既 有 平 交 道 口 3 4处 , 中 有 人 看 守 道 口 其
有铁路路 基 、 梁 、 场等设 备 , 桥 站 结合 对 多种技 术方案 的研 究过程 , 出推荐 建议 。 提 关 键 词 既有铁 路 增二 线 方案研 究 文献 标识码 :B 限制 坡度 :7 o 1% ; 牵 引种类 : 内燃 ; 机 车类 型 : F ; D 4 牵 引质 量 : 行 33 0t下行 25 0t 上 0 , 0 ; 到发线 有效 长度 :5 6 0m; 闭塞类 型 : 自动闭塞 。 半 () 3 主要 技术 设备 概况 ’ 中图 分类 号 :U 1 . 2 223
4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 因是因为路堤填高较低 、 填料 较 差及排 水 不 良等 。 ④桥涵 既有 线 有 1座 1. 81 m小 桥 ,3座 涵洞 。主要 存在 1 问题 为 : 混凝 土梁桥 及 涵 洞 多 数有 裂 纹 , 底 下 沉 ; 基 桥
施工调查报告模板

长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CBSG-10标站改工程通信、信息及防灾工程施工方案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7月(一)工程基本情况 (4)1.全线总体情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4)(1)全线总体情况 (4)(2)工程线路概况 (4)2.本标段工程概况 (4)(1)标段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4)(2)标段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数量 (5)(二)施工条件 (6)1.自然条件 (6)1地形特征 (6)2气象特征 (6)3水文特征 (6)2.社会条件 (7)①交通运输条件 (7)②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的情况 (7)1施工用水 (7)2施工用电 (7)3燃料 (7)(三)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措施 (7)1.工程特点 (7)2.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 (8)(四)施工总体目标 (8)1.安全目标 (8)2.质量目标 (8)3.工期目标 (8)4.环水保目标 (8)5.文明施工目标 (9)6.职业健康目标 (9)(五)总体施工部署与安排 (9)1.施工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 (9)2.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工艺 (10)3.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11)(六)附图 (11)1.施工布置平面图 (11)2. ***图片 (12)施工调查报告前言:2016年7月1日~7月7日,中铁二局电务公司对中铁二局长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CBSG-10标站改工程进行了施工调查,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施工调查,现形成调查报告如下:(一)工程基本情况1.全线总体情况及主要技术标准(1)全线总体情况白城站通信施工主要包括:传输系统、电话交换、铁路专用通信、无线通信、通信线路、电源、综合布线、既有通信线路的迁改等。
(2)工程线路概况白城站场改造工程涉及:长白线:白城站、白城机务段、白城驼峰平齐线:穆家店站、致富线路所区段站:白城站2.本标段工程概况(1)标段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白城站地理位置平面图(2)标段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数量(1)传输系统①新设同步数字系列(SDH )2.5Gb/s骨干中继传输网。
伊阿线全线开通运营

李殿 英
合 比选 确定 ,直 接 影响 线路 的 走 向 、长 度 、车 站 分布 和运 输 能 力及工 程 投资 和运 营 支 出。 白阿 线乌 兰 浩特
至 白城 段纵 断面 最大 坡 度 下 行 1 .% 、上 行 1 .% , 67 0 78 o
项 目
远 期 需 要 通 过 能 力7 .对/ 05 日。 因此 ,该 方 案近 期 、 远期 能 力不 能满 足运 量要 求 。 ( )双 线 自动 闭 塞方 案 。 白城 至 乌 兰 浩特 区 间 3 限制坡 度 为6 0 % ,采用 双线 自动 闭塞行 车 方式 ,列 车追
批 准 ,正 式 定名 为伊 阿线 ,全线 实 行委托 哈 尔滨铁
表 3 方案 优 缺点 比较分 析
优 点
工程 量 较 小 ,只 对 部 分
缺 点
最短 坡 段 长 度 1 0m。其 他地 段 线 路坡 度较 为 平缓 , 2
一
般为 0 ‰。因此 ,根据 与 相 邻线 的 主要 技 术标 准 ~4
自动 限制坡 度地段改造 ,对 运输能力低 ,不能满 足 闭塞方案 全线 信号和通信设备更 客货运量的需求 。 新改造 。 双 线 工程投资 较双线 自动 闭 远期运输能 力饱和后需 半 自动 塞 方案少 ,基本能满足 要进一步扩能改造 ;旅 闭塞方案 近期运输 需求。 客列车旅行速度低 。
自
力 杀
童霪囊 冀 次程较 塞篓彝 一工资。 孽 性投大
础
。
件适 当的 时候 宜采 用 重载 运输 。本线 作 为东 北路 网运
线到 发线 有效 长采 用 1 5 I 0T。 0 I
通 过 对双 线 自动 闭塞 、双 线半 自动 闭塞 、单 线 自
乌兰浩特—扎赉特旗新建铁路方案研究

乌兰浩特—扎赉特旗新建铁路方案研究王秋燕【摘要】乌兰浩特—扎赉特旗新建铁路是内蒙自治区规划乌(乌兰浩特)江(江桥)铁路的组成部分,西段与既有白阿铁路和在建锡乌铁路相连,东端连通江桥与平齐铁路衔接,以开发扎赉特旗农业及矿产资源为主,既是资源开发的运输通道,又是白阿铁路与平齐铁路的联络线和蒙东地区出区通道之一,线路的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及完善蒙东地区路网布局、增强区域路网机动性有重要作用,项目已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铁路网规划.【期刊名称】《中国铁路》【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乌扎线;运输需求;接轨方案;线路走向;内蒙古;路网规划【作者】王秋燕【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1 地区经济及路网格局1.1 地区经济概况乌兰浩特—扎赉特旗铁路(简称乌扎线)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与扎赉特旗间,项目直接吸引范围乌兰浩特市及扎赉特旗。
乌兰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行署所在地,是兴安盟的最大城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末总人口为31.5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3.7人/km2;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7∶45.7∶47.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扎赉特旗2011年末总人口39.68万人,平均人口密度35.4人/km2;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9∶23∶2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1.2 路网格局乌兰浩特地区路网总体规划为:近期锡(林浩特)乌(兰浩特)线建成,乌扎线引入、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铁路建成,远期白(城)阿(尔山)线复线改造完成,地区将衔接4个方向,形成“一环、一客一货一工业”的地区格局。
2 铁路运输需求2.1 客运需求在区域铁路网中,乌兰浩特以远地区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旅客交流量很小,本次研究乌扎线客流以承担沿线地方客流为主,暂不考虑承担通过客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0-8-27一、项目概况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境内,起点为既有白阿铁路白城站外,沿既有白阿线新建二线至镇西,沿途经过五家户、平台、平安镇,终点为镇西站外CK47+720,正线长度为46.93km。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该区域与国内外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项目及后方通路全部建成后,通过白阿铁路与锡乌线接轨,开辟了一条蒙东资源输入东三省的快速通道,同时将东三省及口岸的物资运输到蒙东,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优势互补。
另外,本线延伸到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铁路相连,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对于加强中蒙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实现两国间的经济优势互补、促进两国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合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本项目对于加强沿线旅游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将拓展快速客运网覆盖半径,既可充分发挥客运效益,也能满足沿线快速客运需求。
同时,本项目是伊尔炧~白城~长春~吉林~图们的中蒙大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本项目作为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后方通道,对于保障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煤炭外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自2011年1月初开工,2012年12月底竣工,工期2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1.生态环境(1)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区间新建路基、站场、桥涵等工程永久征地。
工程永久占地共计202.64hm2,新增征地类型中主要以交通运输占地和耕地为主,其中交通运输用地95.39hm2,占47.07%,耕地84.52hm2,占41.71%,住宅用地22.73hm2,占11.22%。
工程占用土地,将会破坏原地貌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将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防护,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全线土石方总量543.28×104m3,其中填方423.43×104m3,挖方119.85×104m3,利用30.01×104m3,总弃方89.85×104m3,其中31.85×104m3表层土作为绿化用土重新利用,58×104m3作为永久弃土弃于弃土场。
工程将采取离集中取弃土方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予以防护。
(3)工程位于地形平坦开阔地段,沿线桥涵分布较少,多为跨越农田灌溉及排洪渠沟所设。
工程设置框构桥1545m2/8座,涵洞35座,平均每公里0.75座。
桥涵的设置满足人员出行、排洪灌溉、动物通行等各方面要求。
(4)工程涉及水源地1处,为白城市城区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地。
工程沿既有线穿越白城市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之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在CK4+370~CK5+000段以路基形式穿越二级保护区,长度630m;在CK3+176~CK4+370、CK5+000~CK8+824段以路基形式穿越准保护区,长度5018m。
目前,建设单位已与白城市人民政府沟通,白城市自来水公司正重新选址,待新的水源地确定后,工程涉及第二水源地将废弃,工程建设不会对城市饮用水源产生影响。
2.声环境经预测,距离拟建线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之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
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根据敏感点规模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考虑采取声屏障、隔声窗、实施搬迁等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工程措施有:设置声屏障9090米,隔声窗4500平方米,房屋搬迁179户。
3.振动环境经预测,工程运营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及以外区域振动预测值VLzmax评价量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
4.电磁环境工程实施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电磁污染,对铁路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铁路通过高架桥或高路基路段时,对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遮挡、反射作用。
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5.水环境五家户站、平台站、镇西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化粪池、SBR处理达标后,修建储存塘收集回用,可以进行站区绿化等,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6.大气环境工程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不产生流动大气污染源。
平台站、镇西站既有锅炉拆除,各新增1台0.7MW型煤锅炉。
五家户站既有0.14MW锅炉置换为相同容量型煤锅炉,烟囱口烟尘、SO2排放浓度均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三、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虽然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声、振动、电磁、水、大气等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报告又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条件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镇西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0-8-27一、项目概况白阿铁路镇西至乌兰浩特段线路全长33.7km,位于内蒙古境内。
线路从镇西站引出,采用直线跨越的方案跨越洮儿河,后继续与既有线并行,线路到达大黑山附近,设长度为3090m 双线隧道穿越大黑山,继续与既有线并行引入乌兰浩特站。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该区域与国内外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项目及后方通路全部建成后,通过白阿铁路与锡乌线接轨,开辟了一条蒙东资源输入东三省的快速通道,同时将东三省及口岸的物资运输到蒙东,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优势互补。
另外,本线延伸到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铁路相连,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对于加强中蒙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实现两国间的经济优势互补、促进两国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合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本项目对于加强沿线旅游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将拓展快速客运网覆盖半径,既可充分发挥客运效益,也能满足沿线快速客运需求。
同时,本项目是伊尔炧~白城~长春~吉林~图们的中蒙大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本项目作为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后方通道,对于保障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煤炭外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自2011年1月初开工,2012年12月底竣工,工期2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1.生态环境(1)工程永久占地共计137.46hm2,新增征地类型中主要以耕地和交通运输占地为主,其中耕地77.02hm2,占56.03%,交通运输用地56.52hm2,占41.12%,另有少量住宅用地、林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工程占用土地,将会破坏原地貌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将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防护,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全线土石方总量358.66×104m3,其中填方257.22×104m3,挖方101.44×104m3,利用18.11×104m3,总弃方83.33×104m3,其中11.8×104m3表层土作为绿化用土重新利用,71.53×104m3作为永久弃土(渣)弃于弃土(渣)场。
工程将采取离集中取弃土方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予以防护。
(3)白阿线镇西至乌兰浩特改建线路全长33.668km,铁路桥梁全长 3.649km,占全线的10.8%。
桥涵的设置满足人员出行、排洪灌溉、动物通行等各方面要求。
(4)工程全长33.68km,新建双线隧道1座,位于宁家镇与乌兰浩特之间,隧道进口里程CK73+130,出口里程CK76+220,隧道全长3090m,占线路总长的9.2%。
隧道出渣合格填料可作为路基、站场利用方,弃方弃于弃渣场。
弃渣坡脚设浆砌片石挡渣墙。
渣顶设截水天沟,并做好渣场排水系统,以防止弃渣流失,污染环境。
(5)线路途径小靠山屯日伪碉堡遗址,涉及两处,在CK77+916处,以桥梁形式占压一处;在CK78+470处,碉堡位于工程桥梁左侧22米处。
目前,建设单位正与兴安盟文物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将会对碉堡进行拆除,在积极办理相关法律手续的同时,做好文物地貌保护。
2.声环境经预测,距离拟建线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之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
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根据敏感点规模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考虑采取声屏障、隔声窗、实施搬迁等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工程措施有:设置声屏障7070米,隔声窗1312平方米,房屋搬迁181户。
3.振动环境经预测,工程运营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及以外区域振动预测值VLzmax评价量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
4.电磁环境工程实施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电磁污染,对铁路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铁路通过高架桥或高路基路段时,对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遮挡、反射作用。
另外,新建牵引变电所会产生一定的工频电磁场,产生电磁辐射影响。
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5.水环境葛根庙站、宁家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沟渠,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乌兰浩特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6.大气环境工程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不产生流动大气污染源。
本工程葛根庙站、乌兰浩特站各新增1台型煤锅炉,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等,满足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虽然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声、振动、电磁、水、大气等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报告又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条件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