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41页)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工程概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为了适应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对现有铁路进行改造和扩建。
本次工程位于某地区X线路,总长约XX公里,包括线路改造、道岔增设、车站改扩建等。
二、施工风险评估本次施工涉及多个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地形风险: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地质条件不一,可能存在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风险。
2. 施工环境风险:施工区域周边可能存在道路拥堵、城市建筑密集区域、人流密集区域等,需要注意交通管理和施工组织。
3. 动力设备风险: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类动力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挖掘机械等,存在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风险。
4. 施工物料风险:施工需要大量使用各类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等,需注意材料的运输、搬运以及储存安全。
5. 人员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工人,需要注意人员的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安全培训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
6. 环境保护风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和尾矿,需要妥善处理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风险评估方法针对上述风险,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具体方法包括:1. 文献资料查询:收集历史经验、相关技术规范、工程图纸等资料,分析类似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
2. 风险矩阵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制定风险矩阵,结合各项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3. 现场调研:由专业团队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调研,了解具体情况,收集现场实际数据。
4.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明确各项风险的程度和影响。
四、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 地质地形风险:加强地质勘察,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巡视检查。
2. 施工环境风险: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交通和人流的影响,设立合理的安全警戒线。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施工安全是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施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造成的可能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风险因素及可能后果1.高处作业:施工现场有大量高处作业,包括搭建脚手架、悬挂和拆卸吊篮等。
将采取的高处作业措施不慎,操作不当或设备失效等情况可能导致工人坠落,造成身体损伤甚至死亡。
2.机械设备操作:施工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搅拌机等。
操作人员若对设备操作不熟悉、疏忽大意或未按要求进行保养维修,可能导致设备失控、事故发生,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后果。
3.电气安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电气设备、电焊机等电动工具。
若电气设备绝缘不良、使用不当或电源线暴露在外等情况发生,可能导致电击、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火灾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
4.施工材料储存:大量的施工材料需要在施工现场储存,如水泥、钢筋等。
若储存不当、堆放不稳或防护不足,可能导致施工材料突然倒塌,造成工人被压伤、掩埋等危险。
5.现场环境卫生及通风:施工现场尘埃、有毒气体等环境污染严重,若没有及时和有效的通风措施,可能导致工人长期吸入有毒气体、尘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等后果。
三、安全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和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需采取以下措施:1.高处作业:设立防护围栏、安全网等,确保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具备足够的安全保护。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机械设备操作:只有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的人员才能操作设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3.电气安全: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要求工人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并确保电源线的安全。
4.施工材料储存:对施工材料的储存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其堆放稳固、防护完好。
定期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储存情况。
5.现场环境卫生及通风:加强现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施工现场。
铁路管线施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铁路管线施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铁路管线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人的安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铁路管线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施工环境评估铁路管线施工的首要任务是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估。
施工环境评估旨在确定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以及周围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
通过评估施工环境,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在施工环境评估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和地形评估:评估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确定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方等,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 气候评估:评估气候状况,包括降雨情况、气温变化等,预测可能的气候灾害风险,如暴雨、高温等,以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
3. 人口密度评估:评估周围的人口密度,确定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程度,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和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施工引发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情况。
二、施工设备评估铁路管线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涉及到大型机械和工具等,需要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
施工设备评估旨在确定设备的技术状态、维护情况以及操作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人的安全。
在施工设备评估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技术评估: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标准,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并能满足施工要求。
2. 设备维护评估:评估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确保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损坏引发的安全事故。
3. 操作要求评估:评估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操作规程、人员培训等,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施工过程评估铁路管线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评估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施工过程评估旨在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概率估计
损失或不利后果分析
•
•
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
风险接受
•
•否 •
风险减轻
风险转移
风险监测和评价 风险是否接受
风险规避
阶段风险管理结束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 风险处理 风险监测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竣工后确认、评价、总结
风险后期评估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分工
• 建设单位组织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实 施,指导监督参建各方完成相应的风险 管理工作。
(3)充分了解本企业及合作伙伴的资质和历史 经验,了解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状况及组织结构 (职称、岗位证书、责任心和技能水平),项 目部总体技术和管理水平及思想状态。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收集资料和勘察现场
(4)充分了解各专业作业队伍的特种工工人骨 干的施工经历,年龄结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 与综合素质;了解施工架子队习惯的工艺工法, 作业操作习惯;了解施工队伍近五年的施工业 绩。
4.明确了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内容及流程,规定了 建设各方风险管理额主要工作内容。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
5.明确了铁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 计、施工图、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工 作流程、典型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技术要点。
6.规定了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过 程,为我们铁路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 理指明了方向;为铁路建设工程全面开展安全 风险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外聘人员:项目所在地的县、市气象、 土地资源(当地水文地质、地貌特别了 解)管理专家;监理、业主相关人员。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现场勘察、专家咨询和历史数据分析,识别 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塌方、涌水、瓦斯 爆炸等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 力、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
案例二:某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桥梁施工安全风 险评估概述
施工管理风险
总结词
施工管理风险主要指项目管理不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工期延误等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
详细描述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项目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施工现场 混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因此,应加强项目管理,合 理配置资源,确保工期和质量;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
优化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 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加强与设计、勘察等单位 的沟通协作
与设计、勘察等单位加强沟通 协作,了解工程地质、水文等 条件,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 据。
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 和方法
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 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安全风险。
05
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提高工程质量
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提 高工程质量,确保铁路 建设工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方法
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具体方法有专家 评估、风险矩阵法、概率风险评估等。
流程
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四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
识别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风险分析
分析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
03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铁路施工安全风险(危险)源评价-铁路施工(全面)

风险(危险)源评价表工程二〇一*年*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铁路正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专用线及地方铁路专用线线路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新建和更新改造.铁路施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铁路施工对运输组织影响较大 ,客观上存在运输与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双重矛盾,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施工与安全、监督与配合的关系,全面铁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各施工单位要确立牢固的安全风险意识加强管理积累经验完善管理措施撇到铁路施工安全高效完成交出质量合格的铁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个规模巨大、错综复杂的铁路系统而言,随时随地都会面临内部、外部或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和影响,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和影响就是一种安全“风险”.毫无疑问,这种“风险”不仅会给铁路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也会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变得越来越严重和复杂.因此,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向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标准化原理和标准化手段是推进和发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危险源评估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安全风险评价方式和方法,重点阐述了的安全风险措施及方法,为使安全风险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确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提供研究基础.编制说明根据项目经理部及工区xx标各类施工及各类施工设施、机械设备和人员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结果,依据公司E&OHS米S《管理手册》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文件》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管理控制程序》有关规定,运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法)对调出的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由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均在工区大部分主体工程尚未正式开工的情况下进行的预辨识和预评价,工区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措施暂未完全进行培训、演练,所以,在运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时,“发生事故可能性”(L)全部取值“1”,也就是假设所有风险控制措施按计划全部落实到位;“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大部分取值“6”,是因为当假设的危险情况出现的时候,工作人员均在处于正常施工的状态;“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是考虑该事故一旦发生,将会产生的后果程度 .所以“风险值”(D)是在最佳管理状态下的风险,而不是工区的实际风险.当任何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至少发生3倍的变化,原“低风险”立即转化为“中风险”,原“中风险”立即转化为“高风险”,原“高风险”立即转化为“极高风险”;原“极高风险”工点必须停工整改.本《危险源评价表》只供工区在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方案时提供依据,为工区在风险管控及危险源事前控制方面提供参考,工区安质部将会在危险源实际监测过程中结合本单位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队伍素质和现场实际,综合考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从而准确判断本单位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度 ,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关于《危险源评价表》中风险分级说明:I级、II级为“低风险”危险源,III级为“中风险”危险源,IV级为“高风险”危险源,V级为“极高风险”危险源.关于《危险源评价表》中“控制措施”说明:为了使危险源控制措施标注更加简化,“控制措施”中采用“1、2、3、4、5、6”进行标注.其中:1、“1”代表“个人防护措施”;2、“2”代表“运行控制”;3、“3”代表“日常安全监督检”;4、“4”代表“安全教育培训”;5、“5”代表“应急预案”;6、“6”代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对“隧道施工”、“桥涵施工”、“路基施工”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作业”、“砌体施工”、“起重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操作平台”、“脚手架”、“特殊场所作业”、“季节性施工”、“施工用电”、“施工现场和生活区防火”、“材料的储存运输”、“材料的储存运输”、“危险物品”、“施工机械”、“锅炉及压力容器”、“临时建筑”、“施工便道”、“炸药库”、“交通运输”等施工作业活动类型以及“办公管理活动”、“餐饮活动”中481个危险源点的风险评价,其中:“低风险”危险源共276个,占57.3%;“中风险”危险源180个,占37.4%,“高风险”危险源25个,占 5.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是在假设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风险全部受控的条件下的结果.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276个低风险危险源,大部分即转化为中度风险,180个中度风险危险源也将全部转化为高风险,25个高风险危险源点,将转化为“极高风险”危险源,大部分需要停工整改才能确保危险源受控.由此看来,铁路施工工程整体的危险性较高,需要引起全体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否则,发生一般及以上的各类安全事故的风险极大 .危险源评价表-路基施工危险源评价表-桥涵施工危险源评价表-桥涵施工(分项工程)危险源评价表-隧道施工危险源评价表-起重吊装作业危险源评价表-高处作业危险源评价表-临边作业危险源评价表-悬空作业危险源评价表-脚手架危险源评价表-操作平台危险源评价表-特殊场所作业。
铁路施工安全评价报告模板

铁路施工安全评价报告模板1. 引言本评价报告旨在对铁路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本报告对施工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
2. 评价目标和方法2.1 评价目标本次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对铁路施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人和工程的安全。
2.2 评价方法1.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收集施工计划、施工图纸、现场平面图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 分析施工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3. 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利用风险评估矩阵、可能性-严重性矩阵等工具,对每个风险点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并将其分类为高、中、4. 提出控制措施:针对高风险点,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建议,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3. 评价结果基于对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的评估和分析,得出以下评价结果:1.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施工计划、图纸和现场访谈,识别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高空作业、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电气安全等。
2. 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评估,根据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将其分类为高、中、低风险。
例如,高空作业可能存在坠落风险,因此被评估为高风险。
3. 控制措施建议:针对高风险点提出以下控制措施建议:- 高空作业:确保工人佩戴防护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专业培训;- 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指定专人操作;- 电气安全:符合相关标准的电气设备、专人操作和检修,禁止非专业人员触碰。
通过本次评价,对铁路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
铁路施工 安全风险评估

铁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铁路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1. 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稳定性、岩石裂缝、水文地质条件等,以及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工程设计评估:评估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可行性,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规范要求,减少设计缺陷导致的安全风险。
3. 施工工艺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如土方开挖、支护、爆破等,确定各个工艺环节的安全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
4. 人员安全评估:评估施工中的人员安全风险,包括工人的培训水平、施工操作规范、人员安全防护装备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 物资设备评估:评估施工所使用的物资和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和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6. 现场施工环境评估:评估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温度、湿度、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合理。
7. 紧急应急措施评估:评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铁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内容,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具体施工项目的特点来确定。
同时,施工方需要密切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充分考虑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41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XX标段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复核:审核:XX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1 编制依据 (3)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3)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3)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 (3)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 (3)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程地质概况 (4)3.1.2.1 地层岩性 (4)3.1.2.2 地质构造 (4)3.1.2.3 不良地质 (4)2.3 水文地质 (5)2.3.1 地表水 (5)2.3.2 地下水类型 (5)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5)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 (5)2.4 气象 (5)2.5 地层岩性 (6)2.6 工程重点、难点 (8)3 设计施工工法 (8)3.1 各工序施工工法 (8)3.2 隧道各段开挖方法及衬砌类型 (9)4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9)4.1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9)4.2 风险评估程序 (10)4.3 风险评估方法 (12)4.4 施工阶段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12)4.5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3)5 风险评估内容 (14)5.1 安全风险评估因素 (14)5.2 不良地质现象及风险事件描述 (15)5.2.1 天然气(瓦斯) (16)5.2.2 人工填土 (16)5.2.3 顺层 (16)5.3 工序环节 (16)5.4 初始风险评估结论 (16)5.5 安全风险评估记录 (17)5.6 工期风险评估记录 (17)6 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17)6.1 风险对策措施 (17)6.1.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8)6.1.2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 (18)6.1.3 防止塌落掉块、坍方管理 (18)6.1.4瓦斯防治管理 (19)6.2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23)6.3 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23)7 风险评估结论 (24)8 风险管理相应预案、处理措施 (24)8.1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248.2 隧道瓦斯燃烧、中毒、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6)8.2.1 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26)8.2.2瓦斯爆炸的应急处理 (27)8.2.3 瓦斯燃烧事故的应急处理 (28)8.3影响既有建筑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8)8.4危岩落石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9)8.5水田、水塘失水应急措施 (29)8.6 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措施 (30)9 附表 (31)附表1 XX四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风险清单表 (31)附表2-1 初始风险等级表 (32)附表2-2 残留风险等级表 (33)附表3 风险因素权重表 (34)附表4 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 (35)附表5 风险期望损失表 (36)附表6 风险对策措施表 (37)附表7 风险评估综合表 (38)附表8 风险登记表 (40)XX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风险隧道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
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⑸《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⑹《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⑻《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⑼《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⑽《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J944—2009);⑾《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J947—2009);⑿《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⒀铁建设[2007]100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⒁《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⒂《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121-2007);⒃《煤矿安全规程》。
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1)XX标中低风险隧道设计文件;(2)施工相关合同文件;(3) 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本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图阶段(设计阶段)初始风险为塌落掉块、瓦斯、坍方、危岩,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度、低度、中~高度、高度,残余风险为低度、低度、低~中度、低度。
隧道风险等级为Ⅱ、Ⅲ级。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除XX隧道、XX隧道、XX隧道、XX隧道为Ⅰ级高风险隧道外,其余11座隧道为中低风险隧道。
本标所有隧道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设置双侧救援通道。
2.2 工程地质概况3.1.2.1 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红层,为砂、泥页岩碎屑岩层。
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于沿线基岩之上。
3.1.2.2 地质构造标段线路通过地区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及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主要构造体系为北东向构造体系。
3.1.2.3 不良地质标段线路走向大部分地段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顺层地段分布十分普遍,对工程危害较大:明洞挖方地段易造成顺层坍滑,隧道工程存在顺层偏压。
标段处于川东高陡褶皱带西南XX-XX一带,储油气层较多,XX隧道、XX隧道位于天然气构造区或侵染区为高瓦斯隧道,对施工影响极大。
其余11座隧道处于气田浸染区,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初步判断XX、XX隧道为低瓦斯隧道,其他隧道无瓦斯。
2.3 水文地质2.3.1 地表水隧区地表水主要为水库水和溪沟水,水塘、水田在隧区零星分布。
2.3.2 地下水类型测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
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Q4dl+el、Q4dl+pl 、Q4c+dl 的粉质粘土和块石土等松散堆积层中,其富水性差,仅局部存在有上层滞水现象,孔隙水不发育。
⑵基岩孔隙裂隙水本区岩层砂泥岩互层、泥岩夹砂岩、浅部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深部岩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裂隙中。
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标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埋置深度影响,中低风险水量不大;水样试验统计分析成果表明,多数地下水无侵蚀性。
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在0-1139m3/d之间,雨季隧道最大涌水量按中低风险期1.5倍计算,故预计隧道雨季最大涌水量约为3600 m3/d(XX隧道)。
2.4 气象XX境内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夏季易涝,春秋易旱,由于地形和季风风向的影响,各地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地势由低向高,降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和蒸发量逐渐降低,区内夏秋炎热,冬春寒冷少雪,隧道沿线地区的气象参数见下表。
沿线主要地区的气象参数表2.5 地层岩性隧区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坡残积层(Q4dl+el )和坡洪积层(Q4dl+pl),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
岩性描述如下:<1-1>人工填土(粉质黏土) (Q4ml):色杂,硬塑,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含泥砂岩碎块石,分布于公路、民房地基填方地段,属Ⅱ级普通土。
<1-3>人工填土 (Q4ml):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有35%的砂岩、泥岩碎砾石、厚0~2m,Ⅱ级普通土。
<1-6>人工填土(Q4ml):杂色,松散至稍密,干燥~稍湿,以块石为主,空隙有粉质粘土及角砾等填充,厚约4~20m,分布于隧道出口段高速公路外侧斜坡,为XX高速公路开挖时弃土堆积体,堆积年限约10年,属Ⅳ级软石。
<3-2>松软土(Q4dl+pl):紫红色,软塑,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3>粉质黏土(Q4dl+pl):褐色,褐灰色,硬塑状。
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4-2>粉质黏土(Q4dl+el):紫红、黄灰色,硬塑状,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分布于斜坡一带,中低风险厚0~2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9-1>砂岩、泥岩互层(J3p):以砂岩为主。
砂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呈灰白、灰紫色,厚~巨厚层状,粉~细粒结构;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W3厚3~5m, 属Ⅳ级软石, 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 C 组填料。
弱风化泥岩具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作填料应及时施作。
<9-5>砂岩(J2sn):暗红色~灰白色岩,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硬质,中厚层状,钙泥胶结。
强风化带(W3)一般厚2~6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带属B组填料。
<9-7>砂岩、泥岩互层(J2s):砂岩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结构;泥岩为暗紫、紫红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W3)厚1~4m,属于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
<9-9>泥岩夹砂岩 (J2s):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手可掰断,遇水易崩解。
强风化带厚1~4m,属属于Ⅳ级软石,D组填料; 弱风化带属于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
各隧道具体地层及岩性见下表。
2.6 工程重点、难点(1)XX隧道出口、XX隧道进出口、XX一号隧道进出口、XX二号隧道进出口有危岩,洞口刷坡施工前,危岩处理是施工重点。
(2)本标中低风险隧道均处于倾斜地层、砂泥岩互层,且埋深较浅,隧道施工中顺层偏压、坍塌是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安全控制的难点。
(3)XX隧道进口洞顶有房屋;XX隧道下穿下穿XX高速公路、XX西部工业园区綦齿园、XX桥河互通;XX隧道上方水田分布较多,DK52+460地表有水塘,DK52+153为明挖;房屋受损、地表建筑物沉降、水田水塘失水风险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