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概论
染整概论

3、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 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 响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1)日晒牢度 染色织物与规定标样间褪色相同即为该级。为1~8级。 1级最差,相当于在太阳光下曝晒3小时开始褪色, 8级相当于曝晒384小时开始褪色。 (2)皂洗牢度: 染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在肥皂液中皂洗后褪色的程度, 它包括原样褪色与白布沾色。溶液的温度分40℃、 60℃、95℃三种。分5级9档。1级最差,褪色、沾 色最严重;5级最好,不沾色。 (3)摩擦牢度: 分干摩与湿摩二种。观察白布沾色情况。湿摩为用含 水100%的白布。分5级9档。1级最差,沾色最严重; 5级最好。
布铗丝光机
1.透风架、 2.3轧车、 4.绷布辊、 5.布铗伸幅淋吸去碱、 6.去碱蒸箱、 7.水洗槽
直辊丝光机
3.直辊浸轧碱液
高速丝光机
2.3.5三台轧车
4、丝光效果检测及常见疵点
(1)丝光效果常用丝光钡值来测定。一般 大于130。 (2)皱条,去碱蒸箱导布辊不平整,张力 太小。 (3)纬斜,导布辊不平,轧辊左右压力不 匀。 (4)拉破,织物扩幅过大,布铗处去碱不 净。
3、煮练用剂: 烧碱、表面活性剂、硅酸钠、亚硫酸钠、磷酸三 钠
4、煮练工艺
工艺流程
轧碱 汽蒸 水洗 薄30~40 g/L 厚40~50 g/L 薄 3~5 g/L 厚 5~8 g/L 0~5 g/L 0~1 g/L
工艺处方
NaOH 渗透剂 亚硫酸氢钠 磷酸三钠
工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浸轧温度 轧余率 汽蒸温度 汽蒸时间 85~90 ℃ 80~90 % 100~102 ℃ 薄45~60min 厚60~90min
染整概论

麻、亚麻的结晶度 较高,较棉染色困 难易起皱,而产生 染色不匀。因此以 选用匀染性好的 染 料和较高染色温度 为佳。
麻织物的前处理
1 麻的刺痒感 与解决方式。 2 什么叫原麻脱胶? 3 麻织物可不可以丝光
烧毛:一般先剪毛后烧毛。 设备选用气体烧毛机
小批量间歇式前处理,可 用烧毛后轧卷堆置,碱氧 一浴工艺,浅色织物可不 丝光。
蛋白水解酶脱胶,配以皂碱复练,因为酶只除丝胶。
二、脱胶过程 1、纤维上丝胶从练液中吸水膨化 2、丝胶膨化的同时,碱、酸、酶等助剂催化加 速其溶解和水解 3、丝胶从纤维上剥离,稳定分散在练液中 三、影响脱胶的因素 1、pH 值 2、温度 3、脱胶用剂及浓度 4、浴比 5、 织物组织 6、 时间 7、中性盐 8、 脱胶方 法
0.5~1.0kg/把 2g/LH2SO4 40~50℃,1h
冲洗
高压二次煮练
0.196MPa, 120~130℃ 1:10,1~2h,4~5h,碱套用
水洗
打纤
酸洗
冲洗
精练
---给油---
~1 g/LH2SO4, rt℃,2-3min.
烧毛、退煮漂温堆、水洗、烘干、(染色、烘干、印花)、 柔拉、预缩、成品
漂白:可用氯漂或氧漂, 漂白前可加一道酸洗,可 以提高白度.
丝光:一般采用布铗丝光, 亦可采用J箱或履带箱进 行松堆丝光。时间5-10分, 碱液浓 度160-200g/L.
麻织物主要解决刺痒感
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是由苎麻纤维织物表面那些粗硬而 又繁多的毛羽,因此解决毛羽问题是解决刺痒感的关键 所在。 通过烧毛、丝光可使毛羽大大减少,有利于解决刺痒感。 如果再通过软化 处理并以机械作用与之配合,可使毛羽 由原来的直立状而变化成卷曲状,使毛羽末端不能与人 体产生接触,从而达到减轻刺痒感的目的。
染整概论——染色资料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直接染料(Direct dyes)
结构特征:1)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
D-SO3-Na+, D-COO-Na+
2)线性或共平面性好 应用:
1)纤维素纤维:棉,粘胶(最主要)
2)蚕丝(部分)
3)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
应用分类
直接染料(Direct dyes)
直接翠蓝 GL
CH3 C N ClCH3 CH CH CH
H3C C C .. N
CH3
CH3
e.g. 阳离子桃红FF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不溶性偶氮染料(Azoic dyes)
又称: 纳夫妥染料,冰染染料 结构特征: 由两部分组成 ♥ 色酚(酚类):偶合组分 ♥ 色基(芳伯胺):重氮组分 均含—N=N— 不含水溶性基团 应用特点:染色过程是在纤维上合成染料的过程 适用:纤维素纤维(棉)
隐色体
(可溶)
D
(不溶)
上染纤维 应用对象:纤维素纤维,维纶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
结构特点:
①不含水溶性基团(水溶性很小)的非离子型染料 ②结构小,简单 染色特点:靠分散剂分散在染浴中 呈分散状态上染纤维 应用:醋酯纤维,合成纤维(涤、锦、腈等)
染料的命名
分散红 3B
实
例
还原蓝 RSN
活性红 M-3B
应 主 色 用 色 光 分 调 蓝 类 红 光 分 色 散 染 料
应 主 色标标 用 色 光准准 分 调 浓染 红 类 度法 蓝 光 还 色 原 染 料
应 主 用 色 分 调 类 红 活 色 性 染 料
双 活 性 基 团
染整概论8

红 橙 黄 紫
黑灰
绿
蓝
拼色subtractive mixing
原色
电脑测色
照体D65 光源 A光源 等色 F光源 冷白荧光
纯棉织物染色所用染料
直接染料 活性染料 还原染料 硫化染料 靛蓝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 溶于水,不需媒染剂,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或蛋白质纤维。优点:应 用方便、色谱品种全、成本低、用途广。 缺点:耐洗牢度不高,固色处理,日晒牢度 有些也差。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分类:
匀染性直接染料 分子小,移染、水洗牢度差。 盐效应染料 分子复杂,上染慢,加盐促染剂。 温度效应染料 分子复杂,上染慢,温度促染, 电荷பைடு நூலகம்,盐促染不明显。
匀染性直接染料
盐效应染料
温度效应染料
根据直接染料对温度、上染率及食盐效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匀染性直接染料 这类染料分子结构比较简单,上染速率高,匀染性能好,染色方便, 但牢度较差。约在70-80℃就可染色。 例如 直接 嫩黄5G, 直接 冻黄G、 直接 蓝G。
什么叫染料力份?
染料名称中有百分数,代表力份。 是与染料标准品比较得出来的相对数
代表在相同染色条件下染色,若染得色泽深度与标准品相同时所需染料 量为标准品染料量得比数关系,如只需0.5标准量,则该染料力份为 200%,如只需0.33倍标准量, 则该染料力份为300%。
染色牢度
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 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色泽不变的能力。 染色牢度很重要,是衡量染色质量指标。 染色牢度种类很多,依据使用环境和后续工艺要求不同种类 的染色牢度,还没有能符合所有种类要求的染色牢度。 染 色 牢 度 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耐洗牢度 耐汗渍牢度、耐摩擦牢度、耐升华牢度 耐熨烫牢度、耐漂牢度、 耐酸牢度、耐碱牢度
染整概论

前言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
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
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
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3染整概论——染色

染料的命名
分散红 3B
实
例
还原蓝 RSN
活性红 M-3B
应 主 色 用 色 光 分 调 蓝 类 红 光 分 色 散 染 料
应 主 色标标 用 色 光准准 分 调 浓染 红 类 度法 蓝 光 还 色 原 染 料
应 主 用 色 分 调 类 红 活 色 性 染 料
双 活 性 基 团
色 光 蓝 光
纺织品的染色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结构特征:①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羰基
② 不含水溶性基团
染色特点: [H] D
(不溶) 保险粉、NaOH
隐色体
(可溶)
[O]
氧化剂、H+ (不溶)
D
上染纤维
应用:纤维素纤维(主要:棉)、维纶
应用分类 还原染料 (Vat dyes)
还原蓝 BC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颜色
色调(hue of color)、 明度(brightness) 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染色 染料和颜料
着色剂(Colorants))分为两类 染料(Dyes):大多能溶于水,或可以转变成水 溶性物质,能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而染着 在纤维上。 颜料 (Pigments):不溶于水,对纤维无亲和力, 本身不能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它们对纤 维的着色需要借助粘着的方法。 以下主要介绍染料
e.g 直接翠蓝 GL
纺织品的染色
结构分类
杂 环 类 染 料
结构特征: 含N、S、O杂环 碱性染料居多, 其它各类染料中也有,分布广。 e.g. 阳离子翠兰GB
染整概论全套课件演示文稿

(二)硬水及其软化方法
• 通常将含有钙、镁盐类的水称为硬水 (硬水中钙镁盐类含量用硬度表示), 钙镁盐类含量低的水称为软水。 • 从天然水中除去钙镁盐类,称为硬水的 软化。。
常用的化学软水方法有下列几种
• 1.纯碱-石灰法 • 2.磷酸三钠与六偏磷酸钠法 • 离子交换法需用专门设备,并耗费动力 及化学药剂,成本较高。锅炉用水对水 质要求高,目前都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除 去水中钙镁离子,以供使用。
• 烧毛方法有两种,即燃气烧毛与赤热金 属表面烧毛。前者利用可燃性气体燃烧 直接燃去织物表面绒毛;后者为间接烧 毛,即将金属板或圆筒烧至赤热,再引 导织物擦过金属表面烧去绒毛。与这两 种方法相应的烧毛设备,有气体烧毛机 (无接触式烧毛)、铜板烧毛机和圆筒 烧毛机。气体烧毛机操作方便,适应性 广。
垂直火焰烧毛
二、前处理用助剂
• 前处理用剂常用的有碱类、酸类,以氧化型为 主的漂白剂,表面活性剂,用于淀粉浆退浆的 酶制剂等。 • (一)碱和酸 • 1.碱类 以烧碱为常用。烧碱在棉及棉型织物印 染厂中是重要化学用剂,在前处理工序中常用 于织物退浆、煮练、丝光等。每百米织物标准 碱耗为0.8~1.2Kg。
• 纯碱在化学分类上属于盐类,在水溶液 中水解后呈碱性,碱性较弱,不能代替 烧碱,一般用作软水剂、色织物的煮练 剂及蛋白质纤维的精练剂。 • 其它尚有泡花碱(又名水玻璃),是煮 练及双氧水漂白时的助剂。
2.酸类
• 以硫酸为常用。用于退浆、煮练及漂白 的酸洗,丝光后的中和等。 • 盐酸作用与硫酸作用相同,也可用于中 和碱剂。但硫酸价格较廉,含酸量高, 中和能力强,工业盐酸浓度低,中和能 力不如浓硫酸,所以在前处理时仍以使 用硫酸为主。
(二)漂白剂
• 棉及棉型织物都用氧化型漂白剂进行漂 白,常用氧化型漂白剂有下列数种。 • 1.过业 用双氧水含过氧化氢 30% ,并含有少量 作为稳定剂的硫酸。
染整名词解释

染整概论重要名词解释1、退浆率=(退浆前上浆率—退浆后上浆率)/退浆前上浆率失重率=(退浆前织物重量—退浆后织物重量)/退浆前织物重量2、轧余率=(轧液后织物重量—轧液前织物重量)/轧液前织物重量3、浴比:加工物质量与加工液(质量)体积之比4、丝光指纤维素纤维织物在一定张力、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条件下与浓碱反应,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并具有丝样光泽的过程。
5、碱缩指纤维素纤维织物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条件下与浓碱反应,使织物变得紧密、富有弹性的加工过程。
(松式加工)6、炭化就是利用羊毛纤维与植物性杂质对无机酸有不同的稳定性,使织物性杂质受到破坏,达到除草目的的过程。
7、练碱率(脱胶率)绸匹脱胶后的失重对脱胶前绸匹重量的百分率8、原纤化指利用纤维易于原纤化的倾向,将湿织物在松弛状态下使未被固定在纤维内部的短纤维末端翘起的过程9、松弛加工是将纤维纺丝、加捻、织造时所产生的扭力和内应力消除,并对加捻织物产生解捻作用而形成皱效应的过程10、定形是指纺织品经过一定的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的形态并保持其稳定性的过程11、热定型是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的张力下加热到所需温度,并在此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使织物的尺寸形态达到稳定的加工过程12、碱减量利用热碱对酯健的水解作用,且碱的水解作用是由表及里的,纤维表面被腐蚀,出现坑穴,纤维变细,纤维重量减少,光泽柔和,有真丝般手感滑爽有弹性的过程13、碱量率指碱处理使纤维重量减少的比率14、染色指染料与纤维酯健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结合,或利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坚牢色泽的加工过程15、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以后的使用加工过程中,纺织物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或不退色的能力)16、染料是指能在水溶液或其他介质中使纤维染成各种坚牢色泽的有色有机化合物17、颜料(涂料)指不溶于水,并对纤维没有亲和力,只能依靠粘着剂的作用机械的附着在物体上而着色的有色物质18、耐晒牢度指染物在日光照射下保持不褪色的能力19、耐洗牢度指染物在肥皂等溶液中洗涤时的牢度20、补色:在可见光范围内,凡是两种不同颜色的光相混合在一起成为白色的这两种颜色成为互补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
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
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
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夹缬染色工艺最适用于棉、麻纤维。
夹缬制品花纹清晰,经久耐用。
绞缬:又称扎染、“撮缬”、“撮晕缬”,民间通常称“撮花”。
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印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特殊的﹑无级层次晕色效果。
蜡缬:葛缬,又名蜡染,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蜡缬制品的花样饱满、层次丰富,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制作时,先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画出纹饰,然后放入靛蓝缸内染色,经过多次染色,无蜡处变成蓝色或青色,涂蜡处则不着色仍呈现白色,最后加温去蜡,经水冲洗,即制成蓝白分明、花纹如绘的蜡染花布。
蜡染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虫鱼鸟兽。
第二章常用纺织纤维所谓纺织纤维,指的是长度远大于直径(一般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000),并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物质。
纺织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在1000以上。
平均分子量一般在104~107之间。
一、纺织纤维分类: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①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A 植物纤维如:棉、麻。
B 动物纤维如:羊毛、免毛、蚕丝。
C 矿物纤维如:石棉。
②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A 再生纤维(利用天然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如溶解或熔融而纺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
B 合成纤维(是一类以水、空气、石油或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再经纺丝制得的纤维)如:锦纶、涤纶、腈纶、氨纶、维纶、丙纶等。
C 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
第一节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纤维素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等)一、天然纤维素纤维1. 棉纤维外形:纵向呈扁平带状,并有天然扭曲,横截面呈腰子形或耳形,中间干瘪空腔。
棉纤维从外到内分成三层:初生胞壁:纤维素含量低,纤维素共生物特别是果胶物质、蜡状物质的含量较高。
初生胞壁决定棉纤维的表面性质,具有拒水性阻碍化学品向纤维内部扩散,织物渗透性差。
可分为三层:外层是由果胶物质和蜡状物质组成的皮层,二、三层纤维素成网状结构,对纤维溶胀起束缚作用。
次生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为棉纤维的主体,质量约占整个纤维的90%以上。
胞腔:含有蛋白质及色素,决定棉纤维颜色。
为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化学品的主要通道。
2. 麻纤维主要化学组成和棉纤维一样是纤维素,但含量低。
并含有较多的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
结晶度高、取向度高,含有一定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杂质,染色性能差,染料扩散困难,上染率低,得色量低,不易染深色。
二. 再生纤维素纤维1. 粘胶纤维化学结构与棉纤维相似,聚合度低,普通粘胶300~400,高强粘胶500~600,存在皮层和芯层。
普通粘胶纤维性能:强度低,宜低张力或松式加工;无定形区多,结构松散,对化学试剂的吸附能力大;其耐酸、碱性比棉差,特别是耐碱性差,在浓碱的作用下会剧烈溶胀直至溶解,避免浓碱处理;皮芯结构对染色有影响,对染料吸附量大于棉,但皮层结构紧密,妨碍染料的吸附和扩散。
一般粘胶纤维:纵向平直有沟横,截面是不规则的锯齿形。
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吸湿后显著膨胀,直径增加可达50%,所以织物下水后手感发硬。
粘胶纤维的强度较低,润湿后的粘胶纤维强力下降,其湿干强度比为40%-50%。
2. 高湿模量粘胶(1) 富强纤维:组成和结构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但聚合度较大。
较高的聚合度、强力和湿模量。
(2) Modal(莫代尔)纤维:是奥地利兰精公司开发的高湿模量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纺丝加工成纤维。
Model纤维是具有较高的聚合度、强力和湿模量的粘胶纤维。
Modal纤维系第二代再生纤维素纤维。
Modal纤维面料吸湿性能、透气性能优于纯棉织物,其手感柔软,悬垂性好,穿着舒适,色泽光亮,是一种天然的丝光面料。
(3) Lyocell纤维:商品名“Tencel”,中文商品名称有“天丝”“木浆纤维”等。
采用4-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解纤维素,纺丝制得。
溶剂不含毒,且98.5%的溶液可以循环再利用。
废弃的天丝纤维在泥土中可以完全降解,因此对人体及生态环境不构成污染,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纤维”。
天丝具有许多突出的优良性能,干、湿强度大,具有较高的湿模量。
干强接近涤纶,远大于棉,是粘胶纤维的1.6倍;湿强降低很小,约为干强的85%-90%。
天丝纤维集棉的舒适性,粘胶纤维的悬垂性,涤纶的强度和真丝的手感于一身,用其制作的服装面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三、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由β-D-葡萄糖剩基以1,4甙键联结而成,分子式为(C6H10O5)n。
每隔两环有周期性重复,两环为一基本链节,链节数为(n-2)/2,n为聚合度,棉和麻为10000~15000,粘胶纤维为250~500。
四、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性质(1)碱的作用甙键对碱的作用比较稳定。
在常温下,浓NaOH溶液会使天然纤维素纤维溶胀,纵向收缩,直径增大。
如果施加张力,可防止收缩,及时洗除碱液可达到丝光效果。
如不施加张力,则发生碱缩。
对于针织物,增加弹性和厚实的手感。
(2)酸的作用酸对纤维素分子中的甙键水解起催化作用,导致纤维素大分子聚合度降低和潜在的醛基增加,使纤维受到损伤。
甙键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酸性越强,水解速率越快,强酸催化作用强,弱酸较弱,有机酸更缓和;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高;温度越高,水解速率愈快,温度升高10℃,速率增加2~3倍。
麻、棉、丝光棉、粘胶水解速率依次递增。
棉织物用酸处理生产蝉翼纱、涤/棉织物的烂花。
中和织物上的残余碱。
注意:酸的浓度很稀,温度低于50℃,彻底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3)与氧化剂的作用氧化剂能使纤维素氧化成为氧化纤维素,使纤维受到损伤。
氧化剂漂白时,应注意工艺条件。
第二节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蛋白质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再生蛋白质纤维:大豆蛋白纤维、酪素纤维、含牛奶蛋白纤维有机含氮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高。
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包括:碳、氢、氧、氮,有的含有硫、磷。
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均属于α-氨基酸,主要有20种左右,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侧基R。
不同蛋白质所含α-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造成了各种蛋白质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大分子由α-氨基酸彼此通过氨基与羧基之间的脱水缩合,以酰胺键联结而成。
酰胺键称为肽键,由肽键联结的缩氨酸叫作肽,蛋白质兼有酸、碱性质,既能吸酸也能吸碱,是典型的两性高分子物质,在不同的PH 值中,会有不同的变化。
等电点:调节溶液的pH值,使蛋白质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呈现一系列特殊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性质,如溶胀、溶解度等都处于最低值。
一、羊毛1、羊毛的形态结构羊毛可分为三个部分:毛尖、毛根、毛干。
外观:羊毛纤维具有天然卷曲、纵向呈鳞片覆盖的圆柱体。
从外至里分为三层:鳞片层(表皮层)、皮质层、髓质层。
2、羊毛的组成羊毛的主要成分:角质(角朊,角蛋白),由α-氨基酸缩合而成。
角蛋白:碳50.2~52.5%,氢6.4 ~7.3%,氧20.7~25%,氮16.2 ~17.7%,硫0.7~5%(取决于羊的品种、饲养条件、羊的部位、羊毛的部位。
细羊毛高于粗羊毛,鳞片层高于髓质层。
)。
杂质:羊脂(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组成的复杂有机混合物。
)、羊汗(有机酸盐类和无机酸盐类组成,以碳酸钾等无机盐为主。
)、砂土、植物性杂质。
3、羊毛的主要性质(1). 羊毛的可塑性:(2). 热的作用:(3). 酸的作用:(4). 碱的作用:(5). 氧化剂的作用:二、蚕丝1. 蚕丝的形态结构(以桑蚕丝为例)一根蚕丝由两根平行的单丝(丝素)组成,外包丝胶,丝素截面为三角形,三边相差不大,角略圆钝,脱胶后蚕丝纵向为光滑表面。
蚕丝除含主要成份丝素和丝胶外,还含有色素、蜡质、无机物等少量杂质。
2.丝素的结构和性质丝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
桑蚕丝丝素主要由乙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组成。
3. 丝素的性质:酸的作用:丝素为两性物质,酸性略强,对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抗酸性比棉强,但比羊毛差。
碱的作用:丝素耐碱性差,但好于羊毛,在室温下对碱较稳定。
氧化剂和还原剂作用:氧化剂容易使丝素分子中的肽键断裂,甚至造成丝素完全分解。
在丝纤维漂白时要注意氧化剂的选择以及浓度、温度、PH值、时间等条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