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概论——一讲义般整理
染整概论

3、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 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 响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1)日晒牢度 染色织物与规定标样间褪色相同即为该级。为1~8级。 1级最差,相当于在太阳光下曝晒3小时开始褪色, 8级相当于曝晒384小时开始褪色。 (2)皂洗牢度: 染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在肥皂液中皂洗后褪色的程度, 它包括原样褪色与白布沾色。溶液的温度分40℃、 60℃、95℃三种。分5级9档。1级最差,褪色、沾 色最严重;5级最好,不沾色。 (3)摩擦牢度: 分干摩与湿摩二种。观察白布沾色情况。湿摩为用含 水100%的白布。分5级9档。1级最差,沾色最严重; 5级最好。
布铗丝光机
1.透风架、 2.3轧车、 4.绷布辊、 5.布铗伸幅淋吸去碱、 6.去碱蒸箱、 7.水洗槽
直辊丝光机
3.直辊浸轧碱液
高速丝光机
2.3.5三台轧车
4、丝光效果检测及常见疵点
(1)丝光效果常用丝光钡值来测定。一般 大于130。 (2)皱条,去碱蒸箱导布辊不平整,张力 太小。 (3)纬斜,导布辊不平,轧辊左右压力不 匀。 (4)拉破,织物扩幅过大,布铗处去碱不 净。
3、煮练用剂: 烧碱、表面活性剂、硅酸钠、亚硫酸钠、磷酸三 钠
4、煮练工艺
工艺流程
轧碱 汽蒸 水洗 薄30~40 g/L 厚40~50 g/L 薄 3~5 g/L 厚 5~8 g/L 0~5 g/L 0~1 g/L
工艺处方
NaOH 渗透剂 亚硫酸氢钠 磷酸三钠
工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浸轧温度 轧余率 汽蒸温度 汽蒸时间 85~90 ℃ 80~90 % 100~102 ℃ 薄45~60min 厚60~90min
染整概论课稿2012版总复习

二、烧毛
烧毛是为了除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 观,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 不匀及印花疵病。
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 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 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 即已离开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 不损伤织物的目的。
• 热定型加工过程就是将织物在适当张力条件下, 加热到所需温度,并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 纤维大分子链在新的位置上重新调整,然后冷却, 将其受热的状态固定下来,因而不仅能消除织物 上原有的皱痕,还能防止再产生新的折皱。在染 整加工中热定型有时分两次进行,即先在前处理 阶段进行预定型,再在后整理阶段进行热定型。 • 工艺流程:浸轧增白液→烘干→定型
棉织物丝光的作用:
1)获得耐久性的光泽;
2)提高吸收染料的能力;
3)提高成品尺寸的稳定性。 棉织物丝光工艺流程:
进布→浸轧碱液→绷布透风→浸轧碱液→扩幅→ 冲 洗→蒸洗→水洗→酸洗(中和)→水洗→烘干→ 落 布
七、热定型
• 热定型是涤/棉混纺织物印染加工主要工序之一。 它是将织物加热到所需温度,与此同时,给予适 当的拉伸,然后很快冷却,从而改善涤纶纤维分 子的整列度以及分子结构紧密不匀等缺点。所以 通过定型,可以消除涤纶织物在纺织及印染加工 过程中造成的内应力和产生的皱折,并提高织物 尺寸稳定性,并且对织物的光泽、手感、强力、 抗起毛球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涤/棉混纺织物在穿着时很容易起毛,故烧毛 尤为重要。 • 工艺流程: 进布→刷毛→烧毛→灭火→落布。
三、退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过程叫退浆。
经纱上浆常用的浆料有天然浆料和化学浆料两大类。
天然浆料有淀粉和海藻胶等天然胶类。化学浆料有聚乙烯
染整概论——整理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纺织品的整理
不同织物的基本整理工艺 棉及棉型织物:定/拉幅、防缩、防皱;上浆、
柔软;增白、轧光、电光、轧纹、起毛等;
丝 织 物: 定幅、防 缩;防皱、轧光、 蒸绸;柔软、增重等; 毛及毛型织物:定幅、热定形、防毡缩;起 毛、刷毛、 剪毛、蒸呢。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纺织品的整理
4、防皱整理
整理工艺介绍
1)褶皱的产生:外力作用下形变,无定型区分子发
生相对移动,并在新的位臵生成氢键,外力撤除后形 变不能完全回复; 2)防皱原理: 树脂沉积论 - 树脂缩聚后形成网状结构,沉积 在纤维无定型区,增加纤维分子位移阻力; 交联理论 – 多官能团整理剂与纤维反应,以单 分子或线性缩聚物与纤维分子间发生交联,提高了织 物的弹性回复能力。
纺织品的整理
整理工艺介绍
摩擦辊运转线速度大于织物运行速度,产
生摩擦作用,获得强烈光泽; 轧辊可以加热,以获得更好的轧光效果; 摩擦作用也可以利用将数层织物叠合方式 发生于两层织物之间:叠层轧光;
轧辊表面雕刻出平行斜线,可轧出电光效
果; 轧辊表面雕刻出花纹,可轧出凹凸花纹效 果 – 轧花;
整理工艺介绍
间隙式电热压呢机示意 1-夹呢车 2-中台面 3-右台面 4-左台面 5-纸板 6-电热板
纺织品的整理
1. 外观整理
整理工艺介绍
5) 绒面整理
概 述
利用物理机械作用,使织物表面产生绒毛的 加工过程,分起毛和磨毛两种不同方法。 起毛整理织物表面绒毛稀疏而修长,手感柔 软丰满且蓬松,保暖性好; 磨毛整理织物表面绒毛细密而均匀,手感柔 软平滑,有舒适感。 植绒是另一种在织物表面形成绒面的方法。
染整概论

前言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
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
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
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
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染整工艺原理(1)

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原理一---纺织基础知识绪言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第二章棉及棉型织物的退浆和精第三章蚕丝和真丝绸的精练第四章漂白(Bleaching)第五章丝光第六章热定形(Heat Setting)第七章毛织物的湿整理第八章一般整理(Finshing)第九章防缩整理Finishing)第十章防皱整理(Resin Finishing)第十一章特种整理过纺织加工以后的加工工艺。
它是织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染料、药剂和助剂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加工过程。
1.特点(1)属加工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担任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2)一种化妆术;(3)综合的工艺技术,涉及面广;(4)能耗大(水、热、电),有污染(废水、气、渣)需重视节能和环保。
2.目的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保暖、抗皱等),赋予功能性(防霉、防蛀、拒水、阻燃、抗菌等),提高身价。
(1)去除杂质;(2)提高白度;(3)染着颜色;(4)改善风格。
二、染整加工的主要内容漂、染、印、整。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掌握纺织品的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练漂、整理加工要求,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及条件;初步具备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练漂、整理加工的质量检验方法。
4.了解练漂及整理加工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沿。
5.查阅染整专业的有关文献。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1染整用水及其处理一、水和水质1.自然界中的水源地面水:流入江、河、湖泊中贮存的雨水,含较多可溶性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地下水:深地下水(深井水,不含有机物,有较多矿物质)浅地下水(深度<15m的浅泉水、井水,有可溶性有机物和较多的二氧化碳)天然水自来水:加工后的天然水,质量较高。
2.水中的杂质悬浮物(泥沙)、胶体物(较少、硅、铝等化合物),过滤可除。
可溶性杂质:Ca、Mg、Fe、Mn盐,难处理。
3.水的硬度及表示方法①硬水:含较多钙镁盐的水。
染整工艺原理后整理ppt课件

2021精选ppt
15
增白整理
上蓝(Blueing) o 采用微量兰色或紫色分散染料或涂料对织物进行处理,其能吸收(或中
和)织物的黄褐色光使之转变为白光,但是亮度不高。(只白不亮,苍 白感,灰暗感,耐久性差,较少使用。)
o 染料:分散兰 HBGL,涂料:涂料兰 FFG
荧光增白(fluorescent brightening) ❖ 使用荧光增白剂处理织物,其能吸收波长为300-360 nm的紫外光, 并放
2021精选ppt
10
柔软剂
最初的柔软剂多为吸湿剂如甘油等。几乎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 用作柔软剂,主要包括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Anionic Softeners (阴离子型) Anionic softeners and/or surfactant molecules have a negative charge on the molecule which come from either a carboxylate group, a sulfate group or a phosphate group. Sulfates and sulfonates make up the bulk of the anionic softeners.
o 对于摩擦轧光机,其中一只 硬辊既可加热,又可摩擦, 使织物得到强烈光泽,薄而 硬的手感
o 叠层轧光是使织物在同一轧 点进行叠层,利用织物间的 相互碾压作用,除使织物获 得柔和的光泽外,还可使织 物获得柔软手感和清澈纹路。
2021精选ppt
8
电光、轧纹(轧花)
电光:与轧光相似,但其硬辊刻有细线,角度和密度不定,一般 为5~20 根/mm,轧光后织物表面形成很多相互平行的斜线,掩盖 纱线的不规则排列,对光呈规则反射,光泽提高,获得丝绸手感。
东华大学染整概论重点(精华版)

三、直接性 ◼ 染料分子中含有-NH2、-OH、-N=N-、-CONH 等基团,共轭双键和极性 基团增加,染料的直接性增大。它可以通过氢键及范德华力与纤维素分子 相结合。
盐效应(促染作用) ◼ NaD ------------ D- + Na+ D-与 CellO- 间存在斥力
如加入食盐(NaCl)或元明粉(Na2SO4),则 Na+可随同扩散入纤维,使 D-易于获 得相伴的 Na+而提高上染量。 三、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原理
◼ 1. 练漂的含义及目的 去除天然杂质和外来杂质,改善织物的品质(润湿性、手感、色泽等),
从而提高服用性能,并有利于后续加工的进行。 ◼ 2. 练漂加工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退浆、煮练、漂白,此外还有丝光、热定形等。
3.概念 ◼ 浴比:织物干重(kg)与溶液体积(L)之比。 ◼ 带液率(吸液率、轧余率):织物经浸轧后所带溶液质量占织物干重(空 气干燥)的百分率。 ◼ 回潮率(吸湿率):纤维中水分重量占试样绝对干燥重量的百分比。
五、染色过程和染色方法 1. 染色过程:上染→固色 (染料和纤维结合)→皂煮(去除浮色) 2. 染色方法
◼ 浸染 ◼ 轧染:一相法、二相法、冷轧堆染色
◼ 冷轧堆 促染剂:如食盐、元明粉 防泳移剂:亲水性高分子糊料,例如海藻酸钠 尿素(助溶剂)、防染剂、渗透剂
◼ 浸染 (1) 两浴两阶段工艺:在近中性浴中吸附上染,然后在另一不含染料的碱
6.精练(煮练) ◼ 目的:去除大部分天然杂质 ◼ 原理:高温浓碱液中较长时间处理,水解,皂化溶解; ◼ 精练剂
主练剂:烧碱
助练剂:表面活性剂、硅酸钠、软水剂、还原剂 精练工艺
◼ 精练剂: 烧碱:水解、溶胀、皂化 表面活性剂:润湿、乳化 硅酸钠:提高白度,吸附水中铁质 软水剂:如六偏磷酸钠、EDTA 亚硫酸氢钠:还原去除木质素、果胶,还可缓和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的氧
染整概论

染整——退浆、漂白、丝光、一般整理的基本工序染整工程是借助于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的染整加工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染整质量的优劣对纺织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前处理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是通过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而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颜色;印花是用色浆在纺织物上获得彩色花纹图案;整理是通过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学药剂改进织物的光泽、形态等外观,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或使织物具有拒水、拒油等特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退浆、漂白、丝光以及一般整理四个工序。
一、退浆退浆是织物练漂前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可去除织物上的浆料,而且可除去棉纤维上的部份杂质。
退浆应根据织物上浆料组成成分和产品特点选择,以提高退浆效果。
织物经退浆后,一般要求退浆率在80%以上,或织物上残浆量少于1%。
常用退浆方法的品种适应性及优缺点1、酶退浆淀粉酶是一种酶制剂,对淀粉的水解有高效催化作用,因此酶退浆主要用于以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各类织物,特别适用于以淀粉为主上浆的粘纤、富纤布以及用于染色苯胺黑棉布的退浆。
工艺程序:预水洗、浸渍酶退浆液、保温堆置、水洗后处理。
酶退浆优缺点:去除淀粉浆料效果较佳、时间短、天然杂质去除较少2、酸退浆在适当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下达到退浆效果。
主要用于上浆率较大,退浆要求较高的淀粉上浆及以淀粉为主与其它浆料混合上浆的棉布、粘纤、富纤布等织物退浆。
工艺程序:碱或酶退浆、浸渍稀硫酸溶液、保温堆置、充分水洗。
酶退浆优缺点:去除淀粉浆料较净、酸退浆时,如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会造成织物损伤。
3、碱退浆碱退浆用于以化学浆料(如PVA等)上浆以及化学浆料为主与其它浆料混用上浆的各类织物,用于以淀粉或淀粉为主、上浆率较低的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