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

合集下载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态本体构建是知识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描述和管理领域知识的动态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增长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本体构建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动态知识的需求。

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几年里,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投入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和管理动态本体。

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应对知识动态变化带来的挑战。

动态本体构建的发展对于提高知识图谱的质量和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知识。

研究动态本体构建的背景和意义不容忽视。

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将成为知识图谱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1.2 研究意义动态本体构建作为知识图谱研究的重要分支,在当今信息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态本体构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数据,将海量的信息整合为可理解的知识图谱,为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领域提供基础支持。

动态本体构建有助于推动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合作与创新。

动态本体构建也可以为智能搜索、推荐系统等应用提供更准确的知识表示和推理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检索效率。

动态本体构建对于语义推理和知识推断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的系统。

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的理论挖掘与技术创新,更体现在实际应用中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动态本体构建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1.3 研究对象本节将重点介绍动态本体构建研究的对象范围。

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领域的知识和数据,如生物医学、工程、地理信息等。

这些知识和数据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文献、实验数据、传感器数据、专家知识等。

本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本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2004 年 12 月 第 24 卷第 6 期
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
Dec , 2004 V ol124 N o16
本体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李健康1 , 张春辉2
(1.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 广东 广州 510515 ;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 , 北京 100850)
元数据和本体都需要一定的形式化机制提供 “机器运算”的可 能性 , 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 215 元模型 ( Meta2model)
元模型是用于描述模型的模型 ———一种具体模型的类变量或发 现模型的方法〔6〕, 对表述模型的语言进行定义的模型〔7〕, 是领域内 关于具体建模的各种规则和方法的模型 。一个有效的元模型是一个 本体 , 但不是所有的本体都可以清晰的构建成元模型 。
叙词表主要用于检索时的后控制和标引时的自动或辅助选择索 引词 , 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实现多语种检索和智能化概念检索 的重要途径 。叙词表和本体的关系见表 2 。〔4〕
表 2 叙词表与 ont ology 的关系
叙词表
O nt ology
规范的科学语言 自然语言和半自然语言
知识点的分布是线 四维空间中伸缩的网状结构
间的差别 这几个概念都是用来描述知识的 , 上面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是它 们的产生顺序 , 同时也是它们形式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融入 , 各自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 对它们真正区分 起来目前有些困难 , 但是可以首先探讨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 :〔3〕
(1) 都有助于对某些感兴趣领域的主题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构 造 、分类 、建模或表达 ;
(2) 都有意使领域知识达到共识 , 以相同的方法使用相同的术 语;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 引言1.1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动态本体构建是近年来信息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在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

国内外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国内,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项目。

国内学者们在动态本体构建的理论框架、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而在国外,动态本体构建的研究也蓬勃发展,一些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

接下来我将对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综述和分析。

2. 正文2.1 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动态本体构建是知识图谱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利用本体表达形式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和表示,可以帮助计算机理解和推理领域知识。

动态本体构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表示与共享:动态本体构建可以帮助将领域知识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共享知识,提高信息检索和推理效率。

2. 知识推理与智能搜索:通过构建动态本体,可以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推理,实现智能搜索和推荐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 语义一致性与数据质量:动态本体构建可以帮助保障数据的语义一致性,减少数据冗余和错误,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4. 领域应用创新与发展:动态本体构建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可以促进各种创新应用的发展,推动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动态本体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者在动态本体构建领域的研究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动态本体构建中本体元素的表示与管理为实现动态本体构建,研究者需要对本体元素进行有效的表示和管理。

该方面的研究围绕着本体元素的建模、本体元素的索引与检索等展开。

目前,针对本体元素的建模方面,研究者主要采用OWL 2等本体语言,同时也对本体元素的索引和检索进行了深入研究。

动态本体构建的一个特点是本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

为实现此目标,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知识和将其添加到本体中。

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基于文本的本体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本体构建、基于众包的本体构建等。

3. 动态本体构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国内研究者主要研究了以下应用领域:医疗保健领域、金融行业、社交媒体等。

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研究者实现了动态本体构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知识获取是动态本体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国外研究者主要采用基于Web的本体构建、半监督的本体学习、基于统计建模的本体构建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本体构建中的知识获取与学习问题。

由于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者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动态本体构建技术实现智能搜索、智能问答等应用。

针对动态本体构建中对时间的处理问题,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时态推理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用于时间敏感的应用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模型。

总之,动态本体构建是一个重要的本体构建方法,其应用将为智能系统、知识图谱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在国内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动态本体构建仍将存在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试论本体的应用及其发展

试论本体的应用及其发展

试论本体应用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本体的概念,然后对本体的应用情况做了分析:本体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本体在信息检索、信息抽取、异构信息系统的互操作和集成、语义Web四个领域的应用,并表现出以下特点:本体在信息检索、信息抽取、异构信息系统的互操作和集成3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方法论探索为中心,研究方法以算法、建模和系统架构为主。

最后,本文对本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本体;语义网;本体应用;本体发展趋势1 本体的概念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首先把哲学规定为关于“本体”之学, 西方哲学中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第一次提出“本体”(Ontology),黑格尔(1770—1831)曾转述过它的定义:“本体,论述各种有关‘存在’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认为存在是唯一的、完善的;其中出现了唯一者、偶性、实体、因果诸范畴;这是抽象的形而上学。

根据韦氏词典的解释,本体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关于自然和存在的关系。

它试图回答“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性质是什么”等等。

在哲学界,本体作为表述哲学理论的术语,是指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体被引入到信息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信息学和人工智能中所指的本体,从概念上划分,可以有两种理解:本体和狭义本体。

本体的定义,它在计算机学界的定义和内涵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1991年,Neches指出:“一个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的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用于组合术语和关系以定义词汇的外延的规则。

”该定义只是给出了建立一个本体的基本要素,即:要建立一个本体,首先要识别所处理领域的基本术语和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而后识别组合这些术语和关系的规则,并提供这些术语和关系的定义。

●1993年,Gruber指出:“本体是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一个显式的规格说明。

语言学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语言学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语言学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一、定义
1、本体研究:本体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研究领域,是将抽象思维、
语言学知识和哲学思想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本体的过程。

本体的主要目
的是提供一个可靠的、建立起来的共识语言环境,并将抽象概念转化
为实体概念,以便改善人与机器交互行为。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一种利用抽象语言学研究和本体构建一个实
践性的语言应用程序的过程。

它是利用语言学技术来分析复杂场景并
生成合理的应用模型的一种方法。

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机器翻译、自动文本生成以及改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的等方面。

二、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联
1、对语言的理解:本体研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特征,而应用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本体研究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

2、语言知识的运用:本体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有关语言的相关概念
和知识,而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利用这些有关语言的概念和知识来解
决实际问题。

3、语言表达实践:本体研究是以语言的抽象特征为模板,应用研究是将本体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语言表达中,以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

结论:总之,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在语言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关系,本体研究对于开展应用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是基于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使得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领域开展了实用化的研究成果。

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综述:本体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王昕(MetaOntology编辑)摘要:近十年来,本体(ontologies)和本体工程(ontological engineering)在知识工程及其相关的应用领域获得广泛的关注。

本文作者在研究产品设计知识重用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本体的文献资料。

作者认为,本体工程在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本文扼要介绍了这一新兴学科分支的概念、方法及研究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本体,本体工程,知识共享和重用Overview of Ontologies: Concept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WangXinAbstractOntology and ontological engineering have gained a good popularity within the knowledge engineering communit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al domains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authors read large amount of articles about ontologies during the research of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reuse. We think that ontological engin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will be popular in areas such as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knowledge-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etc. The research of ontologies in domestic academe is just starting up.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hort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new discipline.Keywords: ontology, ontologic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本体论(Ontology:o大写)原是哲学的分支,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

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现状

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现状

二、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面临的 挑战
1、中医药领域知识复杂度高
中医药领域的知识复杂度高,涉及到众多的概念、术语和关系。这给中医药 领域本体的构建和知识推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准确、全面地定义中医药领 域的知识概念和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知识是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面临 的重要问题。
2、中医药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快
3、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
建立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是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的未来发展方 向之一。未来,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为中 医药领域本体的构建和知识推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4、拓展应用场景
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中医诊断、中药研发、中药 材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中医药领域本体 研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3、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的前沿和 热点
目前,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规模医学领域本体的构建和应用:随着语义网技术的发展,构建大 规模医学领域本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SNOMED-CT、UMLS等大规 模医学领域本体的构建和应用,可以实现医学知识的语义检索、知识推理和决策 支持等方面的应用。
引言
医学领域本体是医学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通过对医学领域概念、 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规范化描述,提高医学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效率。随着医学领 域的迅速发展,医学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医学领域本体研究在知识组织、语义检 索、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演示将对医学领域本体研 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前沿与热点、成果与不足进行评述,以期为相关研 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医学领域本体的自动构建技术:自动构建医学领域本体可以大大减少 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目前,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 言处理技术来自动构建医学领域本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本体理论研究背景现状和应用1 背景和现状1.1 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1.2本体论的概念1.3 语义网中的本体.2 研究现状1 背景和现状1.1 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Internet上几乎有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但我们往往很难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目前网上的信息搜索技术主要是采用关键字匹配的方式进行的,考虑的只是字面上的匹配,还不能对语义进行处理,这样返回给用户的查询结果要么是大量的无关内容,要么是什么也查不到.例如,假设一个用户希望搜索引擎为他找出所有海边的大学,因此他输入查询条件”university near the beach”搜索引擎首先通过相应的关键词处理技术得到关键词.例如“university,near, beach”,然后用这三个关键词与建立了索引的各个网页进行匹配,如果某个网页含有这些关键词,那么就认为符合用户的查询要求:最后利用rank技术对满足条件的所有网页根据匹配的权重进行排序,提供给用户.通过这种关键词匹配的方法,计算机既不理解用户的意图,也不理解网页的语义,只是简单的搜索加匹配,没有任何智能.最后用户得到的是大量的包含”university”,”near'’,”beach”这些词的网页.要得到“海滩边的大学”,用户得自己判断,甚至需要访问相应的网页,而其中真正符合条件的可能非常之少.假设有一所大学:UCLA大学的主页上提到了它邻近太平洋(near the Pacific Ocean),但是并没有提到它在海边.那么,搜索引擎无法找出UCLA这样实际上满足查询条件的大学,因为它无法理解”near the Pacific Ocean'’的语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计算机无法理解信息的真正意义.一方面计算机直接处理自然语言在处理质量和速度上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目前的网页是设计给人看的,它们是用自然语言加简单的显示标记(HTML的标记)表示的,没有对所要表达的语义进行描述和标记;XML在HTML的基础上提供了语法上的互操作性,但仍然不能进行语义上的互操作.“语义互联网”‘Semantic Web)的提出就是为了实现Web上信息语义的互操作性这一目标。

“Semantic Web"这个概念最初由“Web之父”Tim Berners.Lee 于1998年提出,并在他的《Weaving the Web》一书中进一步阐述.Tim Berners.Lee 等人给Semantic Web下的定义是:Semantic web不是一个独立的Web,而是目前Web的一个扩充.在Semantic Web中-信息被赋予了定义良好的意义,使计算机和人可以更好地协作。

它被称为“二次信息革命”,“下一代的Internet”,因为它将使Internet上无数的信息资源真正地变为知识,使计算机能智能地自动地处理和交换Web上的信息,从而为人类提供智能、准确的服务。

它的基本思想是引入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ontology技术(ontology是指某一领域中大家公认的一些术语’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定义ontology和知识标记来描述网页所包含的语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使得计算机能够理解网页的语义,并进行相应的语义操作.我们可以假设语义互联网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前面的例子:UCLA大学的主页用某种知识标记语言表示出它邻近Pacific Ocean这一事实,并标明Pacific Ocean是一个Ocean例如:<Geology:Ocean>Pacific Ocean</Geology:Ocean>.该主页同时标明它所提到的概念或术语是基于一个地理的ontology:Geology J 而这个ontology用特定的ontology标记语言定义了一套关于地理知识的术语,术语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简单的推理规则.例如:这个ontology中有这样一条规则:Ocean(x)-->hasBeaches(x)。

搜索引擎可以解析这个网页,装载这个ontology,推理出UCLA大学是邻近海滩的,从而将这个满足查询的页面返回给用户.1.2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但近几十年里,这个词被应用到计算机界,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以及数据库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本体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固定的应用领域。

斯坦福大学的 Gruber给出的定义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即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Gruber,1995),本体论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

在实现上,本体论是概念化的详细说明,一个ontology往往就是一个正式的词汇表,其核心作用就在于定义某一领域或领域内专业词汇的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同构成一座大厦的基石,为交流各方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认识。

在这一系列概念的支持下,知识的搜索、积累和共享的效率将大大提高,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重用和共享也成为可能。

本体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领域、通用、应用和表示。

领域本体包含着特定类型领域(如电子、机械、医药、教学)等的相关知识,或者是某个学科、某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通用本体则覆盖了若干个领域,通常也称为核心本体;应用本体包含特定领域建模所需的全部知识;表示本体不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还提供了用于描述事物的实体,如“框架本体”,其中定义了框架、槽的概念。

可见,本体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教学领域而言,如果说某门课程中的概念、术语及其关系看成是特定的应用本体,那么所有课程中的共同的概念和特征则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Ontology 这个哲学范畴,被人工智能界赋予了新的定义,从而被引入信息科学中。

然而信息科学界对 Ontology 的理解也是逐步发展才走向成熟的。

1991 年 Neches 等人最早给出 Ontology 在信息科学中的定义:“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规则的定义。

”后来在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研究 Ontology,产生了不同的定义。

1993 年 Gruber 定义 Ontology 为“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

1997 年 Borst 进一步完善为“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

Studer 等人对上述两个定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 Ontology 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这也是目前对 Ontology 概念的统一看法。

Studer等人的Ontology 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Conceptualization)、明确(Explicit)、形式化(Formal)和共享(Share)。

“概念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出客观世界中一些现象(Phenomenon)的相关概念而得到的模型,其表示的含义独立于具体的环境状态;“明确”是指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定义;“形式化”是指 Ontology 是计算机可读的,也就是计算机可处理的;“共享”是指 Ontology 中体现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反映的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它所针对的是团体而非个体。

Ontology 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

尽管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 Ontology 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它当作是领域(领域的范围可以是特定应用中,也可以是更广的范围)内部不同主体(人、机器、软件系统等)之间进行交流(对话、互操作、共享等)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 Ontology 提供一种共识。

而且 Ontology 提供的这种共识更主要的是为机器服务,机器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理解自然语言中表达的语义,目前的计算机也只能把文本看成字符串进行处理。

因此,在计算机领域讨论 Ontology,就要讨论如何表达共识,也就是概念的形式化问题。

1.3 语义网中的本体为了实现语义网的功能,需要提供一种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结构化的语义描述机制,以及一系列的推理规则以实现自动化推理。

Semantic Web 的挑战在于提供一种语言,它能够表述数据和在数据中进行推理的规则,而且需要这种语言能够将目前存在于知识表述系统之中的规则能够被应用到 Web 上。

在 Tim Berners-Lee 的 Semantic Web 框架中,有几个关键的组成元素。

它们分别是 XML,RDF(S) 和 Ontology。

XML 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文件类型,允许用户定义任意复杂的信息结构,但是 XML 只具有语法性,它不能说明所定义的结构的语义。

XML之所以在语义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与 XML是一种载体语言、XML 命名机制等有很大的关系。

在 Tim Berners-Lee看来,语义的描述是通过 RDF 进行的。

RDF 的两个特性对此有着特殊的贡献:(1)RDF 是一种由资源、属性、属性值组成的三元结构。

这种三元结构形似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关系。

一个描述资源的 RDF 语句,就如同“某件事具有什么样的属性”这样的句子一样有效。

它能够表明一种对事物存在状态的断言,可以表述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需要处理的知识。

(2)RDF 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组成 RDF 的资源、属性、属性值这三个元素都必须是被 URI(统一资源标识)所标识的。

由于 RDF 利用 URI 来对信息进行编码,它意味着被 RDF 所引用的任何资源、属性和属性值都是经过预先定义的、不具二意性的概念。

由于 RDF 能够表示陈述句,并且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三个组成元素都是通过 URI 所标识的,所以它具有语义表述的特性。

但语义网的要求还远不止于此,语义网还需要加入逻辑功能:语义网需要能够利用规则进行推理、选择行动路线和回答相关问题。

Ontology 是语义网实现逻辑推理的基础。

语义网研究者也认为,Ontology 是一个形式化定义语词关系的规范化文件。

对于语义网而言,最典型的 Ontology 具有一个分类体系和一系列的推理原则。

其中,分类体系定义对象的类别和类目之间的关系。

实体之间的类/子类关系对于 Web 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 Ontology 中,还可以为某个类添加属性来定义更多的类目关系。

这些类目关系提供了的推理的基础。

借助 Ontology 中的推理规则,语义网应用系统可以提供更强的推理能力,例如可以在一个地理 Ontology 中加入这样一条规则,“如果一个城市代码与一个省代码相关,并且一个地址利用了城市代码,那么这个地址与就与相应的省代码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