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学基础-理化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生物反应器》课件

《生物反应器》课件


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实例
01
药物筛选
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药物筛选, 寻找具有药效的化合物或微生物 。
药物合成
02
03
药物改造
通过生物反应器合成药物,如蛋 白质、多糖等,提高药物的生产 效率和纯度。
利用生物反应器对药物进行改造 ,如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等, 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5
生物反应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生产成本
生物反应器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
人才短缺
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但目前市场 上相关人才短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生物反应器的未来展望
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应用领域的扩大,生物反应 器将在医药、食品、化工等 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反应器应能高效地进行生物反应,确保 高转化率和产物浓度。
适应性原则
生物反应器应能适应不同的生物反应需求, 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稳定性原则
生物反应器应具备稳定的操作性能,保证反 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易于维护原则
生物反应器应便于清洁、维修和保养,降低 运营成本。
生物反应器的优化目标
提高转化率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操作参数,提高生物反 应的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温度
维持适宜的温度,保证微生物的正 常生长和代谢。
溶解氧
维持适宜的溶解氧浓度,以满足微 生物的需氧需求。
03
02
pH值
维持适宜的pH值,保证微生物的正 常生长和代谢。
底物浓度
控制底物浓度,以调节微生物的生 长和产物生成。
04
生物反应器的效率评估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

研究生物反应器的目的:
① 确定所需生物反应器大小和结构 ② 优化已有生物反应器 ③ 更好的了解细胞生长、代谢过程,生产效 益最大化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学和化工科学的交叉,许 多方法需应用化学工程的知识。如 流体传输与混合;物质传递;热量传递等
第二节 细胞生长代谢动力学
生物反应过程
由生物工程所引出的生产过程
细胞群体模型
非结构模型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每个细 胞之间无差别,细胞群体作为一种溶质; 结构模型是指每个细胞之间无差别,细胞 内部有多个组分存在; 一般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认为细胞为 单一组分,在这种理想状况下建立的动力 学模型称为非结构模型。由于细胞组成是 复杂的,当微生物细胞内部的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维生素等含量随 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建立起的动力 学模型称为结构模型。
3、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产物指细胞培养过程中代谢生成的除细胞量以外的 物质。 据其特点分为: 1)、生长藕联型 产物只在细胞生长时才能生成。 2)、非生长藕联型 产物与细胞同时存在。如抗生 素和毒素。 3)混合生长藕联型 既与生长有关也与菌量有关。
4、均衡生长动力学模型
培养过程中基质的消耗、细菌生长及产物的增加互相影响, 交织在一起。故细胞培养整体的动力学模型是他们的微 分方程的联立的结果,已知初始条件即可用合适的数学 方程组求解与分析。 一般尽量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通过代谢曲线分析与菌体 形态观察,提出一些假设,建立数学模型,采集实验数 据求解模型中个参数值,最后用初始条件、参数值和限 制性条件等计算出过程曲线。判断曲线与实验点的符合 程度或可靠性。 如P7青霉素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计算。
第三节 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类型与设计
一、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和分类
生物反应与一般的化学反应器相似,对生物反应器也要求 能维持一定的温度、pH、反应物(营养物质,包括溶解氧) 浓度,并具有良好的传质、传热和混合性能,以提供合适 的环境条件,确保生物反应的顺利进行。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明显不同的是,细胞生物反应器在运行 中要杜绝外界各种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杂菌污染造成的损 失。 最简单的反应器是没有机械搅拌和通气系统的反应罐,适 合液相、厌氧催熟型操作,如酿造。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生物技术设备,主要用于生物发酵、生物转化和生物固定化等过程的实现,是生物技术学领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生物反应器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实验室规模、小型工业规模、大型工业规模及超大型规模,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保工程、化工领域及实验室研究等不同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生物反应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维持和促进生物体生长繁殖,并对物质能量进行转化的设备。

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能力,进行化学制品或生物制品的生产。

反应器内部常温度、氧气含量、pH值、营养物浓度等参数进行监测与控制,以维持接近理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微生物总体产量和单独化合物的产量。

二、生物反应器的分类按微生物名称分为真菌反应器和细胞反应器两种;按操作条件分为常压和高压反应器两种;按反应器内混合方式分为不同类型,如机械混合反应器、气液混合反应器、液相连续搅拌反应器、固相悬浮式反应器等;按生产工艺分则有批量式反应器、半连续式反应器和连续式反应器等。

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生物反应器结构包括传质层、反应层和生物活性层三个部分。

传质层由反应器外壳和传质器件(气体传输系统与吸收液传输系统)组成,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效率决定于传质器件的选择和设计。

反应层由反应器罐体、搅拌器、传热器、控制仪等组成,其内部环境的压力、温度、营养物浓度、气相浓度、氧含量、pH值等参数决定了反应的产物和效率。

生物活性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水生生物或微生物参与反应的主要部分。

其中,微生物是生物活性层的核心,它们根据营养状态发生生长、代谢和能量转换等复杂的反应,完成指定的反应目的。

四、生物反应器的功能生物反应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微生物生长代谢和化学过程,从而获得所需的生物制品或化学成品。

其次,需要满足反应器内环境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参数要求,如空气、水、营养物、pH、pO2、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最大的反应效率和最佳的反应条件。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

测定菌体湿重或干重法:
此法的原理是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 。它可以用于单细胞、多细胞以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 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 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如果是丝状体微 生物,过滤后用滤纸吸去菌丝之间的自由水,再称重求出 湿重。不论是细菌样品还是丝状菌样品,可以将它们放在 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 人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求出微生物干重。 如果要测定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放线菌或丝状真菌 ,可先加热至50℃,使琼脂熔化,过滤得菌丝体,再用 50℃的生理盐水洗涤菌丝,然后按上述方法求出菌丝体的 湿重或干重。
(4) 理想流动与非理想流动 :主要是较大 得反应器由于混和,传热等需要时间,其内部往 往是不均一的。
两种理想流动模式:全混式和活塞流式。
全混式和活塞流式:
全混式:反应器各点浓度及其它 条件均一;
活塞流式:反应器内各物质沿一
定方向流动,完全没有反向混合.
非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
(最理想情况) 均衡生长(假设) 细胞之间无差异 细胞内有多个组 非离散模型 把细胞群体处 分(结构) 理为一种溶质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一定稀释的菌体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 计数板的计数室中,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 的方法。因为计数板是一块特别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 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 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一种是一个大方 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 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无论哪 种每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 400个。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 0 . 1mm, 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 0.1mm3。计数时,通常只用5个中格内的菌体 (孢子)数即可。然后求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或16,得 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茵数,再换算成lml菌液中的总菌数。若设5个 中方格中总菌数为N,菌液稀释倍数为M,如果是25个中方格计数板, 则计算方法为: lml 菌 液 中 的 总 菌 数 = 平 均 每 个 中 格 中 菌 的 个 数 ×25×104×M=50000N· M(个)

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

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

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能够利用生物转化过程进行生产的设备,它可以支持和促进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

生物反应器一般由反应容器、搅拌装置、温控系统、通气系统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依赖于生物体的生长、代谢和微生物的作用。

1. 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生物反应器是为了在控制条件下促进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而设计的。

它提供了一个适合于生物体生长和代谢的环境,以支持其在反应器内进行所需的生化反应。

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满足生物体需要的底物和营养物质、pH值的维持和氧气的供给等。

2. 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是生物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器组成。

通过感测反应器内的温度变化,控制器可以自动调节加热装置的输出来维持所需的反应温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提供生物体生长所需的理想环境,加速生化反应速率。

3. 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保持反应器内物质的均匀混合,促进物质传递过程。

对于生物反应器而言,搅拌装置的设计旨在防止生物体的沉降和死区形成,使反应器内物质分布更加均匀。

搅拌装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搅拌、气体搅拌、涡流搅拌等。

4. 底物和营养物质的供给生物反应器中的底物和营养物质是支持生化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

底物通过给定的供给策略被添加到反应器中,以满足生物体生长和代谢的需求。

供给策略可以根据具体反应的要求进行调节,例如连续供给、批次供给或脉冲供给等。

5. pH值的维持pH值对于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非常重要,它可影响酶的活性、细胞壁的稳定性和底物的溶解度等。

生物反应器中通常使用缓冲液来维持适宜的pH值。

pH值的控制可以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节,通常借助于自动控制系统来维持所需的pH范围。

6. 氧气供给氧气是生物体进行代谢反应所必需的。

在许多生物反应器中,气体搅拌是将氧气与培养基混合的常见方法。

通过气体供给系统,可控制氧气的流速、溶解度和分布,以满足生物体对氧气的需求。

7. 生化反应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依赖于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生物工程学实验和研究的仪器设备,它使用微生物、细胞或其他生物体来生产有用化合物和产品。

生物反应器在制药、食品、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生物技术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一、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代谢,从而生产有用的活性物质。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进入反应器中,通过呼吸代谢过程吸收营养,释放废物。

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繁殖和生产的原料,而废物是代谢产物,必须及时排出反应器,以避免毒性产物的积累。

反应器的外部有一套控制系统,可清除废物,维持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压力和物质的浓度。

对反应器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控制失误,反应器内部会出现废物积聚、温度失控等问题,严重时会使微生物死亡,导致产品销毁或者严重缩水。

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组成生物反应器基本由反应室、进料系统、排出系统、控制系统和取样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分别完成进料、排出、控制、采样等操作,在反应器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反应室:生物反应器的核心设备,相当于一个容器或者瓶子,微生物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代谢等过程。

2. 进料系统:用于提供反应室内的养分原料、营养液等,进料系统包括喷泉、泵、管道、阀门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3. 排出系统:用于收集反应室中的废物产物和副产物,排出系统包括泵、管道、阀门等,需要定期清理和检修。

4. 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反应器的温度、压力、气体含量、搅拌速度、pH值等进行调节控制,避免微生物死亡和产物损失。

5. 取样系统:用于取出反应室内的样品,以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实验研究。

三、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药、食品工程、环境保护、合成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制药: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生产抗生素、酶、蛋白质等。

比如生产人胰岛素,就需要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系统合成,随后分离纯化及检测。

2. 食品工程:大量的食品和饮料都需要微生物或酵素发酵才能制成,而反应器则是此过程的关键。

第一章_生物反应器.

第一章_生物反应器.



细胞的培养和代谢还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的生命 活动,通常每毫升培养液中含104-108个细胞。 而且,像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一样,细胞也经历 着新生、成长、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在其生 命的循环中,也存在退化与变异的问题。
细胞群体进行简化假设

是否考虑细胞内部复杂的结构

是否考非理想流动 两种理想流动模式
①全混式,即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及其它条件均一。
②活塞流式,即反应器内物质沿一定方向流动, 完全没有反向混合。

实际反应装置常常介于两者之间。
⑸细胞生长的特点及细胞群体的描述

细胞的生长、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与一般的化学过程不同,这个反应体系的特点 是,它是一种多相、多组分、非线性的体系。
二、细胞浓度及其测量

细胞浓度在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在定量研究生物反应之前,首先需要说明微生 物的浓度即菌体浓度的表示方法。 (g/l, kg/m3)
直接测定法
细胞干重法:测量细胞浓度的最基本方法。 显微计数法:显微镜和血球计数器。 平板计数法:生理盐水稀释,记录菌斑。 浊度法:波长600-700nm范围测量。
化学工程还包括下面几个重要的内容
1、流体的输送及混合。核心问题是流体之间动量 的传递、机械能的转化。 2、热量的传递。生物反应器要考虑发酵热的传 出以及发酵罐温度的控制。 3、物质的传递。生物反应器内进行着各种物质 传递过程,这些传递过程的强度主要由浓度差 以及扩散的面积决定。
第二节 细胞生长及代谢过程动力学


如何使细胞生长的更快更好?
一、好的细胞株系 二、良好的环境条件
1、良好的物理环境:最主要的有温度、pH、溶氧量、合 适的混合强度以保证细胞与营养物的接触及细胞的悬 浮等。 2、合适的化学环境:要求有合适的各种营养物的浓度, 并限制各种妨碍生长代谢的有毒物质的浓度。

生物反应器原理

生物反应器原理

生物反应器原理
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进行生物反应的装置,它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
进生物体进行代谢活动,从而实现特定的反应过程。

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工程应用价值。

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主要包括反应体系、生物体系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首先,
反应体系是指反应器中所包含的物质组成,包括底物、产物、辅助剂等。

其次,生物体系是指反应器中所包含的生物体,例如微生物、酶等。

最后,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这些条件对于生物体的生长、代谢和反应过程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生物体进行代谢
活动。

在反应体系中,底物通过特定的反应途径被生物体转化为产物,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生物体系中的生物体通过代谢活动参与到反应过程中,从而实现底物到产物的转化。

环境条件的调控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生长速率、代谢活性以及反应过程的进行。

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反应体系、生物体系
和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对特定反应过程的调控和优化,提高产物的产率和纯度,降低废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生物反应器的原理也为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物质转化、生物代谢和环境调控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对生物体系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种类 黑根霉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黑曲霉 一般放线菌 一般酵母菌 最低pH 4.3 4.5 4.2 1.5 5.0 3.0 最适pH 6.0—8.0 6.0—7.5 7.0—7.5 5.0—6.0 7.0—8.0 5.0—6.0 最高pH 9.5 8.5 9.3 9.0 10 8.0
µ是流体的动力粘度系数,ρ是流体密度,g是重
力加速度,������������ 为反应器界面气体速率。
生物反应过程剪切力的控制

选择反应器类型
机械搅拌反应器>气升反应器
选择搅拌器类型
涡轮状叶轮>平叶轮>螺旋状叶轮
控制搅拌强度和通气强度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同
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极广,从pH2-8之间都有
微生物能生长。但是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在 pH5.0-9.0之间。
微生物生长的pH值三基点: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pH值。低于 最低、或超过最高生长pH值时,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或导 致死亡。
一些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
阿伦尼乌斯方程 ������������ = ������ ������������ −������������ /(������������) − ������′ ������ −������������/(������������) ������������
其中������和 ������′ 是经验常数, ������������ 是细胞合成代 谢活化能,������������ 是死亡的活化能,������ 是理想气 体常数,������是凯氏温度。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阿伦尼乌斯方程 ������������ = ������ µ − ������������ ������������ ������������ = ������ ������������ −������������ /(������������) − ������′ ������ −������������ /(������������) ������������
较大、无细胞壁—敏感
3.剪切作用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较大、有细胞壁—较敏感
4.剪切对酶反应的影响
一般认为酶活力随剪切强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剪切力的估算方程
罐状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 γ = ������������ 层流-牛顿流体
γ = ������������ 紊流-牛顿流体
N为搅拌桨转速 q m 搅拌器常数
µ=
τ γ
������������ ������������
前切速率
动力粘度系数
剪切作用的影响
负面影响 损伤细胞
正面影响 质量传递 热量转递 积极影响 促进细胞生长 促进产物生成
剪切作用的影响
1.剪切力对微生物的影响
球状<杆菌<丝状 2.剪切力对动物细胞的影响
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
细胞内溶质浓度与胞外溶液的溶质浓度相等时,为等渗 溶液,溶液的溶质浓度高于胞内溶质浓度为高渗溶液,溶 液的溶质浓度低于胞内溶质浓度为低渗溶液。
在等渗溶液中,微生物的活动保持正常,细胞外形不变。 在高渗溶液中,细胞易失水,脱水后发生质壁分离,生长受抑制 或死亡。 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温度变化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
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温度三基点,即最低、 最适、最高生长温度。
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代 时最短。 超过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 度过低,甚至会死亡。 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 度过高,甚至会死亡。
微生物生长温度类型
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为三个类型:
低温型微生物(嗜冷微生物):<20 ℃ (一般为15 ℃ )。
中温型微生物(嗜温微生物):20~45 ℃ ,
室温菌约25 ℃ , 体温菌约37 ℃ 。 高温型微生物(嗜热微生物):>45 ℃ , 一般50~60 ℃ 。
高温与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1、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下蛋白质不可逆变性,膜受热出现小孔,破坏细胞结 构(溶菌)。
2、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低于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停止,当微生物的原生质结构并未破坏时,不会很快 造成死亡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力,当温度提高时,可 以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阿伦尼乌斯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k k = A������ −������������ /(������������) 比生长速率µ
其中������和 ������′ 是经验正常数, ������������ 是细胞合成代谢活化能,������������ 是死亡 的活化能,������是理想气体常数,������是凯氏温度。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反应器温度的温度控制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
过酸时:加入碱或适量氮源,提高通气量。 过碱时:加入酸或适量碳源,降低通气量。
配制培养基时调整pH值的措施
采用缓冲溶液
氧气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和耐受力在不同的类群中变化很大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几种类群:
专性好氧菌: 好氧菌 微好氧菌: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
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3 2
鼓泡柱式反应器
剪切力的估算方程
罐状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
γ = ������������ 层流-牛顿流体
γ = ������������ 紊流-牛顿流体
N为搅拌桨转速 q m 搅拌器常数
3 2
剪切力的估算方程
鼓泡柱式生物反应器
ρg������������ ε
1 2
γ=
µ
牛顿流体
张力。 能显著改变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为表面活性剂,分为阳 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表面活性剂加入培 养基中,可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张力与微生物的形态、生长、繁殖密 切相关。 表面活性剂加入培养基中,可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 分裂。
表面活性剂的在生物工程中应用: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pH值的影响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使外界环境的pH值发生改变,原因: 由于有机物分解:
分解糖类、脂肪等,产生酸性物质,使培养液pH值下降; 分解蛋白质、尿素等,产生碱性物质,使培养液pH值上升
由于无机盐选择性吸收:
铵盐吸收 硝酸盐吸收 pH下降 pH上加
生物反应器的pH控制 培养过程中调节pH值的措施
氧浓度对不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反应器的溶氧浓度控制
渗透压
水或其他溶剂经过半透性膜而进行的扩散称为渗 透,在渗透时溶剂通过半透性膜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其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渗透压与溶质的种类及浓度有关:
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 不同种类的溶质形成的渗透压大小不同,小分子溶 液比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大; 离子溶液比分子溶液渗透压大; 相同含量的盐、糖、蛋白质所形成的溶液渗透压 为 盐>糖>蛋白质。

渗透压与溶质的种类及浓度有关:
1886年荷兰化学家范托夫(van't Hoff)从理论上推导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 压力与溶液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 π = ������������������������ 上式称为范托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 i为范托夫常数,是1mol/L溶质溶解产生的离子或分子摩尔浓度值。 c为摩尔浓度,单位:mol/L,也可以算作C=n/V(物质的量(mol)/体积(L))。 R为理想气体常数,当π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4J· K-1· mol-1 。 T为热量,单位:K(开尔文),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是 T(K) = 273+T(C),例:25摄 氏度=298开尔文。 范托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 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µ = ������������ −������������ /(������������)
微生物衰减系数������������ ������������ = ������′ ������ −������������ /(������������)
其中������和 ������′ 是经验常数, ������������ 是细胞合成代谢活化能,������������ 是死亡的 活化能,������是理想气体常数,������是凯氏温度。
第一章 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
3.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 3. 溶氧浓度
4. 渗透压
5. 表面张力 6. 剪切力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两种可能机制: 影响酶活性
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影响细胞合成代谢。

前切力(shear stress)
前切力(shear stress)
培养液液体相对流速不同而产生的液体间相互前切的力, 用希腊字母τ代表。
F=
γ=
������������ µ������ ������������
������ ������������ τ= =µ = µγ ������ ������������
生长的最适pH值与发酵的最适pH值
同一种微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 过程中,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 在发酵工业中,控制pH值尤其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