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
IV
总磷
2008
III
总磷、总氮
IV
总磷、总氮
V
总磷
IV
总磷
鄱阳湖监测点位水质状况
年份
评价面积/km2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达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劣于III类水质标准水体面积比例/%
富营养化评分值
富营养化程度
1999年
2184
85.9
19.9
27.24
32.91
293.95
2008年
189.67
47.49
24.42
25.58
28.07
35.81
351.04
鄱阳湖湖区水资源现状
分区名称
平原丘陵地区
湖区水面水量(亿m3)
水资源总量(亿m3)
地表水资源(亿m3)
地下水资源(亿m3)
重复水量(亿m3)
水资源量(亿m3)
湖东北区
13.35
3.92
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
水资源评价结果
鄱阳湖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准则层
指标层
参照值
2008年实际
赣江流域
抚河流域
信江流域
饶河流域
修河流域
鄱阳湖区
外河流域
水资源条件
人均水资源量(m3)
>1700
2908
3535
2980
4304
4831
2654
1871
产水模数(104m3/km2)
>80
75.77
81.73
面源污染
三峡水库调节典型时段对鄱阳湖湿地水情特征的影响

摘
要: 三峡 1程建成运行将 改变下 游的水 文过程 , 响通江 湖泊湿 地生态 系统. 文选取 水文情 势变化 大且可 能对植 二 影 本
被 生 长 产 生 较 大 影 响 的汛 末 蓄 水 和 汛 前 腾 空 两 个 时段 , 用 长 江 中游 江 湖 耦 合 水 动 力 模 型 计 算 了j 峡 水 库 不 同 调 节 流 运 量 下 湖 泊 水 位 变 化 特 征 , 结 合 湖泊 高 程 和 面 积关 系 曲 线 , 析 了 不 同 增 减 下 泄 流 量 对 洲 滩 湿 地 淹 没 出 露 的 影 响. 果 并 分 结 表 明 , 峡 水 库 汛 末 蓄 水 减 泄 流 量 10 三 0 0—7 5 m / 可 使 大 湖 面 ( 昌 站 ) 位 降低 0 0 63 s 都 水 . 9—1 1i; 前 腾 空 增 泄 10 .1 汛 n 0 0—
60m / , 5 0 s可使水位抬高 0 1 0 9 m. . 5— .4 水位影 响格局呈 现北 高南低 , 在底水 位较 高的汛前腾空时段增泄引起水位变 化范 围较大 , 基本覆盖湖泊主要水面 .
关 键 词 : 阳湖 ; 峡 水 库 ; 位 ; 滩 湿 地 ; 动力 学 模 型 鄱 j 水 洲 水
Ef c ft e Th e r e Re e v i o h t r r g m e o h a e Po a g we l n s f to h r e Go g s r o r n t e wa e e i ft e L k y n t d e a d r g t p c l t rr g l t n p r d u i y ia n wa e -e ua i e i o o
三 峡 水 库 调 节 典 型 时段 对 鄱 阳 湖 湿 地 水 情 特 征 的 影 响
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和生态的影响

收 稿 日期 :2 1— 9 0 000—7
作 者 简 介 :赵 修 江 ( 9 1 男 ,汉 族 ,山 东 潍坊 人 ,中 国长 江 三 峡 集 团 公 司 科 技 环 保 部 ,博 士 后 流 动 站研 究人 员 ,主要 从 1 8一)
摘
要 :鄱 阳湖是我 国第一大淡水湖。三峡水库运行将给鄱 阳湖水位和生 态功能带来一定程度 的影响 。本文
总结三峡 水库调度 方式与鄱 阳湖年水文过程 ,概述三峡 工程与鄱阳湖之 间的关系。通过对不 同水情 ( 枯水期和丰
水 期 )的分 析 ,综 合认 为 三峡 水 库运 行 对 鄱 阳 湖地 区 的 影响 利 弊 兼有 ,不 利 影 响 可 通过 三峡 水库 优 化 调 度 缓 解 或 消 除 ;有 利 影响 也 可 通过 优 化 调 度 得 到 进 一 步提 升 。 关 键 词 :三 峡 水 库 ;鄱 阳湖 ;水 位 ;生 态功 能 中 图分 类 号 :T 0 K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3 2( 0 0 5 0 1 — 4 0 3 13 2 1 )0 — 09 0
鄱 阳湖是 我 国第 一大 淡水 湖 ,位 于江 西省 北 部
一
、
三峡水库调 度方式 与鄱 阳湖 的年水
的长 江 南岸 。鄱 阳湖 汇赣 江 、抚河 、信 江 、饶 河 和 文 过 程 修水 五 河来 水 ,经调 蓄后 自湖 口注入 长 江 。鄱 阳湖 1 .三 峡水库 的调 度方 式 为 一典 型 的浅水 湖 ,受 五河 以及 长江 的影 响 ,依 据 三峡工 程是 兼具 防洪 、发 电 、航 运 和供水 等综 不 同 的来 水情 况 , 随水 位 的不 同呈现 出 “ 水是 湖 , 高 合 效益 的水利 枢纽 工程 。大 坝坝顶 高程 15 m,设 8 低水 似河 ” 的独特 景观 。鄱 阳湖月 平 均水位 以 7月 计 正常 蓄水位 1 5m,汛期 防洪 限制水位 1 5 7 4 m,枯 最 高 ( 7 9m) 月最 低 ( 0 2m) 1 . ,1 5 1 . ;年最 高 水位 5 水 期消 落水 位 15m,相应 水 库库容 分别 为 33亿 5 9 l . — 1 4 m,一般 出现 在 5 9月 ,大多数 年 份 出 60 2 . 0 8 - m ,防洪 库容 2 1 2. 5亿 m ,兴利库 容 15亿 m 。 6 现在 7 8 , 中以 7 —月 其 月最 多 ; 年最低 水位 8 0 1.3 . —1 8 4 三 峡 工程 的首 要任 务是 防洪 ,因此 ,按 照 防洪安全 n,一般 出现 在 1— l 2 3月 ,绝 大多数 出现在 1 — 月 , 21 的原则 ,初 步设计 拟定 的调 度方 式为 :每年 5月 至 其 中又 以 1 月最 多~ 。三 峡水库 建 成后 , 库下 游 的 6月 , 库腾 空库 容 , 位下 降至 15m 防洪限制 水 水 水 水 4
三峡水库运用对鄱阳湖调蓄能力的影响

等「20 *
二乘法对鄱阳湖
水位
展开 ,
合曲线的相
数(*2 %
(
0.5 %, 真实合理描述湖口站水位与
尚有差距。
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在对湖口出流影响因素及变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鄱阳湖出
及
水位的计算公式,并对 水库运用对鄱阳湖年内 能力变化的影响进
分析,以
期为鄱阳湖水资源规划、防洪及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2鄱阳湖出流及临界调蓄水位经验公式的建立
2J 鄱阳湖出流的影响因素及江水道注入长江干流时,受长江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对于受回水
顶托影响的河道,其水位 (2 %, 落差指数法,对其进
非 对应的。
圣 南方程(式(1 %%,
惯
正后,被广泛运用于水位与
值化处理过程中[& *。
收稿日期:2019-01-28 :网络出版日期:2019-06-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 ! kns. cnki. net/kcms/detail/32. 1309. p. 20190606. 1029. 014. hto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407201 % 作者简介:范少英(1993-%,女,河南登封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江湖关系、河流动力学等方面研究
湖口注入长江[21 *。
入湖水沙条 外洲、
渡、梅港、虎山、渡峰坑、万家埠站和虬津站控制,湖
泊出口 站为湖口站。
30°N
29°N
28°N
27°N 115°E 116°E 117°E 118°E
图1鄱阳湖五河水系及水文站点示意 Fia. 1 Location of Poyang Lake and its hydrological stations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
淡水湖泊湿地(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是长江水系有机组成部分。
鄱阳湖水文过程是入出湖水量动态平衡的时空过程,受上游来水和下游出水影响,也就是鄱阳湖入湖水量、湖盆积蓄和受长江水顶托或倒灌影响,一些年份出现偏离常年型变化,形成水文过程的特异性,如,枯水(生态缺水)型年高频率发生,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时间跨度加大,或高水位长期持续的年份频率增高等。
水文过程变化,从宏观上看,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或者说是长江和鄱阳湖流域以降水量为主的气候变化影响;从具体表现看,流域水利工程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般说来,长江和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虽然丰富,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各年、各季、各月之间变化较大,鄱阳湖全年降水量的50%主要集中在4~6月。
长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这样鄱阳湖汛期为4~6月,长江汛期为7~9月,水文过程随各年、各季、各月之间降水量的差异变化。
这是多年来的基本规律。
但是,近十几年来,气候变化加剧,长江和鄱阳湖流域年降水日数下降趋势极显著,且暴雨日数增加趋势极显著,降雨过程趋向集中,造成鄱阳湖各年各季水文过程变化的明显差异。
造成涨水过程、高水位维持过程和退水过程湖泊水位、面积的明显差异,导致水文过程变化加剧。
水利工程的影响。
首先是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的影响。
长江流域上游水库群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汛后集中蓄水运行,改变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与水沙条件,改变天然径流过程。
长江中下游水位降低,使鄱阳湖出流量加大,从而带来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等重大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拉空”作用十分明显。
中国水科院、长江委等研究表明,长江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鄱阳湖、洞庭湖)影响明显,也是鄱阳湖低枯水位的关键原因。
主要体现在:清水下泄冲刷引起的河道下切降低下游水位;蓄水引起长江中下游径流减少,对鄱阳湖的“拉空”影响。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
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
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 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三峡水库五年累计拦蓄洪水752亿立方米 相当于约3个鄱阳湖水量

三峡水库五年累计拦蓄洪水752亿立方米相当于约3个鄱阳湖水量位于长江中游的三峡水库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它在防洪、发电、水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近,三峡水库再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因为它已经累计拦蓄洪水达到了752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约3个鄱阳湖水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数字的背景。
今年上半年,重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洪涝灾害,由此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
洪水虽然无情,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总是会做出努力。
在灾情发生后,三峡水库迅速响应,提前机动、储备洪水,以确保下游安全。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三峡水库在今年上半年拦蓄的洪水量达到了115.5亿立方米,这极大地减轻了三峡大坝以下的下游区域的洪涝压力。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三峡水库的累计拦蓄洪水量已经达到了752亿立方米,这个数字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这么大的数字加上今年上半年的洪涝灾害,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三峡水库后方是否有足够的储水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洪涝灾害?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如三峡水库太阳曝晒引起的水面蒸发、入湖河流、土地退化等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三峡水库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支持。
此外,三峡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团队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以确保它的长期稳定和可靠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关注三峡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以避免洪涝灾害对当地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我们可以借鉴三峡水库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开展各种适应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推动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

但是 , 近十几年来 , 气候变化 加剧 , 长江和
鄱 阳湖 流域年 降水 日数下 降趋 势极显著 , 且暴 雨 日数增加 趋势极显著 ,降雨过程 趋 向集 中 ,
来明显 回落 。 长江 口海域 的溶解 态硅酸盐 ( D S i ) 主要 也
量, 再加上长江 中氮 、 磷营养盐含量偏 高 , 刺激
浮游 植物大量 生长 , 大量 的 D S i 被吸收并沉 降
到水库底层 。 4 o 多年来 , 长江下游营养盐结构发生显著 变化 ,一方面 D I N浓度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 D S i 浓度又在持续减少 。因此硅氮 的摩尔 比趋
于不平 衡 . 已从上 世纪 6 O 年代 的 l 0左右 下降
到 目前 已接近 1 . 0的水平 ,并且还在加剧。低 硅氮 比值 的变 化对 该区域 的浮游 植物 生长 产
生影响 。虽然 , 目前我们 还不知道整个 生态系
是依赖长江径流 输送 。溶解态硅 酸盐 ( D S i ) 浓
度从 1 9 9 6年 到 2 0 0 3年大 体呈 现 出平稳 趋势
庭湖 、 太湖、 巢湖 等 ) 是长 江水 系 有机 组 成 部
分 。鄱 阳湖水 文过程 是 入 出湖 水量 动态 平衡
1 2 民 主与科学
睿 /眼 /聚 /焦
缺水) 型年 高频 率 发 生 , 枯 水 期提 前 , 枯 水 期 时 间跨度 加大 。或高 水位 长期 持续 的年 份频 率增 高等 。 水 文过 程变化 , 从宏 观上看 , 是对 全 球气 候变化 的响应 。 或 者说是长江和鄱 阳湖 流域 以 降水量 为主的气候变化影 响 ;从具体表现 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先贴几张图:
这第一张是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
这是2010年8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的变化图。
这是鄱阳湖2010年9月的水位变化图,其中星子水位站代表湖内水位,湖口水位站代表鄱阳湖口处长江的水位。
鄱阳湖2010年10月的水位变化图
找这些数据费了我不少工夫,如果大家能看到图,再往下讨论。
说明:
前两张图是我从三峡公司找到的数据,自己做的图,选取的时间点是每日20时,不是平均值。
这个数据与平均值有一定误差,但算平均值比较麻烦,谁有兴趣自己去算。
其中水位、入库流量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出库流量差别较大,20时的出库流量可能因为是夜晚用电高峰期,多数是每日的高值,低值一般要低500-1000,每日都不大同。
我在做两曲线比较时做了往下调整,依据是11、12两个月水位保持平稳,所以出、入库线在11、12两个月基本重合。
但在某一天或某几天的时间段中可能还有较大误差,但不影响总的趋势。
讨论问题应该以第一张水位变化图为准,水位上升说明出小于入,是在蓄水;水位不升不降说明出基本等于入,来多少放多少;水位下降说明出大于入,水库在放水或叫往下游补水。
后两张图是九江水文局公布的,还有许多,但不全。
找不到洞庭湖的水文数据,所以无法针对洞庭湖讨论,不过应该与鄱阳湖类似,区别在于鄱阳湖口的长江水位还有洞庭湖、汉水的补充,汉水不影响洞庭湖口的水位。
今年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并不是近年最低
这些数据都是从九江水文网上找到的。
九江水文网比三峡集团网站好的地方是有一些水位变化曲线图,不好的地方是介绍比较概略,而且不全。
从2010年1月开始的图比较全,但2010年8月的图是错的,与9月份的完全一样,但这张图很明显可以看出是9月的,与7月的图接不上。
2010年1月以前的就是断断续续的,有的月份没有,最早的图是2005年的。
全部数据中有的有月最高、最低、平均水位,有的缺其中一部分。
所以没法做全面的比较。
下面是俺能找到的几个年份中冬春的最低水位月份,其他月份要高一些。
下面从图上读出的数只是个概数,没法很准。
这是2010年12月的图。
这个就算进2011年冬春吧。
2011年冬春最低水位出现在2010年12月12日,湖口(鄱阳湖出口处的长江水位)大约7.9米,星子(基本代表湖区)大约8米。
文字介绍是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63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1.14m,月平均水位9.43m;
没有给出最低水位数据。
我一开始看平均水位,以为最低水位出现在2011年2月,但12月下旬有个高峰,把平均水位拉高了。
2010年1月
从这张图看2010年冬春最低水位出现在1月2日,湖口大约7.5米,星子大约7.8米。
湖口站月平均水位7.74m,月最高水位8.17m。
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8.06m,月最高水位8.85m。
没有2009年的数据。
2008年3月
最低水位在3月16日,湖口大约7.3米,星子大约7.6米。
湖口站月平均水位为8.20m,月最高水位为10.37m。
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为8.62m,月
最高水位为10.83m。
没有2008年1月的报告。
2007年没有123月的报告。
2006年1、2月的报告没有水位的具体数字,只有变幅的数字。
2006年1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1.99m, 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1.63m,略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2006年2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2.29m, 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2.09m,略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3月的有了图,已超过10米,不大可能是年最低水位,图就不贴了。
2005年1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最高水位9.73m,月最低水位8.26m,月水位变幅为1.47m,月平均水位8.71m,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9.07m)。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最高水位8.99m,月最低水位7.84m,月水位变幅为1.15m,月平均水位
8.20m,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7.99m)。
就仅在九江水文网上能找到最低水位的05、08、10、11等4个年份,08、10最低水位比11年低,05年稍高点也有限。
水位低湖区面积也小,说明11年湖区面积也不是缩得近年最小。
三峡蓄水给鄱阳湖带来的影响
从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中可以看到,每年的六到八三个月,水位变化比较剧烈,这是受上游洪峰的影响。
每来一个大的洪峰水位就猛烈上升,三峡要留蓄其中的一部分洪水,削去洪峰。
这从第二张图中也可看到,下泄流量大大小于峰值。
10年最大洪峰在7月份,第二张图中没表现出来。
从这一段的水位变化也可以看出汛期尽力保持低水位的必要性,如果洪峰过后不尽快降低水位,谁也不敢保证能削去后面可能来的更大洪峰。
这张图中也可看出,10年9月的蓄水是从大约158米开始的,也就是说这次蓄水有相当一部分是8月的洪水(145到158米的部分),可以认为是从8月22日开始。
这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9月份也可能会来相当大的洪水,不过概率较低,只要加强上游的洪水预报,三峡应该能应付。
提前蓄水的好处是万一汛期提前结束也能蓄到足够的水位,而这足够的水也给冬春补水建立了基础。
下面再贴几张鄱阳湖水位的图:
2010年11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9.95m,月最高水位12.43m;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10.13m,月最高水位12.54m;
2010年12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63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1.14m,月平均水位9.43m;
2011年1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9.54m,月平均水位9.15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9.86m,月平均水位9.40m,;
2011年2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8.58m,月最高水位9.13m,高于多年同期平均值;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8.81m,月最高水位9.32m,低于多年同期平均值;
2011年3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8.80m,月最高水位9.76m;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9.11m,月最高水位10.17m;
2011年4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9.59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9.84m,月平均水位9.31m;
2011年5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55m,月平均水位9.32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0.89m,月平均水位9.67m;
从上面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位只会比湖口的长江当前水位高十几到四十几厘米,只与湖口处长江的当前水位密切相关,与几天前的长江水位关系不大,与几个月前的水位更是毫无关系。
因为鄱阳湖口相对流量来说太宽太短,流水阻力不足以形成较大的水力坡度。
结论就是,2010年三峡蓄水只影响到九月到十月中旬的鄱阳湖水位,使鄱阳湖枯水位提前N天到来,这算是给下游通江湖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个N有待找到更多的数据考证,我估计不超过10。
三峡蓄水给下游鄱阳湖带来的好处是从1月初可以开始往下游补水,补水必然带来下游水位比自然水位提高,这同时也就提高了鄱阳湖在枯水期的水位。
补充一下,10年10月下旬三峡蓄水期已经结束,而直到11月中旬鄱阳湖水位还在持续下降,这也说明了鄱阳湖冬春的低水位与三峡蓄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