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新旧建筑方针的比较

新旧建筑方针的比较

新旧建筑方针的比较中国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建筑遗迹依旧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它的身影。

但在现代社会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城市更新建设浪潮下,建筑也仿佛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从传统到现代,从标志性的建筑带有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到功能性、实用化的建筑风格等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这也使得人们对建筑方针的比较逐渐趋于频繁,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新旧建筑方针的比较。

一、建筑风格新旧建筑方针的最大区别就是建筑风格的不同。

在传统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其中有中式建筑、欧式建筑、传统建筑、北欧风格等等。

这些建筑风格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

而在现代,随着工业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简约主义风格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

新式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特殊化表现,不同的建筑风格期望着成为建造的基础。

二、建筑理念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方位和环境适应性,以及色彩和比例的协调性。

同时,以庭院式建筑为主要形式,通过空间的划分和构造来凸显建筑的尊重和庄重。

而在现代建筑中,更加注重人本主义和功能性,不仅是理念上的自由和开放,而且更多的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功能和管理的适应性。

这样的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前现代时期的基础。

三、建筑用材建筑用材也是新旧建筑方针的重要反映。

传统建筑通常使用原材料建造,如石头、砖头、木材、泥土等,这些自然材料吸收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且使用寿命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材料的推广,新式建筑往往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玻璃等。

这些新式材料比传统材料更加坚固、耐用、防水、防火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人类建设领域的需求。

四、建筑安全性建筑安全性作为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样是新旧建筑方针比较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建筑因为材料质量的不一致和结构的不科学,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

而现代建筑在材料和结构上更加科学,设计往往更加精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很矛盾的,从它诞生日就是注定的。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其最初宗旨是寻求设计方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以解决建筑师个人能力的局限与日益复杂的设计问题之间的矛盾。

科学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成功,但对设计方法的研讨却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种研究得以成为设计方法论,成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方法论作用与建筑师,建筑师在方法论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加于建筑,即使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绝不能否认这一点。

究竟方法论是怎样加注与建筑的呢,/100个建筑会给出100个答案。

如果真的要为我所认识的方法论下一个定义,我犹豫半天,还是没有答案。

就我做过的小区规划来讲一讲自己对于方法论的一点理解。

小区是一个集多种特色于一体的建筑形式,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

方法论中涉及的三种评价方法,在小区规划中都比较重要。

譬如经济评价之于博览类建筑,环境评价之于用地紧张的商业类建筑,社会评价之于密度较大的宿舍类建筑等,明显地处于劣势的关系。

决定这些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建筑师忽略了这些,而是外围客观因素的影响改变一些东西。

当然,这些内容在设计的过程里还是组要被拿出来讨论的。

作一个设计不难,做一个好的原汁原味的设计却一点也不容易。

构思到实践的过程,受到的各种限制是难以想象的。

把这些的限制加在建筑上,建筑的设计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失去很多当初的构思。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几乎都从任务书开始。

首先接到地形和设计要求,将其反复地阅读几遍。

小区的基地位于河西定淮门桥下,背靠秦淮河,紧邻龙江小区,与古林公园对望。

基地面临城市干道,用地面积约20公顷。

分析任务书的要求,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大概的概念,即基本设计趋向。

这一步的过程来自于建筑师设计方法的本性,即在分析过程中的建筑师的决策阶段,也大体上决定了规划的风格和雏形。

当然,如果方案不能实施的话,则另当别论。

第二代设计方法浅析---建筑师之博

第二代设计方法浅析---建筑师之博
对人感兴趣可能是周期感情型气质、思维发散型,既有语言能力,富于想象,设计方法重经验,热心满足人的需要。 如果对事感兴趣,则倾向于精神分裂气质、思维辐合型,对抽象哲理自身感兴趣,追求完美的建筑。
建筑师的关键作用
虽然建筑的最终评论权在于使用者、观察者,但是建筑师的性格和意志站先 导地位,好的建筑师能够正确的引导读者。
不同建筑材料组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博学的建筑师们
库哈斯:周游列国、写剧本、当记者、最后也出书--《疯狂的纽约》
导致反传统、反文化、现代建筑的疯狂革命者、、想法第一,你们怎么想是 你们的事
博学的建筑师们
屈米:教育家、理论家、建筑师。。。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A任教 设计包括《电影剧本》(1977年), 《曼哈顿手稿》(1981年)等
建筑师的重要素养---创造性
必须具备两个方面: 一是能对事物进行组合;二是能对事物进行选择,能在前者所提供的一大堆事物 面前选择所需要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 然而,要进行选择,则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具有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具有 通盘的思考和全局的观念。
足够的组合材料,更好的选择。
足够“博”的建筑师,能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更丰富的建筑思想让人品味。
建筑师的关键作用
勃罗特彭特认为,两种建筑师和处于中间的建筑师,都是重要的,因为建筑的进 步正是由于这两类建筑师的不断交锋、融合。
中间状态的建筑师
博学的建筑师们
刘家琨写书:《英雄》、《高地》、《灰色猫和有槐树的庭院》、《明月构 想》、《此时此地》、《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
博学的建筑师们
王澍多阅读听箫管、品山水画,擅长书法,说他是最有文人气质的
建筑设计:功夫在课外,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充沛的创造力、健全的 人格与开放的精神,是一位现代建筑师必备的条件。

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对比

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对比

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对比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审美追求。

古典与现代建筑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将对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一、古典建筑设计古典建筑设计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强调对称、比例和规则性。

古典建筑的特点在于其庄重、稳重的气息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讴歌。

古典建筑通常以大理石、石材等耐久性强的材料建造,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古典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希腊神殿和罗马竞技场。

希腊神殿以其高大的柱式建筑、独特的三角形山形结构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

而罗马竞技场以其巨大的圆形结构和完美的建筑比例令人叹为观止。

古典建筑设计注重对称和纵深感的营造,通常采用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

二、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则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兴起,主张以功能性为设计出发点,注重创新、多样性和实用性。

现代建筑追求简洁、几何化的设计风格,尊重材料的本质特性。

现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包括勒·柯布西耶的巴黎草地别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吉根普兰特大厦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而引人注目。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创造性的立面设计和流线型的空间布局,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1. 设计理念古典建筑设计强调对称、比例和规则性,追求庄重、稳重,重视人文精神。

而现代建筑设计则以功能性为导向,追求简洁、实用和多样性。

2. 建筑风格古典建筑设计追求和谐统一的形象,注重装饰性和纪念性。

现代建筑设计则更注重独特的外观和结构创新,突出建筑本身的特点。

3. 建筑材料古典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石材等耐久性强的材料,以保证建筑的坚固耐用。

而现代建筑则更多采用钢结构和玻璃等现代材料,以实现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4. 建筑技术古典建筑设计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如石雕、壁画等。

而现代建筑设计则依托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电梯、屋顶花园等。

关于建筑设计概论与方法论

关于建筑设计概论与方法论

关于建筑设计概论与方法论摘要:笔者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概论、设计问题构成及设计原则、设计思维、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四个方面,结合对前人理论及国内外有关这方面成果的学习和多年来的设计实践,浅谈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一、建筑设计的概论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细部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二、设计问题构成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

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

通过长期的实践,设计者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等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不断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

从整体到细节,对待每个问题,设计者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建筑师需要有预见性,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

为使设计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果,在众多矛盾中,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三、设计思维建筑设计过程由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组成,两者共同构成建筑设计方法的内涵。

现代建筑的普遍性与延续性——从柯布西耶到迈耶

现代建筑的普遍性与延续性——从柯布西耶到迈耶

曾经一度生机 勃勃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到了2世 纪后 O
半 叶 , 却 招 来 了许 多质 疑 和 非 议 ,似 乎 尚未 充 分 辉 煌 , 便有 随 即 凋 零 之 势 。在 现 代 建 筑遭 此 厄 运 的情 况 下 ,许 多 建筑 师 便 改换 门庭 ,一 时 间 颇 使 人 感 到 一 种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后 继 无 人 之 情 。所 幸 , 还 有 贝聿 铭 ,安 藤 忠 雄 和 理 查 德 ・ 耶 等 为数 迈
厂 壅 堕 ]
从柯布西耶到迈耶
陈必 锋 ’
( 孝感 学院城 市建设 学院 ,湖北 孝感 4 2 0 ) 5 0 0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勒 ・ 柯布 西耶 与理 查德 ・ 迈耶 两位 不’ 同时期 的建 筑 大师 的作 品 分析 比较 ,总结存在 于优 秀建筑 师之
间 的 “ 遍 性 与延 续性 ” 观 念 ,研 究建 筑 设 计 与 空 间 实 质 之 间 的 内在 关 系 ,寻 求现 代 建 筑 设 计 的优 秀理 念 与设 计 手 法 。 普
mo e n ac i c u a e in c n e sa d d sg t ds d r r ht t r l sg o c pt n e in meho . e d Ke r sCo b se ; c a d 。M ee ; o e n s ; e ai nm a p n ; m p ywo d : r u irRih r irM d r im Elv to p i g Ra
关键 词 :柯布 西耶 ;理 查德 ・ 迈耶 ;现代主 义 ;立 面构 图;坡道
D I 1 .9 9 jsn1 7 - 5 62 .50 9 O : 5 6 / . . 6 1 6 9 .O 5 .0 0 f s 1 0

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

理论家1 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1.古罗马御用建筑师.总结了当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建筑十书》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

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为柱式奠定比例范式。

2.城市规划方面,制定了理想城市规划,是环形+放射性城市形态的先驱。

2 阿尔伯蒂 (L.B. Leon Battista Albert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

他的名著《论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

另有《建筑十卷》。

有代表性的是圣玛利亚小教堂正立面(1456~1470)和曼图亚的圣安德烈教堂(1472~1494)等.3 帕拉弟奥(Andrea Palladi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

著有《建筑四书》,系统地总结了古典建筑的经验和他本人的观点。

被认为是手法主义建筑师,创造了帕拉第奥母题沿用至今。

建筑作品有意大利维琴察巴西利卡,圆厅别墅等。

4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1.18世纪启蒙时期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历史主义的伟大先驱。

2.在建筑理论史中,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以罗马的版画和“监狱”系列而闻名。

强烈的光影和空间对比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绘是他作品的特点。

他的理论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有深远的影响;3.著作有《关于宏伟壮丽与罗马建筑》《观察建筑》《壁炉的各种装饰方法》,5列杜(Ledoux)1.18世纪启蒙时期法国建筑师,类型学先驱。

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倡导者之一。

2.独到之处是他从社会秩序的角度重新揭示了建筑规则,并在晚年提出了建筑学中“均等”的概念。

3.著作有《作为艺术、习惯与成规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军人咖啡馆、铁环制造者之家、麦田守望者住宅。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文化和历史
的载体。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理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传统、观念和审美取向所决定的。

在西方文化中,建筑设计注重个性和独创性。

西方建筑师追求的是独特性和创
新性,他们倾向于在设计中融入个人的审美观念和创意。

西方建筑设计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布局都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使用习惯。

此外,西方建筑设计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设计强调的是传统和历史的延续。

中国古代建筑注
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建筑师在设计中追求的是传统的美学和审美标准。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注重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都要体现出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西方
建筑设计追求的是个性和独创性,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注重传统和历史的延续,追求传统的美学和审美标准,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虽然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正是丰富了世界建筑的多样性,也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将会为建筑设计领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代方法论的意义与局限: • 明确了把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建筑领域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是建筑设计领域向 现代化进程迈进的标志,对建筑设计方法现代化、科学化的探讨有着深远的 意义。 • 然而新科学、新技术使许多设计者相信了设计可以完全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 上,科学的方法可以代取传统的设计方法。
三,第二代设计方法的探讨
设计方法论自系统时期的第一个探讨热潮过去之后,设计方法论研究的重点起了转变, 研究范围有了扩展,集中于设计问题是怎样的,对于什么是他的特殊结构和特殊本质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亚历山大的设计问题结构
代表
第二代设计方法
W.J.雷特尔和M.韦伯设计问 题特性
2014-11-1
二,“系统化”时期的探讨
02
系统时期的探讨中也包括了对设计问题的本质与结构的许多推测,但这并没有致力于揭示实际问 题的真正面目。这时期一般都认为设计问题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而且可以通过分解成子问 题而清晰认清并解决,这实际上只是一种设计问题能交付于系统设计方法处理的理论的假设条件 。对设计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第二代设计方法产生的基础。
2.1,设计问题分解
按照树形结构分解问题便会造成类似《雅 典宪章》所犯下的错误: 即将总的城市 结构或问题用树形结构分解为:居住、工 作、游憩、交通4大子集。然后再分别独 立分解每个子集当中的设计问题,而子集 与子集之间问题却很少交叉解决。这就势 必会造成子集间的城市发展相互脱节的局 面。
W.J.雷特尔和M.韦伯:
综合
评价
阿舍尔设计过程模型
这个三阶段的模式成为了设计方 法论初始阶段探讨设计方法的基 础,而许多人把设计过程与一个 决策过程等同。阿舍尔的设计模 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设计方法论的最初历史
02
阿舍尔设计过程模型
在这个构架里,他把设计行为划分为7组设计动作群。这些设计动作前后各自相连,一个设计动作 的发生或其本身状态的启动变化是导因。设计过程分为3个成分: 1) 设计动作是有序地依时地往前进行; 2) 设计过程会从解决一个主要设计问题过程中分叉到解决一些包含的子问题; 3) 重复一些例行程序去循环性的进行问题解决。
2.1,设计问题结构
2,亚历山大的设计问题结构
02
亚历山大对设计问题结构的分解由一个由平面树状结构转向空间半网状结构的转变。早期亚历 山大在《形式合成纲要》中认为: 一个城市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次级问题,这些次级问题又可 以分解为若干子问题。通过对子问题的各个击破而综合归纳为原级问题的解答。
2.1,设计问题分解
2014-11-1

INTERIER DESIGN PROPOSAL

May, 31
他们提出设计问题是“软”问题,设计方法应该以一种规划设作为讨论过程的模型基础;在这 个过程中,一个问题的意象和解答的意象逐渐从设计的参与者中产生,它作为一种持续的判断结 果将受到各方的评论。
软问题特征如下
1.问题没有最终明确的结论。 2.不存在找到解答的标准。 3.他的解答不是用对错而是用好坏来解答。 4.对于他的解答不存在一种中间的或最终的测试。 5.问题的解答都是一种一次性操作每一次尝试都重要。 6.没有一种详尽的解答体系。 7.每个问题本质上都是唯一的。 8.每个问题都能看成是另一个难题的症候。 9.可以多种方式解释问题。 10.规划设计问题的目的不是找到真理而是改进人类生存的环境的某些特征。
拉克曼的相关决策域分析法
二,“系统化”时期的探讨
02
克里斯托弗·琼斯(J C Jones)是世界著名的设计方法专家。 他将研究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上,用系统的、逻辑的、理性的设计方法作为传统的以直觉、经验 、非理性为基础的设计方法的有力补充。
1,第一代设计方法
1.1,琼斯的系统设计方法
设计过程被划分为“分析”、“综合”和“评估”3 个阶段。即首 先把问题分解为各个部分、关系因子或子问题,然后分别考虑每个 部分如何解决,最后将各个解答综合在一起,调整为最终的设计方 案。另外,在整个步骤中会在评价部分形成循环,直至方案调整。
二,“系统化”时期的探讨
03
设计方法研究的初期有个总的特点,就是把系统论方法直接引入设计领域,提出种种设计过程的 模型,试图以问题解决的新方法以及50年代发展起来的运筹学为基础,重新组织设计过程。这一 时期涌现出的种种方法后来被称为第一代设计方法。
1,第一代设计方法
琼斯的系统设计方法
代表
第一代设计方法
1.1,琼斯的系统设计方法
02
1)分析阶段:这一阶段是把所有设计要求列表并且精简归类为完整详细的设计要求书。这一阶
段分下列步骤: a.设计因素罗列;b.设计因素分类;c.进一步收集信息;d.分析设计因素的相互关系;d,制定设计要 求书。
2)综合阶段:任务是为每项性能说明找到解答,并将这些解答尽可能不折衷地综合成一个总的
解答。综合阶段主要有下列步骤: a.创造性思维,b.寻找部分解答,c.部分解答的综合。
3) 评价阶段:评价所有设计解答满足设计要求的程度,并最后选定设计方案.
二,“系统化”时期的探讨
02
拉克曼的方法基于运筹学的理论,把设计过程定义为一种决策的过程;这个决策可以分几个过程 等级,总的问题亦可分为子问题,而设计过程的基本模式也是分析、综合和评价三阶段。
1,第一代设计方法
1.2,拉克曼的相关决策域分析法
拉克曼将任何等级中的每个有选择范围的设计因素定义为一个决策域。在建筑设计问题中,一个 决策域可以是建筑物整体或部分的状态如高度、位置等等。多数决策域将与别的决策域有关系; 而且,如果整个问题结构已经正确地认识到了的话,决策域间的联系大多是发生在同一个问题等 级之内的。假如把决策域中的每个选择表示为点,决策域之间选择的关系表现为线;那么,我们 可以得到一种拓朴图式,这就是相关决策域分析法的基本方式。
2014-11-1
两代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
• 改变了原来设计中“专家”与外行对持的情况,构成了“无知对称”原则。
• 规划设计过程的本性是辩论性的,是调查、定义和决定的过程。 • 扩大了问题的范围。 • 决策过程所进行的辩论更透明。 • 设计过程的具体化原则。
• 认为需要有集团判断的控制。
• 要求设计者与使用这共同谋求问题的解决。 第二代方法论对设计过程的共谋性,辩论行的强调对西方建筑时间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但是也离不开第一代方法论的基础理论。第二代建筑设计方法论是第一代建筑 设计方法论的发展与衍生,是设计者在探索建筑设计道路上的不断前进的脚步。
建筑设计方法论 INTERIER DESIGN
PROPOSAL
May, 31
李倩
张丹
白芸雯
一,设计方法论的最初历史
01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最初是通过一系列有关会议和研究文献专集的出版 而发展的。 代表:莫里斯·爱斯莫 《设计入门》(1962年出版)
第一次设计方
2,第二代设计方法
2.1,亚历山大的设计问题结构
2,亚历山大的设计问题结构
02
设计问题往往是多因子、多层次的,事物的全局是由事物的有关局部组成,每个局部又 包含若干因子,因子在局部内相互影响。可以通过认识设计问题普遍具有的结构,来探 讨解决设计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问题结构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 的方法和规律。
1.2,拉克曼的相关决策域分析法
02
1.2,拉克曼的相关决策域分析法
02
第一代方法论总特征:将三阶段模式作为设计过程(或决策过程)的框架;把 问题分解成子问题、在找出子解答、然后综合的一般方法。 • 强调问题的阐明与分析从认识到所有必须考虑的因素。 • 强调所有这些因素间系统的建立关系以便于所有的子问题都得到解决。
亚历山大的设计问题结构
02
1996 年,亚历山大在《城市不是一棵树》中放弃他原来的平面问题结构的形式。他认为实际的 建筑设计结构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如城市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远比树形结构所表达的 关系复杂得多,在树形结构中两个子集要么全部分开,要么一个包含在另一个子集当中,但半 网状结构中各子集却相互搭接,也包括一些隶属于多方面的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