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精品文档]
社会救助典型案例范文

社会救助典型案例范文
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渡过难关。
以下是几个社会救助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张先生是一名失业人员,他的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
他向社保局申请社会救助,并提交了相关材料。
社保局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核实,最终审批通过并给予了他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案例二:李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她的孩子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接受治疗。
由于李女士自身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她向当地慈善机构寻求帮助,该机构给予了她一定的医疗补助,帮助她的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案例三:王先生是一名残疾人,他的生活非常困难。
他向当地残联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经过核实后,该机构给予了他一定的经济资助,帮助他改善了生活条件。
这些典型案例说明,社会救助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渡过难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关心弱势群体,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 1 -。
社会救助案例范文(7篇)

社会救助案例范文第1篇xx县民政局:我叫xxx,现年xx岁;家住xx县、xx镇、xx村xx二组山上。
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经济落后,生产单一,广种薄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
我在XX年9月7日因做阑尾炎手术住进了xx医院,先后将近花去医疗费xxxx元。
手术后我体弱多病,需要长期治疗。
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在这秋收季节里,我不能从事体力劳动,需要有人来关照我和孩子。
老父老母还需要供养。
一时之间,家里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生活没有了着落。
因此我不得不向xx县民政局申请医疗救助。
望被救助为谢!申请人:xxx20xx年xx月x日社会救助案例范文第2篇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我叫xxx,现年岁,xxx县xxx镇xxx村人,现是xxx畜牧局一名普通的职工,因家庭经济困难,经过再三考虑,特申请贫困补助。
我的家庭是一个五口之家:丈夫、儿子、两个女儿还有我。
丈夫xxx是一位农民,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在家务农以种田为生;儿子xxx,24岁,在xxx大学;大女儿xxx,xxx岁,已出嫁,家庭条件一般,对这个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小女儿xxx,19岁,在xxx县第三中学读高中。
我虽然有一份工作,由于家庭收入仅仅来源于我一个人,支出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家庭的艰辛深刻影响着我的儿女,家庭的困难已无力支持儿女完成他们的学业,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全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
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贫困补助,我异常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
全家人商量之后,为维持我们家庭的基本生活,支持我的儿女完成学业,特申请贫困救济补助。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_,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申请人:xxx20xx年xx月x日社会救助案例范文第3篇尊敬的xx领导;您好!我叫xxx,现年xx岁,家住xxxx院内。
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1. 拯救流浪儿童的故事:某社会工作者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一个流浪儿童救助中心。
通过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机会,帮助无家可归的儿童重新融入社会。
许多孩子在得到关怀和支持后,开始重投学校,并且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2. 应对家庭暴力的故事:一名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庭暴力案件中拯救了一个妇女和她的孩子。
通过提供临时住所、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她们脱离暴力环境,重新开始。
该妇女后来成功地找到工作,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3. 支持精神疾病患者的案例:一位社会工作者在一个精神病院工作,帮助患者走出自闭状态,重建社会联系。
她通过提供心理辅导、个体或团体疗法,以及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外界生活的机会,让患者逐渐康复,并在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感。
4. 推动社区发展的案例: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合作,通过建设社区中心、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繁荣和居民参与。
通过激发社区的自力更生精神,社区逐渐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案例展示了社会工作者的不同工作领域和方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提供支持、资源和机会,帮助和改变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的生活。
低保法律社会救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老汉,男,65岁,居住在我国某农村地区。
张老汉早年丧偶,独自抚养女儿成人。
女儿成家后,张老汉本想依靠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和务农收入安享晚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张老汉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张老汉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
这次疾病让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
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张老汉的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出院后,张老汉的身体状况仍然很差,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他的退休金和务农收入远远无法支撑他的生活开支。
在绝望之际,张老汉得知了我国农村低保政策,他决定尝试申请低保,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案例经过1. 咨询了解张老汉首先向当地村委会咨询了低保政策的相关事宜。
村委会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低保的申请条件、程序以及所需材料。
2. 准备材料根据村委会的要求,张老汉准备了一系列申请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簿、退休金领取证明、病历、住院费用清单、家庭收入证明等。
3. 提交申请张老汉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村委会。
村委会在收到申请后,对其进行了初步审核。
4. 入户调查村委会组织工作人员对张老汉的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
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张老汉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医疗费用支出等。
5. 公示与评议村委会将张老汉的申请材料和相关情况进行了公示,并组织村民代表进行了评议。
6. 审批与发放经过公示和评议,张老汉的低保申请得到了批准。
村委会按照规定程序,将低保金发放到了张老汉的手中。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1. 政策优势我国农村低保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中,张老汉正是通过申请低保,得到了政府的救助,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2. 申请程序张老汉申请低保的过程较为顺利,这得益于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和细致服务。
在申请过程中,张老汉严格按照规定准备材料,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工作。
3. 社会救助体系本案例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五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
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
【问题】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答案】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
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
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督导案例

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督导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的督导案例:
案主情况:
王先生,50岁,失业多年,患有慢性疾病,家庭生活困难。
案主问题:
王先生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缺乏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同时,王先生缺乏社交网络,感到孤独和无助。
工作目标:
1. 为王先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找到稳定的工作;
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王先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3. 协助王先生申请社会救助,解决生活困难。
工作计划:
1. 与王先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兴趣和技能,为他制定合适的就业计划;
2. 联系当地就业中心和社区组织,为王先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定期与王先生会面,了解他的工作进展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为王先生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克服困难和挫折,建立积极的心态;
5. 协助王先生申请社会救助,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
督导建议:
1. 关注王先生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 鼓励王先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3. 定期评估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策略。
社会救助的典型案例

社会救助的典型案例社会救助是一项为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孤寡无依等弱势群体提供救助的社会服务。
在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施。
下面将介绍社会救助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福利院救助孤儿某福利院是我国一所为孤儿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机构,曾接收过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近百名弃婴和儿童。
这些弱势群体多数来自生活困境和家庭破碎,一些孩子还有多种身体残疾和疾病。
福利院为这些孤儿提供基本生活费用及教育费用,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福利院的救助是针对孤儿弱势群体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救助工作。
福利院从最基本的救助出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为他们打开通向希望的道路。
案例二:救助家庭经济困难者张先生是长期居住在某处低收入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张先生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以至于生活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先生得到了社会救助,这也是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很重要工作。
社会救助为家庭经济困难人员提供了救援帮助,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在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救助家庭经济困难者不仅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能为整个社会添砖加瓦。
案例三:为老人提供医疗救助李奶奶是某地区长者福利院的一名老年人,因身体有些亚健康状况,经常需要医疗救助。
福利院为李奶奶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不仅为她提供免费医疗费用,还为她提供定期的医学体检服务。
这些医疗服务,让李奶奶在身体上更为健康,也让她心里感觉更为安心。
提供老年人医疗服务是社会救助的重要方面,可以让老年人享受到医学救治服务,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那些无子女或无法得到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综上,社会救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它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提高生活保障水平,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入社会救助行列,为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
社会救助个案工作案例

社会救助个案工作案例
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社会救助个案工作案例:
嘿,咱来说说李奶奶的故事。
李奶奶啊,那可真是让人心疼。
她一个人住在那破旧的小屋里,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船。
她家徒四壁,每天的饭菜都极其简单,经常是馒头就着咸菜,哎哟,这生活看着就让人难受,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吗?
有一天啊,我们的社工小王走进了李奶奶的生活。
小王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李奶奶黑暗的世界。
“李奶奶,我来啦!”小王热情地喊着。
李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绽放出了笑容,就像久旱逢甘霖的土地突然迎来了滋润。
小王给李奶奶带来了各种生活用品,还陪着她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
“李奶奶,您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呢!”“哈哈,小王啊,你可真会哄奶奶开心。
”李奶奶笑着回应。
这一来二去的,李奶奶和小王亲得就像一家人似的。
后来啊,小王帮李奶奶申请了各种救助政策,什么低保啦,困难补助啦。
李奶奶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善,就好像枯木逢春,又焕发出了生机。
我们难道不应该多关心关心像李奶奶这样的老人吗?他们独自生活,多不容易啊!社会救助不就是要像小王这样,真心实意地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吗?不能让那些困难的人独自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得伸出援手啊!
我觉得社会救助工作真的太重要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我们能看到它给人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五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
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
【问题】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答案】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
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
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答案】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
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
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
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
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
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主要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场所。
①社区应该组织社区群众向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给予李某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②在社区内为李某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既能增加李某的经济收入,又能增加她跟社区邻里的交流机会,促进跟社区的互动融合。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①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
类似李某这样的“外来媳”,大多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实施社会救助时,要积极地将她们组织起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
同时,可以使她们与其他邻里一对一的结对为互助小组,为她们修复社会关系,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②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
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各个单位,注重发掘资源。
比如,为这些“外来媳”挖掘就业信息,号召单位对她们进行资金投入或物质支援等。
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李某她们的生活改善创造条件,并促使她们积极地与社区其他群众交流、沟通。
③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社区层面的组织越来越多,有居民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等。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组织资源,就能够为社区困难群体争取到更多的救助机会,也能大大增加李某她们的归属感。
案例二蒙蒙是一位山村里的小男孩,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
去年,蒙蒙的母亲去世了,蒙蒙从此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发呆。
面对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双腿残疾的爸爸,贫困的生活,蒙蒙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非常渺茫。
一位从城里来支教的大学生注意到了蒙蒙,了解到他家境贫困,决定要帮助他。
经过这位大学生和孩子班主任的努力,蒙蒙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后来被接到了城里读书,他所在的学校还为他建立了一个公共账户,专门来帮助他。
此后,蒙蒙的脸上有了笑容,变得自信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公共账户内的钱除了为蒙蒙缴纳学费外,还包括他的生活开销及其山村里家人的生活费用。
【问题】1.请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析上述案例中山村里的小男孩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案例反应了社会救助的哪些特点?【答案】1.案例中,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按照生命周期理论,9岁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成长和学习。
蒙蒙在支教大学生、原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转学后的学校的共同帮助下,走出了困境,成长和学习的需求得到了保障和满足,这是蒙蒙后来变得开朗自信的根本原因。
2.上述案例反映出来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如下:(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
案例中的蒙蒙属于因家庭贫困而陷入困境的儿童。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们生活的能力以及战胜贫困的信心。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
案例中对蒙蒙的救助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将蒙蒙接到城里上学,改变其生活环境而达到救助目标。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
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
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
案例中,蒙蒙的家庭属于农村贫困家庭,社会工作者通过公共账户为蒙蒙家庭提供经济救助。
案例三一个月前,某村庄的赵某夫妻俩开着三轮车一同去贩卖大米。
在回家途中,由于路面崎岖狭窄,而车灯又意外地出了故障,赵某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入路旁的沟中,导致夫妻俩当场身亡。
赵某的女儿赵慧萍才10岁,她没想到一夜之间便失去了父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赵慧萍无法接受父母意外去世的巨大不幸,整日以泪洗面,天天一个人呆着,学也不上了,不和任何人说话。
邻居们看她可怜,帮她解决吃穿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
后来,邻居向民政局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赵慧萍是否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其依据是什么?2.“五保”供养的内容有哪些?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答案】1.赵慧萍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赵慧萍今年才10岁,她失去了父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有权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五保”供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品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处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
此外,《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还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五保户”的供养内容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费用”。
3.为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以下服务:(1)对赵慧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释放悲伤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2)对赵慧萍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树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接受父母已去世的现实,勇敢生活下去;(3)为赵慧萍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业问题,协助其申请“五保”供养,并为其办理相关事宜;(4)为赵慧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赵慧萍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赵慧萍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及街坊邻里多关心赵慧萍,使赵慧萍感受到温暖;(5)定期对赵慧萍进行随访,及时解决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其顺利成长。
案例四赵丽丽,女,12岁,家住陕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家里特别穷。
赵丽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被学校选拔出来参加省城的语文考试竞赛,由此而看到外面的世界比家乡那块穷地方精彩得多,便下决心要走出家乡。
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赵丽丽刚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退学了,走出家乡的梦想成了泡影。
退学一年后,赵丽丽忍受不了每天在家帮父母干活的无望生活,便做好了逃离家乡的准备。
一天,她趁家中没人,偷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拣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她被西安市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发现后被送返家中,并接受当地儿童救助中心的帮助。
【问题】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有哪些?2.如果你是赵丽丽家乡所在地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赵丽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