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

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线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乔、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目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形式。

16、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

17、花坛:实际上是用来种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18、花境: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19、园林意境: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园林景观(实境)与欣赏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虚境)的总和。

园林艺术__杨凌职业技术学院(6)--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试卷答案

园林艺术__杨凌职业技术学院(6)--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试卷答案

项目二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1.园林地貌创作:按照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与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造,使园内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

2.掇山:是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

3.特置: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

4.叠水:水分层连续流出,或呈台阶状流出。

5.驳岸:使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成整形岸壁。

二、填空题(28×1分=28分)1.地形的类型有(平坦地形)、(凸地形)、(凹面地形)。

2.按材料分类假山可分为(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

3.按施工方式分类建造假山可分为(筑山)、(凿山)、(掇山)、(塑山)。

4.按水体的形态分为(静态)的水体、(动态)的水体。

5.水景的形式有(溪涧及河流)、(池塘)、(瀑布)、(潭)、(泉)、(叠水)、(水帘)。

6.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

7.园林中常见的水岸处理方式(草岸)、(驳岸)、(石砌斜坡)、(阶梯状台地驳岸)、(挑檐式驳岸)、(混凝土斜坡)、(其他)。

三、判断题(10×1分=10分)1.地形就是地表的外观。

(正确)2.地形的类型有平坦地形、凸地形、凹面地形。

(正确)3.按材料分假山有土山和石山。

(错误)4.凿山是版筑土山,以土为材料。

(错误)5.太湖石的特点是瘦、漏、皱、透、丑。

(正确)6.置石的方式可分为三种特置、对置和群置。

(错误)7.水景中动水主要有瀑布、溪流、喷泉、叠水等类型。

(正确)8.喷泉有喷水式、溢水式和溅水式等三种基本类型。

(正确)9.静水能创造出活泼与欢快的气氛。

(错误)10.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

(正确)四、选择题(10×2分=20分)1.(A)便于进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进行人流集散,也可造成开朗景观。

A平地 B坡地 C山地2.(C)可用作游人集散的广场,观赏景物的停留点,进行各类活动的场地。

日式风格的名词解释

日式风格的名词解释

日式风格的名词解释日式风格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独特艺术风格。

它源自日本古老的文化和传统,并以其简约、自然和平和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日式风格的名词解释,将带您进入这个美学领域的奇妙世界。

1. 和室(Washitsu)和室是日本传统住宅的一种主要房间类型。

它通过使用椽(tanuki)和格子(shōji)纸窗等传统元素,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氛围。

和室通常以榻榻米(tatami)作为地板覆盖物,供人们躺卧、坐禅、开茶会等活动使用。

2. 榻榻米(Tatami)榻榻米是一种以稻草编织而成的草席,被广泛用于和室的地板覆盖物。

它既柔软舒适,又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榻榻米也是日本文化和传统的象征之一,它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3. 敲门石(Takamengi)敲门石是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性石头,放置在入口门前。

它不仅起到保护木门免受拖鞋等物品的损坏,还有独特的装饰作用。

敲门石通常由细腻的岩石雕刻而成,石头的纹理和形状常常体现出日本自然景观的优美之处。

4. 茶道(Sadō)茶道是一种传统的日本茶艺表演形式,强调平和、自助和务实。

茶道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传承。

通过茶道的仪式化动作和沉思,人们可以体验到自然、简约和礼仪的美学。

5. 园林艺术(Sakuteiki)园林艺术是日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传统的庭院设计强调自然元素的使用,如石头、湖泊和瀑布等。

园林艺术通过精心布置不同形状和纹理的元素,创造出一种平和、恬静的氛围。

这些庭院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场所,还展示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6. 曲线美(Enso)曲线美是日本艺术中常见的美学概念,用来表示完整、自然和无限的循环。

曲线美在日式风格的绘画、建筑和装饰中广泛运用。

无论是一个简单的圆形,还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线条,都有可能传达出生命和宇宙的持续流动的概念。

7. 和服(Kimono)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

它由长袖的上衣和长裙组成,用宽松的腰带系紧。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名词解释园林艺术的概念

名词解释园林艺术的概念

名词解释园林艺术的概念园林艺术是一门集美学、园林规划、植物学和雕塑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艺术门类,旨在通过设计和布局自然和人工元素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外部环境。

园林艺术追求的是通过植物、建筑、水景和装饰等元素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与自然和谐的交融。

在园林艺术的定义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设计”。

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布局、装饰和构建等手段,创造出理想的园林环境。

设计师必须考虑到地理、地形、气候和文化等因素,以及人们的需求和美学观念。

因此,设计是园林艺术的关键,并且对于园林艺术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园林艺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舒适和美丽的环境。

园林艺术不仅关注实用性,如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还强调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景观的精心布局和元素的选择,园林艺术可以唤起观赏者的感官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并提供一个逃脱日常生活压力的场所。

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许多古代文化,如中国、日本、波斯和欧洲,都拥有独特的园林传统。

这些传统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中发展,并受到当地自然和文化条件的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巧妙结合而闻名,代表作品有苏州园林和颐和园。

日本的庭院艺术则注重营造平静和静谧的氛围,体现出禅宗思想和审美观念。

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园林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许多城市开展了园林规划和绿化工程,以提供人们一个绿色的休闲场所。

同时,园林艺术也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艺术的实践者通常是园林设计师。

园林设计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植物学、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和环境保护等。

他们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了解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

园林设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创造美丽的景观,更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

总结起来,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旨在通过设计和布局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室外环境。

园林史名词解释

园林史名词解释

园林史名词解释园林史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一种以人工手段营造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欣赏价值的空间环境。

它包括植物的选择、布局和构造、水景的设计和构造以及人造景观的筑造等多种要素,可分为宫园、庭园、公园等不同类型。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构造布局、植物配置、水景处理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园林空间环境。

园林艺术融合了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景观:景观是指园林中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自然和人工元素的集合体。

景观可以是山水、水景、花木、草坪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亭台楼阁、假山石、廊廡走廊等人造建筑物,园林中的不同景观元素相互结合形成美丽的景观。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主要用于观赏和休息。

它们一般建在高地或湖畔,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

亭台楼阁有多种形式,如单孔亭、多峰亭、回廊楼阁等,都具有较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

假山石:假山石是园林中常用的人造景观元素,用于模拟山石的形态,丰富园林的景观效果。

假山石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制作而成,它们的形状、颜色、纹理等都与实际的山石非常相似。

水景:水景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形式,包括湖泊、池塘、水帘、喷泉等。

水景在园林中起到陶冶情操、增加美感的作用,组成水景的水体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水景与亭台楼阁、假山石等景观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美丽的水景园林。

花园:花园是以种植各类花卉为主要内容的园林空间。

花园中的花卉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更替,以保持花园的美丽和花色的丰富。

花园由于花卉的种类、色彩和布局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气氛。

庭院:庭院是园林的一种形式,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内部。

庭院可以是一个小型的园林空间,包括植物、座椅、喷泉等元素,也可以是一个开放的休闲区域,供人放松和休息。

庭院通过其布局和植被的选择,展现出一种特定的风格和主题。

公园:公园是为了供市民休闲娱乐和接触自然而建立的绿色空间。

园林艺术名词解释

园林艺术名词解释

园林艺术名词解释园林艺术是指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人为中心,通过对植物、地形地势、水体、建筑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与创造,营造出具有美感、舒适度与实用性的空间环境的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以下是几个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园林设计:园林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园林空间进行具体规划与创作的过程。

园林设计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植物配置、人流组织、景观布局等因素,以实现整体和谐的效果。

2. 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指在园林空间中,根据景观元素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摆放与空间组合。

园林布局要注意景点的错落有致、宏观与微观的协调统一,以营造出丰富多样、有层次感的园林空间。

3.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指利用水体作为景观元素,通过水流、水面、水体的形式与变化,创造出具有美感与动感的景观效果。

水景设计要注重水体的整体布局、水景的形态特征以及水的声、光、色等因素的综合利用。

4.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植物的特点与需求,在园林中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与数量,进行合理的摆放与组合,以形成丰富多样、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空间比例、颜色搭配等因素。

5. 园林艺术创作:园林艺术创作是指通过对园林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美感与审美价值的园林艺术作品。

园林艺术创作要考虑到景观的主题与风格、色彩与材料的运用等因素,以塑造出独特的园林风貌。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要注重美感与审美体验,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环境保护。

通过对园林艺术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认识园林艺术的特点与内涵,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和欣赏园林艺术的魅力。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业答案(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3.城市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4.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5.造园:所谓造园的“园”,就是指园林而言。

造园就是指园林的建立和怎样建立园林的概念。

6.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

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7.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8.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9.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10.古典园林:对古代园林和具有典型古代园林风格的园林作品的统称。

11.皇家园林:古代皇帝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治政、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12.私家园林: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13.寺庙园林:指寺庙、宫观和祠院等宗教建筑的附属的附属花园。

二、填空题:1.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北海、()、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2、私家园林主要有()、()、环秀山庄、狮子林。

拙政园、留园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包括()、()、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四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4、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拙政园、留园。

沧浪亭、狮子林5、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岭南型。

北方型、江南型6、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园林植物和园路。

山水构架、园林建筑7、园林绿地主要包括城市街道、()、()、各类公园、风景区、机关、学校等、工厂企业等。

广场、居住区8、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自然也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而形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2、艺术:欲达一定目的所借用的手段、方法。

3、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性统一,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4、园林艺术风格:由园林建筑风格、装饰风格、空间构图风格以及植物景观风格等共同构成,是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5、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爱慕和喜悦情感的具有真善品质的社会客观存在,以及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观赏对象等事物。

6、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7、园林风景:指自然的(人工的)具有符号和自然美及艺术构图规律的形象色彩的,供欣赏和游息的空间环境。

8、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9、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10、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11、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12、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13、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14、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15、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16、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17、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18、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19、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20、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21、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22、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23、主景升高: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出,对周围景物起控制作用,不受任何风景的干扰,还可以造成仰视风景,形成特殊的感染力。

24、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有意识地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25、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大空间感受。

26、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27、夹景:在游人游览活动的视野两侧有遮挡视线的屏障景物,把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夹峙中间方向的景象。

28、障景:凡是遮挡视线而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都可称为障景
29、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割空间的多种手段,将园景分割成不同的景区和功能区,使景观各具特色,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干扰和人流干扰。

30、急转:两种不同空间组织中用很实的物体,如密林、山丘、建筑实墙。

31、缓转:变画自然,给人感觉平静,如疏林、空廊、漏窗、水面分隔或在两空间中设置过渡空间。

32、框景: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四方围框,中间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一定景色的景观。

33、透景:景前无遮挡为透景。

34、对景: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

35、漏景:景前有稀疏物遮挡为漏景。

36、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37、掇山(叠山):掇石为山,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

38、塑山:用艺术手法将人工材料塑造成假山。

39、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0、特置(孤置):以单块石头或多块拼合为一个总体的独立性石景。

41、对置:两石沿建筑中轴线的量的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两石对置互相之间有呼应。

两石顾盼有情,疏密有致。

42、散置:“攢三聚五”的设置方法,对石材要求相对低,要组合好,“散漫理之”
43、理水:对水的形态、状态(势态)总体的布局安排。

44、水池:指人造的蓄水容体,其池边缘条状,开阔分明,池的外形属于几何形,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组合。

45、河流:被限制在有坡度的渠道中,由重力作用而产生自流的水,流水可表现具有运动性,方向性和生动活泼的室外环境。

46、瀑布:流水从高处突然下落,观赏效果丰富多彩,常作为室内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分三类:自由落瀑布,叠落瀑布,滑落瀑布。

47、泉:地下水的露头,根据出水姿态不同,可分为山泉、涌泉、喷泉、壁泉以及间歇泉。

48、喷泉:利用压力使水从喷嘴喷向空中,到一定高度后有落下,富有装饰感。

49、园路:在园林立地中修筑各种道路以供游人、车辆通行或游览。

50、次干道:由主干道分出,直接联系各区及风景点的道路,以便将游人迅速分散到各个所需去处。

51、游步道:引导游人深入景点,是寻胜探幽的道路,
52、汀步:又称步石、飞石、跳桥。

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石块,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53、台阶:一种特殊的道路形式,当道路坡度达到15°时,要考虑设台阶。

54、步石:一种非连续的道路形式,主要设置在草坪,也称草坪步石。

55、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56、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57、动态观赏:指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

58、静态观赏:指视点与景物位置相对不变。

59、观赏点:游人所在位置即人眼位置,也称视点。

60、观赏视距:观赏点到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

61、视域:视距范围内的区域,也称视场、视线区。

62、景点:凡有欣赏价值的观赏点叫景点。

63、园林空间:指由地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或组合,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

64、开敞空间:视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

65、开朗风景:开敞空间内的风景叫开朗风景。

66、闭锁空间:视线被周围景物遮挡住的空间。

67、闭锁风景:闭锁空间中的风景叫闭锁风景。

68、纵深空间:指在狭长地域,如道路、河流、山谷等两旁有密林、建筑、山丘等物挡住视线的狭长空间。

69、空间分隔:通常把全园划分成功能不同、景色各异景区,用景物屏障视线,这种手法称空间分隔。

70、空间联系:空间分隔时,使各景区间保持联系,隔而不死,这种联系称园林空间联系,又称分隔与联系。

71、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体现装饰效果。

72、花境: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73、孤植:树木单独栽植称为孤植,表现树木个体美,园林中常做主景,是园林种植中最小的构成部分。

74、对植:凡乔灌木相互呼应栽植在构图两侧的栽植方式。

7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株行距成排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的栽植方式。

76、丛植:一定数量的乔灌木自然组合栽植在一起称树丛,也叫丛植。

77、树群:由20-30株以上乔灌木混合栽植的群体。

78、础栽植:又叫房前屋后种植。

79、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利用藤本攀缘植物向建筑物垂直面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

80、绿篱:灌木成行密植,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绿篱。

当高度超过2米以上时,称绿墙。

81、草坪:人工栽培、养护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形成的致密似毡的植物群体。

82、草地:人工种植或自然生长的多年生植物群体。

83、园亭: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周围开敞,造型小而集中,常与山、水、植物结合组景,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84、园林建筑:在园林绿地内,具有使用功能,又与环境构成优美景观,供人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

85、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于园林中称为园廊。

86、水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87、舫:依照船的造型在水边或水中建造的船形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